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熳麗
【摘? ?要】統(tǒng)編教材六年級上冊“有目的地閱讀”單元承擔著對已學過的閱讀策略單元學習成果進行總結與優(yōu)化的重任。教師要立足整體,建構有意義的學習框架,設計有指向的評估體系,開展有層次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切實增強閱讀策略運用能力。
【關鍵詞】有目的地閱讀;閱讀策略;學習框架;評估體系;學習活動
統(tǒng)編教材從三年級開始編排了四個閱讀策略單元。其中,六年級上冊“有目的地閱讀”單元是小學階段最后一個閱讀策略單元,它承擔著對前三個閱讀策略單元學習成果進行總結與優(yōu)化的重任。教學過程中,如何利用好課文這個例子,讓學生在自我監(jiān)控、享受閱讀的同時,實現(xiàn)對閱讀行為的定向管理,是一大挑戰(zhàn)。為防止出現(xiàn)“閱讀方法”等同“閱讀策略”、“知識目標”侵占“閱讀目標”、“理性分析”替代“閱讀實踐”、“淺層學習”當作“深度學習”等情況,教師須立足整體,構建能落實要點的學習框架,設計能凸顯思維的評估體系,引導學生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練用閱讀策略。
一、構建有意義的學習框架,明確能力指向
學生在閱讀時需要調(diào)用認知能力,運用一些技巧提取文章的重要信息,還需要運用元認知策略,即在思考學習的過程中,制訂相關學習計劃,監(jiān)控學習任務,進行自我管理,實施評價活動。了解學生在不同閱讀階段所需的閱讀策略(如表1),有助于教師更好地設計教學活動。
為達成學習目標,引領學生開展學習活動,教師可通過梳理學習板塊,明確各板塊的功能與能力指向,讓教學過程清晰有導向,目標達成有跡可循。以《竹節(jié)人》為例,見表2。
由此可見,對本單元閱讀策略進行分析,便于教師在閱讀實施的各階段,有目的地推進各項學習活動。對每一課的教學進行板塊式設計與能力指向提煉,有助于教師自查教學策略目標的達成情況??梢哉f,構建有意義的學習框架,是開展閱讀策略教學的必要條件。
二、設計有指向的評估體系,精準把握學情
閱讀策略單元的特殊性決定了它不能像普通單元一樣教學,其教學效果評價指向的不是知識的獲得,而是策略的運用。因此,要設計有指向的評估體系,幫助教師檢驗并監(jiān)測學生閱讀策略的掌握情況。
(一)計劃書:發(fā)揮引導作用
凡事預則立。六年級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計劃書可以引導學生課前進行設想、構思、自學,課中有目的、有步驟地一步一步去實現(xiàn)學習目標,課后對照計劃檢查自己的學習完成情況。表3是本單元學習前學生填寫的學習計劃書。
學生根據(jù)教師的要求,通過自主閱讀,獨立完成計劃書,在填寫的過程中,對本單元的學習內(nèi)容、學習重點、學習要求有了整體的了解,并回憶起已學的閱讀方法。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填寫情況,對學生所掌握的閱讀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為后續(xù)的閱讀策略教學做好準備。
(二)任務單:展現(xiàn)學習能力
任務單的作用是向?qū)W生提出認知要求和進行方法指導。同時,任務單也可以展現(xiàn)學生的學習能力。下面是學習《宇宙生命之謎》時用到的任務單。
課文是如何得出“太空可能存在生命”這個結論的?默讀課文,畫出相關的句子,圈出關鍵詞,填寫理由。
理由1:
理由2:
理由3:
理由4:
任務單中的每一個理由都能較準確地反映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必須綜合運用“猜讀”“提出問題”“圈畫關鍵詞”“分析信息”等閱讀方法。教師憑借任務單完成的質(zhì)量,判斷學生遷移和運用閱讀策略的能力,進而改進教學,加強指導。
(三)整理圖:完成知識歸納
知識整理圖是把所學的內(nèi)容用圖文結合的形式進行整理并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的一種圖式。它將抽象的知識可視化,幫助學生加強記憶。圖1是學完“有目的地閱讀”單元后學生整理的知識圖譜。
通過整理本單元所學課文及用到的閱讀方法,閱讀策略在學生的腦海中再一次復現(xiàn)。學生在這樣的整理活動中,可以查漏補缺,復習鞏固,強化對閱讀策略的掌握。
(四)訪談錄:記錄學習心得
寫訪談錄是教學中經(jīng)常用到的一種評估教學效果的方法。在上完《竹節(jié)人》一課后,為了及時了解學生掌握閱讀策略的情況,教師對個別學生進行了訪談。片段如下。
師:《竹節(jié)人》這篇課文,你最感興趣的是哪個學習活動?
