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梓涵,雷冬平
(重慶師范大學 文學院,重慶 沙坪壩 401331)
在湘方言中,人們常用“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的俗語來表達對他人的贊美,或者說“你霸一下蠻”“霸霸蠻”等進行委婉的勸導,與過去典型的復合詞相比較而言,“吃苦”“耐煩”“霸蠻”已經(jīng)可以進行拆分,它們內部結構逐漸松散,有短語化的趨勢。從20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國內就有學者注意到漢語中有相當一部分數(shù)量的合成詞,中間可自由插入其他成分,內部緊密程度逐漸降低,可分離性增強。比如“結婚”一詞,經(jīng)常說成“結個婚”“結了幾次婚”;再如“學習”,經(jīng)常拆分成“學什么習”等,其中以動賓式合成詞的數(shù)量最多。對于這種現(xiàn)象,學界將其稱為“反詞匯化”或“去詞匯化”。如李宗江關于“洗澡”的研究[1]、劉紅妮關于“生X的氣”等相關格式產生的研究[2]、劉穎關于“重蹈覆轍”類的動賓成語的研究[3]等均為此類。
其實,趙元任早就指出假動賓合成詞的離子化——本來不是動賓結構的合成詞當它是動賓結構,給它離子化的形式[4]。例如“‘取消(取了消了)’‘提你個醒’等”。近些年來,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非動賓結構有了動賓化的傾向,去詞匯化現(xiàn)象逐漸增多。如賈廣瑞從語言內部和認知機制兩個方面分析了并列式復合詞的動賓化傾向的原因[5];劉麗惠、萬小羅總結了離合詞“動化”的類型和成因[6];陳淑梅則對并列式復合詞的動賓化擴展中的插入成分進行了細致的歸納[7]11。
本文所關注的湘方言中的特色詞“霸蠻”,其離合擴展用法與以上已有研究有所不同,“霸蠻”的各種離合擴展形式并沒有與復合詞形式的多義對應,而只表達其中的一種語義,并且在感情色彩上也發(fā)生了變化。因此,本文需要厘清“霸蠻”與其他詞語組合時所體現(xiàn)的語義系統(tǒng)、離合擴展的各種形式以及這些形式產生的動因。
“霸”在《說文解字·月部》中:“霸,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吨軙吩?‘哉生霸?!盵8]138段玉裁注引《正義》:“前月大,則月二日生魄,前月小,則三日始生魄?!盵9]根據(jù)《說文解字》分析,可以推知“霸”的本義為“農歷每月初始見之月”,后來假借古音同在五部且疊韻的“魄”字來表達這個語義。而“霸”的“稱霸、霸主”義是來源于“伯”的假借。如:
(1)子胥見殺百里徒,穆公任之,強配五伯、六卿施(1)楊倞注:“伯讀曰霸。言一朝而霸也?!薄?《荀子·成相》)
(2)于是韓生說羽曰:“關中阻山帶河,四塞之地,肥饒,可都以伯?!?2)顏師古注:“伯讀曰霸。”(《漢書·陳勝項籍傳》)
“霸”在先秦古籍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多次,所以說明“霸”在先秦就已成為“伯”的專用假借字,而后引申出了多種意義,有“稱雄、奪冠”“霸主”“強行占據(jù)”“強橫、霸道”“惡霸”等。如:
(3)欲求得人,必先勤之。成霸,安疆,自宋始矣。(《左傳·成公十五年》)
(4)才為盟主,學為輔佐,主佐合德,文采必霸。(南朝·劉勰《文心雕龍·事類》)
(5)花和尚魯智深……在那里打家劫舍,霸著一方落草。(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一回)
(6)無奈薛家原系金陵一霸。(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回)
(7)黃七虎本來已經(jīng)夠霸了,今年進了教,你還能跟他拗?(夏衍《秋瑾傳》)
(8)宋朝鄭文寶《江表志》:“兩浙錢氏,偏霸一方,急征苛慘,科賦凡欠一斗者多至徒罪?!?魯迅《魯迅詩集》)
