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新時期社會智庫的價值定位、責任與路徑重塑

2023-07-29 15:17:54郭瑞楊天通
智庫理論與實踐 2023年1期
關鍵詞:價值定位

郭瑞 楊天通

摘要:[目的/意義]社會智庫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體系的一部分,由于規(guī)模小、力量薄弱,成為我國智庫建設的短板。[方法/過程]本文主要通過文獻研究梳理社會智庫發(fā)展現(xiàn)狀及其在我國智庫體系中獨特的價值功能和社會責任,解析制約社會智庫發(fā)展的內部羈絆與外部桎梏。[結果/結論]本文提出通過完善社會智庫自身建設及改善智庫外部運行環(huán)境,來破冰社會智庫發(fā)展困境,重塑社會智庫發(fā)展路徑。

關鍵詞:社會智庫 價值定位 路徑重塑

分類號:G350 G256

DOI: 10.19318/j.cnki.issn.2096-1634.2023.01.08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當代中國公共決策咨詢程序與機制的探索研究”(項目編號:12CGL086)、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河南省高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生態(tài)系統(tǒng)及其運行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022BJY035)研究成果之一。

2015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由此智庫的發(fā)展進入新的時期。社會智庫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體系的一部分,其發(fā)展對開啟民智、服務社會及國家治理體系的現(xiàn)代化有重要意義[1]。

1 回顧與現(xiàn)狀:民間智庫向社會智庫的演變及發(fā)展

1.1 民間智庫向社會智庫的演變

社會智庫概念出現(xiàn)之前國內學者對這類智庫統(tǒng)稱為“民間智庫”。例如,薛瀾等將中國思想庫分為事業(yè)單位法人型思想庫、企業(yè)型思想庫、民辦非企業(yè)單位法人型思想庫和大學下屬型思想庫[2]。上海社會科學院認為,民間智庫是獨立于其他組織外,自籌經費,由私人、企業(yè)或民間團體創(chuàng)設成立,關注政府和公眾需求,并進行相關研究的組織[3]。金家厚提出,民間智庫主要指處于政府系統(tǒng)之外的專門從事政策研究和提供決策咨詢服務的組織機構,運作經費主要來自項目和課題研究、社會捐贈、企業(yè)資助等[4]。因此,民間智庫主要是區(qū)別于官方智庫及半官方智庫的稱謂,且包含企業(yè)智庫。

2014年10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統(tǒng)籌推進包括社會智庫在內的各類智庫協(xié)調發(fā)展。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中提出社會智庫的概念,強調形成包括社會智庫在內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發(fā)展新格局[5]。由民間智庫到社會智庫的轉變,是中央對社會智庫支撐黨和政府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的重要作用的認可,聚焦中央對社會智庫在組織、影響力和凝聚力方面發(fā)展的期望。2017年,民政部、中宣部、中組部等9部門聯(lián)合出臺《關于社會智庫健康發(fā)展的若干意見》中界定社會智庫內涵①,并從重要意義、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強化規(guī)范管理、優(yōu)化發(fā)展環(huán)境、加強自身建設、完善保障措施等六方面提出對社會智庫的具體管理指向[6]。社會智庫從民間智庫概念的抽離,意味著其內涵、價值取向和社會責任更加清晰,與營利性質的企業(yè)智庫區(qū)分開來。使其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決策的宗旨更加明確,社會智庫的公益性更加凸顯。政策導向同時帶動學界對社會智庫研究的熱情,但相比官方及高校智庫的研究,對社會智庫的研究仍然薄弱。

1.2 社會智庫研究現(xiàn)狀

在中國知網(CNKI)中輸入關鍵詞“社會智庫”,截至2022年2月28日,通過篩選得到相關文獻163篇(見表1),文獻來源及占比情況如下:《中國社會科學報》14篇(8.59%)、《情報雜志》11篇(6.75%)、《智庫理論與實踐》11篇(6.75%)、《中國社會組織》8篇(4.91%)、《光明日報》7篇(4.29%),其他112篇(68.71%)。由表1可知,2017年之前社會智庫的研究主要聚焦身份演變、內涵界定及宏觀發(fā)展路徑探索。例如,2015年,劉西忠[7]分析傳統(tǒng)語境中民間智庫向中國特色新型智庫語境中社會智庫的不同內涵、差異及意義,從強化社會責任、加強制度供給、探索有效路徑、規(guī)范咨詢市場、打造高端智庫、營造社會智庫發(fā)展良好環(huán)境等方面提出社會智庫發(fā)展的路徑重塑措施。2015年,李麗[8]對社會智庫內涵和創(chuàng)新進行了解讀,從規(guī)范引導社會智庫的邏輯起點、價值指向和實現(xiàn)方式方面,對社會智庫健康發(fā)展問題進行探討。2016年,楊寶強[9]從籌資、研究、決策、成果轉化等方面研究社會智庫運行機制,并從借勢(資源、協(xié)作、傳播)、專業(yè)(定位、人才、職能拓展)、創(chuàng)新(制度、立法、行庫實踐)等方面提出社會智庫運行機制的邏輯指向。2016年,周麗等[10]從社會智庫登記準入、決策參與、信息公開和暢通溝通方面,探討政府購買社會智庫服務的程序機制及操作流程。2016年,張廣匯等[11]從構建社會智庫人才流動策略、合作交流機制,以及完善外部法律支持及決策咨詢制度方面,探討民政部門規(guī)范引導社會智庫發(fā)展的基本思路。

