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雙減”視域下,英語教學需要教師結(jié)合學生學情,積極總結(jié)作業(yè)設計方法,在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的同時,保證相應的教學質(zhì)量。因此,結(jié)合“雙減”政策,對初中英語多元化作業(yè)設計展開探討,以期“雙減”政策的落實和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英語作業(yè);設計方法;“雙減”
作者簡介:姚汝佳(1994—),女,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第二中學。
自“雙減”政策落實后,家庭作業(yè)量的減少和課外輔導班的取消,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不過這并不代表學生可以只顧著做一些學習以外的事,而要求教師讓學生的課下學習變得更有價值。就拿作業(yè)來講,部分英語教師以往只是讓學生做題,這樣的作業(yè)不但枯燥乏味,而且不利于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提升。對此,教師應該結(jié)合“雙減”政策,改變作業(yè)設計思路,讓學生在做作業(yè)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那么,具體該如何優(yōu)化英語作業(yè)設計呢?筆者認為:教師可以立足于生活,從實踐的角度出發(fā),通過課下訓練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也可以將作業(yè)和游戲結(jié)合在一起,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掌握英語知識。當英語作業(yè)可以成功抓住學生的眼球,有利于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時,它將不再是負擔。
一、注重聽說能力培養(yǎng),設計實踐型作業(yè)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的學科,離不開聽和說,而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重要工具,這說明英語學科具有生活性。故此,剖析生活元素,從實踐的角度出發(fā)設計作業(yè),讓學生在真實的體驗中提高英語聽說能力十分重要。
(一)觀看視頻,在聆聽中鍛煉聽的能力
聽英語是說英語的前提。所以,在設計英語作業(yè)期間,教師應該打破書面作業(yè)的桎梏,從聽的訓練入手,讓學生在相應的英語語境中獲得豐富的聆聽體驗,提高聽的效率。
以譯林版七年級下冊Unit 3“Welcome to Sunshine?Town!”為例,這節(jié)課涉及的短語有:go to the supermarket、wait a minute、exchange students、invite sb. to do sth.等。為了提升學生聽的效果,筆者在課堂上播放了幾個含有上述短語的Downton Abbey和Sherlock等英國電視劇中的視頻片段,要求他們在聽的基礎上進行翻譯(學生因為已經(jīng)知道了上述短語的中文意思,所以要結(jié)合短語著重翻譯片段中的其他內(nèi)容),以此了解劇情。學習英國電視劇中標準的英語發(fā)音和貼近日常生活的對話,能有效增強學生的語感。在實際聽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利用倍速播放的功能放慢片段中人物的語速,如果沒聽懂,也可以通過回放的方式反復地聽,以此熟悉人物對話的內(nèi)容。
對于這樣的聽力訓練,有的教師可能會提出疑問:“如何確保學生在課下也會聽呢?”事實上,教師可以將聽力訓練和口語訓練相結(jié)合,讓學生在聽的基礎上開展說的訓練。這樣一來,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學生囫圇吞棗等問題的出現(xiàn)。
(二)模仿發(fā)音,在表達中鍛煉說的能力
在給學生布置聽力作業(yè)的基礎上,教師還要搭配口語表達類的作業(yè),這樣才能有效促進學生聽說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譯林版七年級下冊Unit 3的教學中,筆者在讓學生聆聽視頻片段中的對話內(nèi)容的基礎上,要求他們把握人物的發(fā)音方式、語氣等,并開展發(fā)音模仿訓練。當然,單純的說還不足以讓學生補齊自己的短板,所以學生需要將說的過程進行錄制,再將自己的發(fā)音與片段中人物的發(fā)音進行對比。這樣一來,學生便能有效地找出自己發(fā)音上的錯誤。而通過反復的聽和說,學生的語感能夠得到有效增強。另外,筆者會提醒學生提交每次錄音的音頻,以便及時跟蹤學生的練習情況,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不足,并進行合理的指導。為了豐富學生的課下體驗,筆者還會將片段中的臺詞打印出來,要求學生和自己的同桌回家后以視頻聊天的方式開展對話訓練。這樣既能增加訓練的趣味,又能讓他們在互動中取長補短。
