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土流并存、政教紛爭與權勢轉移:1938~1943年甘肅卓尼地區(qū)的政治生態(tài)*

2022-03-18 11:57:24王志通
關鍵詞:卓尼迭部禪定

王志通

(蘭州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甘肅 蘭州 730020)

在“人存政續(xù)”“人亡政息”的政治邏輯中,突發(fā)事件往往能調動區(qū)域社會的權勢力量,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地域秩序,重組權力結構的版圖。1937年8月,集政教權力于一身的第十九代卓尼土司楊積慶及其長子被嘩變部屬殺害于博峪村,史稱“博峪事變”。國民政府借機“改土設流”(1)以往學者認為國民政府主導的善后為“改土歸流”,實際上為“改土設流”。博峪事變善后中,國民政府保留了代表土司權力的洮岷路保安司令部,新設了代表新型國家權力的卓尼設治局,土官和流官同時存在,改土歸流并不徹底。參見王志通.“改土歸流”還是“改土設流”——1937年甘肅“博峪事變”再考察[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9,(1).,政教體系發(fā)生裂變,權力系統(tǒng)分化多元。大致而言,被改組的洮岷路保安司令部代表傳統(tǒng)政治權力、新成立的卓尼設治局代表新型國家權力、禪定寺依舊代表地方宗教權力。但是,楊積慶次子楊復興繼任洮岷路保安司令,因年尚沖齡而實權掌于楊大太太和司令部參謀長楊世俊手中;幼子楊丹珠承祧禪定寺僧綱,實權則掌握在由卓尼僧俗兩界共同推舉的經(jīng)師宋堪布之手。作為新進的地方政權——卓尼設治局執(zhí)行上級政府的命令,積極推行各種新舉措,加強對邊疆社會的滲透和建設。由此,新型國家權力、傳統(tǒng)軍政權力和宗教權力集聚其間,彼此明爭暗斗,影響著區(qū)域社會的政治生態(tài)。

卓尼地方社會顯示出來的混雜紊亂背后,實為不同類型權力之間的博弈和較量?!案耐猎O流”使得土流并存,新立的卓尼設治局下延和擴張國家權力,但很多政令的具體實施和推展都需借助洮岷路保安司令部,卓尼設治局的權力亦有所增長。處于新舊權力爭斗之中的宋堪布積極維護教權,積極爭取寺院的香火租糧和抵制楊大太太等人對寺規(guī)的違反、寺權的爭奪,同時又心向政府推促禁煙等。然而,目前學界對此尚無關注,甚至不假思索地認為卓尼地區(qū)土流并存的結果為彼此和睦相處與互不干涉,進而忽視了情況復雜的政教紛爭及其結果。(2)賈霄鋒.藏區(qū)土司制度研究[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2010;魏長青.甘肅卓尼土司制度研究[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6;楊士宏.卓尼土司歷史文化[M].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07;崔麗霞.民國時期卓尼地區(qū)基層政權模式的變革——以“博峪事變”為中心的考察[J].民國研究,2017,(2);道杰吉.卓尼土司與禪定寺的政教關系探析[A].丹曲.首屆拉卜楞文化與民族地區(qū)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M].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11:187~189;戴巍.地方政教體系的裂變與國家政權的楔入——1937年甘肅“博峪事變”及其善后考述[J].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6);劉進.羈縻與滲透:抗戰(zhàn)時期國民黨政權處理西北民族問題策略透視——以1937年甘肅卓尼事變?yōu)槔齕J].青海民族研究,2008,(4).有鑒于此,首次利用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資料,從香火租糧的劃撥、寺權爭奪和禁煙三方面來分析權力各方的互相博弈,以說明卓尼政教權力之間存在的歧異和爭斗,揭示“改土設流”后出現(xiàn)的錯雜紛亂的權勢轉移過程,有助于理解土司政治在新型國家權力進入后的命運,在地方權力結構變化過程中承擔的角色,及其推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發(fā)揮的作用。

一、卓尼設治局與禪定寺對香火錢糧劃撥的較量

明永樂十六年(1418),卓尼部落頭人些地受封“正千戶”,其后因功世襲指揮僉事兼武德將軍。正德三年(1508),第五代土司旺秀獲皇帝賜姓楊,至此卓尼土司被稱為楊土司。(3)嘉木樣協(xié)巴·久美旺布.卓尼政教史[M].楊士宏,譯.蘭州:西北民族學院研究所,1985:7~8.一直以來,卓尼楊土司就承襲了“土指揮司”和“土僧綱司”兩大封號,實行以土司為中心的政權統(tǒng)攝教權的政教合一制。(4)禪定寺是卓尼地區(qū)最大的寺院,也是該地宗教系統(tǒng)的中心,擁有大大小小屬寺數(shù)十座。僧綱是寺院的最高主持人,總覽整個宗教系統(tǒng)一切事務。見楊紅偉.藏傳佛教格魯派上師論與甘青藏區(qū)政教合一制[J].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高永久.卓尼土司制度的歷史及其演變[A].卓尼文史資料(3)[M].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甘肅省卓尼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1991:38~39.其中“土指揮司”掌管塵俗世界,統(tǒng)率藏族民兵,收繳兵馬錢糧;“土僧綱司”則掌控宗教世界,管轄各寺喇嘛,收取香火租糧。楊土司所轄境內的四十八旗民眾每年都會向土司繳納糧食貢物,各旗因地理環(huán)境、氣候及生產(chǎn)方式的不同,而繳納的貢賦亦有差異。根據(jù)土地所有權、繳納物產(chǎn)的差異,楊土司所統(tǒng)轄的土地主要分為兵馬田、衙門田、章尕田和章珠田四類:(1)兵馬田的所有權歸屬土司,由從土司衙門獲得尕書的藏民耕種,“沒有租稅,惟有家中常備一兵一馬,聽候調遣,作戰(zhàn)時糧草亦由士兵自備”(5)王匡一.甘肅西南邊區(qū)的農(nóng)業(yè)[J].西北經(jīng)濟,1942,(7~8).。除應服兵役外,每家每戶還須向土司衙門繳納青稞卓尼斗一斗五升,合公斗四斗五升,三百文制錢及一背草或柴。(6)這僅是傳統(tǒng)規(guī)定,楊土司還會根據(jù)各地生產(chǎn)情形加以調整,如向糧食缺乏的北山、插崗等地折征酥油或火藥,向洮河北岸的民眾征收薪柴,向洮河南岸的民眾收取草料。谷苞.卓尼番區(qū)的土司制度[J].西北論壇,1947,(3).(2)衙門田的所有權亦屬土司,土司租與民眾耕種,一年一次收取租糧或換取一定勞力。(3)章尕田全在卓尼城區(qū),可自由買賣,與內地情形相同。(4)章珠田,又稱香火田地,所有權屬于禪定寺,每家每戶按一定比例、分其收獲向寺院繳納租糧,即香火租糧。(7)谷苞.卓尼番區(qū)的土司制度[J].西北論壇,1947,(3);魏長青.明清時期甘肅卓尼土地政策研究[M].北京: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16:136.這些香火田地一部分來自歷代卓尼土司的贈予,即將所屬部分土地連同農(nóng)戶贈給寺院所有;一部分因農(nóng)民欠寺院貸款債務無法償還而以土地抵債;還有一部分則因農(nóng)民受天災人禍影響而轉送寺院。據(jù)調查,1938年時禪定寺占有土地多達2400余畝。(8)宗喀·漾正岡布.卓尼生態(tài)文化[M].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07:244.