2017年2月6日上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社會智庫健康發(fā)展的若干意見》,使對社會智庫的研究逐漸聚焦微觀。一是對社會智庫治策路徑及其合法化的研究。例如,2017年,任恒[12]對政府購買社會智庫服務進行研究,探求其運行過程中的機制安排及困境,并提出實現(xiàn)社會智庫向政府提供決策咨詢服務的有效措施。2018年,劉西忠[13]和王棟[14]對社會智庫參與國家治理及治策路徑進行了探索。二是對社會智庫人才、資金的研究。2017年應驗[15]、2018年李迅[16]分別分析了制約社會智庫人才及資金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問題,提出了社會智庫可持續(xù)發(fā)展及構建資金籌資機制相關策略。2021年,申靜等[17]聚焦社會智庫人才建設,以創(chuàng)新驅動理論為研究視角,以知識、人力資本、文化、制度等為創(chuàng)新要素,構建社會智庫創(chuàng)新機制人才模型。三是對社會智庫運行機制及影響力實現(xiàn)的研究等。例如,鐘曼麗和楊寶強通過抽樣調查收集國內21家社會智庫相關數(shù)據(jù),對其成果傳播能力及影響機理[18]、決策影響力[19]、信息獲取能力[20]、籌資能力[21]等進行了系列實證研究。2020年,肖荻昱[22]基于鏈接分析視角對我國社會智庫網站影響力進行了評價。2020年,于旭等[23]對社會智庫知識服務能力體系構建進行了研究。2017—2019年,儲節(jié)旺等[24]、陳升等[25]、孟漫[26]分別對社會智庫運行機制進行了研究。2017年,朱曉紅[27]、羅爭光[28]、徐家良[29]等部分學者對《關于社會智庫健康發(fā)展的若干意見》進行了解讀。

綜上,該時期社會智庫研究逐漸細化,關注其功能履行、運行機制、影響力實現(xiàn)的內部動力及外部保障,地方社會智庫的研究逐漸與地方經濟發(fā)展緊密結合起來。但相較于官方智庫和高校智庫,學者們對社會智庫的研究關注宏觀較多,中觀及微觀論證社會智庫價值及責任的文獻較少,僅有部分學者對社會智庫健康發(fā)展進行解讀等。新時期,社會智庫的健康發(fā)展仍然需要在明確其價值取向及社會責任的情境下,探索其合理發(fā)展路徑。

2 價值與責任:社會智庫咨政參政的價值取向與社會責任

隨著改革深入、政策制定透明度、開放度的增加,政府決策咨詢需求也越來越向國內外咨詢主體和廣大民眾開放??茖W界定社會智庫的價值取向,始終以黨和人民利益為出發(fā)點,履行社會智庫的社會責任,對規(guī)范引導社會智庫健康發(fā)展、服務黨和政府決策具有重要意義。

2.1 社會智庫咨政參政、安身立命的價值取向

2.1.1 服務于黨和政府民主科學決策 全球化、網絡化、城鎮(zhèn)化等趨勢成為當前社會的重要特征,人類社會高度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使社會穩(wěn)定和秩序面臨挑戰(zhàn)。首先,社會治理是囊括社會方方面面的龐大系統(tǒng),因此,政府需要協(xié)調一切主體參與公共政策和社會事務治理,利用一切資源探索適合當前社會發(fā)展的治理模式。社會智庫能夠充分發(fā)揮專業(yè)能力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廣泛的社會調研和深入的政策論證、綜合分析和評估,推動政府治理能力的科學化和現(xiàn)代化。例如,作為入選首批25家國家高端智庫的綜合開發(fā)研究院(中國?深圳)的主要業(yè)務活動是,根據(jù)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和改革開放的需要,為中國各級政府和國內外企業(yè)提供具有前瞻性、創(chuàng)新性和實操性的研究咨詢服務,并形成“研究+咨詢”的業(yè)務模式②。其次,當前社會利益主體多元化,公共決策需要多元主體參與,而社會智庫與社會公眾廣泛接觸、組成人員多元、發(fā)聲自主、視角多元,滿足公共政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持續(xù)乃至包容性發(fā)展的需求。

2.1.2 保證組織的獨立性、非營利性 《關于社會智庫健康發(fā)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了社會智庫“法人資格”及組織形式③,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決策的宗旨闡述了其公益性、非營利性,將社會智庫與商業(yè)性質的咨詢智庫、企業(yè)智庫區(qū)別開來。社會智庫的獨立性是相對于官方智庫依賴政府而言的。王詩宗等[30]認為,中國社會智庫的獨立是一種“依附式自主”,即在政府權力為主導及市場體制轉型為特征的中國特殊政治體制下的自主,多數(shù)社會智庫力量較薄弱需要政府的引導,借勢、借力實現(xiàn)自身的發(fā)展。里昕[31]認為,社會組織與政府間的關系有“權益共生”型,也有“利益契合”型,有親、有疏,很難用一種模式來概括,但是相較于官方智庫,社會智庫在資政建議方面具有更大的自主性,這種自主性能夠促進決策的科學化與民主化。遲福林[32]認為,社會智庫在研究過程及結果上更具有獨立性和客觀性,由此,社會智庫的獨立性應體現(xiàn)在社會決策中思想及發(fā)聲的獨立性,要妥善處理與政府、媒體包括其他智庫間的關系,借勢政府的力量及引導、借力媒體傳播社會智庫成果,提升社會智庫話語權及影響力。

2.1.3 協(xié)調公共決策利益分配,實現(xiàn)公共政策的價值目標 公共政策是對社會資源和價值的再分配,與廣大民眾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公共政策在價值目標上必須有公共性和正當性。決策過程本身是一種集體智慧的體現(xiàn),要體現(xiàn)各部門、各地區(qū)乃至民間的利益。首先,社會智庫介于官方智庫與社會之間,具有獨特地位及研究的獨立性和非營利性,更能匯集多元主體的訴求及價值取向,擴大及補充公共決策的民意基礎。例如,2002年,浙江大學批準建立的我國高校首家以民營經濟問題為研究重點的學術與政策研究中心——浙江大學民營經濟研究中心,旨在為公眾、企業(yè)界和政府部門提供相關研究成果。1993年,李凡成立的“世界與中國研究所”致力于研究基層社區(qū)選舉等,對推動我國基層政權和選舉等民主進程做了大量的實踐及理論研究。其次,社會智庫能夠廣泛吸納民間人才,作為一種合理、合法的公共民主參與方式,它使公眾可以通過參與社會智庫的途徑實現(xiàn)自身政治參與權利,合法、有序地表達公共訴求,體現(xiàn)公共決策的民主性和正當性。政府也可通過社會智庫的參與更全面、更真實地獲得決策所需的信息,引導公眾對政策的理解,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要求。

