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賽平
【摘要】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歷史知識、能力、方法以及情感價值觀的有機構成與綜合反映。其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等五個方面。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新課改的穩(wěn)步進行,歷史學科的學習要求不再是簡單地把握課本知識,更加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在這一重大轉變過程中,初中歷史教師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如何巧妙地設計課堂?針對不同的歷史內容,教學方法應如何變化和創(chuàng)新?都是我們當代中學歷史教師亟待考慮的問題。
【關鍵詞】歷史學科素養(yǎng);辨析能力;人文素養(yǎng)
歷史是一門人文性質較強的學科,它對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本身有著比較大的影響,將學科素養(yǎng)落實到課堂中,首先要確保學習的歷史知識是系統性的,確立歷史知識學習框架,讓學生知曉歷史發(fā)展的整體脈絡。另外,在把握歷史知識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對一些歷史事件有基本的辨析能力。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形成基本的社會責任和人文情懷。歷史學科素養(yǎng)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它貫穿于整個歷史教學中,形成歷史這一學科在教育學生時所起的獨有的、鮮明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在課堂中落實歷史學科素養(yǎng)進行探索分析。
一、建構知識框架,把握歷史總的趨向
時序性是歷史學科一個鮮明的特點,初中歷史教材的編排也是依據時間的順序,在大家對歷史還基本不了解的時候,及時理清歷史發(fā)展的整體脈絡。同時,初中歷史考題往往不是就一個時代提問,它更加注重學生對知識的聯系并且能夠舉一反三。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把握橫向的歷史發(fā)展脈絡后,也要協助學生整理歸納縱向知識點之間的相連性。歷史還有另外一個特點是繼承性,每一件史實都有它的前因后果和影響因素,這就使學生在思考一個問題時聯系古今中外相關的知識點,并且能夠整理出答題思路。
例如,中國古代史按朝代將知識點分類,其中,春秋戰(zhàn)國到秦朝幾次變法歸類在一起,幾次大一統可以聯系起來比較分析;中國近代斗爭史根據戰(zhàn)爭構建新中國成立前的歷史框架;世界現代史依照資本主義萌芽、形成、發(fā)展這幾個階段構建框架,同時對中外資本主義萌芽進行對比,分析成因。對比學習也是構建知識框架的重要方法。例如,在講西方資本主義誕生的時候,對比分析美國、英國和法國這三個資本主義建立的原因和方式有何不同,它們新建的政體有哪些方面的區(qū)別。再如,在遼宋西夏等政權并立和更替的時代,如果不通過時間、人物、少數民族等對比記憶,是很難準確把握這一歷史時期的歷史事件。用這些方法幫助學生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構建知識框架,整理歷史知識內部的邏輯結構,有利于為學生的歷史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能鍛煉學生多方面思考的能力,提升歷史學習能力,真正落實歷史學科素養(yǎng)。
二、搭建獨立思考的平臺,提升學生思辨能力
自古以來,以史為鑒,讀史明智等詞語常常出現在人們的談話中。這也側面反映出歷史對人思維的鍛煉,這也是歷史學科素養(yǎng)的體現之一。學習歷史很注重學生對歷史事件的思考和分析,這種能力尤其能夠在選擇題和材料分析題看出來,不論是學生對知識的把握還是學生自己的歷史思維能力都能得到體現。所以,教師在課上應多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同時讓他們逐漸掌握整理歷史知識、分析歷史和解讀歷史的能力。
例如,教師講解秦始皇的時候,可以巧妙地設計課堂,讓這些問題和思考不會太直接,令學生太緊張。教師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簡單地說一說對秦始皇的了解,可以從他的成就、性格甚至是聽到的關于他的小故事。接著,教師再講秦始皇大一統的具體知識點。講這一課時,要辯證地看待秦始皇在大一統時采取的方式,這是一個重要的點。那么,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寫一寫為什么秦始皇能夠完成大一統,而不是其它國家?你們想不想成為他,為什么?如果你是他,你又會怎樣做?通過代入人物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思考時更加深入。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采用寫的方式,可以讓他們有更多思考的空間,同時鍛煉他們整理思路的能力和有邏輯次序地分析解答。在獨立學習歷史、消化歷史知識、辯證看待歷史中落實歷史學科素養(yǎng)。
三、聯系現實,啟發(fā)性教學
歷史學科是一個綜合性的學科,在了解古今政治、經濟、文化的背后還隱含著很多其它的學習因素,這些因素中就包括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這一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很大程度是在學生們思考一件歷史事件時聯系當今現實而孕育出來的,但不是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學習過程中聯系古今,這需要教師進行啟發(fā)性教學。
例如,在學習新中國成立前的抗戰(zhàn)史時,教師可以在課后來一個啟發(fā)性教學,當時的先輩們沒有一天不是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他們沒有時間思考自己穿暖吃飽的問題,他們思考的是如何讓民族真正獨立的問題等話語,激起學生們心中感恩之情和家國情懷,而新中國成立后也有一批為國家科學事業(yè)和文化事業(yè)崛起而飽受磨難的偉人們,可以問學生們知道哪些人?或者用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對先輩的品質和貢獻發(fā)表自己的感想,以及在學完這一課對自己有沒有各方面的啟發(fā),等等。在學習近現代史時都能在無形或有形中喚起學生對革命先烈和對那些為中國發(fā)展做出貢獻的偉人的尊敬,也能夠啟發(fā)學生應如何勤奮努力,對自己未來的目標有著怎樣的思考。這也是對歷史學科素養(yǎng)落實課堂的升華。
在新時代下,教學方法也應當與時俱進,歷史學科素養(yǎng)的落實需要教師改變教學方法和教育思路,教學的設計應當新穎和有側重,這樣才能帶領學生打好歷史學習的基礎,使學生產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思考問題、看待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也能夠讓歷史為學生們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以及在日后的學習生活帶來好處。
參考文獻:
[1]江海云.淺談中學歷史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5).
[2]董雯.芻議初中歷史教學中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8(1).
[3]張紅.淺談中學歷史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新課程(中學),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