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飛
摘要: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好語文教材,組織學生開展關于讀、說、寫、演、繪等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引領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語文實踐活動;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語文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10X(2021)34-0017-04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明確指出,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而創(chuàng)新思維又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核心,因此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必須貫徹《課標》的具體要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潛心研究教材并充分利用好教材,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指導學生結合教學內容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路徑,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讓學生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學習過程的快樂和幸福,在扎實語文知識和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一、讀——豐富知識積累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語)。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高瞻遠矚,科學規(guī)劃,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積極開展廣泛閱讀的實踐活動,從有益的書刊中拓展生活視野,積累好詞佳句,學習寫作方法,豐富生活知識和寫作知識,讓高大鮮明的人物形象和先進的思想陶冶學生的情感,啟發(fā)學生崇尚真善美和摒棄假惡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的終生學習和發(fā)展打好基礎。
教師要指導學生自主制訂閱讀計劃,定期向學生推薦閱讀書刊,還可以利用班級群舉行書刊推介會,適時指導閱讀方法,及時解答學生的閱讀疑難,讓學生獲得更多更有效的閱讀信息。教師可以結合語文教學進度向學生推薦拓展課內閱讀的內容,幫助學生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感悟。如教學《冀中的地道戰(zhàn)》這篇課文后,可以向學生推薦劇本《地道戰(zhàn)》,讓學生深刻體會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冀中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chuàng)造了地道戰(zhàn)這種特有的作戰(zhàn)方式,徹底粉碎了日本鬼子對根據(jù)地的“大掃蕩”,體現(xiàn)了堅持生產和積極抗日兩不誤的無窮智慧。
教學《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后,可以引導學生朗誦《七子之歌》,激起學生對外國侵略者肆意踐踏中國領土的野蠻行徑的無比憤慨,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有中長期的自主閱讀計劃,閱讀文學名著名篇、游記、科幻小說等題材的作品,從中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和祖國河山的美麗壯闊,促使學生逐漸形成自覺讀書的良好習慣,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打好基礎。
愛因斯坦指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虼耍處熞敕皆O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積極為學生搭建閱讀交流平臺,定期組織學生匯報閱讀收獲、分享閱讀心得、說說閱讀故事、討論閱讀疑難、評選閱讀標兵,激活并維持學生的閱讀熱情。只有學生愛讀樂讀,人人都有閱讀的期盼,班級才會洋溢著濃濃的讀書氣氛,豐富學生的知識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就會事半功倍?!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收獲不要追求完美統(tǒng)一,要尊重學生的閱讀理解和閱讀體驗,大力表揚學生精辟獨到的見解,引發(fā)學生打開思維的閘門,讓智慧的泉水自然噴涌,讓不同的觀點在交流中呈現(xiàn),學生面對各種觀點就會產生新的認識,做出理性的選擇,有利于學生建構新的知識,獲得新的體驗。
