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課程思政理念融入融合新聞學課程的教育路徑探索

2022-07-20 00:35:48溫心馨宋代雨龍波宇袁睿麟
傳播與版權 2022年8期
關鍵詞:新聞傳播課程思政教學

溫心馨 宋代雨 龍波宇 袁睿麟

[摘要]當前,高校將課程思政與教育教學有機結合,讓思政教育進課堂、進實踐、進頭腦,以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文章以新聞傳播類課程融合新聞學為切入點,結合新興的融媒體新聞傳播格局及其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對新聞傳播類課程思政進行規(guī)劃,探索和創(chuàng)新在新形勢下融媒體人才的培養(yǎng)方案,力求在專業(yè)課程教育中實現“三全育人”,培養(yǎng)一批擁有過硬本領,勇擔時代重任的融媒體人才。

[關鍵詞]課程思政;融合新聞學;新聞傳播;教學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盵1]2017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指出:“充分發(fā)掘和運用各學科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健全高校課堂教學管理辦法。”[2]因此,高校教師在教授專業(yè)課程時,應將思想政治教育潤物無聲、春風化雨地融入專業(yè)知識,將思想引領、理想信念與專業(yè)知識、能力培養(yǎng)合二為一。

在互聯網時代,融合新聞學是繼新聞學概論之后推出的以媒介融合實踐為前提的基礎理論課程。與以往新聞類實務課程教學不同,融合新聞學旨在培養(yǎng)適應媒體融合趨勢的新型新聞人才—融媒體記者。當前,信息數量泛濫化、信息密度透明化、信息技術發(fā)展越來越快,尤其是5G、VR、AI、大數據等各類技術發(fā)展迅猛,這對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新聞傳播提供了新的實踐場域。因此,在此大背景下,如何培養(yǎng)政治正確、學養(yǎng)深厚的新聞工作者是高校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重點和難點。在融媒體時代,新聞工作者不再是單純的文字記者或攝影記者,而是能寫會拍、能剪會說,能把控市場、了解受眾,掌握各類媒介技術的融媒體記者。要成為合格的融媒體記者,僅僅依靠高校教師的專業(yè)教學、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選題實踐是遠遠不夠的,其還需要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較高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辨別力,能夠踐行國家的新聞工作方針、政策。因此,課程思政融入融合新聞學這類媒介實踐類課程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學生通過對新聞內容的實踐,把良好的專業(yè)技術和正確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傳播主流思想,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提高思想站位、提升媒介素養(yǎng),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秉持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為成為政治正確、學養(yǎng)深厚的客觀、公正的新聞工作者而時刻準備,把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作為人生的價值追求和自覺行動。另一方面,課程思政融入新聞工作者的培養(yǎng)符合黨和國家的需要,培育政治堅定、學養(yǎng)深厚、導向正確、影響力廣的新聞工作者,既是高校思想政治宣傳工作成效的切實體現,也彰顯了高校良好的育人效果。

一、課程思政理念融入融合新聞學課程的教學意義

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更新,新聞傳媒行業(yè)也不斷發(fā)展,新聞傳播教育逐漸跨學科化,高校從交叉學科出發(fā),在培養(yǎng)復合型學科人才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新聞學科的人才培養(yǎng),既能夠擴大新聞傳播教育課程思政的范圍,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又能夠踐行新聞傳播教育的根本要求。對新聞傳播教育而言,其不僅要體現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的根本性質,還需要通過教授基本理論和業(yè)務技能來進行價值引領,培養(yǎng)具備過硬政治素養(yǎng)、深厚家國情懷、深刻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的新型新聞人才。

(一)系好新聞傳播類課程學生人生的第一顆“扣子”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強調:“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yǎng)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盵3]。因此,高校設置的教學計劃、課程要以抓好這一階段青年大學生的價值觀培養(yǎng)為目標,將課程思政和專業(yè)課程相結合,既強化專業(yè)基礎課程教學,又落實對學生正確的價值引領。

(二)培養(yǎng)政治強、業(yè)務精的專業(yè)人才是融合新聞學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聞工作者要把握時代的脈搏,認識新聞的作用,要看到新聞事業(yè)是黨和人民的喉舌,擔負著反映輿論、引導輿論的一個重要任務。我們黨歷來有一個傳統,就是通過運用報紙、廣播、電視等宣傳工具,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人民,反映人民的呼聲,弘揚正氣,揭露消極腐敗現象,動員組織廣大群眾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4]因此,高校培養(yǎng)擁有過硬政治素質、較強專業(yè)技能的專業(yè)人才是新聞傳播教育的根本要求。當前,新聞工作者要能敏銳地發(fā)現新聞,迅速捕獲新聞點,實現融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快、準、好,傳播主流思想意識。這就要求高校在培育新聞專業(yè)人才的過程中融入課程思政,使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樹立家國情懷。例如,對新疆棉花事件,部分學生通過制作相關短視頻或編寫有力社評來報道新疆棉花事件的歷史緣由,幫助受眾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梢?,課程思政融入融合新聞學課程等專業(yè)教學,是高校思政教育成果的有效體現,順應了時代的要求。