例(3)中的“霸”表示霸主,古代諸侯聯(lián)盟的首領;例(4)中的“霸”表示稱雄、奪冠;例(5)中的“霸”表示強行占據(jù);例(6)中的“霸”表示惡霸,指倚仗權勢或實力橫行一方的人;例(7)和例(8)中的“霸”表示強橫,霸道。從多個例句中可以看出,“霸”假借之后的本義在現(xiàn)代漢語中仍普遍使用,而“霸”的引申義均圍繞本義展開,向多個方向發(fā)展,只是由原來的“憑借實力稱霸”演變?yōu)椤皬姍M、不講理”,有由褒轉貶的傾向。
“蠻”,《說文解字·蟲部》:“蠻,南蠻,蛇種?!盵8]283后來引申為“荒野遙遠,不設法制的地方?!焙笥殖蔀槲覈糯鷮﹂L江中游及其以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的泛稱。如:
(9)義渠君者,蠻夷之賢王,王不如賂之以撫其心。(《戰(zhàn)國策·秦策二》)
(10)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蠻,三百里流。(《尚書·禹貢》)
此二例“蠻”在后世又引申出“粗野、強悍”“魯莽、不講情理”等意義。如:
(11)又恐怕張幼謙出去,被他兩家氣頭上蠻打壞了。(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
(12)凡專擅自恣者通謂之蠻。(章炳麟《新方言·釋言》)
“蠻”在近現(xiàn)代逐漸演化出副詞用法,表示“很、挺”,主要用于南方方言中。如:
(13)三間高高的門樓,當中蠻闊的兩扇黑漆門。(西周生《醒世姻緣傳》卷五)
通過對“蠻”字的考察、分析發(fā)現(xiàn),“蠻”由“粗野、強悍”義到后來的“魯莽”“不講情理”等義,均是圍繞其核心義展開的。當然,副詞義與我們本文的討論關系不大,略去不談。
通過對“霸”和“蠻”詞義的考釋可知,二詞作為單個語素使用由來已久,且在歷時演變過程中,各自的引申義越來越相近,都有“強橫、不講理”的意義,所以二者有復合成詞的語義基礎。二者復合為雙音節(jié)詞在歷史文獻中看不到用例,但在漢語方言中復合詞“霸蠻”使用頻率很高,已有的方言詞典對“霸蠻”的釋義都不盡合理(3)“霸蠻”一詞在贛方言中也有使用。《南昌方言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40頁)收錄了“霸蠻”的一個義項,即“不顧主觀或客觀的條件而硬要做某件事”義,如“提不動就不要提,不要霸蠻”)。但在湘方言中,“霸蠻”的使用頻率更高,詞義也更多,本文主要以湘方言為主?!稘h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1999年出版,第7495頁)收錄了“霸蠻”的3個義項:①<動>勉強;不顧客觀條件蠻干;②<形>蠻橫,不講道理;③<形>刻苦。3個義項都用了湘方言的例子,其中第一個義項也提到了贛方言,這一個義項與《南昌方言詞典》是一致的?!堕L沙方言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第38頁)也收錄了“霸蠻”的3個義項,即:①不顧客觀規(guī)律或實際情況去硬干;②勉強;③蠻橫不講理。這3個義項其實只有兩個義項,因為義項①與義項②的語義差別不大,《漢語方言大詞典》的處理比較合理。。特別是在湘方言中,“霸蠻”意義豐富,筆者將“霸蠻”的詞外組合表達描寫如下(文章中出現(xiàn)的文獻用例,如果沒有說明,作家都是湖南籍):
1.“霸道、蠻橫”義
(14)沒有什么道理,一切都成為習慣,已經(jīng)不知有多久,做這件事都得花錢才行:若是霸蠻不講規(guī)矩,她們如何吃飯?如何送房租?如何繳警捐?(沈從文《廚子》)
(15)人人都知道說地方人不長進,老年多保守頑固,青年多虛浮繁華,地方政治不良,苛捐雜稅太多,特別是外來人帶著一貫偏見,在各縣以征服者自居的驕橫霸蠻態(tài)度,在兵役制度上的種種苛擾。(沈從文《湘行散記》)
例(14)和(15)的“霸蠻”應為“霸道、蠻橫”義,例(14)可以理解為如果霸道、蠻橫,不講規(guī)矩,那么她們該如何吃飯?例(15)表示以征服者自居的驕橫而又霸道、蠻橫的態(tài)度。這個語義應該就是《漢語方言大詞典》和《長沙方言詞典》中所指的“蠻橫、不講理”義,但是這樣的釋語沒有很好地體現(xiàn)詞語的構成,該義應該是“霸蠻”的本義,是兩個單音節(jié)語素復合之后的語義疊加,是“霸蠻”其他語義引申的基礎。該義除了在湘方言湖南籍作家中有使用,還擴展到了非湖南籍作家的作品。如:
