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高中通用技術課程已經(jīng)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開來。由于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的知識應用與生活是密切相關的,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更需要充分挖掘生活化的教學資源,讓學生感受到這門課程的實用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文中對生活化的教學資源在高中通用技術課程中的應用做了一定的分析和探討,希望可以提升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的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學習更多的生活技能。
關鍵詞:高中教育;通用技術;生活化;資源利用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不再像過去那樣以提升學生成績?yōu)橹鳌8咧型ㄓ眉夹g是一門以培養(yǎng)學生技能素養(yǎng)為主的具有實用性和生活化特點的課程,通過對該門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掌握一些生活技能,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由于高中通用技術是一門實用性比較強的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利用生活化的教學資源,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應用相結合,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加強自身的生活能力,有效促進學科教育的發(fā)展。
一、通過實物教學法,營造生活化學習場景
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更應注意理論與實際的結合,通過實物展示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一種生活化的教學場景,可以讓學生得到沉浸式的教學體驗[1],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啟發(fā)學生的學習思維。對于實物的現(xiàn)場展示也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是實物的體積要方便教師進行搬運和展示;其次是展示的實物需要有啟發(fā)式的教育意義,不能超出學生的知識儲備范圍,過于專業(yè)化的技術知識對于高中生而言比較晦澀難懂,教學意義不大;最后就是進行實物展示之前要對實物特性做一個簡單說明,讓學生了解該實物具備的基礎功能,以便提升課堂效率。
比如,在學習粵科版高中通用技術課程必修一的第一章《技術及其巨大的作用》時,首先,教師要先向學生介紹技術具備以下幾點性質:專利性、復雜性、目的性、綜合性、實踐性和創(chuàng)新性,讓學生對課程的理論知識有一個基本了解。然后教師可以用手機和遙控無人機作為課堂展示的實物。手機已經(jīng)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件了,學生對手機應該都非常熟悉,所以將手機作為生活化的教學資源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2]。教師可以邀請不同的學生來描述手機的六個性質,介紹手機的不同實用功能。先從最簡單的實用性開始,循序漸進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手機的實用性有哪些呢?學生可能會想到手機已經(jīng)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了,手機的通信功能可以讓自己與家人、朋友進行及時的溝通聯(lián)系;在電子支付越來越普遍的時代,手機的移動支付功能也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便利。這樣分析下去,學生會發(fā)現(xiàn),原來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手機是一個具有多種性質的實物,這也促進了學生對于其他實物的遷移思考能力。
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觀察一款科技含量較高的遙控無人機,讓大家描述一下其具有的技術性質。也許大多數(shù)學生對遙控無人機的接觸比較少,正好可以鍛煉學生思維的開放性,也可以借此鞏固之前學到的知識。教師采用實物觀察的教學方法,構建生活化的學習場景,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思維,讓實物的教學價值得到體現(xiàn)。與此同時,將生活化的教學資源引入課堂,讓學生在觀察中建立技術認知,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利用案例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生活化思維
在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生活化案例,讓學生針對案例展開討論和分析,加強學生的生活認知,有利于學生更快掌握技術知識。教師在列舉生活案例的同時,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其針對案例做出具體分析,總結操作流程,思考背后的原理,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教師在選擇生活化案例時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案例要與生活高度融合,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案例分析過程中形成對生活知識的認知;其次,選取的案例要與學生的認知范圍相匹配,唯有如此,才能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其生活化認知,過于晦澀難懂或者簡單的案例都不能給學生帶來啟發(fā)[3]。
