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教師需要根據(jù)新課程改革標準的要求開展閱讀教學。教師需要積極改變個人語文閱讀教學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發(fā)展自身語文素養(yǎng),進而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拓寬個人文化視野,提高閱讀鑒賞能力,進一步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本文分析了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并提出了新高考背景下語文閱讀教學的調(diào)整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新高考;教學策略
對于高中生來說,如果要獲取豐富的語文文化知識,必須提高個人的語文閱讀能力,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需要考慮到新高考改革的背景,幫助學生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自主學習、不斷提高。教師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nèi)容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得一定語文語感和閱讀技巧,不斷提高個人的語文閱讀能力,并認真審視閱讀作品的主要內(nèi)容和作者思想情感,為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基于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及分析
在新高考背景之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教師過于重視學生的分數(shù),而忽略了學生語文閱讀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當前的高中語文應試教育體制下,教師容易陷入唯分數(shù)論的教學困境,在日常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將分數(shù)當作考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唯一標準。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也難以激發(fā)個人的語文閱讀興趣,導致個人學習效率較為低下。同時,新高考題型也發(fā)生變化,與以往單一、碎片化的閱讀問題設置相比,自然語境的出現(xiàn)更為強調(diào)學生能否關注到閱讀語篇語段的實用性和應用性。如果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過于強調(diào)閱讀套路,而忽略了學生基于文本情境閱讀能力的增長,學生的語文感知能力將會有所下降。學生在閱讀新的語篇過程中一拿到閱讀題目,就按教師的閱讀指示按部就班地進行閱讀,而忽略了個人閱讀思維的擴展,沒有結合生活實際進行遷移創(chuàng)新,在文本類的閱讀過程中無法得到高效的發(fā)展。長此以往,學生的語文閱讀思維會漸漸僵化,也容易失去對語文文字的感知能力,不利于個人閱讀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師需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在教師的閱讀指引下掌握泛讀和精讀的閱讀技巧,學生也能通過教師設計的具體、真實的語文實踐活動情境,把握語文閱讀的深層含義,掌握語文語篇閱讀的技巧,有效培養(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如果教師只要求學生按照個人理想的教學步驟進行閱讀學習,沒有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發(fā)揮空間,那么會導致課堂閱讀教學的效率較為低下,學生也無法通過個人的理解掌握閱讀技巧,進一步培養(yǎng)個人語文綜合能力。
二、基于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策略
(一)創(chuàng)設真實閱讀情境,激發(fā)學生積極性
新高考背景下,閱讀教學所選擇的文本材料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其傳統(tǒng)的特設語境轉變?yōu)樽匀徽Z境,突出了學生閱讀能力發(fā)展的實用性和高效性。因此,教師需要突破高中閱讀教學課堂的局限,創(chuàng)設豐富多樣的閱讀情境,使得語文教學課堂變得更為有趣,活躍課堂的閱讀學習氛圍,進而讓學生積極發(fā)揮思考能力、啟發(fā)語文閱讀思維,投入到閱讀的學習過程中。
比如:在必修上冊第七單元第十四課《故都的秋》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在閱讀的情境創(chuàng)設中,歸納本篇散文的主要內(nèi)容,掌握用景顯情、情景交融的散文特點。在導入的過程中,教師可先播放一年四季變化的視頻,讓學生根據(jù)四季的變化,聯(lián)想起有關四季的詩句。教師不僅利用視頻引起了學生的學習關注,還幫助學生在情境的激發(fā)下體會到了四季的變化和自然的美好。教師可先帶領學生進入閱讀語篇的自然語境研究環(huán)節(jié),向學生提問:“故都的秋有哪些特色?如果換成其他地方的秋景描寫,是否還能凸顯出作者的寫作意圖?”學生在閱讀過后,回答教師:“故都的秋有清、靜、悲涼的特色,作者利用了蘆花、月影、碧空、青布等景象來展現(xiàn)了故都的秋景特色?!蓖瑫r,學生基于教師的開放性問題情境,發(fā)散個人的語文閱讀思維進行聯(lián)想,發(fā)現(xiàn)這篇文章有關秋天的描寫全都是貼合作者的“故都”印象,如果換個情境進行描寫,會缺少恰如其分的適切性,讓讀者感到突兀和不解。在此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能夠結合課文的具體自然語境思考文本的語言,有利于學生高考語用題解題能力的發(fā)展。
(二)設置開放性問題,發(fā)展學生辯證思維
