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把握恰當時空尺度,理解“局部抗戰(zhàn)”“全面抗戰(zhàn)”

2023-09-03 12:47楚浩然
中學歷史教學 2023年8期
關鍵詞:時間尺度抗戰(zhàn)時空

楚浩然

時空觀念作為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yǎng)之一,是具有歷史學科本質特征的關鍵能力,《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時空觀念水平4要求“能夠選擇恰當的時空尺度對其進行分析、綜合、比較,在此基礎上作出合理的論述”[1]。究竟何為恰當的時空尺度?如何把握恰當的時空尺度?本文以《中外歷史綱要(上)》第23課《從局部抗戰(zhàn)到全面抗戰(zhàn)》為例,聚焦恰當的時空尺度,從目標分層、達成路徑與綜合應用三方面出發(fā),對以上內容進行探討。[2]

一、時空尺度的目標分層

時空尺度多是從天文學、氣象學、地理學等學科的角度闡釋,都強調“時間與空間的范圍”?!掇o?!穼ⅰ俺叨取贬屃x為“尺寸的定制” [3]。由此可見,時空尺度包括時間尺度與空間尺度兩部分,重點在于時空“尺寸”的衡量與把握。

歷史教學中,恰當時空尺度的把握不能一概而論,需對其進行目標分層:

首先,時間尺度主要包括絕對時間尺度、相對時間尺度、較長時段的時間尺度與跨越時段的時間尺度。絕對時間尺度即點對點的絕對時間,表現為事件發(fā)生的絕對時間和重要的時間,具有典型的標志性;相對時間尺度即點與點的絕對時間相連接,表現為時序性;較長時段的時間尺度,表現為一定的時段特征或時代性;跨越時段的時間尺度,表現為后人所處時代對前人的看法等。

其次,空間尺度主要包括地理空間、政治空間、經濟空間、思想文化空間等。地理空間是空間尺度的基本形式,強調地理環(huán)境對歷史發(fā)展的作用;政治空間、經濟空間、思想文化空間等則著重于運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概念,從空間維度出發(fā),解釋歷史現象,分析歷史問題。

最后,恰當的時空尺度即基于上述時間和空間尺度去分析、綜合、比較,在此基礎上作出合理的歷史解釋。只有因人因事選擇恰當的時空尺度,才能正確地丈量歷史,才能真正理解前人、理解歷史、接近歷史。

根據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內容主旨,結合落實時空尺度這一學業(yè)水平要求,教師將從日軍侵華與中國抗戰(zhàn)兩條時空線索推進,透析中國抗戰(zhàn)從局部走向全面的歷史進程,對本課需要落實的時空尺度目標分層如下:

(一)時間尺度的目標分層:

1. 絕對時間尺度。知道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的時間,了解事變的過程,認識兩個事變的歷史影響;知道一·二九運動、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等重要史實,掌握局部抗戰(zhàn)、全面抗戰(zhàn)過程中的重要時間節(jié)點。重點是對單點時與事之間的邏輯建構。

2. 相對時間尺度。按照時間順序,梳理日本帝國主義從局部侵華到全面侵華的歷史過程;通過了解社會各界的抗戰(zhàn)史實,梳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從初步形成到最終確立的歷史脈絡。重點是完成多點事件之間時序聯系的內在邏輯建構。

3. 較長時段的時間尺度。掌握日本侵華和中國人民抗戰(zhàn)的階段特征,重點是理解“局部抗戰(zhàn)”與“全面抗戰(zhàn)”的歷史內涵、從局部抗戰(zhàn)到全面抗戰(zhàn)的歷史動力,以及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時局觀。

4. 跨越時段的時間尺度。從20世紀30年代的特定時序出發(fā),回歸歷史場景,以今知古,以古鑒今,認識從局部抗戰(zhàn)到全面抗戰(zhàn)的過程中,中國人民所遭受的苦難以及所表現出來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空間尺度的目標分層:

1. 辨識和運用基本的空間形式。梳理日本先侵占東北,進而進犯長城沿線,再侵略華北地區(qū),逐步深入中國腹地的地理范圍擴展;了解從東北持久抗戰(zhàn)到長城抗戰(zhàn),再到華北學生運動,至國共合作領導全民族抗戰(zhàn)的地理空間趨勢。