2.2 社會智庫的社會責任

社會智庫的社會責任包括以下4個方面。

2.2.1 引領思潮,創(chuàng)新思想的平臺 智庫思想產出的本質性要求智庫以提供思想產品、政策設計、方案等以影響政府決策為獲得利益生存的內在發(fā)展邏輯。智庫發(fā)展的另一個作用是帶動文化發(fā)展,繁榮文化市場,提高國家軟實力。我國古代春秋戰(zhàn)國的“百家齊鳴、百家齊放”局面就是社會智庫繁榮的一個標志,也是古代文化欣欣向榮的體現(xiàn)。遲福林認為“社會智庫要把自身價值與諫言改革的時代責任結合起來,努力服務改革,奉獻改革”[33],正是在這種觀念下,中國(海南)改革發(fā)展研究院研究團隊恪守知識分子的時代責任和價值追求,為中國智庫改革提供不竭動力。因此,社會智庫要通過專業(yè)化的組織和隊伍將社會零散的訴求、呼聲及智慧收集、分析、加工乃至創(chuàng)新,使其均衡不同政策主體的政策利益,影響政策制定。此外,社會智庫要在中國官方智庫占主導地位的體系中求得生存,必須根據(jù)民間市場和需求尋求多元化發(fā)展,建立社會法律智庫、文化智庫、經濟智庫以及生態(tài)智庫,迎合社會多元發(fā)展的需求。

2.2.2 顯示民意,補充官方智庫 官方智庫和社會智庫均是國家治理體系的組成部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和完善使公民政治參與意識越來越高,在參與政策制定、政策實施乃至政策評估的過程中提出相應訴求,維護公民相關的權利。社會智庫搭建了“可以從公平出發(fā),廣闊地收集民意和智慧,代表了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在政策制定中的訴求,為民間立言”的平臺[34]。我國官方智庫占我國智庫總量的95%,部分官方智庫缺乏獨立性,甚至成為領導的秘書班或宣傳班,日程工作不是對未知情況的分析和預測,而是對領導思想路線及話語體系的修飾和對已有政策的論證與注釋。相反地,社會智庫經費來源相對獨立,鮮有外界因素干擾,對問題的分析、界定的包括政策方案研究、設計、實施、評估的均比官方智庫更公平、合理、客觀,特別在基層治理和社會自治方面更具優(yōu)勢。應時代發(fā)展要求,我國提出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口號,社會智庫可以作為官方智庫的有益補充,其發(fā)展不僅保障了智庫的獨立性和超脫性,也保證了社會群體思想與利益的充分表達。

2.2.3 降低政府決策成本,致力于實現(xiàn)決策科學化首先,政府決策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方方面面,如果全部由政府及官方智庫來做,那么其信息收集和問題調研勢必加大政府專業(yè)機構設置和人員擴充,導致機構臃腫、效率下降。其次,官方智庫與政府決策者通常存在隸屬及上下級關系,政府在決策過程中既充當政策的提供者,又擔當政策的采納者,“謀”“斷”不分,降低了政府決策效率。社會智庫往往根植于基層,側重于應用和對策研究,更具問題意識,對民眾關注的社會問題反應也更靈敏,在反映民間訴求的基礎上為政府提供務實、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議。相較于其他類型智庫,社會智庫對實現(xiàn)公共政策科學化有著獨特優(yōu)勢,具體體現(xiàn):一是社會智庫人員、資金相對獨立,對政府依賴性較低,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視野會更加開闊;二是社會智庫聚集民間精英和公眾智慧,能夠從不同于官方智庫的角度來考慮現(xiàn)實需要和決策,使研究成果更符合民情、國情;三是社會智庫一般以其高質量、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安身立命,參與公共決策對其本身決策的全面性、科學性建設也是一種激勵。如社會智庫在“一帶一路”議題中表現(xiàn)活躍,開展民間雙軌外交,形成多個有分量的研究成果④。

2.2.4 吸納人才,促進內外交流 社會智庫為國家高端人才提供就業(yè)渠道——我國社會智庫通常是由民間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政策精英創(chuàng)辦,領軍人物對社會智庫的影響較大。社會智庫是民間人才的“蓄水池”,其“吸納人才、促進內外交流的功能應建立在社會智庫完善的人才‘招、用、育、留機制上,靈活的用人機制及人才流通機制更容易吸引民間智力”[15]。隨著智庫參與國家治理程度的加深,其在內外交流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對內,社會智庫可以加強與官方智庫、高校智庫人員雙向流動,相互學習先進經驗、互通有無;積極參與智庫間的合作,與官方及其他智庫共同承擔課題,解決公共政策問題。對外,社會智庫是發(fā)揮“二軌”外交的重要力量,其“通過舉辦跨界論壇、積極參與相關國際議題的討論,在國際上發(fā)出中國的聲音,擴大影響力,提升中國在國際舞臺的話語權和國家的軟實力”[35],如: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被官方指定為2016年G20智庫峰會共同牽頭智庫;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連續(xù)主辦全球智庫峰會,至2017年已舉辦了5屆,影響面廣、反響較好。社會智庫還可以通過對國外知名智庫訪談學習、交流合作,傳播本國的政策、理念。

3 羈絆與桎梏:社會智庫發(fā)展的內外困境

據(jù)《2018年中國智庫報告:影響力排名與政策建議》統(tǒng)計共有57家成立三年以上的社會智庫,占活躍智庫的11.2%,與其他類型智庫相比,數(shù)量較少[36]。2020年的《全球智庫指數(shù)報告》中,僅有1家中國社會智庫入圍全球頂級智庫綜合榜單(共計174家),位列第64名[37]。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體系中的一部分,社會智庫整體實力偏低,也是我國智庫體系中的“短板”,其發(fā)展的強弱將直接影響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體系建設的成就。

