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淺析如何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減負增效

2022-07-22 04:49:33林桂花
考試周刊 2022年24期
關鍵詞:減負增效初中歷史課堂教學

摘要: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如何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減負增效成為初中歷史教育工作的重要課題,這也給初中歷史老師的課堂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挑戰(zhàn),初中歷史教師應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在提升教學質量與效率的同時,為同學們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文章首先陳述了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減負增效的意義,然后分析了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減負增效的四項實施措施。希望能為初中歷史老師的課堂教學工作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減負增效

中圖分類號:G633.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918(2022)24-0139-04

一、 引言

自從新課改啟動以來,初中歷史課堂較之前“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做出了很大的改善,但還是沒有改變學生被動思考、被動學習的實質。歷史老師開展的許多教學活動經常流于表面,不但沒有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反而為師生徒增了很多不必要的壓力。另外,初中歷史老師沒有抓住課堂教學的根本矛盾,教學中價值理性的缺失,無法幫助學生建構歷史科目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結,不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的學習將一直會是一種負重前行。

二、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減負增效的意義

“減負增效”是中國現(xiàn)代化教育改革中長期提倡的理念,自從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頒布后,全黨以及社會各界都本著為青少年、為國家未來發(fā)展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將減負增效作為深化教育改革的切入點。2021年9月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即“雙減政策”開始正式實施,減負增效進入了全面化的實操階段?!皽p負”代表著減去超出學生認知范圍與發(fā)展規(guī)律的知識內容,減去機械的、重復的、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無益的家庭作業(yè),減去過時的、煩瑣的、與生活實際無關的教學內容,同時要求老師轉變思想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調整評價體系,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

“減負增效”中的“減負”是手段,“增效”才是目的。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實行“減負增效”,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初中歷史老師與學生雙方改變初中歷史課堂現(xiàn)狀的迫切需求。歷史老師可以通過實施多樣的教學方式與開展豐富的歷史教學活動,真正將課堂的主體地位交還給學生,來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獨立探索,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與歷史素養(yǎng)。并且在這一過程中,歷史老師也可以增進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與教學能力。

三、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國都認為學生的學習任務就是接受現(xiàn)存的、系統(tǒng)的知識,并不需要具備創(chuàng)造文化的能力,老師采取的教學方式也都是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只讓學生掌握結論,而不去探究結論形成的過程。而這就導致了我國教育“重結論、輕過程”的傳統(tǒng)教學觀。初中歷史的教學也深受此觀念的影響,在如今的初中歷史課堂上,依然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學生在死記硬背商鞅變法的時間,變法的內容其一、其二、其三,變法對當時社會的影響與后人對變法的評價等。但如果你和同學們進行交流,問他們“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體現(xiàn)了商鞅什么主張,他們可能都說不清楚,就更別說和他們討論商鞅是怎樣一個人了。從客觀的角度來說,這種“涂鴉式”的課堂教學模式確實是會讓學生獲得一個清晰的課程框架,讓學生在考試時拿到高分,這對學生的成長有什么幫助呢?學生就可以正確、客觀地看待歷史了嗎?就能夠在理解歷史的基礎上理解現(xiàn)實生活了嗎?就可以從歷史中汲取生活的力量了嗎?顯然是沒有做到。

自新課改與《歷史課程標準》等政策推出以來,初中歷史教師逐漸認識到了“涂鴉式”“滿堂灌”教學的弊端,歷史課堂的教學形式也慢慢趨于多樣化。但就目前的實踐結果來看,教學形式大都流于了表面,歷史劇表演、辯論、討論等教學模式的設計缺乏科學方法論的支撐,實際效果沒有發(fā)揮出來。課堂看似熱鬧了不少,但是揭開這些形式的面紗,學生依然處于一個被動學習與思考的位置,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不但沒有提上去,甚至知識儲備、學習能力與歷史求真的態(tài)度都呈現(xiàn)出了下降的趨勢。就像李惠軍老師在《我思,我行,故我在》一文中說的那樣,“我們當前的歷史課堂教學正在形成一種全新的語境與課堂教學場景,不知所云的互動、游離散亂的辯論、華麗炫目的包裝、令人眼花繚亂的活動等”。

四、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減負增效的實施措施

(一)解放頭腦,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

大腦是意識產生的生理基礎和活動的物質器官,《教育中的建構主義》一書中說“教育是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fā)現(xiàn)與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這種教學理念是對老師將知識機械地傳輸給學生的教學方式的駁斥,它表明了學生只有在大腦中完成對知識意義的建構,才能獲得對知識深層次的記憶,才能夠將知識內化,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從另一方面來說,到了初中階段,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批判性思維都有了一定的發(fā)展,在被動地獲取知識與經驗的同時,也有了自己獨特的看法和思考過程,老師“涂鴉式”的教學就會受到他們天然的排斥。