(16)也許是簍子里的大槍和來弟的槍法壯了母親的膽,這一天她生出了一些霸蠻之氣。(莫言《豐乳肥臀》)
(17)父親感到自己的靈魂舒展開形成澎湃的逐漸升高的浪花,熱淚頓時盈滿了他霸蠻如電的黑眼睛。(莫言《紅高粱家族》)
(18)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成了十六個豬娃中最霸蠻的一個。我的食欲大得讓金龍和互助吃驚,我在吃的方面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天賦。(莫言《生死疲勞》)
(19)那男人用霸蠻的目光橫掃了河邊的人。他的雙眼很黑、很大,鼻子尖溜溜的,有些鷹鉤兒。(莫言《酒國》)
(20)血腥氣中又攙了火藥氣。焦如海消瘦如鐵的面孔,九竅平和,并無絲毫波瀾。比這霸蠻百倍的話,他也領教過多次了。(畢淑敏《最后一支西地蘭》)
以上5例均出自山東籍作家莫言和新疆籍作家畢淑敏筆下,非湖南籍作者筆下的“霸蠻”所能見到的文獻用例都是“霸道、蠻橫”義。該義的“霸蠻”擴展使用,應該源于湘方言,因為該詞的構詞語素的語義在文獻用例中都有使用,故而二義復合是比較容易習得和接受的。且二位作家都有湖南的生活經(jīng)歷,因而“霸蠻”的使用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鞍缘?、蠻橫”義的“霸蠻”主要與表人物言語、性格、外貌等的詞語進行組合來表達語義。
2.“固執(zhí)、執(zhí)拗”義
“霸蠻”作本義“霸道、蠻橫”講時,從上文的例子可以看到它在實際的語用中更主要側重“霸道”義,而且從感情色彩上看,該義沒有太多的貶義色彩,更多趨向于一個中性詞。但隨著“霸蠻”一詞使用頻率的增加,從實際語料的調查中可以發(fā)現(xiàn),“霸蠻”的語義逐漸轉向“蠻”,側重“蠻橫”,由此引申出了一個比較常見的義項:固執(zhí)、執(zhí)拗。此時,“霸蠻”主要為貶義詞。如:
(21)他老說他夜里做噩夢,夢見野豬吃盡了嶺上的苞谷了!他霸蠻要上山來守護。(謝璞《二月蘭》)
(22)餐桌上,誰都不提劉星明的事。又畢竟有這事堵在心里,酒就喝得不盡興。彼此敬酒都是只盡禮節(jié),沒有霸蠻勸酒。(王躍文《倉皇》)
以上二例均是湖南籍作家的用例,“霸蠻”都是表示“執(zhí)拗、固執(zhí)”義。例(21)表明他執(zhí)意要上山守護;例(22)表示沒有強行勸酒?!稘h語大詞典》將例(21)解釋為“堅決、執(zhí)拗”義[10]732,筆者認為“堅決”義可能不夠準確,客觀語義是與“固執(zhí)”一致,但是在感情色彩上,“堅決”是褒義的,體現(xiàn)一個人的果斷,而“執(zhí)拗、固執(zhí)”主要是體現(xiàn)一個人的“不聽勸告而蠻干”,這符合“霸道、蠻橫”的引申序列。這一語義的“霸蠻”主要與表示具體行為的動詞相組合來表達其語義。
3.“橫心,拼命”義
“霸道、蠻橫”體現(xiàn)在人的品質上是“執(zhí)拗、固執(zhí)”,是形容詞,“霸道、蠻橫”體現(xiàn)在人的行為活動上就是“橫心、拼命”,是心理動詞。從人的認知層面引申到行為層面,從心理領域投射到行為領域上,心理上的“執(zhí)拗”到行為上的“拼命、刻苦”。
(23)發(fā)財?shù)共⒉幌肓?我只想守住這點本分,吃碗安逸飯算了。一個人生條穿草鞋的命,要想布鞋也得不到手,人強不過命,霸蠻是空的。(周立波《山鄉(xiāng)巨變》)
(24)這也是霸蠻讀呢。老駕不肯送,要他回家來作田。(周立波《山鄉(xiāng)巨變》)
(25)其實他自己也知道,老五一霸蠻,莫說勸不住他,就是100頭牛牯也拖不住他不轉來的。(孫健忠《老“糧秣”新事》)
美國核威脅倡議組織(NTI)2018年9月5日在其官網(wǎng)公布了第四版核安保指數(shù)報告——《建立保證、問責和行動框架》,評價了全球最致命材料(可用于制造核武器的高濃鈾和钚)以及遭受破壞可導致危險放射性釋放的設施的安?,F(xiàn)狀,概述了核安保工作的整體發(fā)展趨勢、各國亮點及核安保指數(shù)得分和排序,并為進一步加強核安保工作提出了建議。報告認為,核工業(yè)界必須持續(xù)投資,加強所有核設施的網(wǎng)絡安全,建立應對網(wǎng)絡攻擊的互助機制和共享資源,以抵御日益上升的網(wǎng)絡攻擊風險。
