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早期史傳文的口傳敘事特征

2022-02-26 11:13武婷婷
今古文創(chuàng) 2022年9期
關(guān)鍵詞:主題特征

武婷婷

【摘要】早期史傳文的材料部分來自口頭傳說,這一觀點已經(jīng)成為學界共識,帕里洛德的“口頭程式理論”為人們驗證口頭敘事提供了理論支持和可行的方法。國內(nèi)學者注意到了出現(xiàn)在不同史傳文中的重復的敘事,但是未能予以合理的解釋,通過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劇類的事件恰是帕里洛德所提出的主題的概念,指的是重復出現(xiàn)的事件、描述性段落,他們的存在表明早期史傳文中遺留著口頭敘事的痕跡,類似的故事來源于同一主題,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將自己觀念中的主題加以合理運用,它可以使口述歌手免于逐字逐句地去死記硬背故事的勞苦,作為一種記憶單元,這使得快速的口頭創(chuàng)作成為可能。

【關(guān)鍵詞】史傳文;口傳敘事;特征;主題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2)09-0022-03

“口頭程式理論”的提出者米爾曼·帕里和阿爾伯特·貝茨·洛德從“荷馬問題”入手,跳出了早期研究此問題的局限,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一種假設(shè),認為《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原本是比書面文學更為古老的口頭傳統(tǒng)的產(chǎn)物。同時通過實地研究“南斯拉夫民間口頭詩歌”驗證了他的假設(shè),1960年《故事的歌手》一書出版,它恰逢西方民俗學研究的重要文化機緣,它從新的視角重新審視一些已經(jīng)被研究了的問題,重點研究了口頭傳承的創(chuàng)編過程,驗證了其早期史詩歌都是口頭的假設(shè)。并提出“主題”這一重要的概念,成為研究口頭文學和書面文學的經(jīng)典。本文將采用帕里—洛德的口頭程式理論,對中國早期史傳文的口傳敘事特征加以分析。

之所以將關(guān)注的重點放在口傳敘事上,是因為在口傳文化中,不可能用精細的,或多或少科學的抽象范疇來管理知識,所以它就用人類行動的故事來儲存,組織和交流大部分知識,而敘事能夠用相當扎實而大段的形式把許多口頭傳說紐結(jié)在一起,因此敘事在口傳文化里特別重要,應用廣泛,超過了它在其他文化里的功能。

一、“主題”概說

在帕里——洛德的“口頭程式理論”中,“主題”指的是詩中重復出現(xiàn)的事件、描述性段落①,他們是歌手講述故事的時候經(jīng)常使用的意義群。閱讀一些國家的口承史詩集便不難發(fā)現(xiàn),相同的主要事件和描繪俯拾皆是②,這類事件在許多詩歌中不斷出現(xiàn),經(jīng)過無數(shù)次聆聽,年輕歌手在演唱之前已經(jīng)熟悉了這種主題模式,并在演唱時吸收這些主題的結(jié)構(gòu)。例如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詩歌開頭的“集會”的主題,這是所有史詩中最典型,最有意義的主題,出現(xiàn)在多首史詩歌的開頭,比如《羅蘭之歌》的開頭,國王從一位戰(zhàn)將那里接到一封信,國王把顧問召集到一起組成集會,最后由國王派出信使而結(jié)束這一主題。③在不同的史詩歌以及不同的歌手表演中,這一主題模式表現(xiàn)出驚人的一致性,即收到信,召集會議,而均以派出使臣結(jié)束。歌手在這一框架內(nèi)編織故事,同時這一主題的嚴格指向性即“派出使臣”使得故事得以順利進入下一個主題,一個個主題的有序連接,最終構(gòu)成完整的故事。

除此之外,古英語詩歌中的“戰(zhàn)爭禽獸”也是典型的主題,只要詩人提及格斗或者戰(zhàn)場,他就照例要引入烏鴉,狼,鷹等意象來渲染氣氛,甚至有時會有禽獸的出現(xiàn)與詩歌敘述內(nèi)容不一致的現(xiàn)象。