按照當?shù)貞T例,香火田地由禪定寺僧綱委托各旗大總承、總管或頭人,出租給藏、漢等族民眾佃種,于每年秋按四六、五五或三七比例收取租糧,以及十五文草錢。其中,被土司贈予寺院的農(nóng)戶還要為寺院提供無償勞役。(9)魏長青.甘肅卓尼土司制度研究[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6:108.此外,他們不再向任何機關和個人納糧,如果部分香火田地的主權歸屬他者,則由禪定寺將應納糧賦轉交。(10)呈復飭查卓尼禪定寺請將香火田地錢糧備案各緣由祈鑒核由(1938年7月18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4-1-379.博峪事變后,僧綱楊丹珠獲得中央頒發(fā)的新印信,要求“所有從前執(zhí)照自維符新,為此填發(fā)新照,仰該花戶遵照管業(yè)每年應納各項照舊交寺,不準拖欠”,繳納標準為“香火地一分,年納雜糧一廿升,官祿一百五十文,草三束,柴□捆”。(11)錄于楊丹珠呼圖克圖為破古錄旗褚安尼、雍際芳換發(fā)的新執(zhí)照[A].宗喀·漾正岡布.卓尼生態(tài)文化[M].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07:244.

禪定寺四百多位僧侶的生活所需大多仰賴于俗家的贈予,前往藏民家念經(jīng)獲取的報酬,以及從香火田地收取的“僧糧”。但是,禪定寺“每年所收租糧總數(shù)亦向無精確之冊籍可考,僅知納麻、納包、吾巴竜、著遜、他那、朱扎七旗,私吾什及岷縣縣城附近等處”(12)呈復飭查卓尼禪定寺請將香火田地錢糧備案各緣由祈鑒核由(1938年7月18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4-1-379.。禪定寺往往將這部分僧糧錢財有所余留,將積儲下來高達國幣萬元以上的香火資金作為貸款,每年向藏民發(fā)放,“自月利三五分以上而至滾算或對本不等”。而這不菲收入歸為僧綱支配,各寺只能悉聽尊便。第十九代土司楊積慶承祧土司兼攝僧綱后,將兵馬錢糧和香火租糧混合收用,任意支配,“并不定以寺院應得者如數(shù)轉發(fā)寺院,而寺院僧眾以主權操之楊氏,亦不敢異議”(13)呈復飭查卓尼禪定寺請將香火田地錢糧備案各緣由祈鑒核由(1938年7月18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4-1-379.。楊氏第三子楊丹珠于1933年出生后,各旗總承和寺院方面皆認為土司與僧綱將分別繼襲無疑,便籌議劃清租糧。“楊積慶雖有允準之表示,以承襲俗官、僧官均系己子,且以自身尚未衰老,無立時確定分襲之必要”,所以要求劃清租糧的籌議被擱置未施。(14)呈復飭查卓尼禪定寺請將香火田地錢糧備案各緣由祈鑒核由(1938年7月18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4-1-379.博峪事變中,楊氏及其長子楊琨遇害,次子楊復興繼任洮岷路保安司令,幼子楊丹珠接替禪定寺僧綱,政教分襲,兵馬錢糧與香火租糧的清楚劃撥顯得十分必要。

當寺院方面聽聞洮岷路保安司令部征收的兵馬錢糧將轉由卓尼設治局來收取,紛紛議論,擔心混雜不清的香火租糧難以保證。于是,代理僧綱宋堪布將禪定寺舊有香火田地七旗四世哈等處呈報政府予以備案,并借機表達心歸國家和政府的誠意。(15)宋堪布二具代電陳禪定寺舊有香火地仍歸寺管理請予備案由(1938年5月11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4-1-379.蒙藏委員會、甘肅省政府轉飭卓尼設治局將所有香火租糧徹底查照,造冊列報,并將全年所能征收的香火租糧的數(shù)量詳細具報。(16)據(jù)呈請真代電請將禪定寺舊有香火地備案等情指令電復知照由(1938年5月17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4-1-379.時任設治局長吳景敖“久歷邊疆,英年有為,敢任勞怨,舊人物不審其心”,故與司令部、各旗總承之間隔誤漸多,在查照田賦冊籍等行政事務上遭遇較大窒礙。(17)顧頡剛.西北考察日記[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2:219.直至接到飭令兩個月后,吳景敖才在函復省政府有關禪定寺香火租糧的事宜時,說“租糧牽混既久,冊籍散佚,劃清不易”“如欲徹底查清,容僅有執(zhí)地問糧一途可循”,并提出:為體現(xiàn)政府寬大為懷,不愿因為細故而引起寺院方面反感,甘肅省政府可飭禪定寺將自己所有香火租糧徹底查明,造冊列報。(18)呈復飭查卓尼禪定寺請將香火田地錢糧備案各緣由祈鑒核由(1938年7月18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4-1-379.后來,宋堪布向設治局長“面稱該寺香火田地共有七處,每年應納麥、雜兩色糧七十六石”,但并無確切統(tǒng)計表冊。(19)卓尼設治局江代電請將卓尼禪定寺香火田糧準先由楊土司舊管兵馬錢糧中劃分,以維寺院產(chǎn)權祈鑒核示遵由(1938年12月3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4-1-380.甘肅省民政廳認為寺院的香火錢糧應該給予保護,這既可維護寺院產(chǎn)權,又不致引起寺院方面的反感,設治局請求劃清香火租糧與兵馬錢糧“原則上似可照準,惟兩種錢糧,牽混已久,此時令飭劃分,恐不免乘機攫取,似應俟錢糧交割后,由設治局查明辦理”。(20)據(jù)卓尼設治局呈請卓尼禪定寺香火田糧并兵馬錢糧劃分一節(jié)準予備案,請核示由(1938年12月13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4-1-380.甘肅省主席朱紹良認為沒有確切表冊作為依據(jù),不宜貿(mào)然劃撥,又擔心寺院會“以少報多”,故決定暫緩劃分兵馬錢糧與香火租糧。(21)甘肅省政府電令卓尼設治局暫緩劃分香火錢糧與兵馬錢糧(1938年12月17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4-1-380.如此一來,省政府既將問題擱置,暫緩議劃,又將徹查香火田地和租糧確數(shù)的難題推回給了卓尼設治局,同時也不信任禪定寺所報的數(shù)據(jù)。(22)省政府不信任感的產(chǎn)生來自他們無意識地延續(xù)了歷史上“中心”對“邊緣”的不信任感,但他們往往并不自知。見范可.邊疆與民族的互構:歷史過程與現(xiàn)實影響[J].民族研究,2017,(6).

隨著設治局長吳景敖的調離,劃分香火租糧議案一再被擱延。到1939年3月,宋堪布方才開明香火租糧的清單,上呈省政府主席朱紹良,其所列數(shù)目共計七十六石,與此前所稱數(shù)量一致。(23)為握藏寺案業(yè)和平解決,禪定寺香火地開單附呈乞備案由(1939年3月22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4-1-380.但因所列具數(shù)“較之吳前局長估計數(shù)目略有減少”,故省政府對之較易接受。(24)函復香火錢糧清單包存?zhèn)鋮⒖加?1939年3月25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4-1-380.最后,新任設治局長劉修月設法“執(zhí)地問糧”,詳查確數(shù)后,方才劃定,寺院照例收取香火租糧,并將其作為發(fā)展僧侶教育和創(chuàng)辦地方慈善事業(yè)的資金。(25)據(jù)卓尼設治局呈復徹查卓尼禪定寺請將香火田地錢備案各緣由祈鑒核等情指令(1941年12月10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4-1-379.由此,洮岷路保安司令部與禪定寺之間關于清楚劃分兵馬錢糧和香火租糧的事宜在省政府和卓尼設治局的積極參與和主導調處下,才告一段落。令人費解的是,洮岷路保安司令部本應深度參與錢糧劃撥事宜,但筆者尚未查到任何與之相關的資料,或許是因為設治局成立之初,洮岷路保安司令部就將戶籍錢糧事宜交割給了設治局,故不便插言干涉。

