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飛
[摘? 要] 精心設計探究活動,打造動感數學課堂是探究性教學的強烈訴求. 文章基于“解三角形”復習課的教學過程,作出反思:探究性教學需基于學生基礎,將數學思維作為探究性教學的起點;基于互動交流,利用情感因素驅動學生一探究竟;基于學生本位,通過探究不息揭示數學本質.
[關鍵詞] 探究性教學;解三角形;動感數學課堂
[?]問題的提出
探究性教學觀是數學課程標準理念下的深入發(fā)展,也是教師精心設計探究活動的“升級版”. 它著重強調不斷探索和自主構建的學習過程,表現(xiàn)為以課本內容為依托,以學生為主體,通過組織、點撥和引導來精設探究活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模式下實現(xiàn)教學目標,讓數學課堂卓有成效,成為動感數學課堂. 因而,探究性教學的目標與活動都需要立足于能力生長的高度來進行,為學生的發(fā)展謀求最大利益.
既然探究性教學是廣大一線教師著重關注的話題,那么就更加需要我們積極去理解和實踐. 在課堂教學中需要如何創(chuàng)新設計探究活動,才能實現(xiàn)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探究發(fā)現(xiàn)和生長能力的理念呢?抱著積極嘗試和反思提升的情懷,筆者開設了一節(jié)“解三角形”的復習課,下面就摘取部分教學過程加以分析.
[?]教學片段實錄
1. 激趣布疑,引發(fā)探究
問題1:已知△ABC中,內角A,B,C分別對應邊a,b,c,且有a2=b(b+c),A=60°,試求B.
效能分析:以問題驅動數學課堂是一線數學教師復習課教學的一大法寶. 這里從一道典型數學問題引入,來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帶著問題由初步感覺向著體驗感知逐步邁進.
2. 交流探究,精彩紛呈
師:這是一道值得“一探究竟”的數學問題,請大家獨立思考后,說一說解題思路.
生1:根據cosA==和a2=b(b+c),可得=,從而有c=2b,a=b,所以cosB=,所以B=30°.
師:思路清晰,很好. 生1出示的是一般性解法,其他同學有不同解法嗎?
生2:可以利用cosB求出結果.
師:能說一說具體的解題過程嗎?
生2:cosB=====,從而得出cosB=,則有sinA=2sinBcosB=sin2B,所以A=2B或A+2B=180°(舍去),所以B=30°.
師:哇!十分流暢且有創(chuàng)意的解法,其他人有沒有不同的觀點呢?
生3:我也是利用cosB來探求的,不過和他的方法不同. 因為cosB==,從而得出cosB=,即2sinAcosB=sinB+sinC,則有cosB=sinB+sin(A+B)=sinB+cosB+sinB,化簡后得出tanB=,所以B=30°.
師:生3的解法也甚是精彩,看來思維的“預熱”已經到位了,下面就讓我們期待更多的新發(fā)現(xiàn).
生4:既然可以利用cosB求解,是不是也可以嘗試利用cosC求解呢?cosC===,好像沒辦法化簡下去了. (生4尷尬地搖了搖頭)
師:生4的聯(lián)想是非常棒的,大家說是不是?既然有了思路,我們不妨試一試,看看是不是真的不可以. (學生展開了火熱的討論)
生5:可以因式分解這個分式:cosC====. 之后的我還沒有想到.
師:非常棒!生5帶領我們跨出了艱難的一步,下面該怎么辦呢?
生6:利用“邊化角”,得出cosC=,則2sin2BcosC=2sinA·sinB-sinAsinC,后面的我好像也不會了……(其他學生也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師:要不老師來試一試?我們可以看出,這個等式左側是3次,而右側是2次,是否可以統(tǒng)一次數呢?顯然,這里對等式左側降次的難度系數太多,那就對等式右側升次,則2sin2BcosC=2sin(B+C)sinB-sin(B+C)sinC,進一步得出2sin2BcosC=2sin2BcosC+2cosBsinCsinB-sinBcosC·sinC-cosBsin2C,化簡后可得2cosBsinB=sinBcosC+cosBsinC,即sin2B=sin(B+C)=sinA,所以A=2B或A+2B=180°(舍去),所以B=30°. (學生立刻鼓起掌來,為教師的精彩解析過程,也為自己的深入探究)
師:看!在我們的通力合作下,成功完成了這種方法的解題,這里凝聚著我們大家的智慧和思維!
師(拾級而上):用這樣的方法來解決本題果真完美嗎?剛才我們通過幾種方法探究這個問題,但從始至終選擇的方法都是“余弦定理”,當然探究的過程中也嘗到了收獲的喜悅,但是思維的歸宿卻總是“邊化角”. 我們再回到問題的條件中,有何發(fā)現(xiàn)?(短暫的沉默后,有學生有了想法)
生7:式子a2=b(b+c)為邊的齊次式,可直接“邊化角”.
師:很敏捷的思路,要不再來嘗試一下?
