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用學研究如何通過語境推斷語言的真實意義,將語用學的相關知識與散文教學相結合,使學生在語言運用中掌握語言、提升語言運用的能力。在散文教學中,教師明確散文教學知識體系,將語用學對話語、語用主體、語境的研究與語文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在語文活動中品析語言,在多角度轉(zhuǎn)換中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在具體語境中把握情感內(nèi)涵,能夠有效解決語文教育面臨的問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語用學 散文教學 話語 語用主體 語境
賈路,黃岡師范學院文學院碩士研究生。
語用學,一方面作為研究語言運用的學科,與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1]的課程性質(zhì)相呼應,是落實新課標的理論依據(jù);另一方面,語用學注重對話語、語用主體、語境的研究,可以為解決語文教育面臨的通過語言(含文字)表征的生活體驗問題、語言表達水平問題和表現(xiàn)語言的文字問題[2]提供策略指導。所以,從語用學視角下研究散文的教學策略具有極強的現(xiàn)實意義。
一、語用學與散文教學
語用學即語言實用學,“研究的是語言的使用過程與實際效果,也就是語言運用于實際語境中形成的實際意義?!盵3]將語用學運用到語文教學中,就是要讓師生通過對具體語境中話語運用的研究,獲得在與自己密切相關的語境中表達交流經(jīng)驗的能力。話語、語用主體、語境是語用學研究的三大方面。結合語文教學來看,話語即教材中選入的相關篇目,以及學生需要掌握的語文知識;語用主體即作品的作者,或者出現(xiàn)在作品中的其他人;語境既包括作品呈現(xiàn)的特定空間的文本語境,也包括作品寫作時代的社會語境。將語用學的相關知識運用到語文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通過對語用主體、語境(包含文本語境和社會語境)的認識,探討學習話語“所指”的涵義,從而解決語文教育在工具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方面面臨的問題。
統(tǒng)編本初中語文教材中共選入現(xiàn)當代散文33篇。散文這種文筆隨性、意蘊深厚的文體,在教學時容易落入語言分析、主題升華的窠臼,忽視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教材中選入的散文有的修辭多樣,有的善于細節(jié)描寫,有的善于景物描寫,有的構思巧妙,有的意蘊深厚,每一篇散文都有其獨特之處,值得學生品味感悟。教師在散文教學時應該立足課文本身,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適時知人論世,在語言運用中引導學生品析作品精妙的語言,感悟作者獨特的人生感悟。
散文教學可以與語用學相結合,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不同語境中深入把握作品的情感內(nèi)涵,在語文活動中實現(xiàn)語言建構與運用的目標。而且就語文課堂教學來說,語言運用既是所有語文活動的出發(fā)點,也是所有語文活動的落腳點。所以,將語用學的相關知識運用到語文散文教學中,是對新課程標準的回應,也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必然要求,可以讓語文學習從生活中來,再到生活中去,解決語文教育面臨的通過語言(含文字)表征的生活體驗問題、語言表達水平問題和表現(xiàn)語言的文字問題。[4]
二、語用學視角下的散文教學策略
語用學視角下的散文教學,教師應將語文教育需要解決的問題時刻放在心間,根據(jù)語用學注重話語、語用主體、語境研究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在語文活動中品析語言、在多角度轉(zhuǎn)換中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在具體語境中把握情感內(nèi)涵,從而感受語言文字的豐富內(nèi)涵,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產(chǎn)生深厚感情,解決語文教育面臨的問題。
(一)注重話語研究,在語文活動中品析語言
語言(即話語)既是散文教學的重點,也是語用學研究的重點。在散文教學中,教師要通過組織各種以語言為核心的語文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散文中的語言韻味?!蹲咸偬}瀑布》是一篇優(yōu)秀的寫景散文,作品通過運用擬人、夸張、通感等修辭手法描寫紫藤蘿,學生能初步感受到語言的美,但缺乏深入分析語言的能力。因此,教師要結合本篇作品中獨特的語言,組織語文活動,讓學生分析作品的語言,學習作品的語言表達技巧,解決語文教育面臨的表現(xiàn)語言的文字問題。
整體感知,激發(fā)興趣。學生在朗讀一遍課文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整篇文章中,作者從哪幾方面描寫紫藤蘿,又是如何描寫的。讓學生有意識地從修辭的角度閱讀分析文章,感受作者運用擬人、夸張、對比、通感等手法,對繁茂紫藤蘿的形態(tài)、顏色、香氣,以及十多年前伶仃的紫藤蘿花進行描寫,感受修辭在描寫景物時的妙用。教師也可以播放《紫藤蘿瀑布》的配音,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作者筆下今昔兩個時空的紫藤蘿,聽完后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作者眼中的紫藤蘿,讓學生在文學語言和日常語言的對比中,感受作品的語言美,緊接著引導學生探討作品語言的美在何處。通過這樣的語文活動,學生可以從整體感知作品的語言美,產(chǎn)生探索散文語言的興趣,帶著積極的情感投入到課堂的語言學習中。