而歷史又是一門需要大量記憶的學科,所以歷史老師要掌握一定的教學技巧,來幫助學生解放頭腦,建構所學知識的意義,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老師可以改進知識的呈現(xiàn)方式,本著“線索清晰、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的原則,采取綱要標題式、邏輯框架式、表格式、圖示法、提問式等呈現(xiàn)方式,將知識點清晰直觀地呈現(xiàn)出來,幫助學生理解與記憶。

就以提問式舉例,老師可以在掌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結合教學目標提出好的問題,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培養(yǎng)他們的歷史思維。而且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在思考的過程中理解著記憶,而不是花費很多的精力循環(huán)往復地背誦知識點了。

還要注重知識點縱向與橫向的整合,老師可以將分布在不同冊、不同單元的歷史知識按照同一時期不同國家的歷史進行橫向的整合,來發(fā)現(xiàn)它們的內在聯(lián)系,或按照不同時期同一國家的歷史進行縱向整合,來揭示其發(fā)展規(guī)律。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大腦中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記憶時就會變得更加的靈活。

(二)解放雙手,減輕學生的作業(yè)負擔

解放雙手,減輕學生的寫字負擔要求老師在設計課堂作業(yè)的時候要具有針對性;凸顯趣味性、實踐性、協(xié)作性,尤其是在“雙減政策”頒布后,減輕學生的作業(yè)負擔已經是大家的共識的背景下,能在課堂上完成的作業(yè)就不要留到課下。

每個班級里的學生都會有學習能力、思維方式、個性特點上的差異,所以老師在布置課堂作業(yè)的時候可以選擇分層布置的形式,設計不同層次、不同難度、不同考察角度的作業(yè),讓每個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能從作業(yè)中獲得成就感。

另外,老師還可以突破傳統(tǒng)的設置課堂作業(yè)的形式,完全解放學生雙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學習的樂趣。許多理論與研究都認為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能讓大腦的機能得到全面的鍛煉,如皮亞杰的建構主義就認為“認知的發(fā)展可以通過身體動作的內化來建構”,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也表示,“人可以通過身體對物體的操縱,來表達思想情感與解決問題”。這些理論就可以給初中歷史老師的課堂教學以啟發(fā),老師可以通過解放學生的雙手,讓學生在實操中內化知識。學生的雙手不應只拿來做筆記與做題,而是要手腦結合,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另外,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暫時從繁忙的學習任務中解脫出來,以及從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中獲得學習的成就感與自信心。除此之外,動手能力也可以納入學生綜合能力的評價體系中,給予學生更多的評價標準。

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甲骨文與青銅器》一課時,老師就可以讓學生準備橡皮刻章,讓學生模仿古人在龜甲與獸骨上刻字的行為。首先在描圖紙上描出自己喜歡的甲骨卜辭的形狀,再把文字拓在橡皮磚上,然后用專用刻刀刻出文字的輪廓,雕刻完成后再配上印臺就是一個自制的甲骨文文創(chuàng)了。而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對甲骨文的辨認,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商朝人們的生活情形,透過契刻這一行為,讓學生真切地感受甲骨文所承載的古人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橡皮刻章的方式雖然與真正的甲骨文的契刻方式有所出入,但學生卻可以將之作為文創(chuàng)設計品長久保留。另外,老師還可以讓學生用橡皮泥模仿自己喜歡的青銅做一件器物,學生可以先在家里完成作品的大部分,然后再帶到課堂上來完成剩下的部分。待學生做完后,就可以將教室作為一個小型泥制青銅器小展館,來展示同學們的作品,以此增進學生對青銅器的了解,學生也會油然而生出對古人智慧與創(chuàng)造力的敬佩。而當學生有機會去博物館參觀的時候,見到自己“贗品”的真品,這一刻歷史課本就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產生了真實的聯(lián)結,這樣歷史就不再是學生階段性的學習過程,而是實實在在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著美好的記憶,而這些記憶很有可能就會成為學生今后從事歷史工作的火花。

(三)解放眼睛,釋放學生的學習天性

《歷史課程標準》界定歷史是一門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學科,這需要老師能夠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歷史、感知歷史,并通過對歷史的學習樹立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與價值觀,以及借助歷史通向現(xiàn)實、通向未來。但現(xiàn)實的情況卻是,教科書把宏大的歷史變成了戲劇,同學們自然也像是看待異時空里發(fā)生的故事那樣學習歷史,有意思的故事就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面對枯燥的知識點又覺得歷史索然無味,歷史被徹底局限在了一門為升學服務的學科里。

學生亟須在現(xiàn)實生活里找回歷史中存在的有關個體生活的細節(jié)來抵制可能出現(xiàn)的歷史虛無主義與西西弗斯式的困境。但由于互聯(lián)網對現(xiàn)實生活的沖擊,讓很多學生都失去了生活里的“附近”的概念,他們不關心自己生活的社區(qū),不知道自己社區(qū)里有沒有退役老兵,不了解自己家族的歷史,不明白家附近公園里的雕塑是一種什么樣的形象,它又意味著什么,不關心公園里的老人們聽的是什么戲曲,以及他們?yōu)槭裁磿邢孪笃?、喝茶這樣的娛樂愛好,不明白路邊為什么會有荒掉的戲臺、井、亭子等,以及它們之前又是做什么用的,這些可以從當下窺探歷史的機會就被白白地浪費掉了。師生可能都要反思一下現(xiàn)在的歷史教學是不是被工具化了,只保留了它工具理性的一面,而價值理性的一面卻被完全抹殺了。另一方面,學生并不會天然地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這種具有歷史語境的細節(jié),這就需要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去觀察。

