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芳茂
【摘要】本文以五年級下冊習作單元教學為例,從寫作的三要素談起,重點闡述習作單元教學激發(fā)寫作情緒、攝取寫作內容和學習表達規(guī)則的策略,試圖為語文教師設計和實施習作單元教學提供一個新思路。
【關鍵詞】寫作情緒,寫作內容,寫作方法
習作單元是以習作教學為重心的單元。習作單元編排的課文,在內容安排和寫法運用上要適應單元習作的要求。因此,很多語文教師在教學時重點教授文章寫法,要求學生運用學得的方法完成習作。這看起來很有道理,也符合語文教學的特點。然而,事實并不樂觀,往往是教師把精讀課文教得頭頭是道,甚至十分精彩,學生也學得不亦樂乎,但一進入寫作,其學習勁頭立即降溫,多數學生的作文并不理想。這是什么原因呢?
從語言學的角度看,習作是以語言文字符號作為載體來反映事物、表達感情的腦力勞動過程,是一個復雜的由多個要素組成的活動。通俗地說,首先,學生要愿意寫,有積極的寫作情緒;其次,要有真實、具體的內容可寫;最后,是有規(guī)則地寫,把學到的寫法運用到文章寫作中。寫作情緒、寫作內容、寫作方法是完成習作的三個要素,缺一不可。閱讀教學,實現的是理解課文內容、詞句、寫法,對學生來說,獲得的是概念、知識,對其寫作起不到決定性作用。
習作單元的教學安排不可能包含習作指導三要素,編者能做的只是盡量縝密地安排教學內容,幫助教師設計出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能攝取寫作內容,練習寫作方法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從中獲得讀寫經驗,實現讀寫遷移,最后完成單元習作。這說明習作單元教學是重負荷的,它的研究空間是廣闊的。筆者以五年級下冊習作單元為例,從四個方面作了初步探索,談談對習作單元的理解。
一、梳理語文要素和教學內容的對應關系
五年級下冊習作單元的語文要素包括:學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初步運用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嘗試把一個人的特點寫具體。單元習作要求是:把一個人的特點寫具體。具體來說,就是選取最典型的事例來表現人物特點,并運用描寫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特點寫具體。
本單元是以“寫人”為主題的?!度宋锩鑼懸唤M》由三個片段組成,選用了典型事例,側重描寫人物的動作、外貌、神態(tài),表現了三個人物不同的特點;《刷子李》選用師傅刷墻的典型事例,側重描寫徒弟的心理,寫出了師傅技藝高超的特點。這兩篇課文對應了語文要素“學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交流平臺”告訴學生如何選用典型事例,如何運用描寫方法寫出人物特點?!俺踉嚿硎帧敝械木毩?要求觀察一位同學,捕捉一個瞬間寫一寫;練習2要求學生相互交流,選用什么典型事例,用什么方法來寫自己父母的特點。前后兩項練習,對應的語文要素是“初步運用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習作例文以旁批的形式,例說文章選了什么典型事例,描寫人物的哪些特點。兩篇文章可以由學生自主閱讀理解。最后,單元習作《形形色色的人》的要求是“嘗試把一個人的特點寫具體”。
習作單元的內容編排絲絲入扣,習作單元教學的成效檢測是“硬著陸”的,是要學生寫出一篇作文的。全面梳理語文要素和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我們可以清晰地理解習作單元內每一個板塊的內容、目標、重點,使隨后的教學活動做到有的放矢。
二、創(chuàng)意閱讀,消除學生寫作的畏難情緒
面對本單元的習作任務,學生的內心是害怕的,甚至有點抗拒。要排除這個障礙,首先要通過有趣的閱讀教學,消除學生學習寫作的畏難情緒。
《人物描寫一組》的第一個片段《摔跤》,寫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兒摔跤的場景,文中一系列的動作描寫表現了小嘎子爭強好勝的特點。這個片段的內容貼近學生實際,可以設計現場演示閱讀活動,讓課文中的小嘎子“活”起來。