3.1 社會智庫發(fā)展的內部羈絆

社會智庫發(fā)展的內部羈絆有3個方面。

3.1.1 組織管理方面 一是規(guī)模小,資金不足。社會智庫占我國智庫總量的比重不足5%,數(shù)量少,除領軍社會智庫⑤有較完善的組織機構和人才規(guī)模,其余多數(shù)社會智庫規(guī)模小。在美國2,000多家從事政策分析和組織的機構中,有300多家智庫是社會智庫,數(shù)量優(yōu)勢保障了美國民間智庫在咨詢決策中的獨立性和超脫性。二是經費困難。美國民間智庫可以通過承接政府課題、基金會、民間企業(yè)捐贈或個人捐贈、智庫出版物及相關成果轉化等多種渠道籌得經費,且美國對智庫發(fā)展有完善的制度。例如,非營利組織的智庫可以享受免稅待遇,其他組織或個人對智庫的捐贈資金享受稅收減免待遇。相對而言,我國社會智庫經費的來源單一,除了承接研究項目,相關捐贈制度不完善,只有少數(shù)的社會智庫能享受捐贈。三是人才匱乏。強大人力資源是智庫產出高質量成果的前提之一。中國慣性體制下,絕大多數(shù)優(yōu)秀人員更愿意進入有體制保障的官方智庫或半官方智庫,社會智庫雖然可以廣泛吸納畢業(yè)生、退休人員、行業(yè)精英、政府官員等各類人員,拓寬其民意基礎,但缺乏系統(tǒng)性和專業(yè)性。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美國布魯金學會擁有400多名專家,研究人員學科背景涵蓋數(shù)、經、哲、社、史等;蘭德公司的1,600名員工中,86%有碩士學位、58%有博士學位,其研究人員學科背景的多樣性、專業(yè)知識的系統(tǒng)性均是其他智庫無可比擬的[38]。四是社會智庫缺乏同外界合作交流。一方面,同我國官方智庫之間的交流不足,對政府最新政策動態(tài)把握不足;另一方面,我國社會智庫同國際智庫的交流不足,欠缺國際視野。

3.1.2 成果缺乏轉化和傳播機制 中國智庫研究成果轉化一般是通過簡報形式報領導參閱、政府人員專題研究班、集體學習、研討會以及媒體報道等形式擴大其影響力,以影響政府決策,一般官方大型智庫均伴有直接報送上級領導參閱的內部刊物,政策研究進入決策咨詢的渠道較固定和正規(guī)。社會智庫處于我國智庫圈層結構的最邊緣,遠離政府權力中心,缺乏智庫成果上報決策咨詢程序。此外,社會智庫核心專家進入政府決策咨詢的“旋轉門”機制并未建立等因素,導致我國社會智庫的研究成果公開發(fā)表力度、社會傳播影響力有限。社會智庫參與決策咨詢的機制不完善,政府購買決策咨詢服務制度不健全,其資政參政“上傳”及“下達”途徑均較薄弱,制約社會智庫影響力的實現(xiàn)。

3.1.3 公信力不足 智庫獲得社會認可及良好公信力,與其能超脫、客觀進行全方位、深層次、戰(zhàn)略性和前瞻性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密切相關。我國社會智庫公信力較低,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社會智庫規(guī)模小、力量薄弱、人才匱乏等現(xiàn)有困境,使其不受政府、企業(yè)和民眾的關注和認可。政府某些重大課題通常委托給實力雄厚的官方智庫或高校智庫,由于承接不到政府課題,社會智庫便不能代表民意在公共決策過程中發(fā)出聲音,難以樹立影響,難以提升其公信力。另外,社會智庫對自身發(fā)展定位不準,有待形成自身專業(yè)特色和品牌競爭力。某些社會智庫既要為政府服務又代表社會說話,一定程度上降低其為民立言的獨立性和公信力。二是我國缺乏完善的決策咨詢機制和程序,使社會智庫所代表的民意政策難以進入政策議程。公共政策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要求為“民間聲音”影響公共決策提供可能,但我國決策咨詢的機制和程序尚不完善,社會智庫缺乏參與決策的制度化渠道,使“民間呼聲”仍然很微弱。

3.2 社會智庫發(fā)展的外部桎梏

社會智庫發(fā)展的外部桎梏有2個方面。

3.2.1 缺乏完善的法律支持 我國智庫發(fā)展起步晚,并處于發(fā)展初期,缺乏智庫生存的法制保障。我國政府在政策制定中雖然涉及政策咨詢環(huán)節(jié),但是有關公共政策質詢、監(jiān)督等程序并未完全制度化,使社會智庫缺乏有效進入政府決策咨詢的制度端口。2015年和2017年分別發(fā)布的《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和《關于社會智庫健康發(fā)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格局,鼓勵社會智庫發(fā)展,但并未明確規(guī)定如何建立智庫法制化體系。《關于社會智庫健康發(fā)展的若干意見》中規(guī)定社會智庫性質屬于獨立法人,按其屬性存在公益法人性質,但我國相關法律對其公益法人地位、權力、責任等并未詳細規(guī)定,導致社會智庫在注冊、認定及審批方面存在困境。此外,西方國家對公益組織有捐贈制度及稅收減免制度,我國關于捐贈的法律僅有1999年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yè)捐贈法》,缺乏以捐代稅的相關規(guī)定,無法有效地引導企業(yè)及社會對社會智庫的捐贈。對于社會智庫,融資難是阻礙其發(fā)展的一大桎梏,雖然《關于社會智庫健康發(fā)展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完善我國公益捐贈制度,但此方面的工作目前尚未取得突破性進展。

3.2.2 缺乏公平競爭的市場環(huán)境 首先,我國決策咨詢市場缺少競爭氛圍,內卷化嚴重,決策咨詢市場被95%的官方智庫壟斷,決策多元性選擇不足。中國政府決策咨詢需求更容易選擇智庫圈層結構中同政府聯(lián)系更為緊密的官方智庫,對社會智庫的重視和支持不足,重大課題通常是直接委托官方智庫或社科院及高校智庫,這使社會智庫難以有機會承接國家重大課題。決策咨詢市場并未發(fā)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相關機制不完善,思想產品的準入機制、標準體系、規(guī)則程序均不明確。其次,政府決策咨詢需求發(fā)布往往對內而非公開,溝通機制不暢通導致社會智庫不能及時把握信息和政府需求而失去參與競爭、提供服務的機會。最后,政府缺乏購買社會智庫產品的有效制度供給。關于政府購買決策咨詢服務的條例、相關目錄不明確,使社會智庫在參與資格、遴選條件方面與官方智庫存在差異,缺少一個與官方智庫同場競技、同臺比武、同臺合作、同臺協(xié)商的公平、開放的競爭環(huán)境。