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讓我們共同來感受歷史》一課時,老師就可以讓學生自由選取學校當?shù)氐木哂幸欢v史的一處事物來進行觀察與調研,如水壩、有關傳統(tǒng)工業(yè)的工廠、防護林、戲臺等。在課前讓家長協(xié)助學生去實地調研,可以帶著手機或相機去拍照,去詢問管理人員,走訪附近居民,向有關部門尋求地方志或去圖書館查找地方文獻。在上課的時候老師可以指導學生將自己所收集到的資料整理成報告,然后讓愿意分享的同學上講臺展示自己的調研成果。這樣學生不但完成了學習目標,而且還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掌握到了樸素的歷史研究方法。

(四)解放嘴巴,釋放學生的表達天性

縱觀如今的歷史教育,學生對歷史教材中是考點的內容對答如流,對重大歷史事件發(fā)生的時間甚至可以精確到時辰,但令人唏噓的是,學生的歷史涵養(yǎng)往往也就止步于此了,沒辦法再進行更深入的討論。所以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要解放學生的嘴巴,讓學生在交流中去更多地了解歷史,讓歷史教學的課堂氛圍變得輕松有趣起來。

師生可能創(chuàng)造不出話劇那樣舞臺、燈光、妝造樣樣齊全的表演條件,但卻可以像民間說書人那樣以一個小板凳、一臺小桌子為演說舞臺,擺脫歷史課本中的“正史”說教成分的影響,在演說與相互交流中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同時也可以在聆聽中吸取其他同學的見解來補充自己的觀點,完善自己講故事的素材。如學習九年級下冊《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一課時,老師就可以先讓同學們在課下合作制作一張第一次與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主要成果簡表(表1)。

再讓他們從中挑選一個成果,結合課本內容與自己所收集的有關資料,去構想一個故事來講述它被發(fā)明、應用、普及的過程,然后再在課堂上把它講述出來。在上課時老師可以發(fā)動學生稍微挪動桌椅的位置來營造一個說書的空間,來讓同學們輪流講故事,評判標準就以誰能將故事講得充滿現(xiàn)實感,以至于讓同學都身臨其境為勝。這樣的授課方式不但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還可以提升他們材料整合轉化的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文化創(chuàng)造力。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將思維轉化為語言的能力,老師還可以設計幾個開放性的問題供同學們討論,如:你認為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為什么會發(fā)生?對比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它有什么特點?你怎樣看待科技的進步?讓同學們自由交流討論,這樣學生就可以辯證地看待科技在人類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

五、 結語

從目前的實踐結果來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減負增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只要改革一直在路上,相信隨著歷史教學理論的不斷完善,以及教學實踐的不斷深入,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工作就一定會突破困境,讓學生從歷史的學習中收獲快樂,收獲意義。

參考文獻:

[1]徐滋潔.論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1(11):22-24.

[2]李惠軍.我思,我行,故我在[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6(4):4-8.

[3]辛昕.淺析在初中教學中構建互動性歷史課堂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11):85-86.

[4]胡玉忠.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探索[J].中國教師,2021(S1):163.

[5]熊敬元.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天津教育,2021(31):156-157.

[6]武婧.初中歷史教學課堂效率的提升策略初探[J].考試周刊,2021(85):163-165.

[7]時凱.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初中歷史教學探究[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1(10):26-27.

[8]何迎春.淺談初中歷史教學高效課堂的有效構建策略[J].考試周刊,2021(84):142-144.

作者簡介:林桂花(1982~),女,漢族,福建莆田人,莆田市城廂區(qū)南門學校,研究方向:初中歷史。

猜你喜歡
減負增效初中歷史課堂教學
初中英語教學中實現(xiàn)“減負增效”的策略
未來英才(2016年18期)2017-01-05 13:29:30
輕擺渡,濟江川
初中語文課堂“減負增效”的教學策略新探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探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
初中歷史反思性教學思考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43:16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初中作文教學分層分組策略探究
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導入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6
沙河市| 溧水县| 龙井市| 永宁县| 西平县| 崇仁县| 彭泽县| 吉首市| 德州市| 平谷区| 福泉市| 洮南市| 桓仁| 当阳市| 太原市| 泰州市| 五指山市| 南宫市| 安图县| 安平县| 农安县| 乌拉特后旗| 象州县| 太白县| 紫阳县| 工布江达县| 榆中县| 黄陵县| 开远市| 陆丰市| 新安县| 济阳县| 汉沽区| 奉节县| 龙门县| 宁蒗| 彭州市| 洪雅县| 藁城市| 奈曼旗| 梨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