研究《詩經(jīng)》的人也借用相關(guān)的理論,發(fā)現(xiàn)《詩經(jīng)》中也存在著大量的程式以及主題,比如多次出現(xiàn)的“泛舟”主題,在《詩經(jīng)》中,五次提及所泛之舟的材料,其中兩次是“柏舟”,兩次是“楊舟”,一次是“松舟”,而在詩中,主人公并非一定要去“泛舟”來表達他們的心緒。只是因為“主題”貯存在詩人的腦海中,使他們在恰當?shù)臅r間自然而然的用到這一主題。而且舟的材質(zhì)往往暗示主人公的心緒。提及“柏舟”與“松舟”,則是憂傷的情緒,如《邶風·柏舟》直言“耿耿不寐,如有隱憂” ④,而《鄘風·柏舟》更是直呼“母也天只,不諒人乎” ⑤?!缎l(wèi)風·竹竿》“女子有行,遠兄弟父母” ⑥表現(xiàn)出出嫁女子思家而不得歸的愁緒。反觀提及“楊舟”之詩,卻表現(xiàn)出截然不同的快樂情緒。比如《小雅·菁菁者莪》“既見君子,我心則喜” ⑦以及《小雅·采菽》“汎汎楊舟,紼纚維之” ⑧。用口頭程式理論研究《詩經(jīng)》使得《詩經(jīng)》研究出現(xiàn)新機遇,同時也證明了帕里洛德學說用于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可行性。因此重復出現(xiàn)的主題是口頭創(chuàng)作的重要特征,它使得口頭敘事在不同作品,不同作者的口中表現(xiàn)出極大的相似性。而要注意的是,主題是用詞語來表達的,但是,它并非是一組固定的詞,而是一組意義。詩人并不會記住固定的文本,他們不需要拘泥于逐字逐句的準確無誤的重復,因此同一主題在描述時可采用不同的語言以及不同的方式,這使得口傳敘事在相似性的基礎(chǔ)上又有著明顯的差異。

二、主題的重復與故事的劇類

除了早期史詩歌,早期史傳文在落實到文本時也有相當一部分材料是來自于間傳說,因而或多或少地保存有口頭敘事的特點。散落于不同史傳文中的主題也表現(xiàn)出極大的相似性,前人研究時已經(jīng)注意到這一現(xiàn)象,但是由于關(guān)注的重點不同,卻未能揭示此種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比如錢鐘書先生在《管錐編》中提出:“‘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床軇ヅc莊公三問三答。《國語·吳語》越王勾踐以伐吳問申包胥,五問五對,又《越語》下句踐以伐吳問范蠡,六問六對;《韓非子·外儲說》右上晉文公以‘其足以戰(zhàn)’問狐偃,七問七對;三人始皆曰:‘未可以戰(zhàn)也’,‘未可也’,‘不足’,機杼與《左傳》此篇劇類,唯收梢各異。事之相類歟?抑紀事之相仿耶?” ⑨錢鐘書先生獨具慧眼,提出諸多文獻中的類似紀事,但是卻不知其原因,不妨將這幾則材料加以分析。

首先是《左傳·莊公十年》的傳文:“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瘜υ唬骸』菸磸?,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瘜υ唬骸⌒盼存?,神弗福也?!唬骸〈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瘜υ唬骸抑畬僖病?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馊龁柸?,每次均由國君提問,臣子回答,提問的內(nèi)容是作戰(zhàn)的條件,前面幾次國君提問,臣子給予否定回答,最后一次加以肯定,最終表明戰(zhàn)爭的決定性條件指向“必以情”。

再看《韓非子·外儲說》右上晉文公與狐偃的對話;“晉文公問于狐偃曰:‘寡人甘肥周于堂,卮酒豆肉集于宮,壺酒不清,生肉不布,殺一牛遍于國中,一歲之功盡以衣士卒,其足以戰(zhàn)民乎?’狐子曰:‘不足?!墓唬骸岢陉P(guān)市之征而緩刑罰,其足以戰(zhàn)民乎?’狐子曰:‘不足?!墓唬骸崦裰袉寿Y者,寡人親使郎中視事,有罪者赦之,貧窮不足者與之,其足以戰(zhàn)民乎?’狐子對曰:‘不足。此皆所以慎產(chǎn)也;而戰(zhàn)之者,殺之也。民之從公也,為慎產(chǎn)也,公因而迎殺之,失所以為從公矣。’曰:‘然則何如足以戰(zhàn)民乎?’狐子對曰:‘令無得不戰(zhàn)。’公曰:‘無得不戰(zhàn)奈何?’狐子對曰:‘信賞必罰,其足以戰(zhàn)?!唬骸塘P之極安至?’對曰:‘不辟親貴,法行所愛?!墓唬骸??!??與曹劌論戰(zhàn)完全相同的結(jié)構(gòu),七問七對,每次均由晉文公提問,狐偃回答,提問的內(nèi)容是能否作戰(zhàn),前六次狐偃均給了否定的答案,即所言“不足”,最后一次提出作戰(zhàn)需要“信賞必罰”“不辟親貴,法行所愛”,與上文所言“小大之獄,必以情”均指向明察案件,賞罰分明。

