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紅陽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國家與社會越發(fā)重視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基于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對學生進行德育與智育的教學,已經成為當下初中教育中需要著重注意的部分。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在學生的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等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yǎng)。本文針對初中生物教師應如何在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對學生進行實驗教學的策略,展開初步的探究。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 初中生物? 生物實驗
引言
生物學是一門探究自然科學、了解地球生物本質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以理論為教學基礎,以實驗作為教學輔助,以生物知識為學生解釋自然現象,幫助學生形成生命觀念,掌握生物知識。教師在進行實驗教學時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實驗情境,鍛煉學生動手能力,設計完整的實驗過程,幫助學生掌握生物知識,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一、創(chuàng)設實驗情境,培養(yǎng)科學探究能力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教師應該注意為學生設置合適的實驗情境,讓學生的實驗積極性得到提升,并通過實際操作來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生物實驗的能力。只有實踐才能夠得出真知,生物知識本身就是借由無數次的科學實驗而總結得出的科學知識,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融入實驗情境中,自己去驗證自然現象,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例如在進行初中實驗的第一課《走近生物實驗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去認識生物實驗中的實驗器具,認識顯微鏡以及讓學生能夠嘗試著去使用顯微鏡觀察事物。在這個實驗的進行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詢問班級中學生對于實驗器具的認識程度,對于顯微鏡的了解程度,初步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了解學生對于生物實驗的學習層次。在之后的生物實驗中,教師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如為學生分發(fā)一定的教學卡片,卡片內容有實驗中常用的器具。借助于這些卡片,教師可以先對學生進行分組,兩兩進行卡片認讀的游戲活動,在游戲中檢查學生對于實驗器具的認知程度。當學生借助于游戲對實驗器具有一定的了解后,教師再組織學生觀察實驗桌上的各個器具,進行初步的實驗器具組合,觀察每個器具的實際用途。之后,教師再組織學生利用部分實驗器具如載玻片、玻璃棒、滴管等,進行簡單的顯微鏡觀察實驗,讓學生通過實際的應用來掌握顯微鏡的各個結構所能夠起到的作用。生物實驗中有許多有趣的現象,這也是學生在進行生物學習時需要記住的知識內容。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與實驗相關的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更主動地參與到實驗課堂之中,激發(fā)學生對于初中生物的學習熱情,從而形成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二、豐富教學手段,培養(yǎng)理性思維能力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初中生物實驗課程往往是教師進行實驗演示,學生遠距離觀摩實驗過程,這禁錮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束縛了學生的實踐能力。當學生無法自主進行實驗時,學生無法投入到實驗的情境中,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生物課堂的學習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最根本因素,教師靈活運用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實驗機會,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
在科技手段日新月異的現在,教師可以借助于互聯網平臺,為學生進行生物實驗的創(chuàng)新性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例如在進行《食物》這一節(jié)課的有關生物實驗時,教師可以依據課程內容,先借助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淀粉”“蛋白質”等營養(yǎng)成分的知識科普,讓學生了解這些營養(yǎng)成分的作用。教師還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含有這些營養(yǎng)成分的食物,讓學生對于營養(yǎng)成分的認知更加深刻,也有助于學生建立科學飲食的意識。學生通過圖片、影像等直觀表現的內容對食物及營養(yǎng)成分進行了了解后,就會很容易被帶入到生物實驗探究中,會對實驗結果和實驗現象產生好奇心。教師在實驗開始前,可以準備好相應的實驗器具以及實驗用品,如淀粉溶液、蛋白質溶液等。教師還可以帶上一部分含有這些營養(yǎng)成分的食物,如雞蛋、饅頭等,以實際演練的方式,讓學生觀察這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是如何產生實驗現象的。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好奇心,加深學生的記憶。日常食物的引入,可以加強學生的探究心理,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投入到之后的實踐課堂中。教師教學手段與教學內容的豐富,是幫助學生掌握生物知識、掌握生物實驗內容的有效手段。
三、完善實驗設計,培養(yǎng)社會責任
初中生物是學生接觸生物知識的初始階段,借助于生物實驗教學,教師可以更高效地進行教學課程實踐,講解生物理論知識,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诤诵乃仞B(yǎng)的視角下,教師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當的教學情境,完善實驗中的一系列流程,幫助學生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生物實驗中最重要的核心素養(yǎng)莫過于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以及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在進行初中實驗教學時,要注重實驗核心設計,幫助學生感受科學精神和實驗精神,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意識,從而實現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在進行任何一種生物實驗時,教師都應該先強調實驗安全的重要性,保護學生的人身安全。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在實驗進行時,為學生演示實驗器具的正確使用方式。在實驗完成時,教師也要為學生演示如何正確地處理實驗器材,處理實驗成品,讓學生了解生物實驗的正確流程。例如在教學《在實驗室里觀察植物》這一課時,教師應該在實驗開始前強調學生注意保護實驗器材,在進行植物觀察時要細心耐心,不要隨意損壞觀察對象,保證植物各器官的完好性,以便學生正確地認知植物各個器官,也有利于實驗道具的循環(huán)使用,節(jié)約實驗用品。在植物觀察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互動探究,以交流辯論的方式來確認學生的觀察正確性,以表述自我的方式來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學生全面發(fā)展和進步,有助于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初中時期的實驗是學生掌握生物知識和生物實踐的重要課程,教師在進行生物實驗教學時,要注意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讓學生意識到實驗中應該保證實驗態(tài)度,一絲不茍地進行實驗。教師在進行實驗演示時要以身作則,以規(guī)范操作以及追求真理的態(tài)度感染學生,讓學生保持科學精神和探究精神,以校園和教室為出發(fā)點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實驗教學的完善性和科學性,注重實驗教學設計的創(chuàng)新性,以幫助學生進行生物知識的學習。生物實驗課堂可以幫助學生鍛煉實驗能力,磨煉學生的科學意志,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馬宏妍,仝倩,孫垚,等.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現狀調查及對策——以山東省鄆城縣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20,6(09):236238.
[2]田從靖,張青苗,楊錦鴿.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實踐與思考——以“觀察種子的結構”一課為例[J].科技風,2020(06):79.
[3]吳艷茹,孫海明.虛擬實驗應用于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作用及其價值探討[J].中外企業(yè)家,2019(33):151.
[4]衣桂春,臧春銀.見微知著 以點帶面——談巧用微課開展初中生物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07):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