活動中,請兩位同學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一位男生飾演小嘎子,另一位男生配合飾演小胖墩兒。根據朗讀內容,飾演小嘎子的學生要表演五個鏡頭:“公雞鹐架”的站姿;精神抖擻“蹦來蹦去”的猴兒樣;“轉三四圈”的策略;“三抓兩撓”“揪在一起”“推拉拽頂”的武術動作;想鉤腿,卻摔倒的結果。教師擔任導演,其他學生是現場觀眾。讓學生表演小嘎子的動作,一方面是加深學生對課文語言的理解,另一方面是讓“觀眾”能夠觀察清楚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等。
事實上,學生的表演比課文中的小嘎子更有趣。學生把“公雞鹐架”表演成了“老虎對視”,把“仰面朝天”表演成了“四腳發(fā)抖”。教師要求學生選擇其中一個表演鏡頭,描寫出小嘎子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等,結果不少學生一邊哧哧地笑,一邊沙沙地寫。在他們的筆下,小嘎子變成了“傻嘎子”或者“壞嘎子”了。
閱讀《他像一棵挺脫的樹》的創(chuàng)意是,組織師生合作朗讀活動。教師朗讀課文里描寫祥子身量的內容,學生用上比喻修辭手法說出祥子長得挺拔,像一棵大樹;教師朗讀課文里描寫祥子胸背的內容,學生用上比喻修辭手法說出祥子胸背舒展,像伸展的樹冠;教師朗讀課文里描寫祥子光頭、短眉、粗脖、亮疤的內容,學生用上比喻修辭手法說出祥子臉上的精神,好像大樹在茁壯成長。最后,角色互換,再讀課文,理解外貌描寫對突出人物特點的作用。
閱讀《兩莖燈草》的創(chuàng)意是,教師可以讓全體同學當一回嚴監(jiān)生,在朗讀中反復演示痰響、搖頭、眼神、手指的動作等,感受運用細節(jié)描寫突出人物特點的作用。
上述創(chuàng)意閱讀活動,始終圍繞運用描寫人物的方法寫出人物特點這個核心,學生身心俱動,在人物描寫的語言天地里感知、朗讀、思考、演示、表達并快樂著,潤物無聲地緩解了學生寫作的壓力。
三、創(chuàng)設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有內容可寫
閱讀活動讓學生領略了人物描寫的基本方法。但真的進入書面寫作,學生面臨又一現實難題:寫什么?
喬姆斯基認為,孩子語言的發(fā)展取決于環(huán)境的激發(fā),取決于相似語言的碰撞。語文教師的專業(yè)能力面臨的考驗是如何創(chuàng)設出能夠激發(fā)學生語言的環(huán)境,如何讓語言環(huán)境和學生周圍的事物產生相似性。
蘇霍姆林斯基在談論小學作文教學時明確表示,小學生不能從寫記憶性命題作文開始。那么,這個語言環(huán)境就應該是真實的、正在進行著的,應該是與本次習作要求吻合的,應該是能夠激發(fā)學生情緒的,應該是讓學生在其中有觀察理解并獲得體驗的。
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他們喜歡不按常理“出牌”的活動情景。這種“喜歡”就是激發(fā)學生寫作情緒的催化劑。
于是,筆者設計了“三分鐘慢跑比賽活動”。要求學生用三分鐘跑三米路程,要直線前行,中途不能停,準點到達才算獲勝。學生們對這個活動很感興趣,三分鐘只要跑三米,該怎么跑才能準點到達呢?教師鼓勵學生們課前多訓練。于是那幾天,總有一幫“老弱病殘”的學生在練習慢跑,教室里笑聲朗朗。練習者們相互嘲笑,互相演示,訴說著他人的“怪腔怪調”。
這說明學生已經進入了“慢跑比賽”的預熱階段,確切地說,已經提前進入了“慢跑比賽”的語言環(huán)境。他們之間的演示、嘲笑、訴說,正是語言描述能力被激活上升的表現。
在學生的急切盼望中,筆者又給出了此項活動的觀察任務單。
1.比賽開始,老師高喊:“各就各位!”誰?有怎樣的動作?怎樣的神態(tài)?怎樣的心理?
2.比賽中,老師高喊:“跑!”誰?怎樣邁開第一步?步幅是大還是???
3.誰?覺得自己跑慢(快)了,內心在想什么?怎樣將步子加快(放慢)?姿勢像什么?
4.比賽要結束了,老師在終點高喊:“時間到!”誰?有怎樣的表現?怎么做?怎么想?