以讀品文,感悟情理。朗讀是感受語言美的最直接方式,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閱讀情況加以指導,因聲求氣,感悟語言中蘊含的情感。如在指導學生朗讀“只是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時,教師可以讓不同的學生讀,然后互相評價,在適當?shù)臅r候引導學生,向?qū)W生明確三個“在”要讀得越來越歡悅有力,這樣才能突出紫藤蘿花的生機盎然。教師點撥后,再次讓學生齊讀,受到班級氛圍的感染,學生更容易感受到語言中的歡悅與生機。又如在閱讀“后來索性連那稀零的花串也沒有了”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分析應該如何去讀,而后向?qū)W生明確語速要慢,讀“稀零的花串”“也”時應該注意停連,感受作者低落惋惜的心情。在朗讀的語文活動中,學生可以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間蘊含的情感,同時也可以鍛煉學生運用語言表達的能力,如對語速、情感、表情等要素的控制與調(diào)整等,讓語言更能表情達意。
設置懸念,質(zhì)疑激思。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向?qū)W生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如文章開頭“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為什么要加“不由得”,刪掉是否可以?上課伊始,教師便可以向?qū)W生提出這一問題,在適度討論之后,迅速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與學生在學習中解決這一問題。當學到文章最末時,可由文末“我不覺加快了腳步”再次提出這一問題,首尾呼應。這時教師可適時引導學生結合作品的寫作背景,與學生一起知人論世,由兩個句子中“不自覺”的心理表現(xiàn),探究作者內(nèi)心情感的變化,升華作品的生命哲理。以問題為核心組織語文活動,學生通過組織語言提出問題、互相討論解決問題的環(huán)節(jié),思維火花不斷碰撞,語言運用能力不斷強化,有利于改變思考問題浮于表面,語言交流詞不達意的情況。
巧用增刪對比,體會語言精妙?!蹲咸偬}瀑布》中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學習修辭時,可以設置刪詞、增詞的語言活動,讓學生在對比中體會語言的精妙。如作品中,“‘我在開花!它們在笑?!以陂_花!它們?nèi)氯??!眱删洌寣W生品味是否可以將“嚷嚷”改為“在嚷”,或者將“在笑”改為“笑笑”,保持前后一致。在對比中,學生會感受到原文的表述更好一些。這時教師再向?qū)W生說明,“嚷”字單獨使用時常表現(xiàn)出一種厭惡之情,比如吵嚷、叫嚷等,但疊字運用時,含有俏皮可愛之感,讀音也會發(fā)生變化,分別為嚷(陰平),嚷(輕聲)。在充分思考討論,經(jīng)由教師點撥之后,學生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散文語言表達的精妙。通過這樣對語言進行細致分析的活動,學生在口語表達,或者寫作時會更加注意語言的運用。
在語文活動中品析語言,能夠讓學生了解語言的使用場景,區(qū)分書面語與口語,學習應在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中運用不同的語言進行表達。語言是散文教學中的重點,更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教師要根據(jù)不同的語體、文體,組織語文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活動中學習語言、運用語言。
(二)注重語用主體研究,在多角度轉(zhuǎn)換中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語用主體即語言運用者,在文學作品中指作者,或作品中出現(xiàn)的人。語用主體不同,其語言表達方式也會有所變化。在散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具體作品,讓學生轉(zhuǎn)換角度,體會不同語言運用者的語言表達特色,以及其中蘊含的情感,在思維多角度轉(zhuǎn)換中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解決語文教育面臨的語言表達水平問題。
主體轉(zhuǎn)換,體會多種表達方式?!蹲咸偬}瀑布》中的語用主體為作者和紫藤蘿,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從作者和紫藤蘿的角度展開學習。比如,轉(zhuǎn)換語用主體,讓學生以紫藤蘿的口吻,描述現(xiàn)在繁茂時的形態(tài)和心理,或者描述十多年前紫藤蘿伶仃稀落,紫藤蘿架被拆掉時的形態(tài)和心理。改變以往單純從作者角度朗讀、分析課文的方法,轉(zhuǎn)換新視角,讓學生學會多角度分析課文,運用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體會不同語用主體的情感內(nèi)涵。
多元評價,促進批判思維發(fā)展。將語用學注重語用主體研究的知識與語文教學結合,還可以讓學生作為語言運用的主體,互相表達,彼此評價。比如,要求學生運用紫藤蘿的口吻展開陳述時,其他同學可以對該學生的語言和言語行為進行評價,學生之間互相質(zhì)疑、共同進步。這時評論者與被評者都是語用主體,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組織、運用語言,批判思維也可以在學生互相評價中得到發(fā)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引導者,提供點評或者組織語言的支架,比如引導學生在語言組織、角度新穎、表達自然流暢、辭藻優(yōu)美等方面進行思考,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互相交流探討中學會學習,“不待教師教”便能有所得。多元評價能夠幫助學生客觀公正地看待語言、運用語言,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