2. 運用空間概念分析歷史問題。綜合政治、經濟等多種因素,分析日本侵華地點選擇及空間演變的原因和特征;立足于政治與空間變化的關系,理解全民族抗戰(zhàn)形成的空間變化趨向。其重點是從地理空間、政治空間、思想文化空間等多角度理解抗戰(zhàn)從局部走向全面,加深對抗日戰(zhàn)爭進程的理解和對歷史特征的把握。

二、目標達成路徑探微

舉隅教學片段,說明時空尺度的分層目標落實問題。

(一)時間尺度達成路徑例說

1.絕對時間尺度

教師展示時間軸1(圖片略),追溯近代以來日本侵華的時空原點,將其置于長時段之下進行考察,回顧九一八事變前日本的侵華活動。

在完成時空框架的搭建后,繼續(xù)呈現材料閱讀,請學生分析日本在20世紀30年代這一時間節(jié)點選擇對中國本土發(fā)動大規(guī)模侵略戰(zhàn)爭的歷史與現實原因。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田中奏折》(1927年7月)

經濟大蕭條將日本置于經濟危機的漩渦中……日本此時考慮的是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經濟自足區(qū)。

——[英]拉納·米特《中國,被遺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戰(zhàn)爭全史》

中國亡于帝國主義,我們還能當亡國奴,尚可茍延殘喘;若亡于共產黨,則縱肯為奴隸亦不可得。

——蔣介石南昌講話(1931年8月22日)

九一八事變前一天,美國國務卿與日本駐美大使出淵勝次達成一項秘密諒解:美國保證不干涉日本在中國東北的行動,日本則保證其在中國東北的行動應限于錦州以北。

——齊世榮《中國抗日戰(zhàn)爭與國際關系》

在探究過程中,學生借助已有的時空框架,由田中奏折切入,揭露日本蓄謀已久、步步推進的野心,然后結合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國共內戰(zhàn)、英美綏靖等國內外因素,獲得思維啟迪,進而理解后續(xù)史事。

2.相對時間尺度

教師通過時間軸2(略,見時間軸3上半部分)構成日本侵華的時間脈絡,引導學生回歸多點事件之間的時序聯系,認識日本侵華的階段特征,總結從“局部”到“全面”的時間語境在日本侵華過程中的歷史內涵。

這一過程中需注意歷史現象不是孤立的,如圍繞1931至1937年日本對華的局部蠶食與吞并企圖,應注重啟發(fā)學生抓住已有的絕對時間點,從而構成相對時間尺度:九一八事變是乘列強忙于應對經濟危機無暇東顧之機,華北事變是日本不取其名而取其實的陰謀,七七事變則是日軍速決速勝戰(zhàn)略的必然選擇。

3. 較長時段的時間尺度

教師結合時間軸3,從20世紀30年代的特定時空出發(fā),引導學生根據日本侵華和中國抗戰(zhàn)兩條時空線索,總結“從局部到全面”這一時空術語的歷史內涵。

需要注意的是,本課較長時段的時間尺度落實,聚焦于日本侵華與中國人民抗戰(zhàn)的階段特征。在教學過程中,應立足時空框架,分析不同絕對時間點及其構成的相對時序,最后回歸時空框架,使學生理解兩條時空線索階段特征的演變與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

4. 跨越時段的時間尺度

教師從20世紀30年代的特定時空背景出發(fā),使學生回歸歷史現場,根據日軍侵華和中國抗戰(zhàn)兩條時空線索,感悟中華民族所遭受的諸多苦難,體會以中國共產黨為首的中國社會各界以民族、國家利益為重的大局意識。

隨后,教師出示以下材料,引導學生理解前人的歷史心境。

孫中山曾經描述當時中國的狀況,“四萬萬中國人,一盤散沙而已”。辛亥革命前革命黨提出了“驅除韃虜”的口號,仍未超越狹隘的國內民族矛盾的視野。到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救亡圖存成為全體同胞必須共同面對的首要任務。

——沈祖煒《抗日戰(zhàn)爭與中國的民族主義》

結合材料,學生得以拉長歷史鏡頭,形成現實感悟,進一步落實恰當的時空尺度,感悟從局部抗戰(zhàn)到全面抗戰(zhàn)的過程中,中國人民所表現出來的頑強不息、英勇不屈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空間尺度達成路徑例說

