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術教學是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教材則是課程進行的主要抓手,教材是否貫徹了新理念、是否能夠承載新時代美育的目標是值得我們探討的。教材的內容遴選、版面設計、組織編排都是值得我們反復推敲的。
眾所周知,教材編寫的水平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質量,教材是教師和學生溝通的第一手資料。課標中對圖像識讀、文化理解的要求,必然要發(fā)展我們的鑒賞能力,面對一件作品,我們要掌握鑒賞的方法。如何科學的鑒賞,充分發(fā)揮藝術教育的作品。在今后的生活中,獲取藝術的滋養(yǎng),學會通過藝術的方式進行放松和獲得精神愉悅。鑒賞課程的對象選擇十分重要,既要選擇藝術寶庫中有價值的作品,又要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
本文著重依據《高中美術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對“人教版”美術鑒賞教材從內容、 板塊設計、組織邏輯多個維度進行研究分析,人教版鑒賞教材的不足,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美術鑒賞 教材分析 美術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一、問題的提出
教材在整個教育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當我們去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基礎教育水平的時候,它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這是因為,教材的編寫水平直接決定了教育的效果和方向,因此,新課標特意強調,美術課程的重要載體就是教材。所以它是該課題重要的研討對象。
新課改對教師無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上好課,也要做好研究。其中對課本的研讀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位教師對課本的理解是否符合新課改的要求,決定了能否通過課程達到新課標的要求。上好美術課,首先要深度刨析教材,對其中的教學目標、教學主題充分理解,只有充分的把握教材,才能把課本上的內容真正轉化成學生擁有的知識。同時,新時代的教師也應該擁有勇于質疑的精神,現行的教材是在以新課改的背景下推出的,但事物是在不斷發(fā)展變化的。這就決定了課本是不可能盡善盡美的。這就要教師不斷吸收、了解、學習,把握美術發(fā)展的新動向,從課本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為教科書的不斷完善作出自己的努力。綜上所述,我認為對高中現行教材的研讀、探討、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人教版教材的整體研究
“人教版”把教材所涉及的知識劃分為 18 個課時,中國美術鑒賞和外國美術鑒賞各占 9 個課時。全書的編寫考慮了美術史的延續(xù)性,依據中國美術鑒賞和外國美術鑒賞的不同在具體編寫時又有所區(qū)分。中國美術鑒賞部分除了注重美術史的歷程還注重藝術門類的劃分,依據不同藝術門類從古到今的順序編寫,如 “古代雕 塑”和“現代雕塑”,還涉及了獨具中國特色的藝術形式(玉器、民間美術)。中國美術鑒賞部分先介紹了一些基本的鑒賞的知識,隨后是從工藝、建筑、繪畫和雕塑等不同的藝術類別進行講解。
三、人教版《美術鑒賞》教材現存問題.
首先,社會文化對美術作品的影響體現不足中國古代陶瓷紋飾繁多,但按類別可分為人物、動物、植物和裝飾四大類。紋飾本身有它的時代性,它是當時社會文化的反映。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傳入中國,經歷了本土化的過程,在藝術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瓷器方面集中體現在紋飾上,寶相花紋飾就是宗教文化的產物。同時,各地開始興建石窟、開鑿佛像,瓷器上出現了八仙、八寶 圖、真武大帝、仙人朝圣圖等圖案。這體現了文化對藝術品的影響,除了道教是本土宗教外,其他均為外來文化對我國藝術的影響。其次,編排方式不利于學生把握朝代總體特點,課本中將每個朝代的工藝品、作品按門類分單元介紹。這樣的編寫邏輯使得學生對朝代的整體特征無從把握,更不用說對朝代與朝代間特點的比較。顯然宋代和元代在藝術方面所呈現的整體風貌是截然不同的。這使學生在鑒賞過程中,無法把握朝代工藝作品的整體風貌,只對某一工藝品形成孤立的認識。也就無法總結出漢代注重細節(jié)寫實、表現內容活潑、形象生動逼真的特點。最后,技術發(fā)展對美術作品的影響體現不足,藝術作品從來不是孤立出現的,對于藝術起源的問題,有巫術說、游戲說、勞動說。可以看出藝術與文化的聯系是十分緊密的,藝術作為文化的特殊物質載體,同時也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技術的發(fā)展就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在第八課“天工開物——中國傳統(tǒng)工藝美術”一課中,”以數百字簡要論述了技術對藝術的影響,但筆者認為,但不足以闡明二者的關系,并且沒有額外的拓展閱讀、相關鏈接讓學生能夠在課后延伸閱讀,從而感受二者關系。
四、人教版《美術鑒賞》教材編寫建議
人教版的美術鑒賞教材,總體來講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基本適應學生的心理特點,但是教材包含的知識量很大,不利于學生的掌握教材,引用了很多的藝術作品,但是對藝術作品的背后的成因介紹比較少。教材中包括對美術技法的講解,但對高中生來說美術技法是非常陌生的,也沒有實踐的機會,就只會停留在書本上,讓學生覺得有一些枯燥。針對以上問題,筆者試著提出編寫建議。
首先,問題提出更貼近學生生活,鑒賞作品不應該只停留在書本上,更應該融入到生活里。只有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引發(fā)學生討論,讓學生有更高的參與度,才會激起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同時關注學生的興趣點所在,近年來,國潮的興起讓我們看到更多的傳統(tǒng)元素受到年輕人的歡迎,在“拓展學習”板塊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的傳統(tǒng)元素,去利用傳統(tǒng)元素進行創(chuàng)造。打破對傳統(tǒng)文化的刻板印象,讓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其次,增強與其他學科的聯系,一件美術作品的誕生,必然是不會脫離其當時的社會背景,而文化的是社會背景其中的重要組成方面。美術通常是一種生動的史料,如果學生能夠透過美術作品來增強對文化的理解,其印象一定是非常深刻的,然后也會對這種學習形式非常的感興趣,美術教材是對生活中的美術形式進行了有選擇的收錄,教材是在對文化進行選擇,具有文化傳承的重大意義。
最后,補充必要的知識鏈接
基于美術鑒賞課程的特點,上課形式基本上是欣賞圖片之后進行分析總結。當挑選出某朝代的一件作品怕是而對其進行孤立的欣賞,使學生無法體會到整個朝代的從前期、中期到后期的一個發(fā)展歷程,以及前一個朝代到后一個朝代的影響和變化,建立網上藝術作品圖片資料庫,將建教材中選樣的教材存放進去,單單靠100多頁的教材是不可能完整呈現的,所以有必要增加必要的閱讀教材。
結語
我國教材仍然處于探索階段,現階段采取一綱多本的形式,是適應我國地大物博的國情,滿足了我國不同地區(qū)的需要,適應了當地現狀?!镀胀ǜ咧忻佬g課程標準》為教材編寫提供了理論依據,教材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是一線教師上好美術課的有力抓手,對提升美術課質量起著關鍵作用。高中美術鑒賞教材的編寫要具有時代性,既要對過往的知識進行總結,也要對未來進行展望。在全面發(fā)展理念的指導下,提升學生審美能力、鑒賞能力,注重多元文化的滲透,建立起合理規(guī)范的教科書體系。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美術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 北京教育科研究院..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美術鑒賞》[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
[4] 現代美術教育研究所.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鑒賞》[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11.
[5] 美術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美術鑒賞》[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李冉,1998年生,女,漢族,河北秦皇島人,陜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20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專業(yè):學科教學(美術),主要研究方向:博物館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