二、洮岷路保安司令部與禪定寺對寺權的爭奪

博峪事變爆發(fā),楊積慶的家眷被送往位于博峪村下兩里許之力賽(楊氏別墅)加以監(jiān)視。其后不久,楊才尕(忠誠于楊積慶的部下)率部攻取力賽僧官行署,救出了“楊積慶遺孀大夫人(即楊守貞——筆者注)、二夫人,楊琨的二夫人以及8歲的楊復興等”,護送至位于卓尼城邊的禪定寺寄居。(26)卓尼事變紀實及烈婦高楊氏殉節(jié)紀略(密件)[A].楊士宏.卓尼土司歷史文化[M].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07:71~73.不久,他們前往北山暫住。駐留兩個多月后,楊大太太(27)楊復興有4位夫人,大太太先其物故,四太太雖為楊復興和楊丹珠的生母,但對一切事情看得很淡,與三太太一樣過著孤苦寂寥的生活。文中所指大太太實為楊積慶的二太太,即楊守貞。見明駝.卓尼之過去與未來[J].邊政公論,1941,(1).楊大太太借機掌權也有先例可循,早在乾隆年間,楊聲以孫子身份繼承土司,因年幼暫由其祖母李氏護印。見張彥篤修,包永昌等纂.洮州廳志·卷十六·番族[M].光緒三十三年抄本:839.攜楊復興等人重返禪定寺,并將洮岷路保安司令部設于禪定寺僧綱衙署,楊守貞以母親身份借勢成為卓尼地區(qū)軍政權力的真正掌控者。她還把持僧綱印信,強行僧綱職權,這引起了宋堪布等人的強烈不滿。無印信支撐的宋堪布常言自己無權,幽默地說:“權在那里?在太太——謂楊太太——的柜里鎖著嗎?等我兩人去找看!”(28)太虛法師.改進藏族經(jīng)濟政治教育之路線[J].時代精神,1941,(3).由此,洮岷路保安司令部與禪定寺針對寺權進行了反復斗爭。

第一,針對風化問題以牙還牙。保安司令部移駐禪定寺后,人員攢集,“兵士雜沓,俗人云集,飼畜養(yǎng)牲,男女混跡”,讓一向清凈的禪定寺開始喧囂起來。(29)為狼狽相依挾恨欺凌,搗亂清規(guī)妨礙佛事祈懇作主,俯準派委查辦以除害馬而安僧眾事(1942年3月)[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4-1-379.楊大太太雖持掌印信,享有軍政教權,但權力必須依靠政令的正常施行方可體現(xiàn),所以她不得不倚重實力派人物。洮岷路保安司令部參謀長楊世俊為楊氏姻親,是“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漢人,在司令部里供職已經(jīng)有五年多了”(30)他畢業(yè)于甘肅法政專門學校。見明駝.卓尼之過去與未來[J].邊政公論,1941,(1).,因常任樞機,深得上級政府的信任,又在民眾中具有較高威望。外地賓客到達卓尼后,都是他代表保安司令部予以接洽,故楊守貞遇事垂詢,日常離不了他。無論僧人還是對藏傳佛教充滿神圣信仰的普通民眾,他們都視禪定寺為神圣凈域,是卓尼地區(qū)“各旗寺院之首,佛法正大,僧規(guī)嚴明”“誠為四十八旗藏胞信仰佛教之中心,關系極為重大,向不準男女相集,僧俗溷跡”。(31)抄送宋堪布呈控楊世俊行為不檢,摧殘佛法東代電請派員調查妥為處理由(1941年4月23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4-1-379.這些擾亂僧界、侵損僧規(guī)的行為將寺院這個清凈之地變成了是非污穢之所,引致眾多寺僧和藏民的強烈不滿。宋堪布還多次聯(lián)名僧眾向蒙藏委員會、甘肅省政府等檢舉控告,要求保安司令部遷出禪定寺。(32)抄送宋堪布呈控楊世俊行為不檢,摧殘佛法東代電請派員調查妥為處理由(1941年4月23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4-1-379;據(jù)宋堪布呈訴楊世俊等設局栽奸縱兵劫掠,請查究追藏懲犯等情令仰查復由(1941年7月7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4-1-379.這無疑損害了保安司令部在各旗內的威信和權望,助長了各旗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導致保安司令部實際控制范圍不斷萎縮。

此外,保安司令部內部官佐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有人要求盡快撤去參謀長楊世俊的職務。1940年冬,保安司令部第一團團長楊汝葑義憤填膺地向楊大太太等陳明意見,結果反遭陷害,被加上刺殺幼司令之罪名,欲為“極刑正法,幸經(jīng)各界請求,始行法辦革職”(33)抄送宋堪布呈控楊世俊行為不檢,摧殘佛法東代電請派員調查妥為處理由(1941年4月23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4-1-379;明駝.卓尼之過去與未來[J].邊政公論,1941,(1).。楊汝葑去職后,參謀長在司令部內的障礙陸續(xù)被掃除,獨斷專行更盛,這使他在與禪定寺之間的爭斗上愈來愈為所欲為,加劇了矛盾演繹的烈度。

隨著僧俗糾紛時起,雙方矛盾加劇,楊大太太與參謀長認為這是宋堪布從中唆使所致,故將其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為了避開鋒芒,宋堪布常常返回臨潭縣王旗鄉(xiāng)的閻家寺(宋堪布為該寺僧綱)居住。保安司令部為了瓦解宋堪布的權威,借其外出之機誘捕駐守寺院的宋堪布之孫,稱他與藏婦有肌膚之交。1941年4月11日,宋堪布前往臨潭縣閻家寺主持佛會,讓孫子宋海林、工役和一名喇嘛留守寺中,照管日常。為了打理大家膳食,宋海林雇傭曾姓母女三人淘曬麥子、蒸饃和縫補破舊衣物。藏族喇嘛們平時“只知奶茶、酥油、炒面,至于針線幾完全不知,間有精敏者亦只能做面片,對于蒸饃鮮有能者,且烹飪一道亦實非男人所長”(34)據(jù)宋堪布呈訴楊世俊等設局栽奸縱兵劫掠,請查究追藏懲犯等情令仰查復由(1941年7月7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4-1-379.,所以寺中喇嘛每每雇人蒸饃或縫補舊破衣物,是為常事。保安司令部則借機發(fā)難,試圖用風化問題以牙還牙地擊垮宋堪布。大致經(jīng)過如下:

(4月26日)散工之時,天尚未黑,因寺門早已鎖閉,禁止出入,不得已,容彼女工三人宿于住宅。不料至夜半,人皆入睡,忽有司令部之營長楊賽高、隊長梁鼠拉(梁國藩——筆者注)率槍兵二十余人來宅叩門。及門啟后,蜂擁而入,稱謂捉奸,比將堪布之孫及女工三人捆綁,并于(宋)海林手上抹去金戒指一枚,身上搜去眼鏡一副,又于各處搜檢后一并帶赴司令部。對曾姓母女三人嚴刑拷打,逼招奸情,直至次晨始報卓尼設治局。待劉局長(時任卓尼設治局長劉修月——筆者注)派人來時,始將堪布之孫釋綁。事后清理宅內,見小皮箱已開,竟于忙亂中劫去法幣五千元,念珠一串,瑪瑙鼻煙壺一個,紅氆氌一匹。(35)據(jù)宋堪布呈訴楊世俊等設局栽奸縱兵劫掠,請查究追藏懲犯等情令仰查復由(1941年7月7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4-1-379;為報卓尼禪定寺與洮岷路保安司令部發(fā)生摩擦由(1942年2月24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15-17-126.