4 破冰與重塑:社會智庫發(fā)展的路徑選擇

社會智庫健康發(fā)展既需要擺脫其內外發(fā)展的羈絆,又需要重塑社會智庫發(fā)展路徑。

4.1 完善自身建設,改善發(fā)展困境

4.1.1 改善經營管理,解決力量弱小、人才不足、資金匱乏問題 我國社會智庫要做大做強,則有必要借鑒企業(yè)運行有益思路。一是改觀經營意識,樹立社會智庫品牌個性及品牌競爭力?!吧鐣菐煲獜娀放菩蜗蠛蛡€性,形成自身分析、解決問題的模式,加強與政府部門的聯(lián)系,來實現(xiàn)政府在決策咨詢過程中的消費排他性”[39],企業(yè)經營中產品質量意識、顧客服務導向、效率意識、人才資源意識均可以借鑒,這有助于社會智庫提高經營管理能力。二是“搭建現(xiàn)代化組織結構,形成功能完善、運轉高效的組織體系;建立精確的選題策劃與問題識別機制,搭建供需直通車平臺;實施嚴密高效的項目研究組織管理,確保成果的高質量”[40],完善社會智庫薪酬激勵機制和生活保障機制,使各個環(huán)節(jié)成為有機聯(lián)系的體系。三是拓寬資金來源。社會智庫作為獨立法人,要維系生存,則必須使資金來源多元化。可以效仿國外社會智庫的做法,以承接課題為基礎,與政府、其他智庫以及企業(yè)建立廣泛聯(lián)系,擴大協(xié)同、咨詢范圍;倡導企業(yè)和個人捐贈、設立基金會、加大研究產出的轉換力度,使資金來源渠道多元化。四是社會智庫要建立自己的核心團隊,打造一批高素質智庫專才,創(chuàng)新社會智庫靈活的人力管理機制。例如,與大學及科研機構緊密合作,巧用學術資源提升專業(yè)能力,建立社會智庫同高校或企事業(yè)單位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博士后人才機制,以及訪問學者制度,使更多高層次人才致力于社會智庫研究⑥。

4.1.2 完善成果推廣轉化 我國社會智庫的研究成果可以通過以下途徑進行推廣:一是舉辦高層次論壇或演講、發(fā)表專題研究報告或著作,擴大智庫研究成果的影響力;二是通過承擔政府課題,提出政策建議;三是定期出版刊物,借助媒體宣傳政策主張;四是完善社會智庫中英文網站及大數(shù)據(jù)平臺的建設。網站是政府及公眾了解智庫情況的門戶,是展示社會智庫研究成果的重要平臺,完善社會智庫官網的建設,有助于傳播社會智庫成果。在完善網站平臺的基礎上,應積極對接媒體平臺,運用多媒體及自媒體手段(如微博、微信、視頻客戶端、各大報紙的客戶端等)擴大社會智庫研究成果的傳播力度。完善大數(shù)據(jù)平臺建設,注重社會智庫、政府及其他智庫的協(xié)同合作,打破信息“孤島”,實現(xiàn)信息及數(shù)據(jù)在不同主體間的傳遞和共享。例如,國觀智庫自建了擁有全球400多家知名智庫涉海研究成果的數(shù)據(jù)庫,傳播機制上實現(xiàn)了新突破[41]。五是借鑒國外“旋轉門”機制設立中國“旋轉門”渠道,鼓勵社會智庫人員到半官方或政府研究機構兼職,以便于官方和社會智庫的交流溝通,推動社會智庫成果及理念的傳播。

4.1.3 加強社會智庫公信力建設及智庫間的合作交流 智庫公信力的提升有利于其獨立性、專業(yè)性和權威性的提升,有利于產品成果的傳播和滲透。要提升智庫公信力,可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加強社會智庫獨立性和權威性建設——社會智庫的獨立性體現(xiàn)在資金來源、思想、選題及發(fā)布成果的獨立性上,因此,社會智庫積極開源,以及大膽創(chuàng)新,敢于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看法;另一方面,各類社會智庫應把握分層化、分眾化和分業(yè)化的發(fā)展趨勢,應找準自身在智庫市場上的定位,做到“專、精、深”,努力形成社會智庫的特色和品牌。

社會智庫要拓寬視野,加大“走出去”“走進去”力度[41]。一是加強國內智庫間的合作交流,互通有無;二是加強中國智庫同國際智庫的交流合作,擴大國際視野。社會智庫在做好民意傳達器、補充官方智庫之不足的同時,要提升交流合作意識,努力借鑒官方智庫發(fā)展的有益經驗。此外,中國智庫要發(fā)展強大則必須走出國門,加強與國外先進智庫的交流合作,拓寬國際視野。必要時要引進“外智”為我國公共決策服務。中國作為一個“后發(fā)外生”型國家,引進外國智力資源為我國現(xiàn)代化服務將是一種長期戰(zhàn)略選擇[42]。加強同外國智庫的交流合作,能夠讓中國的決策者廣聽博聞、擴大視野,為中國政府進行多渠道咨詢提供條件。但是交流合作的同時,要正確認識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tài)的區(qū)別,要正確對待“內智”與“外智”在我國決策中的地位,以內智為主、外智為輔,從而保證我國決策過程的獨立性和科學性。

4.2 加強決策咨詢市場管理,改善智庫運行外部環(huán)境

4.2.1 完善智庫發(fā)展相關法律法規(guī)、決策咨詢機制隨著我國法制化進程的加快,特別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依法治國、建立法治國家”的主題的確立,應加快完善我國決策咨詢程序及立法步伐。例如,加快制定《中國智庫法》《公益法人法》調整《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中阻礙社會智庫發(fā)展的相關條例[39];放寬對中小型思想庫設立的門檻,如減少最低注冊資金、借鑒國外做法對一些公益性質智庫主體免稅待遇等;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yè)捐贈法》,完善公益捐贈制度,明確操作細則及標準,鼓勵社會和個人捐助社會智庫;賦予公共政策間接主體⑦參與公共政策的合法地位,放寬社智庫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準入門檻,健全依法決策機制。當前對信息交流、資源交換、結盟及協(xié)調的需要使決策參與主體形成相互依賴的政策網絡,這些行為者相互依賴,政策的達成更是在不斷交流、協(xié)商、互動中實現(xiàn)[43]。因此,應制定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及機制,以保障官方智庫與社會智庫在法律框架之內公平參與公共政策過程。

