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元
【摘 要】在當下初中地理教學方法改革的過程中,情境教學成為教師主要探究的主題,由于學生能在情境教學中參與到教學的整個過程,所以這種教學方法能夠提升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質(zhì)量水平。如果在一堂地理課中,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能夠借助某種教學情境展開,那么教師能將學生帶入到這個情境中,讓學生產(chǎn)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從而他們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程中。地理教師自身要充分意識到創(chuàng)設情境的教學方法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作用,并在日常的教學中創(chuàng)設地理學習的情境,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中。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情境教學;教學措施
地理是初中的必修科目,是一門與生活密切相關并且實踐性特別強的科目,學生學好地理能夠加深他們對居住環(huán)境的認知,獲得生活經(jīng)驗,促進他們更加完善的發(fā)展。因此,教師要善于分析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以期提高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情境教學是一種通過創(chuàng)設相關的課堂情境,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學習知識的教學方法,是一種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學習方式。本文主要探討教師地理教師進行情境教學的方法。
一、初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備課環(huán)節(jié),教學準備不足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地理教師要想打造一個完美的課堂,就必須在課下時間認真?zhèn)湔n。教師可以通過研讀課標、研讀學生、研讀教材等方式方法,完成教學設計。此外,為了保證課堂的實際教學效果,地理教師需要不斷地在腦海里進行教案的預設,以期獲得最佳的效果。但在實際的地理教學中,教師往往不注重備課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或者是將備課視為一個很簡單、可有可無的過程。教師往往在課前隨便瀏覽一遍課本,或者將以前的教案直接拿來使用,這樣的教學觀念是有待整改的。學生不是空著腦袋進教室的,學生會在課堂中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如果不認真?zhèn)湔n,那么他們將無法有效的解決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并且,每個學生都有每個學生的特點,一套教案并不適合所有的學生,這樣的教學是機械的。總之,備課是上好一堂地理課的前提條件,地理教師應認識到備課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并且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做到認真?zhèn)湔n、靈活備課。
(二)教學偏離實際,過于重視理論
地理課程是一門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的課程,地理課中學到的“時區(qū)、河流、省份、農(nóng)業(yè)種植、城市化進程、人口問題”等知識都是現(xiàn)實生活中經(jīng)常被人們談論的話題,這也就是從側(cè)面反映出,地理課程的教學不能只是為學生講授枯燥的理論知識,而是應該將知識的學習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結(jié)合起來,從而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以及他們學以致用的能力。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往往不注重將課程的理論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或者說他們更愿意講授理論知識,以學生能夠記住課本知識作為學生掌握知識的標準,殊不知,這種教學方法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是很不利的。而且,枯燥的理論無法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長此以往,學生不僅沒有掌握可以在現(xiàn)實生活中應用知識的能力,而且會對地理的學習產(chǎn)生倦怠的心理,這顯然是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并且不利于提升學生地理綜合素養(yǎng)的做法。
(三)教學趣味性較差,學生興趣不足
教學趣味性是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重要驅(qū)動因素,學生如果對知識擁有極大的興趣,那么他們不僅能夠自覺主動的學習專業(yè)知識,而且會有足夠的熱情在課后探索相關的知識,從而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實現(xiàn)個人更好的發(fā)展。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在興趣的指引下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學習、探索新知識,并且愿意花費時間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知識點,這能夠極大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但是,在當下的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往往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往往忽視趣味課堂的創(chuàng)設,并且認為提高課堂的趣味性是降低學習效率的表現(xiàn)。這種思想是錯誤的,學生如果擁有了學習的主動性,那么他們學習效率會得到極大的提高。地理教師不但注重學習興趣的重要作用,更要注重在課堂中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二、初中地理情景教學的措施
(一)融合生活化素材,實現(xiàn)有效備課
地理課程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地理課堂中出現(xiàn)的很多問題都是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夠接觸到的,因此,地理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有關的生活情景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在備課的過程中思考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關系,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例如,以學習《水資源》這一課為例,為了打造一堂優(yōu)質(zhì)的地理課,教師要備課的環(huán)節(jié)要選擇合適的導入素材與講課素材,這些素材要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首先準備符合我國當前狀況的水資源分布圖,并且尋找一些當?shù)氐谋Wo水資源或者污染水資源的現(xiàn)狀。以便在課堂中進行分析。教師在導入時,向?qū)W生提問:“水在我們的生活中重要嗎?舉出一個例子?!睂W生思考過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由于水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學生很容易進入到教師創(chuàng)設的課堂情境中,當學生積極討論關于“水”這個話題時,教師順勢將學生的注意力導入到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來。在課堂的最后,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相關的知識,教師也要提出生活中常見的水資源保護或者破壞的案例,引導學生進行深度的思考,幫助他們養(yǎng)成保護水資源的意識。教師向?qū)W生進行提問:“我們學校附近的護城河之前的時候經(jīng)常發(fā)臭,現(xiàn)如今政府進行護城河的保護,在河的兩邊種植樹木花草,這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意義呢?”教師提出的問題牢牢的將理論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結(jié)合,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并且提高了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這也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融入現(xiàn)實生活,豐富教學過程的表現(xiàn)。在這樣的課堂情境中,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更是引起了他們保護水資源的思考,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對于教學效果的推進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關注焦點時事,做出教學改進
如果留心發(fā)現(xiàn),社會中的很多新聞熱點都能在地理課本中找到理論來源。為了提高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教師要善于借助當下某一社會熱點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討論,以便深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知。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教師將當下最熱門的問題呈現(xiàn)給學生,是鍛煉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最佳方式,因此,教師要善于將社會熱點納入自己的教學中,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引導學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