宋堪布認為此乃保安司令部設局栽奸、縱兵劫掠,理由有二:第一,雙方自博峪事變后矛盾愈演愈烈,宋堪布曾代表僧眾控告楊參謀長行為不檢;第二,保安司令部移駐禪定寺后派兵置崗,向來在天黑之際方才關閉寺門,唯獨26日這天早早鎖閉,使人不得出寺返家。加之,寺院可對來寺求佛誦經(jīng)看會的婦女提供歇宿之所,宋海林此舉實屬正常。即使真如保安司令部所言,該案乃屬民事,應將其報送卓尼設治局會同查實,而保安司令部在未經(jīng)設治局派人參與之際,嚴刑逼供,實非公允。(36)據(jù)宋堪布呈訴楊世俊等設局栽奸縱兵劫掠,請查究追藏懲犯等情令仰查復由(1941年7月7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4-1-379.明駝則認為除在白天里繞經(jīng)堂、做祈禱之外,婦女決不準留宿寺里,否則有礙清規(guī)。明駝.卓尼之過去與未來(續(xù)完)[J].邊政公論,1941,(2).宋堪布所陳理由比較令人信服,所以設治局長劉修月很快便“將堪布之孫釋綁”。劉的舉動不僅反映了雙方爭斗、彼此較勁早已是公開的秘密,也反映了他深悉保安司令部以風化問題構陷宋堪布親屬的真正用意。本來,卓尼設治局與洮岷路保安司令部之間也存在諸多矛盾,明爭暗斗。(37)“土”“流”矛盾十分普遍和常見,體現(xiàn)在諸多方面。王志通.權力網(wǎng)絡與保甲制度在甘南藏區(qū)推行遭遇的阻力[J].青海民族研究,2019,(2).劉站在宋堪布一邊,既可壓制司令部的跋扈氣焰,又可樹立了自身剛正不阿的形象,還可為在其他事宜上獲得宋堪布的支持奠定基礎。至于保安司令部劫掠之情,筆者尚未查到其他資料,不敢妄言。但是,宋堪布對丟失財物“事后”告發(fā),以甘肅省臨時參議會參議員之名義呈信給省主席谷正倫,信誓旦旦地請求將楊賽高、梁國藩等提至蘭州審訊,追出案件實情和所有失物。(38)宋堪布致谷正倫的信(1941年8月9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4-1-379.如此舉動足足證明了宋堪布維護自身權益的堅毅和毫不示弱。

第二,針對僧綱之權明爭暗斗。楊大太太執(zhí)掌僧綱印信,欲控制教權就需扶植新人,以反對宋堪布代行僧綱職權,她便選中了安云扎什、喬杰刀(道)、楊工卜等人。安云扎什曾任禪定寺內大頭目,任事期間,“納娶妻室于寺內,侮辱佛規(guī),欺壓僧眾,鯨吞寺院公款,致僧眾不堪受辱,曾稟控上峰法辦,特派胡專員處理,革去頭目職權,不準再入寺內及任用”(39)抄送宋堪布呈控楊世俊行為不檢,摧殘佛法東代電請派員調查妥為處理由(1941年4月23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4-1-379.。楊大太太則任命他為保安司令部第一團團長,令其來寺居住。喬杰刀曾任寺內頭目,持權壓迫蹂躪僧眾,且忍受不了寺院單調孤寂的生活,不守清規(guī),為所欲為,并于1940年秋被寺內高僧等議決,永遠不準敘任頭目。他心有不甘,開始“勾結不良分子楊工卜與綽號賽面之云次力等,懷恨在心,變本加厲,欺壓眾僧,搗亂清規(guī),對于寺院佛事,無時不謀破壞,致害僧眾不能安然誦經(jīng),一切佛事停頓”。(40)卓尼禪定寺尚書及眾僧等稟為喬節(jié)道等扶恨欺凌搗亂清規(guī),乞委員查辦由(1942年4月14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4-1-379.他們趁宋堪布赴岷縣參加會議之時故態(tài)復萌,喬杰刀、梁堯次刀等人前往楊大太太住所慫恿她。視聽被迷惑的她濫施職權,棄用正直賢能之人,重用喬杰刀等人,倚為心腹,聽任讒言挑撥。楊世俊則任命喬杰刀為禪師署頭目,委任僧人班麻次力為壓床喇嘛,以侵奪僧權,意圖致使代行僧綱職權的宋堪布成為無權的虛名。獲得保安司令部支持的他們倚官為勢,挾嫌報復,為非作歹。

司令部妄派寺院頭目,侵奪教權之舉引起了禪定寺僧眾的強烈反對。宋堪布等多次向省政府呈控,請求速派要員徹查,“以正寺規(guī)而息后患”。(41)宋堪布致谷正倫的信(1941年8月9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4-1-379.省政府雖迭令第一區(qū)行政督察專員和卓尼設治局長從中調處,他們卻無法真正遏制,“實則不過敷衍而已”。(42)解決卓尼禪定寺與洮岷路保安司令部糾紛辦法的幾點建議(1941年7月4日)[Z].甘肅省檔案館,檔案號:4-1-379.保安司令部的爪牙繼續(xù)妨礙寺院正常的佛事活動,還武力威迫,破壞寺內的安定團結。他們在楊世俊的支持下,率領從迭部調來的挾刀荷槍的三十余名藏兵直奔寺院,對向省政府上控過他們罪行的大管僧丹巴、小頭目借道及十七密支那僧眾實施武力報復,威嚇勢迫,使得其不敢留居寺中。(43)稟為喬杰刀等搗亂清規(guī)借勢謀害,乞作主制止由(1941年4月9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4-1-379.他們還離間僧眾,以反宣傳力量使得普通藏族民眾對宋堪布一手創(chuàng)建的禪定寺喇嘛半日學校狐疑不決,一些已入校學徒不再返校學習。此外,他們還破壞設治局編組保甲、勸購儲券等各要政的宣傳,使得設治局的政令不能有效推行。(44)抄送宋堪布呈控楊世俊行為不檢,摧殘佛法東代電請派員調查妥為處理由(1941年4月23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4-1-379.

宋堪布、禪定寺大法臺和大管僧丹巴等多次向蒙藏委員會委員長吳忠信、甘肅省主席谷正倫、軍委會西安辦公廳主任、甘肅省第一區(qū)行政督察專員等上控上述種種劣跡,要求楊大太太交出僧綱印信,保安司令部移出禪定寺,并依法懲治劣僧惡行。(45)稟為再陳下情乞嚴令遷回舊址,交出僧綱印信,懲治劣僧而肅清規(guī)由(1941年8月)[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4-1-379;卓尼禪定寺尚書及眾僧等稟為喬節(jié)道等扶恨欺凌搗亂清規(guī)乞委員查辦由(1942年4月14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4-1-379.

