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莉
摘要:學習興趣在教學領域中屬于長期討論的一個話題,在理想的教學模式中,通過引導學生建立學習興趣的方式,使學生可以主動投身于課程理論內容學習與課外實踐活動中,在發(fā)現(xiàn)學習樂趣的基礎上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從而實現(xiàn)較好的教育模式。本文從現(xiàn)階段的小學英語課程出發(fā),對其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模式與課堂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不同角度探究,旨在通過相關研究成果提升當前課程理論內容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英語;興趣;教學
一、引言
課堂教學興趣在現(xiàn)階段的教學工作中屬于長期探究的教學因素之一,通過該因素的研究與滲透,使課堂教學模式能夠具有現(xiàn)代化、趣味化與多樣化的特點,促使學生在當期的學習活動中能夠具備較好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從教師的角度上看,通過趣味性滲透于課堂教學工作,有助于教師在當前的教學工作中與學生形成較好的互動關系,從而更好引導學生投入于課程理論內容的教學過程中。
二、通過教育游戲開展課堂教學
學生之間表現(xiàn)的差異性主要指思維上的差異、學習能力上的差異、學科基礎能力上的差異以及性格上的差異等。部分學生可能較為好動或者存在某些偏激的學習觀念,教師在教學的引導上,需要結合學生所表現(xiàn)出的差異性進行自主學習方法的教學,使學生能夠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學習,由此逐步形成較好的自主學習能力。比如在:《We love animals》一課的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存在輕視詞匯積累的情況,造成在課文閱讀的過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卡頓現(xiàn)象。教師應針對該現(xiàn)象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教育游戲設置,使學生能夠根據(jù)具有趣味性、有效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同時,在該過程中通過鼓勵的形式,使學生能夠以更加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投入進理論課程的學習中。比如,在英語聽力的教育游戲融入過程中,教師可設置捉青蛙游戲,讓學生根據(jù)聽到的詞匯回答教師的問題,只有在回答正確的情況下才能抓青蛙,最后通過學生獲取的分數(shù)公布各個小組輸贏情況。[1]
三、通過角色扮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角色扮演的形式能夠在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使學生深入故事內容進行對話、朗讀與背誦等。首先,教師需要結合教材的基本內容,在深入研究課程資源的基礎上,編制學生進行扮演的故事內容,該過程中需要教師基于目前的教學目標進行合理制定。比如,在《Unit 6 ?In a nature park》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設定學生游覽公園的場景,并布置主要的人物、故事情節(jié)與對話內容等。如設定學生逛公園,結果發(fā)生錢包遺落在家里的故事情節(jié)。其次,教師在向學生講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分別讓學生進行扮演,并通過相關對話情節(jié)使學生進行朗讀、語氣控制。如:“Hello, how much is the ticket for the park?”“I left my wallet at home”“ Excuse me. Please line up over there”“ What are these people?”“They forget their wallets, just like you”通過詼諧且貼近現(xiàn)實生活的方式,使學生在課文學習的基礎上,結合教師制定的故事內容展開學習。
四、多樣化開展教學工作
小學階段的英語教材具有較強的故事性,與該時期的學生成長較為符合。教師在采取故事教學的過程中,可進一步深入教材內容,使學生能夠以更加深入的視角進行學習。五年級的小學英語教學方式已經得到進一步加深,在詞匯教學方面,教師也可“借題發(fā)揮”,通過英語詞匯特性,使學生能夠根據(jù)教師描述的故事進行英語詞匯方面的學習。比如,在星期一、星期二……等英語詞匯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入現(xiàn)實生活故事的方式,引導學生根據(jù)自身的生活情況運用所學詞匯進行自身的生活故事描述,以此進一步加深學生的英語詞匯的理解、記憶與合理運用。[2]
五、拓展教學內容呈現(xiàn)方式
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課程的實際運用過程中,教師可引用電影資源來拓展教學內容,同時賦予課堂教學多樣性與趣味性。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多種形式的教學資源,使其能夠對教學活動具有較高的關注度。比如:教師在結合基本學情的基礎上,選擇符合當前學生英語水平的電影資料,如《機器人總動員》的動畫電影,該電影作品在故事性與情節(jié)等方面較為引人入勝,風格也相對幽默,教師可在運用信息技術展示影片的過程中,結合電影作品的主要內容進行英語詞匯的教學指導,同時向學生拓展電影資料上的中外文化差異,以此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
六、建立長期興趣教學計劃
“興趣”這一教學影響因素主要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性與主動性,如果將其定義為教學活動的啟動鑰匙,則建立長期教學計劃則屬于保持這一教學模式的保障。教師可通過建立成長檔案 、制作多樣化成績統(tǒng)計表、開展主題打卡活動以及組織英語課本劇等方式,通過持續(xù)性的學習逐漸形成較好的學習習慣。
結語:綜上,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在身心成長上具有思維活躍、好動、對游戲活動具有高度興趣的特點,教師在課程理論內容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教學模式的多樣性與趣味性,確保學生能夠在當前的學習活動中具有較好的積極性、活躍性。
參考文獻:
[1]張琳娜.“愛”與“樂”共舞——培養(yǎng)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途徑研究[J].新課程,2017:123-123.
[2]潘允好.給學生學習注入“興奮劑”——小學英語教學評價的探究與運用[J].校園英語,2017:15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