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王飛 柴晨曦 徐志紅
基于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面向高中全學科的“雙新”(新課標和新教材)研討活動背景,衢州市中小學體育教研團隊提出“雙優(yōu)”行動,即“優(yōu)化大單元設計”和“優(yōu)化課堂教學轉型”,其中優(yōu)化課堂教學轉型包括四條標準:教學內容結構化、教法學法問題化、教學組織小組化、教學評價精準化[1]。四條轉型標準是浙江省教研室提出的,以“內容化零為整體現結構化、組織化整為零體現有效性”為原則指導一線體育教師設計教學內容和組織形式。
作為一線體育教師,應該順應課堂教學轉型的方向,做改革的實踐者。就“教學組織小組化”這一轉型標準而言,筆者認為在日常體育課堂教學中,應嘗試改變傳統教學組織模式為“常態(tài)化分組”教學模式,以減少課中集中講解次數,保障學生學練的連續(xù)性,從而提高學生組內學習的有效性。
以筆者所教八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抽取兩個教學班級分成實驗班和對照班,運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分別在兩個班實施相同的教學內容。以“引體向上技術方法及綜合運用”“籃球運球+投籃技術及簡單戰(zhàn)術運用”兩個大單元教學為實踐內容。
對照班沿用常規(guī)教學組織形式,即“集中講解—動作示范—學生統一練習”的傳統組織模式實施教學。以《籃球運球+投籃技術及簡單戰(zhàn)術運用技術方法1:運球急停急起》一課為例,在做好熱身活動后,主教材部分先由體育教師集中講解并示范籃球運球急停急起的技術方法,后由學生自主練習,教師課堂巡視指導。過程中若發(fā)現有學生動作不到位或課中需要布置新任務時,教師吹哨暫停學生練習,再次集中進行講解糾錯后組織集體練習,最后進行優(yōu)秀生展示等。
在實驗班日常教學時,筆者在整個大單元教學建立常態(tài)化小組。同樣以筆者執(zhí)教《籃球運球+投籃技術及簡單戰(zhàn)術運用技術方法1:運球急停急起》一課為例,在熱身活動中先用組間“搶球游戲”導入,游戲結束后教師將問題拋到組內“在搶球游戲中如何才能保護好球”,從而引發(fā)學生思考。緊接著,教師根據問題將學習任務安排到每個學習小組,先讓學生體驗感知技術動作,再針對組員出現的問題由組長組織組內討論、動作糾正,后由教師到小組內進行針對性指導(圖1)。實驗班通過常態(tài)化小組的建立,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分組不輪換、練習不中斷的目的,以此來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小組合作的學習品德,進一步追求以體育人的核心素養(yǎng)下的教學目標。
圖1 對照班、實驗班教學模式對照
大單元教學實施前后,筆者分別對實驗班、對照班學生進行測試。測試內容以初中學生升學考試內容為主,即在“引體向上技術方法及綜合運用”大單元教學前、后分別測學生引體向上個數,在“籃球運球+投籃技術及簡單戰(zhàn)術運用”大單元教學前、后分別測籃球半場往返運球+投籃技術。
通過數據統計分析,實驗班學生測試成績提高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班學生。從運動能力測試成績對比看出在兩個大單元教學中,建立常態(tài)化分組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適合的練習情境,發(fā)揮組內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內驅力,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表1、表2)。
表1 引體向上運動能力對照
表2 籃球運球+投籃運動能力對照
1.友伴型分組
規(guī)定小組人數,學生根據友伴關系進行自由分組,學生選擇與自己關系親近的伙伴進行合作練習,通過自由組合的小組開展體育課程學習,優(yōu)點為關系親近、溝通順暢。
2.幫教型分組
依據教學需要,組織學生進行互相幫助,從而便形成了幫教型分組。通過幫教型分組,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借助優(yōu)等生的力量破除后進生的畏難情緒,優(yōu)點為互幫互助、體現品德。
3.同質型分組
根據運動水平,將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水平相近的學生進行分組,優(yōu)點為水平相近、進度相同(圖2)。
圖2 教學組織小組化
1.因材施教,落實分層