例如,在粵科版高中通用技術必修1第一章第三節(jié)《感受設計與技術的關系》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在開展這一節(jié)的教學活動時,首先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觀看一段木工師傅設計書桌的過程視頻,讓學生可以直觀地認識到木工師傅設計和制作書桌的整個流程。在視頻播放完成后,教師再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讓學生概括出書桌的設計和制作流程。比如,在正式開始書桌的制作之前,需要先畫出書桌的設計圖紙,圖紙的計算力求精確,在突出設計特點的同時也要保證書桌的各個部件可以順利地連接。在設計完圖紙之后需要選擇合適的材料進行書桌的制作。教師也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yè),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每個小組設計一個書桌的制作方案并完成設計圖紙的繪畫工作[4],在下次上課時隨機邀請幾個小組為其他同學講解其小組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在案例分析和圖紙設計的實踐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調動其思考能力,快速進入知識探索階段,讓師生都能在教學活動中收獲良好的體驗感。
此外,在學習粵科版高中通用技術必修2第一章《結構及其設計》時,教師在講到“結構的穩(wěn)定性”這一小節(jié)時,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關于物體結構的經(jīng)典案例進行課堂分析,以此豐富學生的生活化認知,讓學生對穩(wěn)固結構的認識從感性層面上升到理性層面。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一些臺風過后的街道照片。在臺風過后,很多物體因為自身的不穩(wěn)定結構都會遭到不同程度的毀損,比如,臺風把樹攔腰吹折之后壓在旁邊的汽車上;路邊的廣告牌被吹倒和吹飛了會對建筑物或者路人造成傷害。我們改變不了樹的結構,但是我們是可以改造廣告牌的,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怎樣將廣告牌改造成具有穩(wěn)固性的結構,防止其在大風天的時候被吹倒而傷害路人。這樣的實際案例有助于啟發(fā)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對“穩(wěn)固結構”有更加理性的認識。
三、任務驅動式教學,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任務驅動式教學法要求教師在設計任務時,要以實際的教學知識為基礎,將需要學習的內容轉化為課堂任務交由學生完成,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展開積極的探索,以推動課程的順利開展。在設置驅動型任務之前,教師需要對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以及心理發(fā)展特征有充分的了解,任務設置要與學生的認知能力相匹配,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在接到學習任務之后,學生會有一種責任感,因而能進行主動探索;結合生活認知開展實踐的過程,給學生帶去全新的學習體驗,有利于學生學科核心能力的培養(yǎng)[5]。
高中學生大多都具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和生活常識,但對于一些生活知識和技能卻沒有深度思考的意識,這就要求教師在設置教學任務時要有意地讓學生結合生活經(jīng)驗去展開思考,鍛煉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比如,在學習粵科版高中通用技術必修2第三章《系統(tǒng)及其設計》時,對于《系統(tǒng)的設計》這一節(jié)的教學而言,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解清楚系統(tǒng)設計的基本方法。在人類的生活中會用到許多有用的工具,如計算機、手機等,這些都需要有運行系統(tǒng),這些物件的使用過程就是系統(tǒng)的運行過程,然后再給學生簡單介紹一些簡單的系統(tǒng)設計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有了對系統(tǒng)設計的基礎認知之后,教師可以利用一些生活化的教學資源來為學生設置驅動型任務,讓學生結合其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展開對任務的研究和探索,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開放性思維,促進學生學習水平的提升。
比如,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且必不可少的東西——門鎖,無論是電子鎖還是機械鎖,都是為人們生活提供安全保障的東西,那么要怎么設計一款安全且實用的門鎖呢?教師讓學生自己設計一把門鎖,并給出這把門鎖的設計方案,還要講述出這把門鎖設計的合理性。由于門鎖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都十分熟悉的物件,學生對門鎖的實用性、安全性和便利性等多個方面更容易展開思考,并從中獲得設計靈感。在這個任務中,教師組織學生對生活中最為熟悉的門鎖進行研究,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思維,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與此同時,學生在任務中可以積累生活經(jīng)驗,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能有效提升課堂的學習效率。
四、利用多媒體教學,增強課堂魅力
隨著網(wǎng)絡信息技術的普及和發(fā)展,多媒體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應用變得十分廣泛,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利用多媒體技術來輔助教學,可以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化的學習場景,讓學生獲得良好的課堂體驗[6]。教師在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時,要通過視頻、音頻、PPT等多種多媒體技術讓課堂更加豐富多彩,實現(xiàn)多樣化的教學,讓學生能更好地接受新知識、鞏固舊知識。教師利用多樣化的助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的教學注入動力,其輔學價值更為明顯。
比如,在學習粵科版高中通用技術必修1的第二章《技術設計的基礎》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一章節(jié)的內容,教師在課程導學階段可以先給學生展示一組制作臺燈的設計圖紙,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出手工繪制圖紙存在圖紙尺寸不精準的問題,而且手工繪制圖紙花費時間長且效率低,圖紙不易修改、不方便進行保存。在看完手工繪制的圖紙之后,學生對手工設計圖紙的特點都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接下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果利用計算機來輔助制圖,又會有怎樣的效果呢?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讓學生對計算機輔助制圖的效果進行討論和思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激起學生的探索欲與好奇心之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計算機三維設計圖,讓學生可以全方位地對設計圖進行觀察,對于一些比較細節(jié)的制作色彩、制作材料、制作體積以及圖紙比例等都可以觀察得十分仔細。