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在語文教學中要借鑒語用學對語用主體的研究角度,為學生學習語言,正確進行言語創(chuàng)造條件。散文語言優(yōu)美、意蘊深厚,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尋找不同的切入點,如主體轉(zhuǎn)換、多元評價等角度,讓學生組織語言進行表達、互相評價,為學生提供支架,使語言和思維在相互碰撞中得到發(fā)展。
(三)注重語境研究,在具體語境中把握情感內(nèi)涵
語境是準確理解語言“所指”必不可少的因素,在散文教學中,學生通過語文活動品析語言,可以準確把握文本語言的“能指”,但其最終“所指”,即文本的情感內(nèi)涵還不能全面把握?;诖?,教師可以借鑒文學理論的方法,在語文教學中,將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相結合,始終在“這一篇散文里”,揣摩體會作者的哲理情思,從而解決語文教學面臨的語言(含文字)表征的生活體驗的問題。
以意逆志,在文本語境中體會情感基調(diào)。在散文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探討作品本身的特點,始終在“這一篇散文里”,通過對語言表達和順序組織的分析,體會作者的感情色彩?!蹲咸偬}瀑布》采用從整體到局部、從今日到往昔的寫作順序,表達作者由眼前繁茂的紫藤蘿,想到十多年前家門口伶仃稀零的紫藤蘿,感慨“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啟發(fā)人們思考應如何面對生活中遇到的不幸與坎坷。作者采用這樣的寫作順序既符合視覺觸感、心理變化的特點,又將文中每一朵花的生命與生活中每一個人的生命相對應,啟發(fā)讀者應恣意綻放自己的美麗,在生命的長河中奔騰不息。在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尋找文章的寫作順序,結合文中悟花的部分,思考作者為何要運用這樣的寫作順序。學生通過對文本的感知,始終在文本語境中研究分析文本,可以在文本語言中,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思想情感。
知人論世,在社會語境中把握作品內(nèi)涵。語境是語用學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語境不同,語言的表現(xiàn)內(nèi)容也不同。在語文教學或者文學閱讀中,通過文本語境可以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指向,但對其原因有時卻不甚了了。在教學中,通過知人論世,研究作者、作品寫作背景、時代環(huán)境等與作品相關的因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意蘊內(nèi)涵。如《紫藤蘿瀑布》僅通過文本語境,讀者只知作者觸景生情,進而表達自己的人生感悟。知人論世,可以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及作品的寫作背景,進行深入探究。這篇文章寫于1982年5月,當時作者的小弟身患絕癥,內(nèi)心非常悲痛。且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慮和悲痛一直壓在作者的心頭。由此,經(jīng)過知人論世,剖情析采,讀者才能夠真正明確作品的能指為形如瀑布的紫藤蘿,所指為“勢如長河的人生”。語文教學也就是要在尋常處找出其不尋常,而后剖情析采,做到“披文以入情”,把握作品內(nèi)涵。
語言是一種符號,用來表示觀念,觀念的變化必會引起符號的變化。[5]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口語交際,還是在語文學習中表達交流、獲取信息,都值得去研究語言能指,并結合文化習慣、觀念、地域等因素明確其所指。散文是作者通過精妙的語言表達自己獨特人生體驗的一種文體,在教學中更需要結合語境探究情感。在散文教學中,教師必須始終在文本中,立足文本語境,借助社會語境,與學生一起探究作品的意蘊內(nèi)涵,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關照自己的生活。
綜上,語用學與語文教學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可以互通有無。散文教學注重對語言的學習和作者人生體驗的感悟,借鑒語用學對話語、語用主體、語境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導散文教學,同時散文中的語言也為語用學提供了研究對象。在散文教學中,教師應明確散文教學的知識體系,整體把握散文應如何教學,然后借鑒語用學研究的相關知識,在語文活動中品析語言、在多角度轉(zhuǎn)換中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在具體語境中把握情感內(nèi)涵,進而解決語文教育面臨的問題。這里要明確,在語用學視角下研究散文教學只是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方法的策略探究,并不是要讓學生學習語用學的知識,而是教師在語用學指導下精心設計教學,使學生在語文活動中提升語言素養(yǎng)??傊?,在語用學視角下研究散文教學,研究語文教學對現(xiàn)實教學有重要價值,值得繼續(xù)深入探討研究。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1.1
[2][4]王元華.語文教學本質(zhì)上是語用教學[J].語文建設,2008(Z1):8-12.
[3]王元華.語用學視野下的語文教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36.
[5]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