(三)打造公正有力、嚴肅客觀的融媒體人才隊伍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媒體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媒體優(yōu)勢核心是人才優(yōu)勢。”在融媒體時代,社會需要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的融媒體人才隊伍,融媒體人才不僅要具有互聯網思維方式,了解產品設計,而且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能夠公正、客觀地報道與評價社會中發(fā)生的各類新聞事件。

當前,無論是官方媒體,還是自媒體,都需要具有較強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科學的思維方式、健康的審美心理、良好的道德素質的新聞工作者投身行業(yè)發(fā)展、服務社會、服務公眾,傳播主流思想。例如,在抖音平臺上的“新聞姐”是浙江城市之聲廣播的主持人,其關注社會熱點,直擊民生痛點,大到三星堆的最新出土文物,小到家庭瑣碎小事,她對社會事件鞭辟入里的評論使其抖音賬號粉絲量高達千萬。又例如,《環(huán)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其對國際關系問題、國際熱點事件的專業(yè)講解,頗受公眾青睞。再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自媒體博主“蜘蛛猴面包”通過拍攝《武漢日記》,用影像向國內外展示真正的武漢力量、大國力量。

因此,我國高校將課程思政融入新聞傳播類課程,既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質,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培育他們科學的思維和健康的審美,又有助于強化育人導向,使專業(yè)知識與課程思政融會貫通,通過制訂一系列系統化、常態(tài)化的教學計劃為抓手,讓思政教育入腦、入心,從而堅定“四個意識”導航,“四個自信”強基,“兩個維護”鑄魂,實現育人與育才的協同并進,使學生把思想政治運用到思想里,寫進文字里,貫徹到新聞宣傳里,成為有理想、有擔當、有責任、有能力的新聞工作者。

二、課程思政理念融入融合新聞學課程的教學思路

目前,新聞傳播類課程主要以新聞編輯、新聞采訪與寫作、傳播學概論實務類課程為主,課程教授以理論內容偏多,涉及市場或社會的實操內容較少。融合新聞學屬于媒介實踐基礎類課程,其配套的教材是馬克思主義工程教材—石長順著的《融合新聞學導論》,該教材涵蓋融媒概念、背景、轉型、發(fā)展等內容。教師授課應根據教材理論內容,結合當下媒介形態(tài),落腳于熱點時事,通過熱點時事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新聞事件,使其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從教學實踐來看,課程思政理念融入融合新聞學課程具有以下四個思路。

(一)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融入融合新聞學課程的理論教學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馬克思主義對新聞現象和新聞傳播活動的總的看法。其核心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及其政黨新聞事業(yè)的工作性質、工作原則和工作規(guī)律的一系列基本觀點。它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新聞傳播領域的反應和體現[5]。我國高校肩負著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的重要任務,在新聞傳播類課程教學中應全方位、全過程地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融入理論學習,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學生在策劃新聞選題時,其選題通常局限于學校及周邊發(fā)生的大小事件。因此,教師除了教授學生新聞采寫、編輯等實務技巧,還應引導學生尋找更大、更開闊的選題。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活動、改革發(fā)展偉大成就主題活動、重大公祭日為契機,結合“五四”、“七一”、“十一”和校慶等重要節(jié)點策劃選題,尋找歷史事件的圖片、影視資料、歷史背景,通過制作新聞來深化“四史”教育,自覺關注國家、關注民生,自覺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又例如,在第五屆“全國大學生網絡文化節(jié)”和“全國高校網絡教育優(yōu)秀作品推選展示活動”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以“重走網上長征路”為主題進行新媒體作品制作,用H5的形式制作長征路路線,并依托每一個重要時間和地點來回顧長征故事,使學生既學會了運用新媒體創(chuàng)作的基本技能,又回顧了紅軍長征的艱辛歷程。

(二)課程思政融入融合新聞學課程的融媒案例反思

課程思政也是研究融合新聞學課程的融媒案例的工具。也就是說,學生面對融媒案例時,除了可以運用融媒體的基本要素對案例進行分析,也可以在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前提下,深入挖掘其思政元素,從思想政治和道德層面深度研究融媒案例可能蘊含的道理。