二、說——提升表達能力
語言是人類傳遞信息的載體和最常用的交際工具。說是語言的主要表達形式,是一個人思維活動的外部體現(xiàn)。語文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需要努力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或設計學生喜聞樂見且容易觸發(fā)學生說話欲望的話題,引導學生開展說話練習,讓學生大膽地說、真實地說、準確地說、帶著感情地說,用生動的語言來清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個性的空間。教師要引導學生堅持不懈地進行練習,鍛煉學生說話的膽量,訓練學生說話的姿態(tài)和表情,力求做到把親眼見到的事情或心中的想法帶著感情且有條理有重點地說出來。學生如果能把事情說清楚說具體,讓人聽后沒有疑問,說明學生已對事情進行過思維加工,這樣訓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說的訓練形式很多,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每天一條好新聞”交流活動。每天早上利用10分鐘時間,讓學生分享在校園、社區(qū)、報紙、電視等看到的或從廣播里聽到的最有意義的新聞。學生說完新聞后,教師要做精準點評,并號召學生重點關注身邊的好人好事、國家外交、科技發(fā)展、生態(tài)保護、體壇盛事、鄉(xiāng)村振興、紅色旅游等題材的新聞,讓學生在說新聞和聽新聞的過程中拓寬視野,增加信息的攝入量,從中感受祖國的繁榮富強和自己生活在新中國的溫暖,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為了贏得同學們的稱贊,學生在搜集新聞時就會精挑細選,深思熟慮,篩選出自己最喜歡且有深刻意義的新聞講述給同學們,自然提高了學生追蹤新聞的興趣和判斷新聞價值的能力。教師也可以組織“熱點話題討論會”,引導學生從校園生活、社會熱點、時政新聞、國家政策等人人關心的事情中選擇話題,讓學生先在學習小組里展開討論,然后由小組派出代表在全班分享,幫助學生增長見識,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三、寫——表達真情實感
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學生把自己的見聞和感想用文字表達出來的思維活動過程,因此每一篇文章都是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勞動的成果。學生具備較扎實語言文字基礎后,當心中突然萌發(fā)表達思想情感的需要時,就有了“我要寫作”的強烈欲望。語文教師或許都有這樣的體會:要讓學生真正愛上寫作、樂于寫作、有效提高寫作能力,單憑課堂上的語文教學是不夠的。所以,教師要有“課內長知識,課外育專長”的教育思想,努力抓好課堂教學的延伸,利用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充分挖掘學生的寫作潛能,讓學生在寫作路上樂此不疲。教師不要憐憫大力表揚的話語和對學生肯定的目光,要發(fā)揮教學語言的魅力,積極引導學生在文章中說真話、寫真事、抒真情,做到作文是有感而發(fā),鼓勵學生“用我口說我心”,“用我筆寫我心”。
聽故事、講故事都是學生很感興趣的事情,大部分學生聽起故事來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快樂之中。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正當嗜好,引導學生聽完故事后續(xù)寫故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
如讓全班學生自由組成四人故事小組,每天安排一位成員利用課余時間在組內講一個有趣的故事,聽完故事后展開討論,共同探討“后來會怎么樣”,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設想多種“有可能發(fā)生的事情或有可能出現(xiàn)的場景”,再推想“可能出現(xiàn)的結局”,然后動筆寫下來。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講故事的開頭部分或結尾部分,讓學生討論后補充完整故事。對學生新編的故事,教師不要過分追求與原來故事是否吻合,只要在訓練過程中學生開動腦筋,深入討論并把故事寫完整,教師就要充分肯定學生善于思考和敢于想象的學習精神,設法點燃學生創(chuàng)新的火花。教師也可以倡導學習小組開展同讀一部(篇)作品的活動,讓學生給作品寫批注,采用靈活的形式做好讀書筆記,小組內定期分享讀后感受,鼓勵學生對作品發(fā)表建設性的見解或提出疑問,然后撰寫讀后感,豐富閱讀的收獲。學生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后,作文不再是學習負擔,而是學生文思泉涌時厚積薄發(fā)、信手拈來的事情,作品數(shù)量會逐漸增多。教師要有計劃地指導學生反復修改文章,錘煉詞句,配上插圖,編輯個人作品集,制作目錄和封面,最后裝訂成冊,讓全班同學輪換閱讀。學生看到自己的學習成果被同學分享,喜悅自然在心頭上蕩漾。
四、演——重現(xiàn)精彩故事
