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鹽窩鎮(zhèn)大趙小學 張建偉
學生在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思考、質疑以及再思考,所以必須要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
在小學階段,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打好數(shù)學基礎,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思維能力,在學習中多問幾個為什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勇敢地提出問題,大膽質疑。教師可以根據(jù)每個學生的疑問進行一一講解,這樣就能把握小學生的心理,從而更好地調整教學策略。此外,低年級的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和疑問心,教師如果能夠充分把握這一心理,也能夠引導學生學會質疑,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思考。
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上非常注重教師的地位,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教師講解學生聽講。教師只能主動地提問,學生只能被動地回答,很少有學生積極主動地質疑。即使教師引導學生大膽地講出自己不懂的或者是想問的問題,但更多的學生還是不敢提問題,因為害怕引起其他同學的嘲笑或是教師的批評。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就要在課堂教學中營造以學生為主體的、平等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教師在學生提問的基礎上,可以積極引導學生繼續(xù)提問,或者由其他學生補充提問,這樣引導學生“敢問”“善問”,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思考能力。
例如:a+b=b+a。學生會問:“為什么要用字母代替數(shù)字?”生活中數(shù)字就是數(shù)字,字母就是字母,根本用不到字母代替數(shù)字。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繼續(xù)讓其他學生思考,讓每個學生都說一說。最后,教師進行總結,用字母代替數(shù)字,目的就是讓學生更加形象地認知公式。還有學生質疑,為什么不是其他字母?面對學生這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教師要表揚學生善于質疑的能力。
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積極地引導學生主動提問,在此基礎上可以采取情境創(chuàng)設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提問的機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
以“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為例,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創(chuàng)設情境,例如:“今天有一項任務,希望大家?guī)臀夜餐瓿伞V拔矣幸粋€比較好的朋友為我畫了一幅畫,我想把這幅畫永久保存,所以需要在四周鑲上一些彩條,但我不知道需要多長的彩條,大家可以幫我計算一下這些彩條的長度嗎?”這樣學生就能夠開展討論和思考,想方設法計算出彩條的長度。這個過程中,有學生提出要了解這幅畫的長和寬,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加詳細的數(shù)據(jù)。之后又有學生提出,知道了長和寬的數(shù)據(jù)后,如何計算出周長呢?計算的方法是不是只有一種呢?在教師的逐步引導下,學生開始針對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進行探究,思考也更加積極主動。由此可見,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能夠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吸引學生探究新知識。
教師要從提問和質疑這兩個方面入手巧妙地引入,讓學生有更多的話可說。教師先為學生示范提問的方法,這樣學生才不會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提出的問題也不會偏離學習實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提出有數(shù)學價值的問題,所以還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示范。
以“確定位置”為例,教師就可以采取問題情境法,引導學生觀察座位圖。教師可以在一張座位圖中標出任一組,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來鎖定明明同學和小美同學的具體位置。因為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觀察習慣,所以表述方法也各不相同。這個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留一些自主質疑的機會,讓學生談一談對不同表示方法的想法。在學生表達完自己的困惑和觀點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認識到,確定位置時,可以采取先列后行的位置確定方法。
如果學生擁有質疑的好習慣,那么在學習時也會更加用心,更善于發(fā)散思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整體素質也能夠得到提升。但是學生并不是天生就有質疑能力的,需要教師后期培養(yǎng),所以教師要以合作者、引導者的角色來帶領學生質疑思考解決問題,這樣學生才能夠養(yǎng)成善于質疑、經(jīng)常提問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