1. 辨識和運用基本的空間形式

位置、距離、方向是地理空間構成最基本的要素,經由這三者,地理空間才能展開自身的力量和邏輯,從而影響歷史進程。[4]在分析七七事變時,教師出示七七事變形勢圖(略),在師生互動中嘗試還原日軍的戰(zhàn)略推演。

這一過程教師需借助地理空間三要素角度的思維點撥,經由空間框架的支持,進行日軍理想戰(zhàn)略的推演,從而使學生理解七七事變正是日本制造事端以借機增兵華北,實現其戰(zhàn)略野心的第一步。

2.運用空間概念分析歷史問題

依托多種概念,從空間維度來理解史事時,還應意識到各種因素所構成的空間內在關聯性。同樣是在七七事變的分析中,教師出示以下兩則材料,引導學生通過地圖(略)和材料,思考七七事變爆發(fā)的必然性。

一個月內解決中國事變。

——[日]陸軍大臣杉山元(1937年秋)

將來中日兩國將在平漢路以西決戰(zhàn)。

——蔣百里(1917年)

以上教學過程教師應借助政治、軍事等因素構成的空間框架,從歷史的必然性與偶然性出發(fā),使學生理解七七事變在盧溝橋爆發(fā),或許存在偶然性,但爆發(fā)在平津地區(qū),爆發(fā)在兩大南北交通主干線北端,則是日本速決速勝戰(zhàn)略的必然選擇。

三、時空要素綜合應用

恰當的時空尺度不僅要讓學生理解史學常用的時間、空間等表達形式,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以時間和空間概念范疇解釋歷史,將史事置于其發(fā)生、發(fā)展的時間和空間之下做審視,反思對歷史的解釋。學生要認知真實的歷史,就需要擺脫時空的限制,回到歷史現場,了解、感受、體會歷史的真實境況和當時人們所面臨的實際問題。

僅從整體上把握時空尺度,一方面學生難以在特定的時空中準確理解歷史,對于教師而言,在教學中也較難落實,因而對其進行目標分層十分重要。但時間即空間,空間即時間,時空尺度的分層不是要割裂與碎片化,而是應在分層過程中強調其綜合應用。與此同時,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時空雖然一致,但尺度的不同,往往會導致對于歷史對象理解的不同。

與此同時,結合本課教學實踐,時空要素的綜合應用還應把握以下內容:

首先,深切了解過去的時空語境。理解隨著日本對華侵略的不斷加劇,中國民族危機不斷加深,中日民族矛盾逐漸上升為當時中華民族的主要矛盾,并分析國共關系隨之發(fā)生的一系列轉變,認識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zhàn)中的中流砥柱地位。

其次,理解歷史與接近歷史。感受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華民族所遭受的諸多苦難,認識中國社會各階層以民族國家利益為重的大局意識,感悟中國人民所表現出來的頑強不息、英勇不屈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史為鑒更好地面向未來。

最后,借助同一時間不同空間、同一空間不同時間、不同時間不同空間的材料,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歷史學科的其他素養(yǎng)。

總而言之,教師在歷史教學中應注重恰當時空尺度的把握。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認同時空尺度作為一種意識、一種思維方式所蘊含的巨大價值;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設身處地去思考歷史人物所處的特定時空、處境,才會去考慮歷史人物的行為,理解當時的歷史情形;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形成歷史思維與獨立思考的意識,從而求得真正貼近真相的歷史理解,獲得現實感悟。

【注釋】

[1] 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43頁。

[2] 本課教學內容參考《中外歷史綱要(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133—138頁。

[3] 夏征農等主編:《辭?!さ?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第295頁。

[4] 魯西奇:《中國歷史的空間結構》,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5頁。

猜你喜歡
時間尺度抗戰(zhàn)時空
跨越時空的相遇
時間尺度上Lagrange 系統(tǒng)的Hojman 守恒量1)
交直流混合微電網多時間尺度協同控制
鏡中的時空穿梭
時間尺度上完整非保守力學系統(tǒng)的Noether定理
玩一次時空大“穿越”
我們家的抗戰(zhàn)
我們家的抗戰(zhàn)
大連市暴雨多時間尺度研究分析
時空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