周立波和孫建忠都是湖南籍作家,3例中的“霸蠻”都側重“決心很大”。例(23)中前一句話“人強不過命”,后一句“霸蠻是空的”,顯然“霸蠻”照應前面的“強”,而且心理動詞是可以充當主語的,如“害怕是沒用的”,例(23)即為此類。例(24)表示不顧客觀條件而拼命讀書。例(25)是一個“一……,就……”格式的復句,“霸蠻”用在“一”的后面,凸顯了其動詞性質,也表明了老五一的決心。但此時的“霸蠻”屬于中性詞,情感屬性與“霸蠻”的本義相同。
隨著語言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橫心、拼命”義的詞義色彩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從中性詞變?yōu)榘x詞,語義程度也明顯加深,表示拼盡全力乃至豁出性命去干事的精神,如:
(26)搞體育要有一點霸蠻精神。搞體育一定要有一點堅持和刻苦的精神(4)本文所舉的湘方言例句,除特別說明外,均來自對操湘方言者的調查。除作者之一為湖南常德人外,其他4位被調查者具體信息如下:覃曦,女,24歲,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人,政府工作人員;陳珍華,女,48歲,中國平安保險公司工作人員;唐煜烽,男,18歲,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人,學生;劉雄,男,25歲,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人,設計師。。
(27)工作上,他有股子“霸蠻”之氣,認準一件事,就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工作上他有股子堅持的精神,認準一件事,就要努力完成。)
“橫心、拼命”義的凸顯是在具有積極意義的語境中實現(xiàn)的,如例(26)(27)中的“搞體育”“干工作”。例(26)表示搞體育要學會堅持,有刻苦精神。例(27)表明在工作上也要懂得堅持,不能半途而廢。湖南地區(qū)有一句名言:“出得湖,耐得煩,霸得蠻”,意思是出得了洞庭湖,耐得住煩躁,所以,“霸蠻”便可以解釋為“拼命做某事”,體現(xiàn)一個人有毅力,十分刻苦,是褒義色彩。因此,這種“霸蠻”的外部組合語境主要是積極語義的,一般在句中充當定語。
因此,漢語詞義凸顯的主要手段是通過其所處的語境來實現(xiàn)的,所以這種詞外的詞語組合環(huán)境是概念化過程的一種外化。詞語作為語境中的構成成員,其語義處于一種動態(tài)演變之中,當這種動態(tài)的語用義固定下來,我們認為就可以確定為其固有義項了。而且這些義項不是處于一種離散的狀態(tài),它們構成一個有機的系統(tǒng)。根據(jù)上文的描寫,我們歸納總結出“霸蠻”的詞義演變示意圖:
霸蠻:霸道、蠻橫→固執(zhí)、執(zhí)拗→橫心,拼命
根據(jù)上文的描寫可知,“霸蠻”作為并列復合詞,其內部的凝固程度還是相對較高。但是在實際的方言語料中,“霸蠻”的離合使用也逐漸增多,出現(xiàn)了一種反詞匯化的現(xiàn)象,即“去詞匯化”。李宗江認為所謂“去詞匯化”是相對于“詞匯化”而言的,“詞匯化”是指由句法性質的成分變?yōu)樵~匯性質的成分的過程和現(xiàn)象,“去詞匯化”是指由固定的詞發(fā)展為松散的非詞的短語等形式。這與現(xiàn)在常說的“去語法化”和“去語素化”是并行的[1]。李宗江在談及“洗澡”的去詞匯化時指出,“洗澡”是由一個非動賓結構,即并列式復合詞演變?yōu)殡x合詞。早期,“洗”和“澡”都是動詞,可以單用,且針對不同的受事,二者復合成詞后,其所指專門化,都表示“洗浴”。因為“洗澡”在元代時被錯析成動賓結構,所以便以動賓式短語的擴展和變換形式開始去詞匯化的歷程,具有了“洗了兩次澡”這樣的用例[1]。“霸蠻”具有類似的演變過程,先是“霸”和“蠻”單用,復合成詞后,“霸蠻”表示“霸道、蠻橫”等3個義項,近些年來,“霸蠻”的內部結構逐漸分離,出現(xiàn)了“霸一下蠻”“霸什么蠻”等用法,前面的形容詞被當作一個獨立的動詞,后面的形容詞開始名詞化。因此,筆者認為,它與“洗澡”一樣,正在經(jīng)歷一個去詞匯化的過程。對于“霸蠻”的去詞匯化程度,可以依據(jù)詞的變換和擴展形式來比照驗證,根據(jù)筆者的調查,“霸蠻”這種去詞匯化現(xiàn)象有如下諸類情況:
(28)這件事情他已經(jīng)霸了蠻,你們就消停些吧。這件事情他已經(jīng)拼了命,你們就消停些吧。
(29)我之前霸過蠻,如今總算有了改變。我之前拼過命,如今總算有了改變。
(30)你千萬不要去打擾他,他現(xiàn)在正霸著蠻復習呢。(你千萬不要打擾他,他現(xiàn)在正拼命復習呢。)
“霸了蠻”“霸著蠻”“霸過蠻”都表示一種狀態(tài),“霸了蠻”“霸過蠻”言明事情或狀態(tài)已經(jīng)完結,“霸著蠻”表示正處于努力的階段,能夠插入時體標記說明“霸蠻”已經(jīng)從并列結構向動賓結構演變。從語義上看,“霸+體標記+蠻”結構表示的是“霸蠻”上文所描寫的第三個義項“橫心、拼命”義。
動詞帶數(shù)量名賓語是漢語中常見的動賓結構,因此,漢語中的一個詞中間如果插入數(shù)量成分,其結構會發(fā)生明顯改變,比如“登一下記”,動作的全量會被減輕,這種插入數(shù)量詞的形式,所表現(xiàn)出來的意義與真正的動賓式是一樣的。陳淑梅也指出并列式復合詞內部可以插入度量類的成分,包括程度量、名量、時量和動量,她認為程度量只跟前面的動詞發(fā)生聯(lián)系,名量只和后面的賓語發(fā)生聯(lián)系,動量和整體發(fā)生聯(lián)系,是一個動作全量,插入動量成分,動作的全量可以被減輕,時量也只和前面的動詞發(fā)生聯(lián)系,與后面的賓語無關[7]。對此,我們可以看“霸蠻”插入數(shù)量詞的情況:
(31)你霸下子蠻試試看。(你拼下命試試看。)
(32)咱們霸回蠻,說不定就成功了。(咱們拼回命,說不定就成功了。)
(33)你霸幾次蠻就知道這個事情多么不容易了。(你拼幾次命就知道這個事情多不容易了。)
例(31)中的“下子”是動量詞“一下子”的省略,表示努把力做一下看看,其嘗試態(tài)的動作全量明顯減輕,例(32)的“霸回蠻”可以說成“霸一回蠻”,表示努力試一下,數(shù)量結構與后面的“蠻”聯(lián)系緊密,“蠻”逐漸向賓語性成分靠近。例(33)中的“幾次”也是典型的數(shù)量詞,修飾中心語“蠻”,即使并非動賓結構,但所體現(xiàn)的依舊是動賓結構的語法意義。兩個成分之間能夠加入數(shù)量成分,后一個成分成為修飾成分的中心語,轉化為名詞性的成分,由此可見,“霸蠻”動賓化趨勢明顯。
漢語動賓式的動詞可整體重疊的也不多(主要是動賓式的離合詞),以詞內部分重疊為主要形式,像“洗澡、理發(fā)、吃飯、冒險”等可重疊成AAB式,重疊以后,前面成分與后面成分的結構關系發(fā)生變化,會被視為離合詞。王瑋婧在談及動詞重疊的條件時指出,像帶有補語的動詞是不能重疊的[11],比如“聽懂”之類。同樣,“霸蠻”前面一個成分重疊以后,其結構和語義都與之前產生了區(qū)別:
(34)你霸霸蠻,日子就還過得下去。(你拼拼命,日子就還過得下去。)
(35)她當時要是霸霸蠻,說不定就考上吉林大學了。(她當時要是拼拼命,努努力,說不定就考上吉林大學了。)
(36)你還是霸霸蠻,把這段時間先熬過去。(你還是拼拼命,把這段時間熬過去。)
根據(jù)上文的列舉,“霸蠻”在結構上能進行詞內重疊,說明已經(jīng)被視為離合詞的形式。而在典型的動賓結構中,動詞的重疊表示語義的輕化、持續(xù)時間短、動作的減少等,例(34)(35)(36)相較于“霸蠻”而言,語義程度明顯減輕,表示“拼拼命”,所以無論是從句法,還是從語義上的角度看,此類“霸蠻”都已經(jīng)是一個典型的動賓式短語。
現(xiàn)代漢語中,有些非動賓式復合詞中間可以插入“得/不”類成分,變成“V得O”“V得著O”“V不著O”,使得前后語素動賓關系明顯,比如我們常說的“睡覺”,變換成“睡得著覺”“睡不著覺”,本來都是并列式結構,加入這類成分以后,前后動賓關系明顯。陳淑梅在列舉并列式復合詞中間可插入性成分時,也提到了“得/不”類成分可以用來表示可能態(tài)或不可能態(tài)[7]。而“霸蠻”中間也可進行如此操作。比如:
(37)你霸得蠻,咱們家的生活就還有盼頭。(你拼得命,咱們家的生活就還有盼頭。)
(38)咯事情不霸得蠻怕是搞不定的。(這事情不橫下心的話怕是搞不定的。)
(39)小劉是霸得蠻的好學生呢!(小劉是能努力學習的好學生!)