4.2.2 為智庫發(fā)展創(chuàng)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huán)境 社會智庫是我國智庫體系建設中的一部分,是社會智力的一部分,是官方智庫的有益補充。我國政府應該重視社會智庫的建設,將其與官方智庫建設放置同一水平,促進兩者協(xié)調發(fā)展。社會智庫的發(fā)展能夠激發(fā)咨詢市場的競爭機制,使公共決策能充分借助社會智力資源,擴大民意基礎。決策咨詢市場競爭機制的完善有利于各類智庫向“專”“精”“尖”及多元化方向發(fā)展,提升我國智庫的整體素質。當然,決策咨詢市場的完善需要政府部門的規(guī)劃和引導,通過完善政府決策咨詢程序、項目招投標制度,完善思想成果的政府采購細則及流程,為各智庫主體提供公平競爭的環(huán)境,讓更多的政策訴求有進入政策議程的機會。此外,建議放寬社會智庫的準入登記制度,暢通政府與社會智庫的溝通機制,健全社會智庫參與決策的機制,為社會智庫參與政策決策提供寬松的制度環(huán)境。

5 結語

綜上所述,社會智庫的發(fā)展需要解決內外兩方面的問題。政府應規(guī)范決策咨詢市場,為社會智庫提供一個與官方智庫同場競技、同臺比武、同臺合作、同臺協(xié)商的公平、開放的競爭環(huán)境。社會智庫也應對自身有清晰的認識和定位,解決自身發(fā)展困境,形成特色智庫品牌,與官方智庫、高校智庫共同致力于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體系建設。

參考文獻:

[1] 李國強. 對“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認識和探索[J]. 中國行政管理, 2014(5): 16-19. LI G Q. Enhan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style think tank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Understanding and exploration[J].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14(5): 16-19.

[2] 薛瀾, 朱旭峰. “中國思想庫”: 涵義、分類與研究展望[J]. 科學學研究, 2006, 24(3): 321-327. XUE L, ZHU X F. “Chinas think tanks”: The definition, taxonomy, and research prospect[J]. 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 2006, 24(3): 321-327.

[3] 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研究中心. 2013年中國智庫報告:影響力排名與政策建議[M].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14: 31 Research Center for Think Tanks. Think tank reports: 2013 Chinese think tanks report influence ranking and policy suggestions[M]. Shanghai: 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Press, 2014: 31

[4] 金家厚. 民間智庫發(fā)展: 現(xiàn)狀、邏輯與機制[J]. 行政論壇, 2014, 21(1): 56-61. JIN J H. The development of non-government think tanks: The status quo, logic and mechanism[J]. Administrative Tribune, 2014, 21(1): 56-61.

[5] 新華社.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EB/ OL]. (2015-01-20)[2022-01-20]. http://www.gov.cn/ xinwen/2015-01/20/content_2807126.htm. Xinhua News Agency. General Offices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issue Opinions 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type of think tank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EB/OL]. (2015-01-20)[2022-01-20]. http://www.gov.cn/xinwen/2015-01/20/ content_2807126.htm.

[6] 新華社. 關于社會智庫健康發(fā)展的若干意見[EB/ OL]. (2017-05-04)[2022-01-20]. http://www.gov.cn/ xinwen/2017-05/04/content_5190935.htm. Xinhua News Agency. Opinions 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type of think tank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EB/OL]. (2017-05-04)[2022-01-20]. http:// www.gov.cn/xinwen/2017-05/04/content_5190935.htm.

[7] 劉西忠. 從民間智庫到社會智庫: 理念創(chuàng)新與路徑重塑[J]. 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 36(6): 21-26. LIU X Z. From folk think tank to social think tank: Concept innovation and path reconstruction[J]. Journ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5, 36(6): 21-26.

[8] 李麗. 規(guī)范和引導社會智庫健康發(fā)展問題探析[J]. 理論探討, 2015(6): 174-176. LI L. Standardizing and guid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ocial think tanks[J].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2015(6): 174-176.

[9] 楊寶強. 我國社會智庫運行機制的結構審視與邏輯指向[J]. 湖北社會科學, 2016(1): 25-29. YANG B Q. Surveying the structure of running mechanism in Chinas social think tanks and its logic orientation[J]. Hubei Social Sciences, 2016(1): 25-29.

[10] 周麗, 余敏江. 政府購買社會智庫服務的必要性與制度供給[J]. 南京社會科學, 2016(10): 77-82, 103. ZHOU L, YU M J. The necessity of the governmentspurchase of the service from the social think and institutional supply[J]. Nanjing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2016(10): 77-82, 103.

[11] 張廣匯, 張朝. 中國社會智庫科學發(fā)路徑探析[J]. 智庫理論與實踐, 2016, 1(4): 50-56. ZHANG G H, ZHANG C. Research on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path of Chinese social think tanks[J]. Think Tank: Theory & Practice, 2016, 1(4): 50-56.

[12] 任恒. 政府購買社會智庫服務: 實現(xiàn)機制、運行困境及其推進策略[J]. 湖北社會科學, 2017(8): 40-46, 123. REN H. Government purchase of social think tank services: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operation dilemma and promotion strategy[J]. Hubei Social Sciences, 2017(8): 40-46, 123.

[13] 劉西忠. 社會智庫參與國家治理的路徑創(chuàng)新[J]. 中國國情國力, 2018(1): 20-22. LIU X Z. Path innovation of social think tank participation in national governance[J]. China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Strength, 2018(1): 20-22.

[14] 王棟. 我國社會智庫治策路徑: 深化改革與轉軌突破[J]. 湖南社會科學, 2018(6): 76-82. WANG D. The way of governance policy of Chinas social think tank: Deepening reform and breakthrough[J]. Hunan Social Sciences, 2018(6): 76-82.

[15] 應驗. 中國社會智庫人才與資金可持續(xù)發(fā)展建議[J].智庫理論與實踐, 2017, 2(4): 61-66. YING Y. Recommenda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alents and financing for Chinas social think tanks[J]. Think Tank: Theory & Practice, 2017, 2(4): 61-66.

[16] 李迅. 我國社會智庫資金籌集: 渠道、影響因素和機制構建[J]. 智庫理論與實踐, 2018, 3(2): 1-8. LI X. Fund procurement of the folk think-tank in China: Channels, influence factor and construction of mechanisms[J]. Think Tank: Theory & Practice, 2018, 3(2): 1-8.

[17] 申靜, 張璐, 劉瑩. 創(chuàng)新驅動的社會智庫人才機制模型構建及應用: 以國外社會智庫為例[J]. 圖書館雜志, 2021, 40(10): 25-33. SHEN J, ZHANG L, LIU Y.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nnovation-driven talent mechanism model of social think tank: Taking foreign social think tanks as examples[J]. Library Journal, 2021, 40(10): 25-33.