另一方面,洮岷路保安司令部則捏造罪名,以四十八旗的總管具名向谷正倫等控告宋堪布包藏禍心,危害抗戰(zhàn)建國。稟文內稱,宋堪布在博峪事變后時常怏怏不快,“大有非少主佐使之慨”,有勃勃野心,還散布謠言,破壞社會安定團結。具文如下:

(宋堪布)謂我藏民有暴動之舉,一犬吠影,百犬吠聲,一時滿城風雨,汲汲有不可終日之象。幸賴劉局長暨楊司令鎮(zhèn)靜自持,沉著密查,結果水落石出,系出于一二僧人之口。而其所以然者,宋堪布希圖離間官民,藉此造成一己之勢力,將我藏民一網(wǎng)打盡,以收漁人之利。無如迷夢不成,劣性難戢,該宋堪布又復千方百計唆使少數(shù)不知時局之僧人,搗亂佛規(guī),結黨醞釀,起無謂之糾紛,構造蜚語,污蔑長官,慫詞上控……

奈一波未息又起。多方頑抗,借端狡展,始則對眾勒索卓尼四十八旗輔教普覺禪師信印,繼則要求獨立為禪定寺代理僧綱,此挑撥間離事實之顯著者也。民眾等經(jīng)此當頭棒喝,如夢初醒,無怪宋堪布于所住門屏畫一橫行曠野之雄虎,標題大書特書曰“英雄獨立”。其包藏禍心已非一日,他如種種劣跡,實難罄述。伏思禪定寺系一百零八寺暨四十八旗僧俗民眾信仰之中心,如為此寺代表者,理應上達人民之忠忱,下宣政府之德教,使政府與人民打成一片,且在中央領導之下,服從命令,完成抗建大業(yè),方不負上嘉下崇之本意。該宋堪布行為詭秘,語言狂悖,純?yōu)樽运阶岳?,圖猶欲妄思取代僧綱,窺竊名器,其不自量何?然此猶其小焉者。該宋堪布腦筋不付,只知有己,不知有國家民族。惟恐假卓尼代表之名義變本加厲,危害抗建,背離黨國,陷我楊司令全部官民僧俗于逆天之不義而不自知。(46)呈訴宋堪布搗亂佛規(guī),結黨醞釀起無謂之糾紛,構造蜚語污蔑長官,仰懇主席鑒核備查由[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4-1-379.

由上可知,保安司令部等一方面指控宋堪布覬覦權位,散布謠言,破壞團結,使得寺內混雜,佛規(guī)紊亂,以圖上司認定宋堪布人格有缺,不適合代理僧綱職位;另一方面則狀告宋堪布在政府與民眾之間作梗作祟,大搞分裂自雄,削減民眾的國家認同,“危害抗建,背離黨國”。以上這些罪名都足以讓宋堪布身敗名裂,身陷囹圄,甚至身首異處??梢?,保安司令部試圖通過上猛藥、下狠招、戴大帽和扣巨罪等方式,一蹴而就地扳倒宋堪布,摧毀其權力基礎。

然而,此呈文所安的罪名明顯夸張,過猶不及。首先,宋堪布是卓尼地區(qū)藏傳佛教的高僧大德,民眾是宗教得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將我藏民一網(wǎng)打盡”,無異于自掘墳墓,自不能坐收漁利。第二,宋堪布素孚眾望,是卓尼僧俗兩界共同推舉代行僧綱職務,自應護持僧綱印信,勒索印信實為無稽之談。第三,將門屏上所畫老虎與包藏禍心、“只知有己,不知國家民族”和“危害抗建,背離黨國”等足以讓聽者驚愕咋舌的高言闊辭聯(lián)系起來,著實匪夷所思,真是有些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這些控詞自不能令省政府官員信服,故省政府在向蒙藏委員會獻陳解決雙方糾紛的建議中,明確指出要求保安司令部移出禪定寺,遷回原駐地址,楊大太太交出僧綱印信,交由宋堪布護持。(47)解決卓尼禪定寺與洮岷路保安司令部糾紛辦法的幾點建議(1941年7月4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4-1-379.自知氣短的楊世俊等人只好另謀他途,決定暗殺宋堪布和一些支持設治局的當?shù)貦鄤菡?。?941年9月24日,有完科洛藏民二十多人“奉楊頭目柴哈、烏龍喇嘛命令,前往閻家寺預備在晚間殺死宋堪布,適逢未面”,暗殺未遂。后來,他們派人去暗殺在第一區(qū)行政督察專署任參事的卓尼人安帕帕九,結果殺手與之相識,不忍施暴,便將真相告知,望其早做防備。(48)卓尼設治局報告一則(1941年11月30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4-1-360.可見,雙方為權力你爭我斗,明暗兼施,使盡各種手段,反復較量的歷程延續(xù)數(shù)年之久。直至1943年北山事件后,洮岷路保安司令部被改組,楊世俊被捕槍決,寺權之爭才基本平息。(49)王志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初步形成:1943年甘南地區(qū)漢、回、藏族民眾聯(lián)合反抗國民政府統(tǒng)治[J].青海民族研究,2022,(1).

三、圍繞禁煙的角逐與部落力量增強

甘肅種植鴉片的歷史悠久,種植面積十分廣闊,就連交通閉塞、政令難及的偏僻之地也是“群罌亂飛”,僻處邊徼的卓尼地區(qū)的山間溝谷和河灘低洼之地遍開毒卉。其實,卓尼地區(qū)開始種煙的時間要比甘省他處稍晚,很大程度上是禁煙政令在甘推行之后才呈現(xiàn)罌花怒放的繁盛景象。其中,位于卓尼南部、甘川交界的上下迭部地區(qū)種煙尤盛,“是有名的生煙生產(chǎn)基地,每年有數(shù)百斤的大煙銷往外地”(50)龔國棟.禁煙運動在臨潭[A].甘南黨史資料(第2輯)[M].合作:甘南藏族自治州印刷廠,1989:65.。有人分析了卓尼等地種煙甚盛的原因,包括藏民種植鴉片可獲得豐厚的利潤,以此換取槍支武器;回漢莠民潛入藏區(qū)偷種和販運,刺激了卓尼藏民效法種煙;政府在此地的力量非常有限,禁政難行;地方統(tǒng)治者借鴉片謀取厚利等等。(51)尚季芳.民國時期甘肅毒品危害與禁毒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37~240.可見,種煙與禁煙的糾纏反映了不同權力之間存有復雜的博弈過程。

1942年,甘肅省民政廳廳長王漱芳在全省行政會議上點名卓尼、夏河等地“仍是罌花燦爛,它們離省窎遠,且僻運其他各省,實為文化所難及、政令所難治之地。地方政教勢力在卓尼地區(qū)尚大,包庇栽種”(52)甘肅省三十一年全省行政會議匯刊[A].張研,孫燕京.民國史料叢刊 政治·政權機構(第95冊)[M].鄭州:大象出版社,2009:95.。王廳長所言卓尼“地方政教勢力”實指洮岷路保安司令部。該司令部包庇種煙確實有據(jù)可查,一方面是掌握實權的楊大太太和參謀長楊世俊有煙具三副,常常對影橫陳,同床吸食大煙。楊世俊更是嗜毒甚深,煙毒早已“侵蝕他的精神,在體力上顯得有些不夠”(53)明駝.卓尼之過去與未來[J].邊政公論,1941,(1).,同時保安司令部內部人員約有三分之二吸食鴉片。(54)為宋堪布與楊復興摩擦真像[相]及楊鏟煙不徹底等情的密呈(1943年4月3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15-9-285.另一方面,他們包庇種煙,在查鏟煙苗之時向各旗派收煙款,借機自肥。如1940年,楊世俊派親信雷豫前往迭部佯稱視察,實為征收官煙,后來事情敗露,有保安司令部所發(fā)條諭為證,卓尼設治局也有存案可查。(55)為控楊世俊等貪橫把持侵越職權請法辦由(1940年10月4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4-1-380.此等違抗禁政的行為被禁煙督察團長楊世昌和視察員履地查確后,呈報給省政府。(56)抄送宋堪布呈控楊世俊行為不檢,摧殘佛法東代電請派員調查妥為處理由(1941年4月23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4-1-379.禪定寺代理僧綱宋堪布身為甘肅省臨時參議會參議員,也涉入地方世俗事務,力陳楊世俊吸食鴉片,包庇迭部種煙,懇請將楊世俊押解蘭州,“調驗有無煙癮,以明虛實,如無煙癮甘反坐。一面將該楊世俊扣押,勒令該部管轄地帶,本年春煙不容發(fā)現(xiàn)一莖半苗,如有發(fā)現(xiàn)煙苗情事,即由該楊世俊是問?!?57)報洮岷路保安司令部參謀長楊世俊吸毒包庇疊部禁種情形的密報(1942年3月6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15-12-229。他認為只有控制包庇種煙的幕后推手才能禁絕卓尼煙情。當然,宋堪布把禁政難行的關鍵點指向楊世俊,這似乎將卓尼地區(qū)種煙的復雜性想得過于簡單,因為保安司令部的鏟煙行動也會遭遇來自部落社會的巨大阻力。