以上3例“霸得蠻”中的“得”都是助詞。例(37)表示的是說話人認為只要竭盡全力,是可以把生活過好的;例(38)表示必須堅持努力才能把事情搞定;例(39)表示小劉是一個能努力學習的學生。這種插入后的用例的著重點都在完成事件的可能性上。從句法結構上講,中間能插入“得”的只有動賓結構,并列結構中間是不能插入可能補語的,所以這也說明“霸得蠻”已經(jīng)是一個動賓式結構了。
李書超在對漢語反復問句的歷時研究中提到,變成反復問句的基本形式是以動詞為核心,基本上典型的動賓結構,都可以變?yōu)榉磸蛦朳12]。再看“霸蠻”一詞的變換:
(40)這件事情你霸沒霸蠻?(這件事情你有沒有橫心做?)
(41)你覺得她霸不霸得蠻?(你覺得她能不能橫心做?)
二例都構成了反復問句。例(40)帶著詢問的語氣,表示“自己有沒有橫心做”;例(41)表示“你覺得她有沒有橫心吃苦的精神”。通過變換為反復問的形式,其內部結構就不再是并列式,而是典型的動賓式。
從上文提及的5種擴展結構來看,“霸蠻”的內部結構逐漸從凝固變得松散,實際上是去詞匯化的過程,由并列式復合詞向動賓短語演變。而且去詞匯化之后的語義基本上都是褒義的,即上節(jié)描寫的第三個義項“橫心、拼命”詞義深化后的結果,從我們對調查人的語感調查來看,擴展結構更側重表達“盡管可能客觀條件不足,但仍然竭盡全力乃至豁出性命去做某一件事情”這樣的語義。
是什么導致一個并列式復合詞發(fā)生了去詞匯化的變化呢?筆者認為其動因有如下諸端:
現(xiàn)代漢語中,由于語言表達的需要,大部分動賓式復合詞中間插入其他成分,離析成動賓式短語或準動賓式短語,其前后的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并不發(fā)生變化。實際上,動賓結構的擴展是去詞匯化現(xiàn)象中最為典型的一類,如“保底”可以擴展為“保個底”等,“讀書”說成“讀什么書”“讀幾年書”等。陳淑梅通過對并列式復合詞插入成分的觀察已然發(fā)現(xiàn),這些并列式復合詞已經(jīng)開始動賓化,她認為這反映了漢語遣詞造句的靈活性,也能夠凸顯說話人的主觀認知[7]。李紹群在探索聯(lián)合式動詞動賓化的成因時提到受“離合詞”的類化作用,很多原本不能離合的非動賓式詞語已經(jīng)類化成動賓式組合,并且聯(lián)合式動詞的動賓化并不是一個孤立的語言現(xiàn)象,除了聯(lián)合式動詞以外,他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合成詞及單純詞都有了動賓化的傾向[13]。曹保平、馮桂華在談及離合詞的類化作用時,指出受離合詞可以拆分的影響,很多原本不算離合詞的詞,加入了離合詞的行列,由于離合詞中“動賓式”占大多數(shù),所以類化影響形成的離合詞,即使不是動賓式,在拆分時,也會被當作動賓結構看待[14]。根據(jù)以往的研究,筆者認為“霸蠻”的離合擴展使用受到語言類推規(guī)則的影響,漢語中其他非動賓式結構在進行離析時,也開始進行動賓化的擴展,以滿足自身多樣化表達的需要。比如:
(42)小便——小完了便
(43)游泳——游什么泳
(44)年輕——年什么輕
(45)學習——學什么習
上述所列的合成詞中,首先,從詞性上來看,有些是動詞,如“小便”“游泳”,本身就具有動詞意義,有些不是動詞,如“年輕”“同學”,本身不具動詞意義,但它們一經(jīng)擴展,就具有了動賓結構的語法特征,這些詞前一個語素后面均可插入時體標記,比如“學過什么習”。其次,從句法結構上來看,它們原先都是非動賓結構,例(42)是偏正結構,例(43)是并列結構,例(44)是主謂結構,例(45)是并列結構,在擴展以后,它們便成為“假動賓式合成詞”,即具有了動賓結構的語法特征,但是仍保留原來的詞匯意義。