教師在進行專業(yè)授課時,可以通過一些例子加深學生對新聞事業(yè)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從事新聞工作應具備的專業(yè)操守與職業(yè)道德。例如,學生如何正確面對新聞事件,如何學會辨別真假,如何運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輿論;學生要堅守媒體的責任與擔當,明確新聞工作的重要意義。由此,教師通過引導使學生踐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嚴謹的學術態(tài)度以及用事實說話的新聞調查作風。

此外,教師也可以通過優(yōu)秀新聞作品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例如,新浪微博制作的H5作品《香港20年記事簿》,其采用Canvas + CreateJs技術,以極具香港地域特色的圖片和簡短文字介紹場景,以動效漫畫的形式呈現內容,還原香港回歸20年對香港社會產生影響的12個新聞事件,展現香港社會的發(fā)展與變遷。又例如,澎湃新聞出品的長幅互動連環(huán)畫《天渠:一位村支書的36年引水修渠記》,其通過漫畫與現實影像相結合來呈現用一輩子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村支書形象。教師還可以通過講授新聞作品的重大歷史事件來開展思政教育,培養(yǎng)學生政治的敏銳性和辨別力,使學生傳承紅色基因,把專業(yè)知識和時代楷模、典型人物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新聞呈現鮮活的楷模形象。

(三)課程思政融入融合新聞學課程的融媒制作

值得注意的是,學生面對紅色專題、重大歷史事件專題、“四史”教育專題和時代楷模報道等內容,常常采用傳統的深度報道、人物采訪,通過文字、圖片及老舊影像再播等方式來進行新聞編輯,又或者將已經編排好的文字、圖片,通過微博、微信平臺發(fā)送。這樣做出的融媒體作品不僅創(chuàng)新不足、內容同質化,而且無法吸引受眾,使融媒制作的傳播效果弱化。這需要高校教師在專業(yè)課程教學過程中融入國家意識、社會責任意識、法制意識的教育,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國家安全教育、科學精神教育,引導學生自覺把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轉化為內生動力,并運用于融媒制作,讓融媒新聞作品內容生動、形式豐富、思想深遠、文化濃厚,達到事半功倍的傳播效果。同時,學生在開展野外調研、采訪時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如采訪對象不配合,實地采訪難度高等,容易使其產生畏難情緒和退縮心理。這就需要教師在專業(yè)課程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通過講述老一輩新聞工作者的精神風貌與奮斗事跡,激發(fā)學生振奮精神、勇于實踐,幫助學生克服采訪困難和心理挫折。

(四)課程思政融入融合新聞學課程的新聞法律法規(guī)政策

隨著網絡媒介的高速發(fā)展,涉及圖片、文字、視頻、新聞作品的新技術、新形態(tài)、新內容不斷涌現,相關的版權歸屬問題也屢見不鮮。教師在專業(yè)課程教學中,必須把課程思政融入新聞法律法規(guī)政策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在制作新聞作品時要注意核查圖片、視頻的來源,標明轉載的新聞出處等,充分尊重作者的著作權,踐行版權保護。同時,課程思政融入新聞法律法規(guī)政策有助于學生規(guī)范文章寫作和圖片拍攝,注意倫理新聞的編輯,避免主觀性地進行報道或評論,正確引導社會輿論。此外,教師可以用自身的從業(yè)經驗,加強對學生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和個人品德的教育。

三、課程思政理念融入融合新聞學課程的路徑創(chuàng)新

(一)大力提高新聞傳播類專業(yè)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

教師作為學生在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要堅定理想信念,堅守政治導向,具有足夠的信心、能力和底氣,在融合新聞學課程教學中言傳身教,做到“真信、真學、真教、真用”,使學生在面對復雜的新聞事件時獲得正確引導。

當前,對新聞事件保持立場堅定和做出正確的評論也是新聞傳播類專業(yè)教師的職責之一。當學生面對新聞事件的發(fā)生、產生對新聞事件輿論的爭議時,新聞傳播類教師要成為學生最可以信賴的意見領袖。而社會也亟須政治強、情懷深、人格強的新聞傳播類專業(yè)教師守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正確把握和引導輿論。同時,新聞傳播類專業(yè)教師要通過提高思想政治素養(yǎng),為學生做表率,影響學生,也要擅長與學生溝通,發(fā)揮課程思政融入融合新聞學課程的專業(yè)課程傳幫帶作用。