國民政府強勢推行禁政,三令五申。面對來自各方的壓力,保安司令部不得不有所作為。1942年5月,楊復興、楊大太太、楊世俊等人率領前山藏兵四百多名前往上下迭部鏟煙,預計在兩個月內鏟除凈盡。對此,當時前往卓尼調查的李安宅、于式玉夫婦寫道:“在疊(迭)部,政府在三令五申戒煙的時期發(fā)現(xiàn)了煙苗之后,負責人絕不因‘情形特殊’卸下責任,竟毅然派人去把煙苗鏟除了?!?58)于式玉.黑錯、臨潭、卓尼一帶旅行日記[A].李安宅-于式玉藏學文論選[M].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2:462.民政廳長王漱芳也稱贊他們鏟煙“已有相當成績”(59)甘肅省三十一年全省行政會議匯刊[A].張研,孫燕京.民國史料叢刊 政治·政權機構(第95冊)[M].鄭州:大象出版社,2009:95.。

然而,保安司令部鏟煙的實情并不樂觀。司令部人員到迭部后,先將上迭部的煙苗盡行鏟除,而到下迭部后,“不但將煙苗未鏟,反向種煙者征收大煙并派款”(60)續(xù)報楊復興鏟煙不公引起番民反感由(1943年1月8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15-9-285.。如在截尼旗、卡巴旗、沙錄哇旗、唵子旗、尤帕初旗查鏟時,司令部派禁煙工兵聯(lián)合藏民將道路兩旁的煙漿混合收割,將僻背之處的煙漿則交由旗民自行收割,要求每戶須上繳“官煙”五兩、現(xiàn)洋二十元,完全由藏民自行收割的阿夏旗、多爾溝旗、達拉旗則每戶須上繳“官煙”七兩、現(xiàn)洋三十元。以上各旗中,除達拉旗抗拒上交煙款外,其他各旗共計二千二百余戶藏民,一共上繳煙土一萬三千五百兩,現(xiàn)洋約六萬元。僅阿夏和多爾溝兩旗就上交煙土一千兩,現(xiàn)洋一萬元。(61)楊復興鏟煙自肥由(1942年12月25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15-9-285.

司令部人員在上迭部盡行鏟煙,在下迭部則收煙收款,采用不同禁煙方式造成了明顯不公,遭致上迭部民眾的強烈反對。因為上迭部該年的農(nóng)業(yè)收成欠佳,糧食和銀錢皆缺乏,民眾已經(jīng)將煙苗鏟除,農(nóng)地全部荒蕪,收入來源幾乎全部斷絕,故而民眾生活無著,盜賊紛起出而搶劫,社會秩序混亂。由此,上迭部民眾意圖攔阻在下迭部包庇收割、滿載而歸的保安司令部查禁人員一行。等到司令部人員途經(jīng)上迭部返回卓尼,借宿在買麻卡宋旗境內的血血寺時,上迭部藏民于夜間將參謀長楊世俊和頭目楊俊的四匹馬與包括多兩煙膏在內的重要物件盜走。后來,到達班札旗境內的哈札莊時,上迭部各旗藏民匯聚于此,擋住去路,聲稱:“本區(qū)民眾尊重中央命令,當司令(即指楊復興)到區(qū)時,煙苗自行鏟除,且具甘結,永不犯種。而司令到下疊(迭)部后,不但不禁,反而收煙繳款,令本區(qū)民眾向司令要問此種矛盾、命令及行為之來由,如說不明白,決不讓返部?!?62)續(xù)報楊復興鏟煙不公引起番民反感由(1943年1月8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15-9-285.上迭部藏民集結攔路既反映了民眾在生活無著之時也會鋌而走險,謀求生存,又表明了司令部施行的不公平鏟煙著實讓上迭部民眾感到齒冷心寒,對其失去信任,還說明了各部落具有很強的自主性和獨立性。他們既可違抗中央禁政,借地域僻遠偷種鴉片,又可在司令部鏟煙自肥中繼續(xù)種植,獲取豐厚利益,還可借中央禁煙之命令、拿國家權力作為后盾,來反抗保安司令部人員的不公平鏟煙之舉。他們對中央禁煙政令的遵守和違抗可隨意切換和借用,高懸于上的國家政令在此邊疆地區(qū)已然沉淪為可供玩弄的工具。

實際上,上迭部藏民對保安司令部的“失去信服”亦有對楊世俊等人把持權力、胡作非為的反感。所以他們在擋住去路之時,提出的第一個條件便是“取消楊太太及參謀長楊世俊管理政事權”,接著才是賠償荒地損失,對司令部所攜帶的各件行李進行檢查,否則決不放行。楊世俊等人連夜用錢款賄賂各莊首領,延請總管勺麻次旦等人從中斡旋。最后,司令部賠償民眾三頭牛、一千元現(xiàn)洋和若干酒后,方才過境返回卓尼縣城。(63)據(jù)報卓尼楊司令復興借鏟煙苗自肥,引起番民反感各情一案令仰密查具復由(1943年1月27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15-9-285.可見,普通藏民的抗爭雖不能阻止和取消楊大太太和楊世俊的借勢權力,也不能動搖和阻斷他們繼續(xù)享有傳統(tǒng)政治權力,但足以消減他們在各部落中的權威及其推行政令的權力,各部落自身的獨立性明顯增強。(64)上迭部以武力抗拒司令部的命令并非特例。1942~1944年間,一向服膺于司令部的北山諸旗與陌務部落發(fā)生草山糾紛,司令部參與的反復調處均未奏效。見王志通.藏族部落邊界沖突與權力博弈——以1940年代陌務與北山的草山糾紛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18,(3).

魏長青認為因為土司楊復興年幼,才有許多手中握有兵力的部落頭人“目中無人,視楊復興為無物”,部落社會獨立性增強。(65)魏長青.甘肅卓尼土司制度研究[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6:184.然而,僅將部落社會獨立性增強的原因歸結于土司年幼并不具有完全說服力。前后二十代卓尼土司世襲罔替中,幼兒繼承土司的例子并不少見,但卓尼土司依然能維持統(tǒng)治數(shù)百年,且勢力不斷壯大。實際上,部落力量的增強不僅與土司年幼,楊世俊等人借勢弄權、肆意妄為而自損威信有關(前文多有論述),而且與部落的自身屬性有關。

卓尼土司管轄眾多部落,但它們與土司家族的關系并非均質化,而是存有鮮明的層級差異。其中,土司家族屬民和分布在土司衙門附近的各支系部落與之關系緊密,被稱為“內十二章尕”,那些距離衙門較遠、與之關系相對生疏的部落則被稱為“外四章尕”。這十六個章尕包括洮河兩岸的十一個村落,而其余的部落皆屬于旗。并且,章尕屬民與各旗民眾在權利和義務上軒輊分明。(66)張亞輝.土地制度與邊政憂思:谷苞先生的卓尼經(jīng)濟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19,(3).