有些本身是動詞的,后一個語素臨時充任了前一個動詞性語素的賓語,比如“游完了泳”;原先不是動詞的,前一個語素臨時充當動詞,支配對象由后一個語素臨時充當,比如“年什么輕”,前者都是支配方,后者都是支配的對象。根據(jù)BCC(北京語言大學漢語語料庫)大量的語料事實來看,非動賓式復合詞的動賓化已經(jīng)成為語言發(fā)展演變的一大趨勢。“霸蠻”也不例外,成為動賓化類推后的產物,由并列式復合詞向動賓結構演變,在“霸蠻”一詞擴展以后,不管前后兩成分之間是什么關系,后一語素都一律被當作賓語對待,具有名詞的范疇特征。為何離合擴展后的結構都是動賓式結構?筆者認為,語言中的動賓結構是事件表達的元結構,是事件表達的典型結構,而范疇中的典型成員在范疇中是具有強大的類推力量的,因此,各種內部結構不同的詞在擴展時都有動賓化的趨向,這是可以理解的。
方梅關于情感態(tài)度表達中的語用原則簡單提出過四點,比如話語立場、表達手段、言者態(tài)度的幾個維度和語義透明性等方面,她認為表達手段包括身體語言、詞匯選擇、語法手段和韻律特征,其中,詞匯選擇、語法手段和韻律特征是語言本體內部的考察,實詞的褒貶義和副詞、語氣詞、嘆詞等虛詞的選擇和在句子中的位置會不知不覺影響到情感態(tài)度的表達。除此之外,她還分析了語義透明度對情感表達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詞匯的情感偏向、模棱語、固定結構和句末重置方面。比如原本中性的名詞前加上“好你個”,可以起到表達輕蔑的效果(5)此觀點來自2021年12月3日方梅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學院舉辦的學術講座中宣讀的《情感態(tài)度表達中的語用原則》一文。。
語言形式和語言內容是一一對應的,當語言內容發(fā)生變化時,形式也會隨之變化。反過來也一樣,要表達“霸蠻”的褒義色彩,就要采取一個新的形式,因為復合詞“霸蠻”最初是中性詞,后來引申出貶義用法,而其褒義色彩在語用中不能更好地凸顯,就會促使語言使用者對語言形式進行改變。因此,當說話人為了表達更復雜的情感,而不是簡單的評價傾向時,在遵循語言經(jīng)濟性原則的前提下,說話人會適當增加語言形式來表達語言內容,比如說話人想要對聽話人進行合適的建議,而又不能過于生硬,便會采取一定的語法手段,比如在“霸蠻”中間插入量詞或者重疊部分語素,像“霸回蠻”“霸次蠻”“霸霸蠻”等,降低語氣的嚴肅度以及減少動作的全量,營造相對輕松的氛圍,有助于減少交際中與他人的對立。再比如說話人想要表達對聽話人某方面能力的判斷,為表達增添特殊的感情色彩,中間便可以插入可能補語“得”?!鞍缘眯U”表達說話人認為聽話人能夠堅持,不怕困難,類似的還有“吃得苦”“耐得煩”等,表達言者對于客體的贊美與欣賞。由于不同的時期人們有不同的情感表達訴求,所以這種情感表達的變化自然而然就會反映在語言形式上,通過增加詞的內容,可以滿足使用者對于自身表達的需求,因此,基于情感變化的語用因素也是“霸蠻”得以擴展的一大動因。
“霸蠻”最初是常用于書面語體中,首先,它是一個典型的雙音節(jié)詞,主要表達“霸道、蠻橫”,相對正式。而且在操湘方言作家的作品中,也只能看到“霸蠻”形式,而看不到“霸+X+蠻”形式,后一種形式一般只在口語中使用。施春宏、趙博文關于語體機制的量度效應研究中提到語體是人們實現(xiàn)交際的一種手段,認為凡是滿足平衡式的韻律模式均為正式體,相應的懸差韻律模式均為區(qū)別于正式體的離橫量;那些體現(xiàn)音節(jié)輕重的對立,相對于音足調實的音節(jié),含有輕聲音節(jié)的表達均為非正式語體,加重或減輕音節(jié)分量會帶來相應的語體傾向變化[15]。“霸+X+蠻”形式的產生和運用正是這種非正式體口語表達所帶來的,因此,口語語體的使用也是“霸蠻”離合擴展使用或者說去詞匯化的一個動因。