生:寫竹節(jié)人制作指南。
師:你是怎么完成竹節(jié)人制作指南的?
生:先找到相關的段落,再按要求找相關的句子,最后找關鍵詞填寫。
師:哦,那么在完成這一任務時,你用了哪些閱讀方法?
生:瀏覽、細讀、找關鍵詞。
從學生回答的情況看,該生非常清楚完成這一學習任務時所用到的閱讀策略??梢钥闯鼋虒W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五)問卷星:了解教學效果
問卷星是一個較為專業(yè)的在線調(diào)查平臺,能幫助教師即時檢測教學效果。教師可設計指向教學效果的題目,通過問卷星發(fā)放給學生,并在短時間內(nèi)整理出相關的數(shù)據(jù),供教學時參考。下面是本單元學完后對學生進行的問卷調(diào)查(節(jié)選部分)。
第三單元中,我們學習了三篇課文,掌握了很多閱讀方法。遇到下面的問題,你會選擇哪種閱讀方法?(選擇正確的答案打√)
(1)學習一篇課文,想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你一般會選哪種閱讀方法:
A.瀏覽? ? ? B.精讀? ? ?C.跳讀
(2)如果文章的篇幅很長,內(nèi)容較豐富,不知道用什么閱讀方法,最好先明確:
A.文章字數(shù)? ? B.寫作方法? ? C.閱讀目的
(3)瀏覽了《宇宙生命之謎》第一自然段,發(fā)現(xiàn)它對解決“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這個問題沒有幫助,再次閱讀時可以:
A.猜讀? ? ? ? B.跳讀? ? ? ?C.精讀
(4)(多選)為家人設計故宮博物院一日游的游覽路線,需要對三個材料進行:
A.篩選? ? ? ? B.細讀? ? ? ?C.找關鍵句
以上問題指向本單元閱讀策略的學習和運用。教師根據(jù)后臺數(shù)據(jù),了解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如哪些學生掌握得較好,哪些學生掌握較差需要輔導,等等。
三、開展有層次的學習活動,增強實踐能力
閱讀策略單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有層次的活動,關注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方法的遷移,從而實現(xiàn)閱讀思路的轉(zhuǎn)換。
(一)聚焦學習目標,安排學習活動
把握教學目標是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前提與關鍵。教學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要指向目標的達成。以《竹節(jié)人》的導入設計為例,教師安排了游戲“誰是最強大腦”。
第一關:記游戲名稱。(跳皮筋、丟沙包……)
第二關:記描述游戲時自身狀態(tài)的詞語。(精神抖擻、眉飛色舞……)
第三關:積累關于讀書的語段。
學生逐項交流記住的內(nèi)容和識記的方法。教師小結:“要想提取有用的信息,我們就要學會快速閱讀。對于不同的材料要運用不同的策略來閱讀?!敝螅槃輰胄抡n:“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的閱讀策略。”
在教學的導入階段,教師以游戲的方式讓學生產(chǎn)生好奇心和挑戰(zhàn)意識,展開豐富的思維活動,獲得一種新的學習角度,并將其帶入接下來的學習活動中,為學生從關注內(nèi)容到關注自己的閱讀行為做好鋪墊。
(二)凸顯學習過程,落實學習活動
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活動要凸顯“有意思”這一特點。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提高課堂效率。
1.無痕銜接。在學習本單元課文時,教師可根據(jù)學情,針對已學過的閱讀策略,選擇其中掌握欠佳的策略予以強化,隨文補學。比如,學習《宇宙生命之謎》時,以“產(chǎn)生疑問—查找資料—解答疑問”的思路進行教學,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為了解決“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這一問題,要求學生借助旁批快速閱讀,尋找關鍵詞進行回答,這一過程指向閱讀速度的提高,在有目的地閱讀中實現(xiàn)了閱讀策略的無痕銜接。
2.自主選擇?!吨窆?jié)人》一課中,有小組合作完成了“寫竹節(jié)人制作指南”這一任務。教師指導學生用細讀、圈畫關鍵詞等方式找出制作竹節(jié)人的基本步驟,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完成梳理。雖然學生的學習方式不一,但目標指向一致,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3.思維可視??梢暬倪^程就是引導學生將閱讀信息從無序到有序,從繁到簡,在聯(lián)系中主動進行梳理整合的過程。這一活動的設計體現(xiàn)學生的隱性學力。比如,在教學《宇宙生命之謎》時,讓學生思考科學家是怎么判斷其他星球沒有生命的,帶著任務閱讀課文、圈圈畫畫,并用流程圖記錄下來。
