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英語典故的翻譯主要是通過直譯、借用等方式。譯者在翻譯的時候,一定要掌握英語典故的歷史文化淵源,絕對不能進行杜撰,從而在理解原文的同時,把其中所蘊藏的文化內涵傳遞給讀者。
關鍵詞:英語成語典故;歷史文化淵源;翻譯方法
作者簡介:陳秀娟(1980.11-),女,內蒙古人,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英漢互譯。
許多成語故事已經編入小學課本,供學生學習。成語的特點就在于能夠通過幾個簡單的文字描述一件事情,例如“狐假虎威”“鑿壁偷光”等,后人將成語運用到生活交流中,可以更清楚地表達自己所想。而在英語中,也存在典故性成語,其指的是文本里所討論的英語成語典故。
成語典故主要是經過文化沉淀所形成的,其能夠反映出當時的歷史背景。人類文化主要是伴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逐步形成和發(fā)展的,在此期間,落后的文化會被淘汰,而有價值的內容則會繼續(xù)得到流傳,最終成為民間掛在嘴邊的典故。而這些文化精髓,能夠反映出一個民族的智慧,里面蘊藏了諸多方面的哲理。所以,社會文化越濃重,那么就會產生更多的典故,就越能對典故做到活學活用。
一、典故性成語翻譯原則
(一)忠實性原則
文學翻譯要充分展現出原作的突出之處,讓其他國家的讀者能夠擁有和該國讀者同樣的體驗。日常文字語言翻譯較為簡單,但涉及典故性成語就相對困難,一個成語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典故性成語帶有很強的民族氣息,不熟悉該典故的由來與該國文化就非常容易偏離其原意。因此,譯者進行翻譯時務必要遵循下面的原則:譯文應展現原作的本意;譯文風格要完全符合原作性質;譯文要保留原文的流暢性。此外,翻譯人員在對典故成語進行翻譯的過程中,還要考慮讀者能否接受譯文。所以,在翻譯典故成語的時候,還要嚴格遵照可接受性原則。
(二)對等性原則
翻譯主要是為了傳遞文章所表達的信息,所以翻譯過程中,應全面體現文章具有的信息。因此務必要用譯文語言里“最貼近”的對等語。翻譯實際上是指從語義到文體在譯語中最貼近而最自然的對等語再現原文的信息。因此,翻譯應充分顯示出動態(tài)對等,即最貼近原文語言的自然對等。
二、英語成語典故的歷史文化淵源
(一)源于古希臘羅馬神話
古希臘羅馬神話在全世界的影響比較深遠。而從這些故事中所誕生出來的典故是世界文學的瑰寶,并且對現實生活和平時所結合的詞和句子均產生了非常顯著的影響。
例1:the heel of Achilles或the Achilles heel,漢語翻譯就是“阿克琉斯之踵”,該人物在古希臘時代是響當當的悍將,在希臘神話中,他母親為了能夠讓阿克琉斯永生,用圣水浸泡了全身,但唯獨捏著的腳踵處沒有受到浸泡,所以這也成為他全身最薄弱之處,而故事的結尾,他就是因腳踵受傷而死亡。所以該成語主要反映的是人的唯一弱點(the weakest point)。
例2:the bed of Prorustus,漢語翻譯就是“普羅科魯斯特斯的床”。其在古希臘神話當中是非常出名,但也是十分殘忍的大盜,他在路旁的屋子內分別放了一張?zhí)貏e長和特別短的床,但凡過來寄宿的,他就強制讓人躺在鐵床上,超過床的長度的截去腿腳,短于床的長度的拉斷筋骨。該典故目前是指通過暴力的手段強制執(zhí)行一些計劃等。
例3:cast pearls before swine,這一典故出自《新約·馬太福音》,翻譯過來就是“把完美的事物給不懂的人看”,和漢語成語中的“對牛彈琴”意思相同。
例4:Cut the Gordian Knot,翻譯過來就是“使困難迎刃而解”。在希臘神話中,Gordian knot是弗里幾亞亡的死結,需要依據神諭化解,便能成為亞洲君主。在亞歷山大大帝得知以后,便馬上揮劍砍斷。因此,Cut Gordian Knot被視為“面對難題用最迅速的方式解決,即快刀斬亂麻”。還有,“To cross the Rubicon and burn one's boats”翻譯成漢語就是“破釜沉舟”的意思。傳說凱撒大帝在通過盧比庚河后,馬上要求把船燒毀,預示切斷退路,不顧一切地進攻。這和“破釜沉舟”的故事十分相似。
(二)源于《圣經》
例5:The writing on the wall,如果直譯的話,就是“在墻上的新聞”,這是出自《圣經·舊約》的典故,意思是“即將發(fā)生的大災難”。其背后的故事為,伯沙撤設宴期間,看到墻上寫有“MENE、MENE、TEKEL、UP-HARSIN”,但是根本不知道是誰寫的。國王十分害怕,不知道如何是好,更不理解這些字其中的含義。最后,在猶太先知的協(xié)助下,終于了解了其中的含義:上帝知道你的王位要不保,你已不再重要;你的國家要滅亡,你的所有子民都要屬于瑪代人。果不其然,在當天晚上,國王便戰(zhàn)敗而亡,其位置由瑪代人所取代。
(三)源于文學作品
文學作品中誕生了諸多典故,以莎士比亞的作品最具代表性。
例6:the pound of flesh,用漢語直翻譯的話,就是“一磅肉”的意思。這是莎士比亞巨作《威尼斯商人》中的一個典故。夏洛克對安東尼實行報復,和其簽訂了契約,規(guī)定如果不按時還貸,那么就要割掉他身上的一磅肉。不過最后,夏洛克并沒有如愿以償,而且最終人財兩空。該典故用以表示殘酷無情地進行逼債。