據(jù)20世紀40年代谷苞的實地調查,上迭部共有6旗、下迭部共有8旗。(67)章尕屬民承土司之名辦理一切雜務,還可向土司建言,男子有擔任各旗旗長的資格,各旗屬民則無。見谷苞.卓尼番區(qū)的土司制度[J].西北論壇,1947,(3).它們共有人口2700多戶,1.9萬多人,可集結3000名藏兵,2000多支槍,力量雄厚。(68)甘南軍事地理初步調查草稿(內部資料)[M].甘肅省圖書館藏手稿本,1957.上下迭部14個旗均坐落于白龍江上游、迭山和岷山的高山峽谷之間,與土司統(tǒng)治的核心區(qū)域距離較遠、關系相對疏遠,受高聳入云的迭山山脈阻隔而獨立性相對較強。一些外國考察家和傳教士過境迭部地區(qū)時也注意到該地藏民存在一定的獨立性和自主性。(69)Win Van Spengen.Chone and Thewu:Territoriality,Local Power and Political Control on the Southern Gansu-Tibetan Frontier,1880~1940[M].Edited By P.Christiaan Klieger,Boston:Tibetan Borderlands,2006:209~230.

部落是構成卓尼社會的細小單元,所以部落力量成為卓尼地區(qū)社會的基礎性力量和本色力量。就部落組織和權力結構而言,上迭部6個旗由土司派任的兩名旗長各管3個旗,各旗還有一至二名總管進行自我管理,他們則是由個部落民眾推舉德高望重者擔任或輪流擔任。(70)谷苞.卓尼番區(qū)的土司制度[J].西北論壇,1947,(3).因部落社會的自身條件限制,各部落實行集體負責制。每個部落成員“對部落具有很強的依附性”,“必須隨時絕對服從于部落的利益”。(71)星全成,馬連龍.藏族社會制度研究[M].西寧:青海民族出版社,2000:80.每個部落成員“要視部落利益為最高利益,不能有絲毫損害部落利益的行為”,要遵守部落制度,“絕對服從部落的決定”。(72)陳慶英.藏族部落制度研究[M].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2:161.由此,“部落作為一種最為基本的集體資源保存和發(fā)展下來”,成為維持全體成員生存、安全和抵抗外來威脅的有效的權力形式。(73)楊紅偉.清朝循化廳藏族聚居區(qū)之權力機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02.當作為外來者的、代表土司利益的“旗長”和司令部人員,與部落利益發(fā)生沖突時,部落民眾就會予以抗爭。(74)如1944年,洮岷路保安司令部第三團副團長趙國璋與卓尼設治局干部前往插崗四旗編查保甲時,當?shù)孛癖娢淞咕帯R娡踔就?權力網(wǎng)絡與保甲制度在甘南藏區(qū)推行遭遇的阻力[J].青海民族研究,2019,(2).鏟煙使得上迭部民眾收入斷絕、生存堪虞,不公平鏟煙使得整個部落遭受不公待遇,所以,無論從部落民眾自身利益出發(fā),還是從部落整體利益出發(fā),他們都會選擇奮起抵抗。

迭部藏民的集體抗爭表明,在邊疆地區(qū)的部落社會中,在國家權力和國家意識尚未建立、傳統(tǒng)政治權力式微之時,作為基礎性力量的部落力量就會增強,來填補這一權力真空。同時,部落的獨立性越強,就越容易因維護自身利益而忽視國家利益,他們的地方自我意識就會損害國家意識。正如著名學人王造時在猛烈譴責地方意識時說:“地方意識越強,國家意識就越弱”“在工作時我們只關心推動自己地區(qū)的發(fā)展,就會很少考慮國家的利益”。(75)王造時.中國問題的分析[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48.因此,卓尼迭部藏民會為追逐私利而違抗禁政,繼續(xù)種植鴉片。如阿夏旗旗長楊培榮稱:去年“每戶收去禁煙稅煙土四兩、五兩、六兩不等,故今年疊(迭)部人民均稱,去年收五六兩,今年怕收十兩都可,煙一定要種”(76)洮岷路保安司令部縱容下疊部人民種煙由(1943年5月18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15-9-285.。所以,阿夏旗、多爾溝旗、截尼旗錄亦卡莊和卡巴旗(除自甫莊和高日卡莊外)等地民眾均在偏僻之處偷種許多冬煙。(77)省政府致岷縣胡專員的電(1943年1月20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15-9-285.上迭部各旗更是借保安司令部人員鏟煙不公,故意“普遍栽種煙苗,以示報復”(78)甘肅卓尼屬上疊部亦發(fā)現(xiàn)冬根煙苗由(1943年1月25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15-9-285.。保安司令部在迭部地區(qū)的威望出現(xiàn)了明顯衰減。

對此,新型國家權力繼續(xù)加強滲透,厲行禁政,但效果甚微。甘肅省政府飭令卓尼設治局長要“不辭勞苦,親往查鏟,勿得諉責他人,致誤禁政”(79)電復多爾溝存土及阿夏、多爾溝相處冬根發(fā)現(xiàn)一案令仰遵照由(1943年2月12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15-9-285.。不過,國家政令達及卓尼地方,仍需倚重保安司令部。(80)陸泰安.安多藏區(qū)的圣地——卓尼[J].西北通訊,1947,(6).所以,它雖處于禁煙的風口浪尖,但根本無法從禁煙難題中抽身避開。第一區(qū)行政督察專員和設治局長劉修月要求楊司令選派干員迅即星夜前往截尼、卓巴等旗查鏟煙苗。(81)為奉電令查鏟卓尼上下疊部冬煙一案呈復鑒核備查由(1943年2月4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15-9-285.對此,保安司令部不得不有所作為,遴派了楊景華、李彥霖和安富容等人于2月28日“由卓尼起程前往各旗督耕,布種五谷,不準煙籽一粒入土”。(82)呈復飭查拉只寺存土案請轉飭原報人員詳細列報俾便遵辦由(1943年3月18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15-9-285.在國家強勢推行禁煙政令之下,一些部落紛紛承諾決不“偷種冬煙,日后如有煙苗發(fā)現(xiàn)情事,兵等愿受最嚴厲之處分”,且出具切結。(83)呈赍卓尼下疊部截尼、卡巴各旗未偷種煙切結恭請鑒核備查由(1943年5月7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15-9-285.局長劉修月數(shù)次親往督查,均未發(fā)現(xiàn)煙苗,認為有人報稱上下迭部故意種煙等情事全屬捕風捉影,毫無事實根據(jù)。(84)據(jù)呈赍卓尼下疊部截你、卡巴各旗未種煙苗切結請備查等情令準備查由(1943年5月20日)[Z].甘肅省檔案館藏,檔案號:15-9-285.然而,從后來事實看,劉局長調查的結果(至少向省府上報的結果)并非屬實,上下迭部的藏民仍然連年種煙,尤其在卓尼地方社會陷入亂局期間,借政府無暇顧及之機大肆種煙。由于卓尼地區(qū)地理和政治社會狀況特殊,直至20世紀五十年代中期才徹底鏟除煙毒。(85)韓敬梓,王希隆.新中國成立初期甘南禁煙禁毒及其成功經(jīng)驗[J].甘肅社會科學,2014,(4).