日常體育課堂中建立常態(tài)化分組可以實現分層教學。針對不同大單元教學內容,筆者對學生的分組方式也不同,如在“引體向上技術方法及綜合運用”大單元教學中,本著“以優(yōu)帶差同時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和競爭力”的意圖,筆者選擇幫教型分組方式,實現組內分層。而在“籃球運球+投籃技術及簡單戰(zhàn)術運用”大單元教學中,根據學生能力水平、興趣愛好、關系親近等綜合因素,筆者選擇同質型和友伴型分組相結合的方式。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更好地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因材施教,讓每一名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從實踐情況看,同質型分組教學能真正讓學優(yōu)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飽”、學困生“吃得了”,從而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此外,在“籃球運球+投籃技術及簡單戰(zhàn)術運用”大單元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針對學生學情還設立了進階機制,即學生在分組練習時只要能力水平達到上一層次小組的水平,就可以加入該小組共同學習。實踐后發(fā)現此舉措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運動興趣和練習積極性,學習成效顯著。
2.組間競賽,強化合作
日常體育課堂中建立常態(tài)化分組可以強化學生合作精神?!镀胀ǜ咧畜w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確立了以“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3個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而課上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恰是對培養(yǎng)學生體育品德這一核心素養(yǎng)的體現。在“引體向上技術方法及綜合運用”大單元教學中,筆者通過幫教型建組的方式,將學優(yōu)生及學困生均勻搭配分組。分組后,教師便告知各組學生,大單元教學結束后進行組間運動能力的評價競賽。通過組間競賽也能有效凝聚組內力量,大大激發(fā)各組員為團隊而戰(zhàn)的動力,促使學生更好地進行組內監(jiān)督與合作。因此,整個大單元教學階段,組內學生相互鼓勵、互相合作,練習氛圍濃厚,有效提高了學生整體運動能力水平。
3.以教促學,培養(yǎng)能力
日常體育課堂中建立常態(tài)化分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能力。體育課建立常態(tài)化分組學習能讓學生具有一定的自由空間,為學生提供充分展示發(fā)掘自身潛力、才華的天地。學生往往是憑著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靈感和興致參與課堂學習的,這就使課堂呈現出豐富性和多變性。在實驗班教學中,因提前建立好常態(tài)化小組,小組長就會主動承擔起“小老師”的角色,在練習過程中起到帶頭示范及提醒幫扶的作用。固定的練習伙伴還可以讓溝通更為直接有效,通過互幫互助,以教促學,共同進步,課堂紀律也相對更好。因此常態(tài)化分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提高課堂的實效性,而且也能通過學生間的以教促學,促使大家共同提高,為其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4.針對指導,解放教師
日常體育課堂中建立常態(tài)化分組還可以解放教師。一般體育教師周平均課時都在14至18節(jié),除此之外還有課間操、訓練、社團等活動。如果每節(jié)課都要不停地講解、示范,教師自身會感到疲倦,最后教學效果自然也不佳。筆者在實驗班教學中,因提前建立好常態(tài)化小組,教師深入小組內,對每組5~6個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講解,學生所有的行為也都完全呈現在教師眼前,管理效率和指導效果自然就提高了。
在“體能”或“運用”課教學時,還可以讓組內實行“學生督促學生、學生指導學生”模式,教師主要以巡視、糾錯為主。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還可以解放教師,學習效果顯著。
結合當前課程改革,踐行課堂教學轉型勢在必行。經過兩個大單元的教學實踐,筆者能感受到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有“會學”和“學會”的區(qū)別。今后,筆者將以課堂教學轉型標準為導向繼續(xù)實踐探究,日常體育課中不僅要繼續(xù)優(yōu)化“教學組織小組化”形式,還需將“教學內容結構化、教學評價精準化、教法學法問題化”完全融入常態(tài)化體育課堂,以達成培養(yǎng)學生“知識、能力、行為、健康”等多方面能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