由于高中閱讀的內(nèi)容對于學生來說較為冗雜和枯燥,加之新高考的閱讀量隨之增設了近幾千的字數(shù),對學生的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教師需要精心設計閱讀的問題,幫助學生能在教師不同問題的設計中,啟發(fā)語文閱讀的思維,體會閱讀語篇的語言結構形式,進而在閱讀語篇的深層內(nèi)涵上掌握閱讀技巧,有效地將“問題的思考”轉變?yōu)椤伴喿x的長進”。
比如:在必修上冊第六單元第十課《師說》這一閱讀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新高考的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文言文的字詞注釋、句段翻譯等內(nèi)容,還需要提升個人解析文言文核心內(nèi)容的能力。當學生基本了解這篇文言文的大意后,為了推動學生對古代論證方法的了解和論證內(nèi)容的掌握,教師可向學生提問:“這篇文章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這篇文章的藝術特色有哪些?”在聽聞教師的問題后,學生不僅需要結合翻譯思考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還需要和其他學生展開探討,通過回憶以往的論證方法,深入分析這篇文言文的論證技巧和藝術特色,比如:有的學生回答:“這篇文章在一開篇就以一個明確的定義‘解惑’概述了教師的職責,并經(jīng)過一番推論,得出‘道之所存,師之所存’這一結論,這是下定義的論證手法。同時,‘傳道、授業(yè)、解惑’這六個字極為準確而又深刻地闡明了教師的三大職責。”在這一問題的思考過程中,學生能夠對比現(xiàn)代議論文和古代議論文的特點,體會閱讀語篇論證技巧的獨特性。除此之外,教師還可創(chuàng)新題型,讓學生進行理解性的默寫,比如:關于“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這一句描寫,教師可讓學生以“《師說》中的哪一句能夠概括‘士大夫之族’不愿從師的荒謬心理”為索引進行默寫,深刻啟發(fā)學生對文言文句子內(nèi)容的思考。
(三)豐富個性化活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
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課堂并不是教師一個人的舞臺,教師需要和學生進行互動、相互促進,由此學生能夠在和教師的互動中激發(fā)閱讀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設置個性化的活動,適當?shù)亟Y合語文語篇泛讀和精讀的閱讀技巧,讓學生能夠在教師設置的個性化活動中,主動探究閱讀的內(nèi)容大意和深層內(nèi)涵,提高自主探究水平,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此外,教師不僅要組織高中語文閱讀活動,更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設計更為豐富的閱讀教學活動,喚醒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比如:在必修下冊第二單元第五課《雷雨》的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積極啟發(fā)個人的閱讀思維,通過教師設計的個性化活動,加深對閱讀語篇的理解和體驗,熏陶個人的思想情感。在學生初步閱讀戲劇片段后,教師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思考,將全文分為幾個重要的部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入泛讀的閱讀環(huán)節(jié),分析劇本的情節(jié)結構,學生可以根據(jù)主要人物或是主要場景的轉換為依據(jù)來劃分劇情。學生在思考過后,將語篇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家庭的內(nèi)部沖突,另一部分是社會的階級斗爭。接下來,教師可設計小組交流討論活動,讓學生分別研究這兩部分的內(nèi)容,進行精讀的閱讀過程。在這一活動中,學生根據(jù)這兩部分的情景,歸納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比如:研究第一部分的小組總結出“周樸園是個偽善和冷酷的人,戲劇情節(jié)在表面平靜中展開,但實則字里行間透露出針鋒相對的局勢,每個人的心里都交織著十分復雜的情感”這一結論。為了進一步深化學生的閱讀體驗,教師還可設計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按照小組劃分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學生能夠在角色扮演的活動中,細細揣摩人物的性格和語言表達方式,從而能夠體會這部戲劇中的矛盾突出點,了解戲劇起伏跌宕的情節(jié),體會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腐朽性。
(四)利用多媒體資源,開闊學生閱讀視野
在高中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思辨能力和邏輯思維已經(jīng)達到一定成熟程度,如果教師只拘泥于語篇閱讀內(nèi)容教學,學生容易感到一定的枯燥感和無聊感,也不利于閱讀思維的深度擴展。同時,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師需要更關注學生閱讀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通過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引入不同形式的閱讀材料,幫助學生激發(fā)課外閱讀的興趣,在不斷積累中提高語文閱讀的能力。
