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根存
語言學習可不是做試卷,更不該是做選擇題那么無聊。一味地面對著試卷上的題目選擇“ABCD”或者打?qū)︺^的英語學習時代,可以休矣。
面對“雙減”,構(gòu)建“雙結(jié)合”學習體系
近年來,家長踴躍給孩子們報名各種課外補習班,既有學科類的,也有音體美等素質(zhì)課程類的。英語學習更是從幼兒園的娃娃開始抓起了,各種英語興趣輔導班都恨不能嘗試個遍。家長們的理由很簡單: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于是,教育“內(nèi)卷”愈演愈烈。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簡單講,“雙減”政策就是做兩大減法,一是減輕學生作業(yè)負擔,二是減輕學生校外培訓負擔。
“雙減”政策落地實施的意義首先在于為提高教育質(zhì)量,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其次在于能夠有效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fā)展。從家長的角度來考慮,教育質(zhì)量顯然是大家關心的重中之重。以英語學習為例,家長和教師的關注點首先是如何構(gòu)建起孩子校內(nèi)課上和校外課下“雙結(jié)合”的有效學習體系,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
“聽說”是關鍵,不被考試“遮望眼”
眼光如果放得夠長遠,我們會發(fā)現(xiàn)“聽說”其實是語言學習的標志特征。這并不是說“讀寫”能力不重要,而是從語言習得的規(guī)律來講,人類總是先學會聽說,然后才有讀寫,這是語言習得的客觀自然過程,國內(nèi)外的多種語言實驗對此都有驗證。再者,從學生自身特點來看,“聽說”最容易激發(fā)他們對語言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而“讀寫”對興趣的激發(fā)力要弱很多,甚至被學生視為“無聊”的東西。所以,我們認為小學取消英語考試是可行的。其意義在于淡化考試后,把語言學習的重點從繁重無趣的“讀寫”轉(zhuǎn)移到以“聽說”為基礎的正確軌道上來,先能聽懂簡單的英語日常交流對話,進而可以開口進行這樣的日常交際。語言學習可不是做試卷,更不該是做選擇題那么無聊。一味地面對著試卷上的題目選擇“ABCD”或者打?qū)︺^的英語學習時代,可以休矣。
但家長面對這個局面多少有點不知所措。從前英語學習的“抓手”(試卷)不見了。應試教育的表征就是一切圍繞考試轉(zhuǎn),學習被異化成一張張冰冷的考卷,本來很有趣的學習過程被扭曲為拼命“刷題”,仿佛“刷題”就是學習。應試提高的更多的是“刷題”技能,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的能力,應試無疑會把英語學習帶偏了。
瑛子是個80后,兒子上小學五年級,一家人住在市里。瑛子當年和兒子現(xiàn)在的英語學習都是典型的應試教育的產(chǎn)物。兒子之前哪懂什么叫英語,更是視英語如“洪水猛獸”。天天做題、背單詞、默寫,寫不下來就繼續(xù)被罰抄寫單詞。天啊,這哪里是語言習得。瑛子很為兒子的英語學習犯愁,沒興趣、不愛學、記不住、成績不好。打開孩子的英語課本,看到上面的勾勾畫畫更是讓人哭笑不得。單詞“one”的旁邊寫著“萬”,“two”的旁邊寫著“兔”,“three”的旁邊寫著“死去吧”,簡直慘不忍睹。而這種現(xiàn)象放眼全國絕非個案,甚至一些大城市的英語學習也是用這樣的漢語標注法來給英語單詞注音,簡單而形象,好記甚至還好玩兒。學生們在這樣的英語學習中似乎找到了久違的樂趣。這種標注法當然被語言學界罵了個狗血噴頭,曲解讀音,誤人子弟嘛。但對那些熊孩子來講,該方法還真靈,一下子就記住了蹩腳單詞的讀音。這跟老一輩人把俄語單詞“Воскресенье(星期天)”標注成“襪子擱在鞋里面”的情況,異曲同工。
