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玲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到生活中去”和“從生活中來”正是教學與生活互動關系的體現。立足于實,帶領學生走進生活中的數學;立足于史,引導學生了解數學學科演化過程;立足于事,幫助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數學方法意義;立足于觀,培養(yǎng)學生以數學思維觀察世界,實現課堂教學與現實生活、教學生活化和生活數學化的兩個結合。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互動;課堂實踐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為此,我們從小學生認知特點出發(f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育生活化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感悟和思考。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是一個互動的過程
著名哲學家杜威在《教育哲學演講》中指出:“教育即生活”,而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則提出:“生活即教育”。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越貼近越熟悉,學生的興趣越大,接受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同時,我們也看到,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隨著教學難度的提高會出現一定的衰減,數學推導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抽象的過程,對于保持小學生持續(xù)的學習熱情形成一定的阻礙。數學課堂教學的難點也在于小學生覺得“不好理解”、“內容枯燥”,如何提高小學生數學思維,既要讓小學生到生活中“找數學”、“用數學”,幫助小學生讓數學“到生活中去”,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現數學、感受數學,還要幫助小學生用數學的眼睛觀察和理解世界,“從生活中來”,從具象的生活世界中建立抽象化的世界圖景。
二、立足于實,讓數學走進生活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時時處處有數學。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數學問題是教學中取之不盡的源泉,通過情境教學、實例教學,使小學生從自己的切身體驗出發(fā)去理解數學,從而提高教學的實際效果。
一是利用生活中的小例子進行小學數學教學。在做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時,先針對本班學生進行調查研究,了解掌握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常見生活場景、日常接觸的生活用具,在課堂教學設計上從小學生現實生活出發(fā),將生活中的一些小例子、小場景巧妙地融入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貼近生活學數學,在生活中發(fā)現數學、運用數學,他們學習起來也更有主動性,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二是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景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實際就是應用題的具象化,也是演示教學的情境化,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通過教學道具由教師演示,變?yōu)閷祵W問題模擬一個現實生活場景,由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參與演示,并嘗試使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孩子都是戲精”,這種方式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和探究興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
三、立足于史,讓數學親近學生
人們往往對他人的生活越熟悉,了解他人、親近他人的意愿越強烈。數學也是一樣,在學生看來,即使老師講數學符號描述得活靈活現,依然像是突如其來的“陌生人”。為了打破學生對數學符號、數學公式的陌生感,就需要依托數學史,讓學生了解數學符號的前世今生,特別是讓他們了解到歷史上有些真實的人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怎樣絞盡腦汁,并成功解決。
通過數學史上的小典故、小故事,小學生對古代數學家肅然起敬,對解決的問題感到好奇,對數學公式的來歷一清二楚,就會自然形成對數學的親近感,有助于解決小學生的抵觸情緒,并且對于古人解決數學問題的想法、思路和不折不撓的精神有了模仿之心,就會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到生活中運用數學方法、嘗試解決生活中數學問題的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歷史上的數學家故事發(fā)生興趣,對數學的實際功用產生好奇,就會有強大的內驅力去學習和掌握更多的數學工具,探究數學的知識和原理。
四、立足于事,讓數學體現方法意義
如前所說,數學來源于生活,是通過解決現實問題而不斷發(fā)展的。學生作為教學的對象和主體,他們的生活就是教學實踐的寶藏。教育引導學生運用學到的數學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不僅會加深學生對學到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且學生也從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更好地引導學生進一步地加深學習。例如,學習了面積計算公式后,可將應用題與學生生活掛鉤,讓學生從一張床的大小測量做起,學會計算床的面積,為這張床買一幅床單,鋪多少、垂多少的邊,算出床單面積,甚至一匹布裁掉床單面積,剩余多少,還能做枕巾等等,通過解決一個生活問題延伸出一系列數學運用,不僅增長了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還增長了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系列問題的能力。
五、立足于觀,讓生活以數學方式呈現
通過帶領學生觀察現實世界,就像遠古時代人們把狩獵過程以壁畫形式呈現出來的時候,人物、動物都用簡單線條來表示,引導學生在觀察自然界的各種事物例如房屋、田野、草木等,簡化為立體結構和幾何關系的抽象圖形,逐步建立具象事物抽象化、數量化的思維習慣,提高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穩(wěn)定性的時候,可以選取現實生活中三角結構的建筑、架構,幫助學生理解三角形穩(wěn)定性的道理;利用菱形網狀結構的推拉門,幫助學生體會平行四邊形的變形特征等等,由大量的具體事物轉換為線條化的幾何圖形結構,培養(yǎng)小學生把具象化的世界現象轉化為數學關系、數學結構,用數學視角觀察生活的眼睛,形成觀察世界、思考自然的“數學眼”。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一方面要貼近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讓日常生活進入課堂,充分挖掘生活資源,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去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把學生帶入生活;另一方面還要帶領學生從具象的生活中退出來,逐步養(yǎng)成抽象化觀察和理解世界的習慣,讓學生多一個視角看世界,從新的觀察角度發(fā)現數學、體驗數學,進而熱愛數學、探究數學,實現課堂教學與現實生活、教學生活化和生活數學化的兩個結合。
參考文獻:
[1]徐四鳳.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與數學思維的結合[J].女報:時尚版,2019,000(009):P.1-1.
[2]王鵬.生活化教學思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數學大世界(下旬),2018(9).
作者單位: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qū)大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