生7:根據a2=b(b+c),可得sin2A=sinB(sinB+sinC),則sin2A-sin2B=sinB·sinC……(又一次思維卡殼)
師:很不錯,哪位同學能施以援手?
生8:通過降次,得到-=sinBsinC,即cos2B-cos2A=2sinBsinC,得出cos[(A+B)-(A-B)]-cos[(A+B)+(A-B)]=2sinBsinC,即2sin(A+B)sin(A-B)=2sinBsinC,從而sin(A-B)=sinB,進一步得出A-B=B或A-B+B=180°(舍去),則A=2B,所以B=30°.
師(總結):從剛才的探究過程可以看出,一道典型的數學問題有著無窮無盡的探究樂趣,而經過多番探索,你們覺得哪種解法最為簡單?
生9:還是生1的解法最簡單.
師:非常正確,這種解法不僅簡單而且也是最容易想到的.
生10:那我們剛才的“萬般折騰”有何意義?
師:是否有意義呢?下面我們來看這樣一個問題……
效能分析:在掌握了解三角形問題的一般方法的基礎上,繼續(xù)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方法的形成過程,去傾聽、去觀察、去實踐、去交流、去思考、去聯(lián)想、去爭辯,進而探究得出更多的解法和思路,收獲更多的解三角形的方法,以便今后在應用這一解法求解這類問題時更加得心應手.
3. 探究不息,揭示本質
問題2:已知△ABC中,內角A,B,C分別對應邊a,b,c,且有a2=b(b+c),A=80°,試求B.
師:現(xiàn)在用常規(guī)方法還能解決這一問題嗎?(學生沉思片刻后紛紛搖頭)
師:其他方法呢?(學生又紛紛點頭,一下明白了本節(jié)課探究的意義)
師:由此可見,解決問題時我們需要樹立“一題多解”和“一題多探”的觀念,這樣才能在真正意義上探到問題本質,理解數學. 那么,這道題一般方法真的沒辦法解決嗎?
生1:根據cosA====,從而有2sinBcosA=sinC-sinB,則2sinBcosA=sin(A+B)-sinB=sinAcosB+cosAsinB-sinB,則sinB=sinAcosB-cosAsinB=sin(A-B),進一步得出A-B=B或A-B+B=180°(舍去),則A=2B,所以B=40°.
師:哇,非常好,讓我們?yōu)樯?的“探究不息”鼓掌!
效能分析:通過一系列分析和思考,學生建構了自己的方法體系,而靈活運用卻又是另一考驗,通過變式問題提升學生選擇思維的能力,并在師生交流和生生互動中完善知識和方法,充分體驗探究性教學的“探究不息”.
[?]教學反思
1. 基于學生基礎,將數學思維作為探究性教學的起點
高中數學課堂時間少、任務緊,不少教師出于功利性目的,復習課中總是講解各種各樣的習題,介紹多種多樣的解題方法,完全忽視了學生的基礎和感受,毫不關心學生思維的主動性,教學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探究性教學中,教學設計是建立在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的,考慮到學生是一個動態(tài)而富有個性的主體,因此需將學生的思維作為起點開展數學探究活動. 本課中,教師在課前做好了充分的預設,了解到學生的一般性思路和會出現(xiàn)的問題,以此開展教學活動. 在課堂上,暴露學生的思維障礙,順勢而上進行點撥和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從而掌握一種又一種的解三角形的方法,促進了學生的深度學習.
2. 基于互動交流,利用情感因素驅動學生一探究竟
動機是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情緒、態(tài)度和意志的模式呈現(xiàn),在探究性教學中充分利用好情感因素可以驅動學生的學習. 基于互動交流的探究性課堂,學生能充分表達自身的思路和見解,師生之間連續(xù)不斷地發(fā)問和探討,這樣的互動交流并不是僅僅傳遞了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更多的是充分利用情感因素驅動學生突破一個又一個障礙,在一探究竟之后體會成功的喜悅,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本課中,教師不斷鼓勵和倡導思維風暴,激發(fā)學生探究的動機,使學生努力去解決思維障礙,完善認知結構.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感覺到教師是真正認可自己的想法和回答的,從而增加了探究的幸福感,成就了克服困難的勇氣,在探究中形成了深刻的認識.
3. 基于學生本位,通過探究不息揭示數學本質
葉瀾教授曾說: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fā)生命活力. 在探究性教學的實施下,“學生本位”的理念是不可動搖的.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給學生一個啟發(fā)或問題,促使學生自己進行探究,讓教與學的過程充滿挑戰(zhàn)和樂趣,使原有思維經驗獲得新的生命力. 本課中,教師通過問題指引學生進行有效的探究,自然生成一個又一個源于學生基礎的數學思考,促進學生探究不息,打造動感數學課堂.
總之,教學即探究,探究發(fā)現(xiàn)的歷程就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和數學素養(yǎng)的重要渠道. 從而在探究性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基礎,關注互動交流,關注學生本位,將數學思維作為探究性教學的起點,利用情感因素驅動學生一探究竟,通過探究不息揭示數學本質. 只有這樣的課堂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動感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