仔細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日常學習案例其實都指向了一個問題:語言習得的偏差和誤解。美國著名語言教育家克拉申認為,語言“習得”是指學習者通過與外界的交際實踐,無意識地吸收到該種語言,并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流利、正確地使用該語言。語言“習得”的狀況更多的發(fā)生在嬰幼兒時期對母語的捕捉,即喬姆斯基提出的“black box(黑匣子)”假說。而語言“學習”是指有意識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來理解某種語言的過程,一般指母語之外的第二語言或外國語??死赀M而認為,通過“習得”而掌握某種語言的學習者,能夠輕松流利地使用該語言進行交流,達到母語或類母語的水平;而通過“學得”而掌握某種語言的學習者,只能運用該語言的規(guī)則進行語言的監(jiān)控,即工具性使用,比如查閱資料、應試等,而幾乎無法達到流暢交際的語言目的。通過簡單分析,“習得”比“學得”顯得更為重要。換言之,語言的能力不是“學而得之”,而是“習而得之”。何為“習”?效而仿之謂之“習”。效仿的過程就是自然輸入的過程?;诖耍死甑睦碚摵诵木褪恰拜斎搿?,即學習者通過對語言輸入的理解而逐步習得第二語言,其必備條件是“可理解的語言輸入”。同時,學習者接觸到“可理解的”語言輸入才能對其第二語言習得產(chǎn)生積極作用。
話說至此,家長們似可理解小學階段英語的關鍵不是“讀寫”為核心的文法規(guī)則或考試成績,而是通過“聽說”輸入的自然過程來達成的。如果是以考試成績?yōu)槟康牡挠⒄Z學習,刷題是必然;如果是以語言交際能力為目標的學習,那么小學階段大量而豐富的語言材料的正確輸入是最該做的事。從最簡單的字母聽起,到單詞,再到簡單的日常交際語句。聽明白,記住了,說出來。之所以“聽”簡單,是因為“可理解的”語言輸入在這一階段是一切語言學習的材料選擇標準。與之相比,語法、邏輯等都不是最重要的,或者那是語言習得到達一定階段后自然領悟的后話。我們的問題是把英語語言習得當成物理、數(shù)學題那般的“研究”,而缺乏自然輸入的環(huán)節(jié)。于是,啞巴英語很多,厭棄英語者也很多。
圍繞“聽說”,家長不妨這樣做
一二年級把重點放在26個字母的朗讀、發(fā)音以及對語音敏感度的訓練上。方法就是反復播放字母和簡單單詞的朗讀音頻,先讓孩子仔細聆聽,然后再嘗試開口跟讀模仿,模仿得越像越好。讀音準確度不必過于苛求,基本準確就可以。同時可以嘗試一些日常交際英語中的簡單句子,提升孩子開口說英語的積極性和趣味。難點在于,要反復聽、反復讀。
三四年級的重點在于英語日常對話基于生活場景的模仿和再現(xiàn)。大量輸入日常真實場景下的英語對話,反復模仿練習;同時,語音輸入依然是重點之一,隨著單詞和單句的逐漸豐富,他們的讀音能否在大腦中形成長久印象是關鍵。記住了音,就會慢慢理解他們的“意”和在特定場景中的使用順序,有效而生動的語言交際便成為可能。
五六年級的重點開始轉(zhuǎn)向除日常生活場景交際外語言領域的輸入,比如,能初步聽懂別人的談論并簡單發(fā)表觀點,簡單描述所見的人、物和事件等。這時,孩子需要一個有效的學習小組,以創(chuàng)建英語學習輸入的環(huán)境,最好是同學。還是在這個階段,孩子大量語音輸入已經(jīng)成為習慣,語言輸入已經(jīng)不成問題。不用擔心閱讀問題,能聽懂的、能說出來的,往往可以看懂。
(作者系甘肅省漳縣武陽西街小學教師)
(責編?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