因為“霸蠻”之間的插入成分增多,比如“霸下蠻”“霸回蠻”“霸個蠻”,(在口語表達中我們更多地會省略前面的數(shù)詞)變成一個三音節(jié)結構,通過韻律結構的不平衡達到口語表達的隨意性,相對于正式的雙音節(jié)詞“霸蠻”而言,“霸下蠻”有更準確的語用和語義表達目標。其次,“霸蠻”在使用中,給人一種音足調實之感,主要應用于正式場合,口語使用中,人們會選擇加長音節(jié)形式來達到舒緩語氣的效果。比如“霸霸蠻”就可以感受到說話人語氣的小量。因此,口語的隨意性和模糊性也推動了“霸蠻”的去詞匯化歷程。
“霸蠻”是由表“霸道”義的“霸”與表“蠻橫”義的“蠻”并列復合而成的,其詞義由最初的“霸道、蠻橫”本義引申出“固執(zhí)、執(zhí)拗”義,在基礎上又進一步引申出“橫心、拼命”義。3個義項構成一個語義系統(tǒng),各個義項之間主要體現(xiàn)在語義程度的不同和感情色彩的改變?!鞍孕U”在成詞后,又經(jīng)歷了去詞匯化過程,在由詞向短語演變的過程中,“霸+X+蠻”可以分析為動賓結構,“蠻”轉指“困難的情勢”,成為了一個名詞性成分,且中間可以加入體標記、數(shù)量詞等,這種離合的去詞匯化過程的產生主要是由動賓元結構類推、說話者感情色彩表達的變化以及口語語體形式選擇等動因促動的。
在湘方言中,復合詞這種離合擴展的去詞匯化現(xiàn)象還不少見。如湘語常見并列式復合動詞“打掂”,表示“轉動身體,轉圈”之義,可以說“佢嗯會做事,只曉得圍噠灶門打幾下掂”,即他不會干活,只知道在廚房里轉圈圈?!按颉焙汀暗唷倍际莿釉~,但是中間插入其他成分以后,“掂”具有了名詞的性質,詞匯意義仍是動詞性的,表示“轉圈”。還有典型的述賓結構的用例,如“丟詑”,動詞,事先打個招呼,可以說“跟佢丟只詑”,即跟他事先打個招呼。再如述補結構,“拾起”,動詞,接住,接著,可以說“我拋跟你,你弄個盤子拾到起”,即我扔給你,你拿個盤子接著。“拾起”中間插入“到”可以表示說話人的強調,希望聽話人能夠接住,表示說話人的主觀意愿。還有聯(lián)合結構的“謾詑”,動詞,批評,可以說“再不聽話,我就謾噠詑來!”即再不聽話,就要批評你了,表示說話人的強調,中間加入的成分可以增強感情色彩。再比如主謂結構的“歉止”,表示不眼紅,可以說“她衣服漂亮些,你莫歉不得止啰”,即她的衣服更漂亮,你不要眼紅。這里“歉”和“止”獨立性都增強了。最后是比較特殊的一類,即單純詞,如形容詞“拐場”,表示糟糕,可以說“拐嘎場噠,不記得帶鑰匙噠!”即糟糕,不記得帶鑰匙了。單純詞本身內部是十分緊密的,中間的成分可以降低語素間的黏合性,從而表現(xiàn)出漢語的靈活性。
漢語中大量詞語離合擴展使用的根本原因應該可以追溯到漢語沒有形態(tài)變化這一點上,正是因為沒有形態(tài)變化,漢語詞語的組合是一種直接組合,因此詞與短語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詞和短語的內部結構具有同一性,詞的內部結構可離合成短語,短語的內部結構不斷凝固可以成詞。這就造成了漢語中詞和短語的演變具有一個雙向互通的通道,這個通道是研究詞與短語界面互動的最佳窗口。
但“霸蠻”特別之處在于,其他詞語離合使用的語義和復合詞的語義是一致的,但是“霸蠻”一詞有3個義項,而“霸+X+蠻”的離合擴展形式只表達“竭盡全力乃至豁出性命做某事”這個語義,這樣的去詞匯化過程似乎可以看成一個新形式產生的過程,根據(jù)構式語法的精神,我們可以將“霸+X+蠻”看成一個新的構式,那么去詞匯化的過程似乎也就可以看成一個構式化的過程。當然,這個構式的形式為何是選擇表達“堅持干某事”這個語義而不是其他幾個語義,這個形式和語義是如何結合的問題還值得做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