4.目標差異。學生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對此,教師可以調(diào)整教學目標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如《竹節(jié)人》中,為完成“講述老師的故事”這一任務,可根據(jù)學生的能力差異,設計三級目標。一級:借助圖表、關鍵詞講故事。二級:按照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講故事。三級:用上描寫“我”和老師神情的詞語,按照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講故事。
教師要緊扣閱讀策略,充分利用學生對文本的興趣,設計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將閱讀過程蘊藏其中,避免生硬的講解,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積極主動地完成對閱讀策略的學習,提高運用閱讀策略的能力。
(三)創(chuàng)建真實任務,推進學習活動
創(chuàng)設真實的任務情境,可讓學習活動生活化,幫助學生在學習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架起橋梁,把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把紙上談兵轉(zhuǎn)換成解決現(xiàn)實問題,讓學生體會成就感。以《故宮博物院》為例,“為家人設計游覽路線圖”的兩次活動設計如下。
◎第一次設計:根據(jù)閱讀材料,嘗試為家人制訂“故宮一日游”計劃。
1.完成閱讀清單(如表4)。
2.設計游覽路線圖。
◎第二次設計:通過采訪,了解真實情況,為家人量身定制游覽路線。
1.小組合作,以采訪的方式了解家人的需求(如表5)。
2.根據(jù)家人的需求,找尋閱讀材料。
3.理清路線設計要點:(1)奶奶身體不好,游覽時需要適度休息。(2)講解家人特別感興趣的景點故事。
4.小組優(yōu)化設計路線,并對需要講解的景點做好標注。
5.展示“參觀路線圖”,說說選擇的閱讀材料有哪些以及為什么這樣設計。
學生作業(yè)如圖2。
對比前后兩次路線設計,不難發(fā)現(xiàn)第一次設計時,根據(jù)閱讀材料,學生只有兩種設計方案。在引導學生“了解真實情況,為家人量身定制游覽路線”后,學生的活動積極性被激發(fā)。因為每個家庭是不同的,所以家人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因此,設計應凸顯實際需要。與此同時,這也催生了學生的閱讀熱情,有的甚至從課外尋找閱讀資料來滿足家人的需求,重新規(guī)劃游覽路線,設計個性化的路線圖。可見,創(chuàng)設真實的任務情境,能打通語文課堂與生活的壁壘,讓學生在思考中習得方法。
(四)打造學習項目,優(yōu)化學習活動
項目化學習建立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之上,讓學習與生活融通,讓學習真正發(fā)生。
學習了“有目的地閱讀”,如何在閱讀過程中選擇合適的閱讀策略?教師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及時練習鞏固,為此選擇陌生的課外閱讀材料或者組合型非連續(xù)性文本,利用項目化學習,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選擇合適的閱讀策略進行運用。下面是“我為杭州亞運會做代言”學習項目。
活動時間:2021年1月10日
活動形式:小組合作
活動任務:了解杭州亞運會的時間、理念、口號、吉祥物、運動項目
呈現(xiàn)方式:海報
評比獎項:創(chuàng)意獎、風采獎、凝心聚力獎
項目化學習激發(fā)了學生探究的動力。學生分工合作,查找資料的過程就是進行有目的閱讀的過程。海報這一呈現(xiàn)方式相較于傳統(tǒng)的文字介紹,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各類獎項的評比讓學生的才能有了用武之地,也發(fā)揮了團隊的作用,比單一的文字表彰更精彩。
總之,閱讀策略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要根據(jù)閱讀策略單元的編排特點,采取有效的方式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體驗、運用、掌握閱讀策略。
參考文獻:
[1]楊裕琴.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閱讀策略的細化與序化[J].語文教學通訊·C刊,2019(11).
[2]凌虹.閱讀策略教學銜接:遵循主線? ?立足教材? ?凸顯整體:以統(tǒng)編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為例[J].小學語文,2019(7/8).
[3]李婉蘭.運用元認知策略,實現(xiàn)高效閱讀:六(上)閱讀策略單元教學建議[J].小學教學(語文版),2019(11).
(浙江省桐廬縣洋洲小學? ?3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