[18] 鐘曼麗, 楊寶強. 社會智庫成果傳播能力及影響機理分析[J]. 情報雜志, 2017, 36(8): 39-46. ZHONG M L, YANG B Q. Research achievement communication capability and influence mechanism of social think-tanks: An empirical study[J]. Journal of Intelligence, 2017, 36(8): 39-46.

[19] 鐘曼麗, 楊寶強. 社會智庫決策影響力及其提升策略研究[J]. 圖書館, 2020(5): 41-49. ZHONG M L, YANG B Q. 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think tanks in decision making and its promotion strategies[J]. Library, 2020(5): 41-49.

[20] 楊寶強, 鐘曼麗. 社會智庫信息獲取能力及其提升路徑研究[J]. 情報雜志, 2020, 39(5): 89-96. YANG B Q, ZHONG M L. Research on the ability of social think tanks to acquire information and its promotion strategies[J]. Journal of Intelligence, 2020, 39(5): 89-96.

[21] 楊寶強, 鐘曼麗. 社會智庫籌資能力及其提升策略研究[J]. 情報雜志, 2019, 38(7): 55-62, 34. YANG B Q, ZHONG M L. Research on the financing ability of social think tank and its promotion strategies[J]. Journal of Intelligence, 2019, 38(7): 55-62, 34.

[22] 肖荻昱. 鏈接分析視角下我國社會智庫的網站影響力評價研究[J]. 情報探索, 2020(2): 36-41. XIAO D Y. Evaluation of social think tank website influence in China based on link analysis[J]. Information Research, 2020(2): 36-41.

[23] 于旭, 項亞男. 社會智庫知識服務能力體系構建研究[J]. 情報雜志, 2021, 40(1): 132-138, 98.YU X, XIANG Y N.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service capability system of social think tanks[J]. Journal of Intelligence, 2021, 40(1): 132-138, 98.

[24] 儲節(jié)旺, 朱麗梅. 服務于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的社會智庫運行機制研究[J].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19(6): 51-54, 105. CHU J W, ZHU L M. Research on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social think tank serving for th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J]. Library Theory and Practice, 2019(6): 51-54, 105.

[25] 陳升, 郭金來, 孟漫, 等. 社會智庫運行機制與影響力:國內四個案例的比較研究[J]. 情報雜志, 2018, 37(9): 1-6. CHEN S, GUO J L, MENG M, et al.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influence of civil think tank: Comparative study of four domestic cases[J]. Journal of Intelligence, 2018, 37(9): 1-6.

[26] 孟漫. 社會智庫運行機制與影響力: 國內三個案例的比較研究[D]. 重慶: 重慶大學, 2017: 34-55. MENG M. Comparative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fluence and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social think tanks: A multiple case study[D]. Chongq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2017: 34-55.

[27] 朱曉紅. 社會智庫的扶持發(fā)展政策: 《關于社會智庫健康發(fā)展的若干意見》解讀[J]. 中國社會組織, 2017(10): 14-15. ZHU X H. Supportive development policies of social think tanks: Interpretation of several opinions o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ocial think tanks[J]. China Social Organization, 2017(10): 14-15.

[28] 羅爭光. 讓社會智庫充分發(fā)揮正能量: 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解讀《關于社會智庫健康發(fā)展的若干意見》[J]. 中國社會組織, 2017(10): 10-11. LUO Z G. Let social think tanks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positive energy: The relevant heads of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Civil affairs interprets The several opinions o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ocial think tanks[J]. China Social Organization, 2017(10): 10-11.

[29] 徐家良. 發(fā)揮社會智庫積極作用促進有序穩(wěn)健發(fā)展:《關于社會智庫健康發(fā)展的若干意見》解讀[J]. 中國社會組織, 2017(10): 11-12. XU J L. Giving play to the positive role of social think tanks to promote orderly and steady development: Interpretation of The several opinions o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ocial think tanks[J]. China Social Organization, 2017(10): 11-12.

[30] 王詩宗, 宋程成. 獨立抑或自主: 中國社會組織特征問題重思[J]. 中國社會科學, 2013(5): 50-66, 205. WANG S Z, SONG C C. Independence or autonomy: A reflection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social organizations[J].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3(5): 50-66, 205.

[31] 里昕. 社會組織視域下的社會智庫: 身份定位與發(fā)展特征[J]. 智庫理論與實踐, 2019, 4(2): 7-13. LI X. Social think tan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Identity ori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J]. Think Tank: Theory & Practice, 2019, 4(2): 7-13.

[32] 遲福林. 以改革的辦法建設新型社會智庫[N]. 光明日報, 2015-01-30(002). CHI F L. Building a new type of social think tank through reform[N]. Guangming Daily, 2015-01-30(002).

[33] 王璐. 遲福林: 中國社會智庫“拓荒者”[J]. 決策探索, 2016(12): 83-85. WANG L. Chi Fulin: Chinese social think tank“Pioneers”[J]. Policy Research & Exploration, 2016(12): 83-85.

[34] 張廣匯. 地方社會智庫健康發(fā)展策略研究: 以黑龍江省為例[J]. 智庫理論與實踐, 2019, 4(3): 48-55. ZHANG G H. Research on the sou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local social think tanks: Take Heilong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J]. Think Tank: Theory & Practice, 2019, 4(3): 48-55.

[35] 鄧國勝. 社會智庫的獨特價值與作用: 《關于社會智庫健康發(fā)展的若干意見》解讀[J]. 學會, 2017(11): 19-20. DENG G S. The unique value and function of social think tank: Interpretation of The several opinions o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ocial think tanks[J]. Society, 2017(11): 19-20.

[36] 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研究中心. 2018年中國智庫報告:影響力排名與政策建議[R/OL]. (2019-03-22)[2020-07-01]. https://ctts.sass.org.cn/2020/0701/c1987a84693/page. htm. Shan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2018 Chinese think tanks report: Influence ranking and policy suggestion[R/ OL]. (2019-03-22)[2020-07-01]. https://ctts.sass.org. cn/2020/0701/c1987a84693/page.htm.

[37] MCGANN J G. 2020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EB/OL]. (2021-01-28)[2022-01-10]. https:// repository.upenn.edu/think_tanks/18.