四、結 語

土司制度是中央王朝統(tǒng)治邊疆民族地區(qū)的一種重要制度,隨著國家權力逐漸向邊疆社會滲透,改土歸流陸續(xù)推進。改土歸流是邊疆地區(qū)“國家化”的重要過程,歷來也是學界關注的重點和熱點議題(86)一些學者將改土歸流視為推動邊疆與內地一體化的重要舉措。陳躍.“因俗而治”與邊疆內地一體化——中國古代王朝治邊政策的雙重變奏[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2);廖國強.“以漢化夷”與“因俗而治”——清代云南改土歸流地區(qū)兩種文化治理方略及其關系[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6).,但學界往往將清雍正朝大規(guī)模推行改土歸流視為土司制度終結的標志,習慣性地認為中央政府推行改土歸流、將邊疆地區(qū)納入直接統(tǒng)治是一個比較順利的、短暫的歷程。近些年不少研究成果已揭示出這一權力轉換過程的繁復多樣和云譎波詭,許多土司地區(qū)在改土歸流后都經(jīng)歷了國家權力與地方權力展開博弈的復雜過程。(87)趙世瑜.亦土亦流:一個邊陲小邑的晚清困局[J].近代史研究,2015,(5);溫春來,黃國信.改土歸流與地方社會權力結構的演變——以貴州西北部地區(qū)為例[A].“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C].2005,(2);楊庭碩,李銀艷.“土流并治”:土司制度推行中的常態(tài)[J].貴州民族研究,2012,(3);藍武.從設土到改流:元明時期廣西土司制度研究[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對于卓尼地區(qū)而言,國民政府趁博峪事變施行“改土設流”,使得政教權力體系開始分離,新型國家政治權力進入。(88)王志通.“改土歸流”還是“改土設流”——1937年甘肅“博峪事變”再考察[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9,(1).由此,洮岷路保安司令部代表傳統(tǒng)政治權力,卓尼設治局代表新型國家權力,禪定寺代表政教合一體系崩解后的宗教權力,彼此之間展開了歷時數(shù)年的權勢爭奪。在香火租糧劃撥上,禪定寺極力維護其產(chǎn)權,而又無香火田地冊籍可依,設治局等惟恐其新造清單不實,雙方反復商討。在寺權爭奪上,寺院方面要求楊守貞交出僧綱印信、保安司令部移出寺院,而參謀長楊世俊等借勢弄權、任用劣僧等以侵奪教權,雙方明爭暗斗。在禁煙方面,司令部包庇種煙,借機自肥,宋堪布予以上控。設治局厲行禁政,一邊上報煙情,一邊施壓司令部鏟煙。司令部在迭部鏟煙不公,引致當?shù)孛癖姺纯购痛笏吝`禁種煙,設治局又與司令部合作查鏟,推行禁政。卓尼地區(qū)多種權力相互博弈說明了國家權力在更革邊疆社會傳統(tǒng)體制時帶來地方權力結構變動具有普遍性??梢姡瑐鹘y(tǒng)權威的隕落并非直接由新興力量完全繼承,在新舊權力轉換承接過程中,顯露出來的真空狀態(tài)和灰色地帶往往會有更多力量萌發(fā)生長,攢集伺動。這就造成區(qū)域社會中多種權力并存,相互博弈又明爭暗斗,展現(xiàn)出一幅紛繁復雜的亂局。同時,新型國家權力趁機介入未曾到達過的邊疆社會,分化已有權力結構和形態(tài),參與社會事務,但仍不能在短時間內發(fā)揮主導作用,也不能使區(qū)域社會秩序在短期內變得更好,但隨著新舊權力關系的調整和權勢轉移,國家權力最終成為地方社會的主導力量,推進邊疆地區(qū)的“國家化”。

卓尼地區(qū)權力結構發(fā)生變化的具體路徑還具有一定特殊性。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眾多土司在改流后,往往是土司權力與國家權力直接面對和博弈。在此過程中,國家權力往往進行政策調整,繼續(xù)依靠和利用土司家族及其勢力(89)張凱,成臻銘.清代改土歸流后地方社會權力結構的變動——以湘西永順地區(qū)為例[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1).;一些普通少數(shù)民族民眾會借助和依附強勢的國家政權成為新的士紳階層,分享和挑戰(zhàn)土司權力,使土、流關系變成土、流、紳多角關系。(90)王春橋.土流并治與地方社會權力變遷——以民國時期南甸土司為例[A].何明.西南邊疆民族研究(第22輯)[C].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17:70~80.然而,卓尼地區(qū)“改土設流”后出現(xiàn)的權勢裂變更加瑣碎,有新型國家權力、傳統(tǒng)政治權力和宗教權力。并且,卓尼地區(qū)是部落社會,部落力量一直以來都是構成土司權力的基礎,成為當?shù)氐幕玖α亢蜕鐣咨?。當土司權力崩解、新型國家權力進入,彼此明爭暗斗時,部落力量抬頭,維護部落社會的利益。由此,博峪事變后不同新舊權力構成了土、流、教和部落力量多角關系。不過,將新權力出現(xiàn)、舊勢力抬頭和權力關系變化,放在改土歸流和“大一統(tǒng)”的歷史進程中去看,卓尼地區(qū)的多角關系和權勢紛爭都只是其中一個細微階段,并不能消解邊疆地區(qū)“國家化”的趨勢和進程,反而他們的博弈、互動推動了邊疆社會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

總之,在這“改土設流”的政教紛爭中,洮岷路保安司令部的權力逐漸減弱,卓尼設治局的權力漸有增長,禪定寺的自主性有所加強,各部落的獨立性亦有凸顯,區(qū)域社會政治生態(tài)發(fā)生變遷,權勢出現(xiàn)轉移。新舊權力的彼此博弈和興衰沉浮表明,邊疆社會本就復雜,邊疆治理本就比內地的治理難度大,需要考量的因素多,國家權力在變更邊疆舊有治理體制時,需要穩(wěn)妥漸進、審慎前行,處理好新舊權力之間、不同傳統(tǒng)權力之間、不同新型權力之間的復雜關系,立足邊疆社會實際,緊抓邊疆社會發(fā)展需要,適應邊疆治理新需求,汲取邊疆治理的歷史經(jīng)驗和智慧,進一步完善邊疆治理體系,才能提升邊疆治理能力,推進邊疆治理現(xiàn)代化。

猜你喜歡
卓尼迭部禪定
給卓尼的一封信(外一首)
《壇經(jīng)》中“人”的生存意義
西部論叢(2020年16期)2020-12-23 04:53:25
迭部縣紅色資源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建議
平天湖,禪意的水
椰城(2019年9期)2019-10-08 05:16:51
發(fā)現(xiàn)迭部
小康(2018年28期)2018-10-17 02:40:08
論佛教禪定與儒家靜坐工夫之異同
去往迭部的路上
揚子江(2018年1期)2018-01-26 00:57:06
卓尼,卓尼
散文詩世界(2017年6期)2017-11-13 17:37:33
2016中國甘南全國露營大會·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jié)(卓尼分會場)暨第三屆卓尼國際自駕狂歡節(jié)開幕
迭部“尕巴”儀式歌舞論說
胶南市| 鲁甸县| 皮山县| 馆陶县| 象州县| 陵川县| 宁津县| 井研县| 岢岚县| 乐安县| 四平市| 宁阳县| 巴东县| 丰顺县| 黔西县| 会理县| 叙永县| 宁陵县| 滕州市| 珲春市| 温州市| 乌拉特后旗| 砀山县| 邹城市| 内丘县| 余庆县| 章丘市| 库伦旗| 兴文县| 鄂伦春自治旗| 宽城| 临沂市| 古交市| 涟源市| 裕民县| 霍林郭勒市| 江门市| 水城县| 富顺县| 涟水县| 左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