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玉園
“教—學—評”一體化是實現(xiàn)語文深度閱讀的重要途徑?;凇敖獭獙W—評”一體化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可建構(gòu)為:教師提出主要任務,再抓住關(guān)鍵語段教授學生方法,接著由學生運用方法自主合作學習,最后再進行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由扶到放,讓學生在實踐中習得方法,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實現(xiàn)“所學即所教”“所教即所學”“所學即所評”,為學生的學習助力。本文以《青山不老》一課的教學為例,探究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建構(gòu)。
一、明目標,給任務
首先,教師要對教學進行結(jié)構(gòu)性反思,整體分析教材特點,根據(jù)學段要求和學生實際制訂教學目標;然后,整體分析教學目標的準確性;接著,根據(jù)教學目標,設定閱讀教學的學習任務??梢?,教學目標必須清晰、準確,這是實現(xiàn)“教—學—評”一體化的前提。
《青山不老》一課是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課文,“抓住關(guān)鍵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是這個單元的語文要素。本課旨在讓學生關(guān)注課題,思考為什么課文說“青山不老”。根據(jù)教材編排意圖,主要是要讓學生通過抓關(guān)鍵句,品悟老人的形象,贊美老人的精神。以下是教師提煉出的《青山不老》的教學目標:一是運用抓關(guān)鍵詞句、聯(lián)系生活實際、查找資料、想象畫面等方法,品悟老人的形象。二是運用聯(lián)系舊知、查找資料等方法,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體會“青山不老”的含義。
根據(jù)第三學段要求和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在確定以上兩個教學目標后,再根據(jù)教學目標,制訂相應的學習任務。而這里的任務要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為目的;要結(jié)合學段目標,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要把握好課文特點,比如體裁;要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還要考慮到時間條件,比如課時。根據(jù)目標一,教師提出如下學習任務:默讀課文,用“ ”畫出文中深深打動你的句子,并在旁邊批注你的感受。
《青山不老》是六年級課文,根據(j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在第三學段閱讀中提出的要求,學生在閱讀敘事性作品時,不僅要能對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和細節(jié)進行描述,還要能夠說出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這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欣賞與評價的閱讀能力。因此,根據(jù)教學目標,讓學生抓關(guān)鍵詞句,用各種方法品悟人物形象,找出打動自己的句子,感受老人創(chuàng)造綠洲的堅強毅力和付出的千辛萬苦,從而感悟老人的形象,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
二、抓關(guān)鍵,導策略
所謂“閱讀策略”,是為了完成根據(jù)目標提出的閱讀任務而采用的方法、技巧、路徑或措施等,也就是解決所謂的“去哪里”“怎么去”的問題。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最常用的閱讀策略有聯(lián)系上下文及生活實際,采用勾連、代入、摘要、串聯(lián)等方法?!皩Р呗浴北闶墙處熛茸プ£P(guān)鍵句段,運用各種閱讀策略進行示范,指導學生在實踐中品讀句子;接著引導學生提煉總結(jié)出方法;然后讓學生將這些方法遷移到其他句段中去運用,讓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提升語言運用、思維、審美創(chuàng)造等能力。下面以《青山不老》一課的教學為例進行說明。
出示句子: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飯,帶上干糧扛上鐵鍬進溝上山;晚上回來,吃過飯,抽袋煙睡覺。
順序出示四個小問題:(1)你知道老人生活的環(huán)境是怎樣的嗎?(2)想一想你身邊的老人的生活狀況是如何的。(3)即使有這么多困難,老人還是堅持每天這樣做,他又是怎么想的?(4)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老人?
教師先引導學生通過圈畫關(guān)鍵詞句“每天”“抓把柴”“干糧”“吃過飯,抽袋煙睡覺”,感受老人生活的枯燥、單調(diào)、艱苦;通過將身邊老人的生活狀況與文中老人的生活狀況進行對比,感受文中老人生活的枯燥、艱苦。再借助資料,讓學生感受晉西北地區(qū)環(huán)境的惡劣,生活的艱辛,引導學生想象:面對這么多困難,老人的內(nèi)心會想些什么……這樣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品悟句子,感悟老人堅定執(zhí)著、無私奉獻、吃苦耐勞的形象。而要讓學生真正掌握閱讀方法,還需要將思維的過程以外顯的形式呈現(xiàn)。于是,教師通過串聯(lián)小結(jié),讓學生清楚地看到一步一步思考的過程,引導學生掌握方法,為學生的自主閱讀提供支架。這樣,學生對學什么、怎樣學就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
三、依方法,讓學習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留給學生自學的時間普遍比較少,“讓學習”就是把課堂真正地還給學生,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學習時空,讓學生真實地、有深度地學習。閱讀教學要真正做到“讓學習”,首先,教師提出的任務不能零碎、繁瑣,而是要精準;其次,要讓學生的參與可驗證,可以借助學習單,讓學生動筆將學習成果呈現(xiàn)出來。在教學《青山不老》一課時,教師在提煉出方法的基礎(chǔ)上,可以提出這項學習任務:課文中還有多處地方也深深打動了你吧!請你再找出1~2處,并試著用剛才所用的方法,品悟老人的形象。
在帶領(lǐng)學生品讀完前面的重點句之后,教師讓學生再從文中找出1~2處深深打動自己的句子,并運用前面總結(jié)出的方法,品悟老人執(zhí)著和無私奉獻的形象,并把思考的過程寫在學習單上。然后利用四人小組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在互相交流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四、列標準,做評價
“做評價”是指任務初步完成后,教師羅列出評價標準,組織學生開展評價活動。要使評價發(fā)揮實效,評價標準的制訂至關(guān)重要。在確定任務和指導閱讀方法的同時,也要呈現(xiàn)評價標準,把評價標準融合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明白在本次學習活動中要學習的內(nèi)容以及自己該怎么學、學習要達到什么結(jié)果等,這樣深度學習才能更真實地發(fā)生。
在《青山不老》一課的教學中,可以制訂以下評價標準。
在課堂中,教師展示學生在學習單上寫下的閱讀成果,并參照評價標準,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教師先進行示范評價,再讓學生進行自評,然后小組同學之間互相評價。
綜上所述,教師以“給任務”“導策略”“讓學習”“做評價”的教學模式完成了目標一的教學,目標二的教學可以繼續(xù)以這樣的模式完成。教師在多次的實踐中,提煉、構(gòu)建并完善了此閱讀教學模式,初步實現(xiàn)了“所學即所教”“所教即所學”“所學即所評”,也就是實現(xiàn)了“教—學—評”一體化。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qū)西塘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