[38] 安德魯·里奇. 智庫、公共政策和專家治策的政治學[M]. 潘羽輝, 譯.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 2010: 13-25. RICH A. Think tanks, public policy, and the politics of expertise[M]. PAN Y H, translated, Shanghai: Published by 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2010: 13-25.

[39] 盧小賓, 黎煒祎. 基于品牌競爭力的社會智庫發(fā)展模式[J]. 情報資料工作, 2018(2): 92-96. LU X B, LI W Y.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social think tank based on brand competitiveness[J].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Services, 2018(2): 92-96.

[40] 周湘智. 茁壯成長的智庫新力量: 2015年中國社會智庫建設回眸與評價[N]. 光明日報, 2016-03-23(016). ZHOU X Z. The thriving new power of think tanks: Review and eval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think tanks in China in 2015[N]. Guangming Daily, 2016-03-23(016).

[41] 周湘智. 以機制激發(fā)活力 循大道穩(wěn)健前行: 2016年中國社會智庫建設回眸與未來展望[N]. 光明日報, 2017-06-29(014). ZHOU X Z. Promoting vitality through mechanism and moving steadily along the road: Review and future prospect of Chinas social think tank construction in 2016[N]. Guangming Daily, 2017-06-29(014).

[42] 陳杰. 引進國外智力是一項長期的戰(zhàn)略方針[J]. 中共四川省省級委機關黨校學報, 2004(4): 15-16. CHEN J.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intelligence is a long-term strategic[J].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Province-level of Sichuan Province Committee of CCP, 2004(4): 15-16.

[43] 寧騷. 公共政策學(第三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158. NING S. Public policy (3rd Edition)[M].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18: 158.

作者貢獻說明:

郭 瑞:確立選題及撰寫論文;

楊天通:搜集資料。

The Social Think Tanks Value Orientation, Responsibility and Path Re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Guo Rui1,2 Yang Tiantong3

1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Law,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Zhengzhou 450046 2Collabora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Aviation Economy Development, Henan Province, Zhengzhou 450046 3School of Marxism,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Zhengzhou 450046

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As a part of the new types of think tank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social think tank has become the short board of Chinese think tank construction due to its small scale and weak strength. [Method/process]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social think tank and its unique value function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Chinese think tank system, and analyzes the internal fetters and external shackles that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think tank. [Result/conclusion] This paper proposes to break the ice of social think tank development dilemma and reshape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social think tank by improving the self-construction of social think tank, improving the external operating environment of think tank.

Keywords: social think tank value positioning path remodeling

①即社會智庫由境內社會力量舉辦,以戰(zhàn)略問題和公共政策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為宗旨,采取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基金會等組織形式,具有法人資格,是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重要組成部分。

②形成了理論研究、政策分析和企業(yè)咨詢三者兼容,以及自立課題、政府交辦和企業(yè)委托三者結合的特點。

③如可采取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以及基金會等組織形式。

④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一帶一路”研究所、東中西部區(qū)域發(fā)展和改革研究院、盤古智庫、察哈爾學會等均入選2015年“一帶一路”十大智庫名錄。

⑤如首批25家國家高端智庫試點單位中,有2家基礎較好的社會智庫,分別是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和綜合開發(fā)研究院(中國·深圳)。其中,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要業(yè)務機構設置了辦公室、世界經濟研究部(下設宏觀經濟研究部、區(qū)域和產業(yè)經濟研究部)、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究部、美歐研究部、國際交流合作部、科研管理和信息服務部以及人力資源部等部門。它采用資深專家委員會制度負責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重大戰(zhàn)略、重大國際形勢、重大經濟問題提供咨詢意見;采用學術委員會制度負責國經中心的基金課題立項、研究、驗收管理、課題成果評審和獎勵評定等事項,旨在弘揚學術民主,保障學術質量,確保國經中心思想產品的科學性、創(chuàng)新性和適用性。綜合開發(fā)研究院(中國·深圳)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F(xiàn)有員工180余人,其中85%為研究咨詢人員,擁有碩士及碩士以上學歷的人員占比為80%,海外留學人員約占比為20%。它實行小機構大網絡的運行機制和新型的內部管理制度來吸引人才。

⑥如全球化智庫聯(lián)合北京師范大學、西南財經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面向全國招收博士后;中國(海南)改革發(fā)展研究院與東北大學聯(lián)合成立“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依托“吉林大學—中國(海南)改革發(fā)展研究院經濟政策定量研究中心”加強課題合作等。參考:周湘智. 茁壯成長的智庫新力量: 2015年中國社會智庫建設回眸與評價[N]. 光明日報, 2016-03-23(016).

⑦公共政策間接主體是那些雖不擁有合法強制力,但能夠通過壓力、輿論、私人接觸等方式參與、介入政策過程,并產生一定影響的個人、團體、組織、社群或社會關系網絡等。

猜你喜歡
價值定位
中小學家校合作的價值誤區(qū)與對策
中小學家校合作的價值誤區(qū)與對策
中國話語體系建構的邏輯性思考
決策與信息(2017年1期)2017-02-18 15:03:58
高職英語教學價值定位及其實現(xiàn)
東方教育(2016年20期)2017-01-17 21:21:45
談談高校招生宣傳工作機制及其創(chuàng)新
商(2016年21期)2016-07-06 14:24:30
試論企業(yè)金融管理的價值定位及策略選擇
城鎮(zhèn)化背景下“空心村”現(xiàn)象背后的農村基礎教育研究
教學研究(2015年3期)2015-07-20 20:12:08
論我國傳統(tǒng)道德的誠信規(guī)范及其現(xiàn)實價值
從源流與發(fā)展看民間體育游戲的價值定位
集體備課的價值定位與困境突圍
凌源市| 浦东新区| 贵阳市| 太仓市| 白山市| 苏尼特左旗| 广州市| 招远市| 抚松县| 教育| 五家渠市| 刚察县| 余庆县| 福建省| 民丰县| 威海市| 梁河县| 平江县| 满城县| 县级市| 黄石市| 宜兰县| 黄浦区| 华蓥市| 荃湾区| 含山县| 乐安县| 东兴市| 昌都县| 玉溪市| 腾冲县| 大悟县| 伊春市| 南皮县| 哈巴河县| 宣化县| 当阳市| 峨山| 马鞍山市| 滦南县| 蚌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