同樣的主題還出現(xiàn)在《國語·吳語》:“楚申包胥使于越,越王勾踐問焉,曰:‘吳國為不道,求殘我社稷宗廟,以為平原,弗使血食。吾欲與之徼天之衷,唯是車馬、兵甲、卒伍既具,無以行之。請問戰(zhàn)奚以而可?’包胥辭曰:‘不知?!豕虇栄桑藢υ唬骸騾?,良國也,能博取于諸侯。敢問君王之所以與之戰(zhàn)者?’王曰:‘在孤之側(cè)者,觴酒、豆肉、簞食,未嘗敢不分也。飲食不致味,聽樂不盡聲,求以報吳。愿以此戰(zhàn)?!阍唬骸苿t善矣,未可以戰(zhàn)也?!踉唬骸絿?,疾者吾問之,死者吾葬之,老其老,慈其幼,長其孤,問其病,求以報吳。愿以此戰(zhàn)?!阍唬骸苿t善矣,未可以戰(zhàn)也?!踉唬骸絿校釋捗褚宰又?,忠惠以善之。吾修令寬刑施民所欲去民所惡稱其善掩其惡求以報吳愿以此戰(zhàn)?!阍唬骸苿t善矣,未可以戰(zhàn)也。’王曰:‘越國之中,富者吾安之,貧者吾與之,救其不足,裁其有余,使貧富皆利之,求以報吳。愿以此戰(zhàn)?!阍唬骸苿t善矣,未可以戰(zhàn)也?!踉唬骸絿蟿t楚,西則晉,北則齊,春秋皮幣、玉帛、子女以賓服焉,未嘗敢絕,求以報吳,愿以此戰(zhàn)?!阍唬骸圃?,蔑以加焉,然猶未可以戰(zhàn)也。夫戰(zhàn),智為始,仁次之,勇次之。不智,則不知民之極,無以銓度天下之眾寡;不仁,則不能與三軍共饑勞之殃;不勇,則不能斷疑以發(fā)大計?!酵踉唬骸Z。’” ?與上文分析的類似,此處六問六答,同樣由越王提問,楚國使臣申包胥回答,提問的內(nèi)容也是作戰(zhàn)的條件,前五次的條件不足以作戰(zhàn),最后申包胥指出作戰(zhàn)的必要條件,“智”“仁”“勇”。

這三段來自不同文獻的三則材料表現(xiàn)出的極大相似性就是主題,由此可見,在先秦的口頭傳統(tǒng)中,關(guān)于“作戰(zhàn)條件討論”的主題是當時人普遍熟知的,這一主題有固定的一問一答兩個人物,這兩個人物往往是國君和臣子,主題展開的方式是君問臣答,而不論有幾問幾答,前面的問題均是否定回答,即不符合作戰(zhàn)的條件,只有最后一次才給予肯定回答,提出作戰(zhàn)的決定性條件,國君會根據(jù)最后一問采取相同的措施,它還開啟下面要論述的內(nèi)容,作者在這一框架內(nèi)按照自己理解進行故事講述,這是口頭敘事在文本寫定中保留的痕跡,使得不同文本直接表現(xiàn)出“劇類”的特點。

除此之外,《左傳》中的主題還有“陷害太子主題”,比如驪姬譖太子申生:“驪姬以君命命申生曰:‘今夕君夢齊姜,必速祠而歸福?!晟S諾,乃祭于曲沃,歸福于絳。公田,驪姬受福,乃鴆于酒,堇于肉。公至,召申生獻,公祭之地,地墳。申生恐而出。驪姬與犬肉,犬斃;飲小臣酒,亦斃……人謂申生曰:‘非子之罪,何不去乎?’申生曰:‘不可。去而罪釋,必歸于君,是怨君也。章父之惡,取笑諸侯,吾誰鄉(xiāng)而入?內(nèi)困于父母,外困于諸侯,是重困也。棄君去罪,是逃死也。吾聞之:‘仁不怨君,智不重困,勇不逃死?!糇锊会專ザ刂?。去而罪重,不智。逃死而怨君,不仁。有罪不死,無勇。去而厚怨,惡不可重,死不可避,吾將伏以俟命。’?以及衛(wèi)國宣姜陷害太子急子:“宣姜與公子朔構(gòu)急子。公使諸齊,使盜待諸莘,將殺之。壽子告之,使行。不可,曰:‘棄父之命,惡用子矣!有無父之國則可也?!靶?,飲以酒,壽子載其旌以先,盜殺之。急子至,曰:“我之求也。此何罪?請殺我乎!’又殺之?!??