學生可以在觀看計算機三維設計圖紙時進行交流和討論,對比計算機繪圖與手工繪圖的區(qū)別,并對計算機繪圖的應用展開深入交流。然后可以引入為什么要進行技術設計,技術設計的原則是什么。在教師完成這一小節(jié)的教學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個課后作業(yè),將學生分為幾個組,要求每組學生都設計出一個制作臺燈的圖紙,以鞏固學生在課上學習到的知識,與此同時也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在接到任務之后可以先集體討論臺燈制作的流程和設計方案,接著再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下一步操作,借助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的相關知識開展計算機制圖,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在集體任務中提高自身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一方面有效利用了生活化的教學資源,另一方面也能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體會到生活中的技術魅力。
五、采取體驗式教學法,提升學生的生活技術水平
高中通用技術課程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需要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鼓勵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真實的生活實踐中去,拓展學生在通用技術領域的認識深度。與此同時,學生在生活中也可以隨時對一些通用技術或者理念進行親身實踐,對這門課程有更加深刻的認識。體驗式教學法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設計一些生活化的任務,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開展生活化的實驗設計,促進學生對通用技術知識的探索欲,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進行思考,以達到良好的教學體驗。
比如,在學習粵科版高中通用技術必修1的第四章《實現(xiàn)方案和評價設計》時,對于《原型與模型的制作》這一節(jié)的教學而言,為了讓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更具有參與性,教師在設計實驗時要充分考慮實驗室的制約因素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保證實驗可以順利進行。教師可以設計一堂“制作臺燈模型或原型”的實驗課程,在實驗開始前發(fā)動學生收集可以用于實驗操作的材料和工具,如木板、燈泡、砂紙、木銼、螺栓、導線等。在實驗操作之前需要組織學生設計一份合理的實驗方案,用以指導學生的實踐操作。在正式實踐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要求學生按照實驗方案進行操作,保證實驗安全有序地進行。在最后一個階段,學生已經(jīng)根據(jù)實驗方案設計出了臺燈的模型或原型,教師可以邀請學生為大家進行成果展示,介紹自己小組的臺燈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流程,把學習氛圍在體驗式教學環(huán)境中推向高潮。雖然這僅僅是一次小小的臺燈模型或原型制作的實驗,卻讓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獲得了成長,從收集實驗材料到最后的成果展示,都是對學生生活技術能力的鍛煉,也讓學生在體驗式的實踐活動中拓寬了生活認知。
結束語
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的推廣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該課程成為高中學生的必修課程,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生活技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生活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教師在開展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的教學活動時,要注重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效利用各種生活化的教學資源,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讓學生可以將所學的知識更好地運用到生活中去,為國家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綜合性人才。
參考文獻
[1]霍江雷.基于3D打印技術的高中通用技術項目化學習教學實踐[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23(1):28-35.
[2]王海燕.合作學習在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實踐[J].求知導刊,2022(36):53-55.
[3]馮穎.構建培養(yǎng)工程思維的項目學習平臺:以高中通用技術“橋梁模型設計”項目為例[J].中小學數(shù)字化教學,2022(11):20-24.
[4]張曉茜.高中通用技術學科教學中德育滲透路徑的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2022(31):63-65.
[5]馬中江.指向素養(yǎng)發(fā)展的實踐活動設計探究:以高中通用技術教學為例[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管理),2022(10):56-60.
[6]李自青.新課程背景下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個性化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新通信,2022,24(18):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