課本劇是把課本中故事性較強的文章改編成小劇本,再由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在舞臺上合作演繹出來的表演藝術。課本劇能把一行行文字敘述的內容通過準確的動作和生動的臺詞展示出來,再配上適當?shù)那榫骋魳?,就會產生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化無聲為有聲的藝術效果。學生觀看課本劇,在娛樂中學習語文,減輕了學習負擔,因此課本劇一直深受學生的喜愛。表演課本劇不需要裝飾豪華的舞臺和變幻無窮的燈光,但要求學生在編寫劇本時要合作探究,真正領悟文本內容,反復揣摩人物思想,通過深入研討和多種嘗試后確定表演劇本。在編寫劇本和排練過程中,教師要當好學生的顧問,鼓勵學生用簡潔的臺詞、簡單的動作和合適的表情吸引觀眾。為了贏得更多觀眾的青睞,學生就會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新故事情節(jié)和臺詞,最后集思廣益,形成自己滿意的作品。創(chuàng)作劇本和表演是學生合作探究且不斷讓作品走向完美的過程,學生的鉆研欲望會不斷增強,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會得到相應的訓練。
《將相和》是以秦國和趙國的矛盾為背景,淋漓盡致地展示趙國謀士藺相如智慧外交的典型故事。教學這篇課文后,就指導學生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通過多次修改和排練后,演出十分成功。劇中秦王的貪婪、霸道,趙王的膽小、善良,藺相如的機智勇敢、不畏強暴、顧大局、識大體、一心為國著想和廉頗的英勇善戰(zhàn)、居功自傲、知錯能改的人物形象演繹得栩栩如生。藺相如設法從秦王手里拿回和氏璧和藺相如兩次請求秦王為趙王擊缶的環(huán)節(jié)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觀眾如臨其境,嘖嘖稱贊,喝彩聲不斷響起。
編演課本劇是語文教學改革的有益嘗試,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補充,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加深了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體驗。教師要重視教材的深度開發(fā),積極利用好教材中每一個能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訓練內容,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讓學生的觀點得到充分展示,個性得到盡情張揚,思維得到有效碰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就會水到渠成。
五、繪——再續(xù)詩情畫意
語文教材選編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古詩,這些古詩結構工整,韻律整齊,讀起來朗朗上口,給人以美的享受。古詩含意深刻,意境深遠,字里行間蘊含著作者濃濃的思想情感。教學古詩時,教師在學生反復誦讀理解古詩意思后,可以指導學生圍繞古詩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加深對古詩的感悟,感受中國古代文化的璀璨。如教學《楓橋夜泊》這首古詩時,在學生查閱資料了解作者當時的寫作背景后,讓學生一邊觀看課件,一邊在背景音樂的襯托下有感情地誦讀古詩。讀著讀著,學生的思緒仿佛回到了遙遠的古代。接著,教師順應當時的學情,讓學生根據(jù)詩歌表達的意境繪制簡筆畫?!耙皇て鹎永恕保瑢W生興致盎然,學習積極性被激活了,有的學生拿起畫筆輕輕描畫,有的與同學展開討論,有的獨自推敲古詩意境……一心想把古詩的詩情畫意最大限度地表現(xiàn)出來。在匯報學習收獲時,學生們胸有成竹,興奮地拿著自己的作品,有聲有色地向同學們介紹起來。教師欣喜地發(fā)現(xiàn),學生展示的作品各不相同,但都表現(xiàn)出獨特的構思,學生從不同角度解讀了古詩,發(fā)散了思維。最后,指導學生繼續(xù)修改簡筆畫,并在簡筆畫下面寫上簡要說明,課后辦一期簡筆畫展覽,供全班學生學習和討論。
給古詩繪畫較好地促使學生深入探究古詩的意境,再續(xù)古詩的詩情畫意,無形中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給詩繪畫創(chuàng)新了古詩的教學方式,學生能根據(jù)詩意繪出圖畫,說明學生已理解了古詩含著的意思,又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既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感。
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還有很大的開拓空間,教師要秉承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潛心研究教材教法,結合教材設計適合發(fā)展語文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鐘啟泉.新課程的理念與創(chuàng)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王榮生.解讀“語文實踐”[J].課程·教材·教法,2006,(4).
[3]郭守寨.小學語文課后實踐活動策略探析[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