二者表現(xiàn)出驚人的雷同,都是寵妃為了立自己兒子為太子,與其他人合謀構(gòu)陷太子,而均有人勸太子出逃,太子拒絕,甚至在兩處太子拒絕的理由都驚人的相似,最終太子死亡。

因此早期史傳文中存在的“劇類”現(xiàn)象與帕里洛德學說中的“主題”概念相吻合,這是口頭創(chuàng)作最為典型的特征之一,由此,我們可以將其作為檢驗史傳文材料來自口傳的方式,從而窺見早期史傳文中的口頭敘事痕跡。

三、結(jié)語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帕里洛德理論用于先秦史傳文研究也有其可行性。而通過對于“作戰(zhàn)條件討論”的詳細分析可以明確這幾則材料的產(chǎn)生之初是口頭創(chuàng)作的。除此之外,《左傳》中還有其他重復出現(xiàn)的敘事,比如“陷害太子主題”,這兩則材料在敘事結(jié)構(gòu)上也表現(xiàn)出驚人的雷同。產(chǎn)生此種現(xiàn)象是因為,生活在當時語境中的作者在他的以往的經(jīng)歷中,他曾經(jīng)聽說過關(guān)于這些敘述的模式,并將這些敘事結(jié)構(gòu)儲存在腦海中,當他在自己創(chuàng)作或者敘述類似的事件中,以往的儲存在腦海中的模式支配他按照此種方式進行講述,從而使得不同的文獻中的材料表現(xiàn)出極大的相似性。但是由于作者在記憶主題時并非逐字逐句的記憶,因此在他的再創(chuàng)作中,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加以講述,因此劇類的事件中有著明顯的差異,比如“作戰(zhàn)條件討論”中,可以是三問三答,六問六答,七問七答,如果需要的話,它可以無限擴充。主題的存在使得作者的快速創(chuàng)作成為可能,它與書面文本所追求的“獨創(chuàng)性”有著明顯差異,我們切忌用書面文本的評判標準來看待口頭傳作。

若要真正理解古典文本,“拂去古典文本中的歷史迷霧,再現(xiàn)其背后的歷史真相……就必須首先恢復古典文本的口傳原型和原初語境” ?,因此關(guān)于史傳文的口傳敘事研究有助于大家還原早期史傳文的生成環(huán)境,從一個新的視角研究早期史傳文,相信必定能給早期史傳文研究提供新發(fā)現(xiàn)。

注釋:

①阿爾伯特·貝茨·洛德著,尹虎彬譯:《故事的歌手》,中華書局2004年版,第5頁。

②阿爾伯特·貝茨·洛德著,尹虎彬譯:《故事的歌手》,中華書局2004年版,第96頁。

③阿爾伯特·貝茨·洛德著,尹虎彬譯:《故事的歌手》,中華書局2004年版,第97頁。

④李學勤主編:《毛詩正義:十三經(jīng)注疏》,北京大學出版1999年版,第114頁。

⑤李學勤主編:《毛詩正義:十三經(jīng)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180-181頁。

⑥李學勤主編:《毛詩正義:十三經(jīng)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236頁。

⑦李學勤主編:《毛詩正義:十三經(jīng)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629頁。

⑧李學勤主編:《毛詩正義:十三經(jīng)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902頁。

⑨錢鐘書:《管錐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7年版,第317-318頁。

⑩李學勤主編:《春秋左傳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240頁。

?王先慎著,鐘哲點校:《韓非子集解》,中華書局,

1998年,第327-329頁。

?徐元誥著,王樹民、沈長云點校:《國語集解》,中華書局2002年版,第556-557頁。

?李學勤主編:《春秋左傳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335-336頁。

?李學勤主編:《春秋左傳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208-209頁。

?劉宗迪:《文字原是一張皮》,《讀書》2003年第10期。

參考文獻:

[1]阿爾伯特·貝茨·洛德.故事的歌手[M].尹虎彬譯.北京:中華書局,2004.

[2]沃爾特·翁.口語文化與書面文化——詞語的技術(shù)化[M].何道寬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3]王靖獻.鐘與鼓—— 《詩經(jīng)》的套語及其創(chuàng)作方式[M].謝濂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

[4]李學勤主編.毛詩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5]王先慎.韓非子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98.

[6]徐元誥.國語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2002.

[7]李學勤主編:春秋左傳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猜你喜歡
主題特征
漢代嶺南考古學特征拾零
抓特征解方程組
淺談中國俠文化背景下的武俠電影
《風雨哈佛路》的主題評析與文化解讀
淺析古詩詞教學中意象教學的策略
農(nóng)村幼兒園“幼小銜接”的“五步走”
巖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談
近十年武俠電影主題的新探索
春天來啦(2則)
抓特征 猜成語
驻马店市| 济源市| 日照市| 嘉祥县| 栾城县| 红原县| 新巴尔虎左旗| 铜鼓县| 清水县| 鲁山县| 黄大仙区| 红原县| 临西县| 锡林浩特市| 桃园县| 行唐县| 隆德县| 商南县| 准格尔旗| 肥西县| 奉贤区| 来安县| 黑龙江省| 邹城市| 华安县| 长岭县| 云浮市| 山西省| 贡嘎县| 合江县| 名山县| 贵溪市| 峨山| 冷水江市| 乌鲁木齐市| 利津县| 察隅县| 黎平县| 双柏县| 崇左市| 濮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