(二)發(fā)揮校外導師的協同育人作用

當前,高校的新聞傳播類課程教師常年在教學一線工作,其授課過程側重于教授傳統技能,課程的教案計劃、學生的作業(yè)布置也多停留于傳統教學,這導致學生與目前行業(yè)所需要的融媒體人才存在一定的差距,極易使學生對行業(yè)發(fā)展與選擇產生不適應。因此,大部分高校已配備校外導師,一方面,通過校內專業(yè)教師夯實學生的專業(yè)知識基礎,使學生構建融合新聞學課程的知識內容;另一方面,通過校外導師幫助學生了解新聞傳媒發(fā)展現狀,盡早適應新聞傳媒行業(yè)需要,發(fā)揮校外導師作為行業(yè)領軍人物的引領作用,共享融媒體作品的制作、編排、效果和反饋等方面的豐富經驗,并依托校外導師積累的行業(yè)資源,讓學生參與企業(yè)的視頻制作、文字寫作、實現流量池再造等媒體運營實踐。此外,高校在專業(yè)課程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四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加強對學生的媒介倫理、媒介素養(yǎng)指導,指導學生創(chuàng)作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優(yōu)秀媒體作品,讓學生通過與教師共創(chuàng)作品了解民生,服務國家。

(三)重視學生思政作品的產出

新聞事件一般通過新聞活動產生,而新聞活動又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反映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展示的是社會中人與人的故事,這就會涉及思想政治層面的思考。學生應在教師引導下深入新聞一線,通過了解調查新聞事件及其事實并進行報道,展開深度思考,研究其中人物關系,挖掘他們依托這個新聞事件所展現的故事,或隱藏在事件背后的真相,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培養(yǎng)政治敏銳性和思想責任意識,真正肩負起應有的責任和擔當。

四、結語

“高校作為意識形態(tài)工作前沿陣地,肩負著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務”。[6]高校新聞傳播類專業(yè)的根本目的就是培養(yǎng)擁有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新聞工作者。因此,課程思政必須融入融合新聞學課程,將家國情懷、政治覺悟、理想信念、思想品德等教育融進教材、融進課堂、融進實踐,不斷從內容和形式上創(chuàng)新相關融媒體課程和作品,培養(yǎng)一批擁有過硬本領,勇擔時代重任的融媒體人才。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EB/OL].(2016-12-08)[2022-05-17].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2]新華社.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fā)《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EB/OL].(2017-02-27)[2022-05-17].http://www.xinhuanet.com/ 2017-02/27/c_1120538762.htm.

[3]習近平.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2014-05-05)[2022-05-17].http://news.cntv.cn/2014/05/05/ARTI1399225633640358.shtml.

[4]習近平.擺脫貧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

[5]鄭保衛(wèi).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形成與特點[J].中國記者,2001(05):27-29.

[6]新華社.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EB/OL].(2015-01-19)[2022-05-17].http://www.gov.cn/xinwen/2015-01/19/content_2806397.htm.

[基金項目]成都大學2021年度“課程思政專項研究課題”項目:“課程思政”理念融入《融合新聞學》課程的教學路徑探索(項目編號:2021KCSZ19);四川省教育廳2021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網絡時代紅色文化在高校的傳播策略研究(項目編號:CJSFZ21-16)。

[作者簡介]溫心馨(1992—),女,四川成都人,成都大學講師,四川大學碩士研究生;宋代雨(1999—),男,四川成都人,成都大學本科生;龍波宇(1985—),女,四川成都人,成都大學講師,四川大學碩士研究生;袁睿麟(1998—),男,四川成都人,成都大學本科生。

猜你喜歡
新聞傳播課程思政教學
微課讓高中數學教學更高效
甘肅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東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發(fā)揮專業(yè)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湘繡專業(yè)實施課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唐山文學(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9
自媒體與傳統媒體新聞傳播的互補性研究
當傳播遇上新技術,媒體人需怎樣的新聞堅守?
聲屏世界(2016年9期)2016-11-10 22:25:43
運用科技手段提升傳播力
新聞前哨(2016年10期)2016-10-31 17:53:11
新聞傳播專業(yè)碩士產學對接路徑重構
新聞前哨(2016年10期)2016-10-31 17:42:22
跨越式跳高的教學絕招
體育師友(2013年6期)2013-03-11 18:52:18
南乐县| 南充市| 肥乡县| 绿春县| 滦平县| 韩城市| 汉中市| 盱眙县| 广东省| 林州市| 棋牌| 上蔡县| 凤山市| 新巴尔虎左旗| 锡林浩特市| 文山县| 富裕县| 大丰市| 南陵县| 犍为县| 慈利县| 汝南县| 固镇县| 宜兰县| 北流市| 湖州市| 荃湾区| 团风县| 吉安市| 昌江| 漳平市| 玉溪市| 抚顺市| 蕉岭县| 扎兰屯市| 泸水县| 达拉特旗| 许昌县| 麻城市| 夹江县| 张家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