例7:catch-22,出自約瑟夫·赫勒創(chuàng)作的同名小說。其中的第22條軍規(guī)指出,允許發(fā)瘋的飛行員回國,不過在申請的時候一定要由自己填寫申請內容,但如果申請的邏輯清晰,則就說明其還是正常人,因此不允許回國。所以,從本質上來講,該軍規(guī)就是一個謊言,充滿了矛盾?!癱atch-22”代表了人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四)源于歷史傳說
古代歐洲人認為世上存在鬼神,而且動物也存在魔力。例如,貓狗是引起暴風雨的“主謀”。而發(fā)生暴風雨完全是女巫所為,黑貓就是女巫變換而來的。而狗在歐洲神話里被看做暴風雨之神的使者。因此,貓、狗預示著暴風雨。其中狗代表強風。后來“Rain cats and dogs”就表示強風暴雨的意思。
(五)源于民間俚語
例8:the ostrich policy,鴕鳥政策。鴕鳥目光敏捷,比較會偽裝,若面臨不能夠逃走的危險境地,會將龐大的身軀臥在地上,將脖子平貼到地面,頭伸入到沙堆里,用暗褐羽毛偽裝成灌木叢,以保護自己的安全。因此“the ostrich policy”用漢語理解的話,就是掩耳盜鈴的意思。
例9:a lucky dog,幸運兒。這是英語中常用的習語。直接翻譯過來的意思為“一只幸運的狗”。一般情況下來形容遇到開心的事情高興的樣子,因為狗在開心的時候會頻繁且快速搖動尾巴,用漢語理解可以等同于“喜笑顏開”的意思。
(六)源于科技和商貿發(fā)展
伴隨科技和商貿的發(fā)展,衍生出了許多典故,具有強烈的時代印記。
例10:“凱迪拉克”,雖然是汽車品牌,但是該詞也表示高級水準、非常有名的東西。
三、翻譯方法
(一)直譯
該翻譯的方法,主要是翻譯的過程中,把句子看作若干個單位,同時對語篇所具有的限制性進行研究,將語句的結構完全保留,再現句子原本的意思。通過直譯,能夠將原始的文化色彩充分展現出來。比如“sour grape”,直接進行翻譯的話,應為“酸葡萄”?!癙ull the chestnuts out of the fire”直接翻譯的話,應為“火中取栗”;“show ones card”直接翻譯的話,應為“攤牌”;“crocodile tears”直接翻譯的話,應為“鱷魚的淚”。
直譯能夠把原本的意思體現出來,并且還能將原語所蘊含的文化傳遞到譯語中。
(二)意譯
在對英語成語典故進行翻譯的過程中,也可根據中國文化進行意譯。
例11:The man is the black sheep of family.
他是我們家的害群之馬。
若翻譯為“家里的黑羊”,那么就無法讓讀者理解其意。翻譯為“害群之馬”,除了能夠表達出真正含義以外,還能夠使讀者充分的了解其喻意。
例12:(a)She read them Shakespeate.But it was casting pearls before swine.
她對他們誦讀莎士比亞的著作,不過就像對牛彈琴。
有些時候,相同的典故能夠通過各種意象翻譯出來:
(b)I wont waste good advece on John any more because he never listens to it, I won't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
我不可能在以后對約翰說出心里話,主要的原因在他壓根聽不進去。我不想再對牛彈琴。
在對英語典故進行翻譯的過程中,要防止用漢語文化的意象進行強制性的翻譯,例如“(a region)flowin with milk and honey”出自《圣經》。牛奶是外國經常吃的食品,如果按照漢語的習慣進行翻譯,則為“魚米之鄉(xiāng)”,盡管從意思上來看并沒有區(qū)別,但卻顯得特別勉強。因此最好用意譯法進行翻譯,為“物品富饒之地”。
劉重德曾提出,若通過直譯法進行翻譯,那么所翻譯出來的內容將會偏離本來的意思,或無法使讀者理解。這樣,翻譯人員就會更改文章的形式,采用可讓看文章的人完全懂得且滿足文章原意的詞語。
英語和漢語之間具有明顯的文化差異,很多融入了民族文化的成語典故無法采用直譯的方式。所以,譯者就不得不采用意譯。
例如,“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意譯為“秘密遭到外泄”,該典故源于過去歐洲的集市貿易。據說,在西方的古代,生意人為了賺取錢財,會將貓藏在袋子當中,騙人說是小豬來進行變賣,但部分聰明的購買者會進行“驗貨”,在打開袋子之后發(fā)現是貓,于是秘密遭到了泄漏。若想讓漢語讀者更好地理解西方的這一典故,就應該通過意譯的方式進行翻譯。
四、結語
通過以上內容我們能夠充分了解到,英語典故是英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學習英語典故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英語文化。譯者務必要采用合適的翻譯法將英語典故的精髓翻譯出來,以在充分了解原文的同時,把附著于原文中的文化內涵以最完美的方式的呈現給讀者。
參考文獻:
[1]陳栩.淺析英語典故性成語的特點與中文翻譯[J].科技視界,2018(30):188-190.
[2]肖書杰.淺談英語典故性成語的漢譯[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3):116.
[3]潘盛莉.從文化差異的角度談英語習語的翻譯[J].企業(yè)導報,2014(6):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