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勤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對話?!痹陂喿x教學的對話中,最重要的是“學生與文本對話”。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就是學生個性化解讀文本的過程。本文將從對話式的閱讀教學的定義、意義及實踐中如何提高對話式閱讀教學的種種策略,談談如何讓學生主動閱讀,讀出感悟獲得真實的閱讀體驗。
關鍵詞:對話式閱讀教學 ?師生平等??走進文本??生成資源
一、緣起:對話式閱讀教學的定義及意義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對話。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湟晫W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理解是閱讀的目的,也是閱讀教學的目的。如果離開了學生閱讀,只是聽聽老師的講解是很難達到的。就像一個人要想真正體味蘋果的滋味,只有親口品嘗,而不能只是聽別人說說。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實踐,嘗試閱讀教學的創(chuàng)新,應當變“傳話”教學為“對話”教學。
閱讀教學中的“對話”教學,包括“閱讀對話”和“教學對話”兩層意思。閱讀對話是讀者與文本的主體之間的對話過程,其形式有“師本對話”和“生本對話”?!敖虒W對話”是講閱讀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對話的過程,其形式主要有“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其中,最重要的是“學生與文本對話”。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就是學生個性化解讀文本的過程。教師與學生對話在于尊重“一千個讀者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個性化閱讀差異。因此在教學中要避免:用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那么,怎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地讀出感悟,獲得知識呢?
二、實踐:進行對話式閱讀教學的種種策略
策略一:建立真正平等的師生、生生關系
在對話式的閱讀教學中,只有建立平等的師生、生生關系,師生共同走進文本,才能在師生互動中形成體驗。
(1)共同走進文本,對話的基礎。師生共同走進文本,是進行有效對話教學的基礎。教師的文本對話,就是要鉆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鉆研好了,才具備與學生對話的“底氣”。教師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的最重要途徑有兩條:一是讀。二是想。讀,是反復閱讀教材,讀出教材中的精妙處,找到教材的重點和難點,讀出自己獨到的發(fā)現(xiàn)。想象學生在閱讀中會有哪些疑難問題?幫助學生解決這些疑難問題的方法有哪些?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學生與文本對話時,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學生認認真真地把課文讀好,除了讀正確、流利、讀出感情外,還要求學生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學生只有熟讀課文,有了自己的感悟和見解,才具備與同學、老師,進行對話的底氣。
在教學每篇課文前我都要先將該篇課文至少讀五遍,讀懂課文后借助教參及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設計教學的重難點。同時我也要求學生預習時,至少要把課文認認真真地讀五遍,讀完之后把自己的感受和疑問標注在旁邊,課堂上一起交流解決。
另一方面,教師要為學生與文本對話架起“橋梁”。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為學生及時排除障礙,使學生樹立起閱讀文本的信心。
(2)耐心傾聽,讓學生平等對話。在對話式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享有平等參與對話的機會,不能使一小部分學習好的學生成為對話的“主角”,絕大部分學生淪落為對話的“聽眾”。
像他這樣的學生我們班有四五個,平常課堂行為習慣較差,但都非常聰明,作為教師要非常耐心,讓他們享有平等對話的機會。這樣他們才能慢慢進步,真正有所收獲,讓語文課堂真正精彩。
策略二:因勢利導,融“打岔”為生成資源
傳統(tǒng)教學問題與問題的結論都是都是教師預先設定的,而對話式閱讀教學的重要特征是“生成性”。在對話式閱讀教學中,有些學生“打岔”(即一個問題或一句輕描淡寫的話),會打斷了我們原有的教學思路,甚至使得原有的教學任務無法完成。如果我們在教學中及時捕捉那些獨特理解的生成,把它看作一筆財富,一種教學資源,順勢利導,這是進行有效對話教學的關鍵。
(1)借題發(fā)揮,峰回路轉。閱讀教學的實踐告訴我們:課堂上可能所發(fā)生的一切,不是教師在課前預備課中能遇見的,因此,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教師在圍繞某一話題進行對話教學時,教師首先要學會傾聽,欣賞學生的“真情告白”。與此同時,教師要及時捕捉有價值的生成性的話題,組織學生開展思維的碰撞,引發(fā)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提高對話教學的質量,從而幫助學生完成知識意義的建構。
語文課程特別強調表真情,表達自己內心的真是感受,所以我們要尊重他們的打岔,課堂上用心去捕捉打岔中利于孩子們,進一步建構的鮮活的生成性課堂資源,從而使對話式閱讀教學“動態(tài)生成”。
(2)關“異”注引,激發(fā)熱情。教師在閱讀式對話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善于傾聽、投入真誠。當發(fā)現(xiàn)學生在對話過程中有“獨特”的見解打斷教學思路時,要適當?shù)剡M行鼓勵及引領,以激發(fā)他們對話的熱情,讓他們從對話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促進他們認知與情感的協(xié)調發(fā)展。如果教師能做到《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是更能凸顯學生的個性嗎?真正要做到對學生不斷地激勵,當學生說出不一般的見解時,教師應滿懷謝意地說“你的精彩發(fā)言給了我啟發(fā)”;當學生超越你的思維時,教師應寬厚地說“你真了不起,就照你說的試試吧”。有了激勵,對話才能持續(xù)深入,學生才有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梢哉f,閱讀教學的藝術很大成分是激起學生對文本的興趣。
閱讀可以豐富積累知識,能讓學生自我覺察口頭言語和書面言語的異同,使其能注意對書面言語的錘煉。在閱讀教學中引領孩子們親歷與文本間的對話,激起他們閱讀的興趣,喚醒表達的欲望,放飛想象的翅膀,給予自由的空間,我們會看到一個充滿靈性和活力的童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