可見,讓學生在做實踐型作業(yè)的過程中訓練聽說能力,有助于增強其語感,發(fā)展其英語思維,為其以后的英語學習奠定基礎。
二、注重閱讀能力培養(yǎng),設計閱讀型作業(yè)
閱讀能力是初中生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這種能力對他們以后的英語學習有著重要的意義。設計閱讀型作業(yè),從多個角度出發(fā)引導學生剖析材料,能優(yōu)化他們的閱讀體驗,并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由此讓他們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循序漸進地得到提升。
(一)在通讀中小試牛刀
在學生做閱讀型作業(yè)之前教給他們合適的閱讀技巧,能有效提高他們的閱讀質(zhì)量。其中,通讀是一種能夠快速整合文本信息的閱讀技巧。在通讀期間,學生可以從文中尋找并梳理自己比較陌生的單詞、短語、句型和語法等基礎知識點,由此形成完整的認知結(jié)構(gòu)。并且,在完成了一次通讀后,他們對文本的大致內(nèi)容會有所了解。
以譯林版七年級上冊Unit 1“This is me!”的教學為例,筆者要求學生提前預習Task板塊的內(nèi)容,在此期間利用通讀的方式對課文的基礎線索進行梳理,并提醒學生如果遇到不理解、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用筆進行標記,在必要時可以利用微信、QQ等軟件向其他同學尋求幫助。學生通過互動閱讀,能夠提升課下閱讀體驗。在完成通讀之后,學生還需要對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進行記錄。
在通讀期間,學生難免會遇到困難。對此,教師應告訴學生不要害怕出錯,出錯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短板。布置通讀文本的作業(yè),可以幫助學生提前了解新課內(nèi)容,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關注學習的重點與難點。
(二)在精讀中鍛煉能力
教師也可以從精讀的角度出發(fā),給學生提供課外閱讀體驗,以此訓練學生閱讀方面的能力。
例如,在學生學完譯林版七年級上冊Unit 1后,筆者給學生提供了一篇課外文章“My friend”(此文涉及不定冠詞的知識)。在閱讀此文時,學生不但要掌握文中的單詞、句型,還要對語法進行剖析。其間,筆者了解到一名學生對于文章中的“He lives in a house near our school.”這句話提出的疑問是:如果將不定冠詞a放在可數(shù)名詞前面,可不可以表示數(shù)量?而在閱讀文章中的“Tom has a brother. His name is... He works as an astronaut in London.”這一部分時,有的學生則提出問題:“句子中可以同時出現(xiàn)a和an嗎?這兩個不定冠詞的用法是什么?”針對這些問題,筆者在課堂上結(jié)合實際案例進行了重點講解。這樣一來,筆者不但能解決這些學生的困惑,還能讓其他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
圍繞課外閱讀開展精讀訓練是一種能力的摸底。在訓練期間,教師能了解學生的閱讀水平,學生也能明確提升自我的方向。另外,考慮到學生個體之間能力的差異,教師在圍繞精讀技巧設計閱讀型作業(yè)時,還要注重對合作學習方法的運用。學生通過與小組成員的互動閱讀,能有效積累學習經(jīng)驗,提升閱讀效率。
(三)在探索中剖析文化
在閱讀英語文章時,學生可以了解一些有趣的西方文化。因此,教師可以額外設計一些有關探索的閱讀型作業(yè),要求學生在讀的基礎上探索文章中涉及的西方文化知識。如此一來,不但能讓學生對西方文化有更加透徹的理解,還能豐富他們的文化底蘊,這對他們以后的英語學習有著重要的意義[1]。
例如,課外文章“My friend”中出現(xiàn)了這樣一句話:“Love me, love my dog.”。如果單純地按照字面意思進行翻譯,那這句話就會被翻譯成“愛我,愛我的狗”,但文章作者表達的顯然不是這個意思。所以,學生需要對相關的西方文化進行探索。如學生會發(fā)現(xiàn)不少西方人會將自己的寵物狗、寵物貓視為家人,那么就可以將“l(fā)ove my dog”理解為“愛我的家人”,進而明白這句話與“愛屋及烏”的意思類似。對于好奇心較強的初中生而言,這樣的發(fā)現(xiàn)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欲望。所以,筆者在布置閱讀型作業(yè)時,常常會融入一些西方文化或風土人情,以此拓展學生的視野。
當然,教師也可以提供一些介紹西方文化的短文讓學生閱讀,以此鍛煉他們的閱讀能力,讓他們積累更多的西方文化常識。如通過閱讀關于美國社交禮儀的文章,筆者班上的學生了解了美國人在評價他人時一般不會使用的詞語。此時,不少學生便開始思考在評價他人時應該用哪些詞語,隨后通過深入的調(diào)查和探索找出答案,從而豐富自身的課下學習體驗,對西方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
