陳韻旭
摘要:隨著我們國家當前階段課程改革制度的不斷完善,以及教育事業(yè)的不斷創(chuàng)新、變革,以素質教育理念為主導的現(xiàn)代化教學模式正在大力普及與應用。美術課程作為小學階段教育體系當中的重要部分,不僅是小學階段學生學習、了解美術知識的基礎,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意識、審美能力的關鍵。因此,小學美術課程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關注度,并且從多個角度出發(fā),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有效轉變傳統(tǒng)化的美術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綜合成長,本文就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展開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美術;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策略
美術靈感主要來源于我們的實際生活,且體現(xiàn)我們的生活,是從藝術審美的角度對生活進行再創(chuàng)作再加工的形象展示,小學階段的美術課程是奠定學生美育的基石,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美術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與意義,承載著美術學科的素質教育任務,而且在培養(yǎng)學生完善的人格以及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學課程的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全面、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價值
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價值主要是包括審美意識、健康價值取向以及洞察能力,是小學美術教學中較為重要的教學理念,教師通過開展美術教學活動,可以有效推動學生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提高。不僅有利于小學階段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同時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身的感知能力等。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在實際教學的基礎之上,通過多元化方式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十分重要,同時還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綜合素養(yǎng)。
二、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
(一)構建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是現(xiàn)代化教育背景之下一種比較重要、有效的方式,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興趣,主要是指教師結合實際教學內容進行思考,并創(chuàng)建出與具體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之中主動學習、積極探究,五行之中提高教學效果。因此,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情境的構建,引導學生進入到良好的學習情境之中,并通過多元化渠道展開學習,強化學生審美能力與學習能力。
例如,在進行《認識抽象畫》教學的過程中,筆者首先在課前通過網絡化渠道整理了相關的圖片、視頻等資料,并將這些相關的資料進行了整合,制作成了微課的形式,在其中融入了相關的理論性知識內容。然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筆者及時應用多媒體的方式,將微課資料播放了出來,為學生們構建出了真實化的學習情境,調動了學生們在課堂中的學習興趣,同時豐富了學生的知識視野。筆者再讓學生們結合自己的認知,欣賞相關的美術作品,讓學生咋欣賞的過程中,結合理論知識進行深入化的學習。如此一來,筆者應用這種教學方式有效強化了學生的審美能力,促使學生在良好的情境之中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活動。
(二)引發(fā)學生思考
思考是小學階段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應具備的重要能力,這對于他們以后的綜合發(fā)展與成長學習有著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當中,大多數(shù)教師往往僅僅注重自己單純地講解,忽略了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從整體上來看不利于學生綜合發(fā)展。因此,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實際現(xiàn)狀分析,并在具體的教學活動當中不斷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潛移默化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與審美素養(yǎng)。
例如,在進行《繪畫中的透視現(xiàn)象》教學過程中,筆者在課堂中為學生們出示了相關的圖片,讓學生的欣賞的同時,筆者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其中包括:從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現(xiàn)象?在近大遠小的透視現(xiàn)象中,由近到遠除大小的變化外,還有什么變化?這些透視現(xiàn)象你能在繪畫中表現(xiàn)出來嗎?在繪畫上色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那么這些問題有著較強的引導性,可以使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自主思考,有效強化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無形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如此一來,筆者運用這種美術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自主思考習慣,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
(三)開展實踐活動
學生通過相關的實踐活動能夠動手操作、動腦思考,而對于小學美術課程教學來說,引導學生實踐也能夠強化其審美素養(yǎng),幫助學生在自主操作的過程中進行觀察、欣賞。因此,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情況組織相關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在實踐中推動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進行《提袋的設計》教學過程中,筆者首先在課堂中結合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綜合能力等引導其進行了合理化的分組,要求學生們以小組的形式開展了相關的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們在實踐活動當中通過自主動手操作設計、制作提袋。其次,筆者會在這一過程中給予學生們及時的引導與幫助,促使學生們能夠在這一過程之中有效強化動手能力,并通過引導學生們發(fā)揮想象能力制作提袋,有效提高了其審美能力,實現(xiàn)了良好的小學美術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之下,相關教育部門對于美術課程教學的重視度越來越高,所以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加以深入的思考,全面實施多元化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掌握基礎的美術知識同時,還能夠獲得審美素養(yǎng)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方永渠.關于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探討[J].美與時代(中),2017(02):111-112.
[2]吉向真.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J].美術教育研究,2016(2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