比如:在選擇性必修中冊第四單元第十二課《玩偶之家》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善于創(chuàng)造時機,適當利用多媒體資源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理解教師所引入的課外閱讀材料,開闊個人的閱讀視野。學生在教師帶領下,初步理解了這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是一名家庭婦女娜拉在為丈夫瞞報負債之后,認識到了丈夫的真面目,看清了自身所處的“玩偶”處境,她為了擺脫腐朽的封建束縛,毅然決然地離開了“玩偶之家”。此時學生已經(jīng)通過閱讀理解娜拉是個個性解放、幡然醒悟的叛逆獨立女性。教師可設計相關閱讀延伸活動,讓學生能夠想一想娜拉出走之后,會遇到哪些事情?此時有的學生積極發(fā)揮想象,聯(lián)想娜拉出走之后遭到社會的歧視,最后回歸了原本的家庭,有的學生聯(lián)想娜拉出走之后憑借自己不屈不撓的努力,獲得了其他女性的支持,最后能夠順利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在學生充分發(fā)揮個人的想象之后,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有關娜拉出走后的話劇視頻,并向學生介紹魯迅在閱讀易卜生的社會問題劇后,也發(fā)表了個人對娜拉出走后的境遇的看法。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再次分析娜拉的性格特征和當時的社會背景,讓學生能夠談一談娜拉最后結局的原因,由此深化學生的語文閱讀思維。
(五)及時歸納總結,促進學生掌握技巧
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語文優(yōu)美語言文字的一個過程,教師需要幫助學生通過語文閱讀,積累和體驗語文語言文字中流露出的文化內(nèi)涵,提高個人的語文閱讀水平。目前不少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容易忽略及時歸納總結的作用,認為學生只要在閱讀過程中掌握重點詞匯,明白作者的寫作意圖即可,實際上這種教學是極為不利于學生的深度閱讀學習。為了引導學生提高語文閱讀能力,教師不僅需要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文本的主要信息,更要利用總結歸納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實現(xiàn)長久、持續(xù)的閱讀能力發(fā)展,能夠在以后的閱讀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個人的閱讀水平。
比如:在必修上冊第七單元第十五課《我與地壇》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通過理清文章的思路,認識作者史鐵生對母親的懷念和感恩之情,體會作者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積極樂觀心態(tài)。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引導學生在完善的教學流程中層層遞進,由此掌握閱讀知識,發(fā)展個人的語篇分析能力。因此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閱讀過后分析作者對生命的感悟或對生活的態(tài)度,在總結分析中歸納高中語文閱讀技巧。比如:教師可從閱讀語篇的意象分析入手,引導學生借助不同的意象寄托個人的思想感情,能夠訓練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所學到的歸納總結技巧。教師也可從《我與地壇》中作者想要反映的問題入手,主要選取《我與地壇》中的第一、第二兩個部分進行總結歸納,由此學生在總結第一部分的問題中,意識到第一部分主要講述的問題是:作者在突遭不幸后雙腿癱瘓,對于生死這一問題的深層思考;另一個問題則是:作者在母親過早去世后,突然明白了母愛的無私和偉大。此時,教師便可基于這兩個問題的總結,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全文,并找出這兩個問題之間的聯(lián)系,有效地升華閱讀主題。接下來,學生在結合這兩部分所反映的問題后,能夠總結出史鐵生的《我與地壇》表達了一個命途多舛的兒子對早逝母親深深的懺悔和思念,其本質是一個絕望的人尋求期望的過程。此時,學生能夠在這一總結的過程中加深對課文的閱讀理解,也能夠掌握一定閱讀歸納的技巧。由此可見,教師在閱讀的時候要及時進行歸納總結,幫助學生回憶起已經(jīng)學習的知識,進而查漏補缺,發(fā)現(xiàn)個人在之前的學習中有疏忽遺漏的地方,以便進行合理的深化閱讀,這樣一來,學生能夠在歸納總結中完善個人的閱讀知識,進一步發(fā)展個人的閱讀水平。
結束語
學生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擺脫時間和空間的束縛,獲得語文文化知識,培養(yǎng)個人良好的性情。新高考背景下的新課標要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發(fā)展,積極創(chuàng)新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關注當代文化生活,積極提高個人的閱讀水平。教師需要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傳授學生語文文化知識和閱讀經(jīng)驗,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精神食糧,獲得健康成長的新動力。
參考文獻
[1]沈雯瑤,曾麗婷.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學校教學資源協(xié)調(diào)策略研究[J].創(chuàng)新教育研究,2020,8(2):177-183.
[2]馬榮紅.高中語文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教學策略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8):189-190.
[3]付斌斌,趙康廷.基于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改革探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20).
作者簡介:吳婧(1987—),女,漢族,福建南平人,福建省南平第一中學,一級,教育碩士。研究方向:學科教學。
3010501908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