可見,設計閱讀型作業(yè),需要在傳授學生閱讀技巧的基礎上,增加一些文化探索的任務。這樣一來,不但能拓展學生的課下學習空間,還能培養(yǎng)學生查找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注重寫作能力培養(yǎng),設計創(chuàng)作型作業(yè)
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需要具備寫的能力,這有助于他們以后的英語學習。然而,部分初中生缺乏英語思維,導致他們在寫作時總是使用“中式英語”。對此,教師可以先開展仿寫訓練,再開展續(xù)寫訓練,促進學生形成英語思維,提升創(chuàng)造能力[2]。
(一)在仿寫中形成英語思維
仿寫訓練的難度相對較低,對一些寫作能力比較薄弱的初中生來說,用仿寫來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能力可以說是恰到好處。并且,他們通過仿寫訓練,能改變思維模式,提升英語思維能力。
以譯林版八年級上冊Unit 2“School life”的教學為例,筆者在設計仿寫類作業(yè)時,沒有讓學生對整篇文章進行仿寫,而讓他們找出文章中的某些句子,然后進行仿寫。如對于“I read an article by a boy from the USA.”這句話,有的學生在仿寫期間,先將這句話的中文意思“我讀了一個美國男孩的文章”修改成“我讀了一個英國女孩的文章”,然后再將其翻譯成英語—“I read an English girl's article.”。這樣能夠讓學生在仿寫中鍛煉英語寫作能力。
(二)在續(xù)寫中提升創(chuàng)造能力
在仿寫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從續(xù)寫的角度出發(fā)設計創(chuàng)作型作業(yè)。所謂“續(xù)寫”,就是為原文添枝加葉。通過續(xù)寫訓練,學生不但可以鍛煉英語寫作能力,還能提高創(chuàng)造能力。
學生在續(xù)寫時可以從文章的內(nèi)容入手。以譯林版八年級上冊Unit 6“Birdwatching”為例,本單元的課文主要描述了扎龍自然保護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及棲息的鳥類。但是課文篇幅畢竟有限,有些鳥類并未提到。所以教師便可以讓學生在續(xù)寫期間介紹課文未提及的鳥類的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特點。通常來講,這類續(xù)寫訓練具有創(chuàng)意性,學生比較感興趣。
除了仿寫和續(xù)寫,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圍繞課文的主題進行寫作。如譯林版八年級上冊Unit 2的主題是“校園生活”。所以,學生可以寫一寫自己的校園生活。在寫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引用以往積累的一些英語歇后語等,以此潤色文章。當然,教師要讓學生在引用時注意語境,確保所引用的句子符合文章主題思想,以此避免學生養(yǎng)成堆砌辭藻的習慣。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圍繞與文章相關的對象開展寫作。如在學完譯林版八年級上冊Unit 6的課文之后,學生可以通過寫作的方式介紹我國其他地區(qū)的自然保護區(qū)。為了確保所寫的內(nèi)容準確、可靠,學生可以事先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對要介紹的自然保護區(qū)展開調(diào)查,掌握一些術(shù)語的英文表達方式,以此提高寫作的質(zhì)量。如此一來,既能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又能提高他們的認知水平。此外,教師可以采取讀寫結(jié)合的方式,先讓學生完成閱讀型作業(yè),再通過仿寫和續(xù)寫等鍛煉寫作能力。這樣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課下學習體驗,讓他們的英語能力得到提升。
結(jié)語
總而言之,完成作業(yè)不僅僅是一項任務,更是一種學習方法。學生通過做作業(yè),能更熟練地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更好地調(diào)動自身的思維。但是教師不應單純地設計以答題為主的作業(yè),因為這樣的作業(yè)不利于培養(yǎng)人才;而應深刻研讀“雙減”政策,科學改革英語作業(yè)模式,讓學生在直觀、真實、愉悅的體驗中學習知識。久而久之,學生不但能改變對英語學習的看法,還能激發(fā)學習的熱情,從而為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江川.項目式理念下初中英語作業(yè)設計探究[J].英語教師,2021,21(10):177-178.
[2]高紅榮.基于“減負增效”背景下初中英語作業(yè)設計研究[J].新課程,2021(2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