這份觀察任務單上的“誰”,既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他人,還可以把幾個人的表現合成一個人的表現。
比賽開始了,全班同學分成兩撥,教師一聲令下,學生們不是一窩蜂地擁出去,也不是像一群小鹿一樣縱身躍出,他們一小步一小步的,腳尖挨著腳跟地走,彎著腰,駝著背……學生的姿態(tài)各種各樣,趣態(tài)百出。
設計這個活動情景的目的是什么?是讓學生能從中獲取寫作素材,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比賽中獲得切身體驗和直接的觀察。這項比賽活動和學生日?;顒泳哂泻艽蟮南嗨菩?,學會寫這一篇作文,也就會寫其他活動中的人物描寫類文章了。
四、運用寫作方法,有規(guī)則地寫作文
“慢跑比賽”活動結束了,意味著學生要走出這個語言環(huán)境了。這時,又一個難題出現了:怎樣才能把這個典型事例中的人物特點寫出來呢?
語言有一定的規(guī)則,不能隨意使用。言語,可以看作是語言符號運行的狀態(tài),怎樣言語,需要智慧。精心設計的語言情境激活了學生大腦中的語言因子。回到這個單元,如何讓學生做到有規(guī)則地把本次活動寫出來呢?
首先,回憶、整理素材。也就是逐條對照觀察任務單,把剛剛經歷的活動,像放電影一樣在腦子里過一遍,讓活動的情景、意識、形象再次重現。
其次,結合觀察任務單的提示,把腦子里的“電影”內容說給同桌聽一聽,進行一次交流。言語表達能夠促進記憶和思維,經過交流留存在腦子里的內容,才是攝取到的寫作內容。
最后,教師進行升格指導。教師要再次強調把典型事例寫完整,要運用描述性語言把人物特點寫細致、明白。教師指導的內容,可以是重溫單元閱讀中學到的語言表達經驗,也可以是結合學生的交流內容給出的建議,還可以出示一個不夠具體的片段,讓學生參與修改,引導學生體會運用描述性語言表現人物特點的奧秘。
教師在這個層次的教學活動中,要運用生動有趣的形式,堅持多鼓勵、少批評的原則,保護好學生的寫作情緒。有些教師借用網絡上“集贊”“直播”的形式,使相對枯燥的語言交流活動能夠持續(xù)出現“熱點”,讓全體學生具有自覺的參與感、存在感、成就感。
交流結束后就可以寫作了。教師要巡視學生的寫作情況,發(fā)現寫得好的語段,可以朗讀并表揚,讓其他同學獲得“取長補短”的內容;發(fā)現寫作有困難的學生,要俯下身子給予點對點的指導;發(fā)現習作中出現的共性問題,要讓學生停筆,聆聽教師的輔導。30分鐘后,多數學生能交出一篇寫人題材的作文。請看某位同學寫的內容:
“各就各位——”宋老師站在終點線前高喊著。
他,站在起點線,右腳往前跨半步,左腳跟上,膝蓋彎曲,張開一個小弓步。雙臂前后擺好,上身盡量下蹲。他真像龜兔賽跑故事里的那只烏龜。
“跑!”宋老師發(fā)令。
他緩慢而沉重地將右腳抬起,抬起,抬起,一直抬到胸前,再緩慢地落下,落下,落下。然后,左腳也用這樣的步子,往前走了一步。看一看前進的距離,他才挪了一腳長!他左一腳右一腳,很穩(wěn)重地跑在后面。
看到自己落在后面了!他握了握拳頭,趕緊抬起右腳向前邁,再輕輕落下,左腳腳尖快速跟上,緊挨右腳腳后跟……不好,他身子晃了起來,差點兒摔倒。他傻傻地笑了!
“3分鐘,時間到!”宋老師高喊。
撲通一聲,他摔倒在地,趴著不動,距離終點線只有三步的距離了。
他像一只失敗的烏龜,他就是我。
這篇短文運用了描寫人物動作的方法,小作者把起跑的姿勢、慢跑的動作、趴倒的形象,都用烏龜的形象作比喻,使得人物特點具體起來。
上述教學活動,圍繞著“怎樣寫內容”這個核心展開,學生在回憶、交流中攝取內容,教師再分別在習作前和習作過程中給予指導,讓語言表達的內容有規(guī)則地行走在語言的“大棋盤中”。習作單元的教學,教師要著眼語文要素,重視寫作內容、情緒、方法三要素,引領學生在讀寫之路上大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