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新勞動課堂開展得如火如荼,學生雖然全程參與了整個課堂學習,但參與不等于成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及創(chuàng)新性缺失,學生學得無趣、無力、無法。文章以勞動項目為主線,以教材為依托,以學生為主體,以項目為引導,根據(jù)小學中段學生的能力水平及年齡特點,通過項目化學習把設計畫圖活動與制作能力培養(yǎng)相結合,用“梯度遞進”模式進行分層教學,通過看圖模仿、設計畫圖、實踐制作三大策略,使學生從“學會設計制作”轉變?yōu)椤皶W設計制作”,拓展學生的設計思維和空間想象力,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勞動意識、勞動品質、勞動能力和勞動習慣,真正提升技術素養(yǎng)和勞動素養(yǎng)。
關鍵詞:項目學習;設計能力;制作技能
中圖分類號:G40-0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07-0013-04
一、 思考現(xiàn)狀:勞動課堂教學方式遇瓶頸
當下的勞動課堂中,學生的學習能力與主動性還有所欠缺,不管是設計還是制作,基本以教師為主導,勞動課程形式化,缺乏學生自主的勞動學習和實踐。長此以往,學生對勞動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可能會下降,對枯燥的學習方式會產(chǎn)生倦怠心理,更遑論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提升。
(一)教學相長,發(fā)現(xiàn)問題
作為一線的勞動教師,筆者在教學《活動小屋模型的設計與制作》一課時出現(xiàn)了這樣一幕:
在教學《活動小屋模型的設計與制作》第二課時前,學生已經(jīng)在前一課時中認識了小屋的基本結構,且已學過用美工刀進行切割。因此,對于本課時能親手建造一個小屋模型,孩子顯得異常興奮,在沒有認真研讀設計圖的情況下,學生直接動手切割模型,結果有的插口切太寬、太長,有的切割的位置不準確,兩道切口或近或遠,下刀切割隨意性很大??梢娝麄兊脑O計制作素養(yǎng)薄弱,要很好地完成整個小屋模型的制作存在很大的困難。
(二)觸發(fā)思考,尋求改變
反觀整個學習過程,教師往往為了“完成作品”這個顯性目標,忽視了對學生設計識圖能力的培養(yǎng),跳過了設計識圖能力訓練的過程。因此,一到后期制作環(huán)節(jié),學生就會頻繁出錯。小學中段學生正處在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發(fā)展階段,這時候要求他們進行繪制設計訓練,他們不容易完全看懂設計圖紙之間的數(shù)據(jù)邏輯關系。
因此,有必要探究一種與中國新時代勞動教育特性相吻合的學習方式,提高勞動教育的實效性。項目學習作為一種基于真實情境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能由“畫”入“思”,由“思”入“做”:“畫一畫”作品的設計圖,“思一思”具體的實踐流程,“做一做”完成作品,就會形成一個積極而完整的學習過程。讓他們通過“畫一畫→思一思→做一做”這個過程,從“學會看圖制作”轉變?yōu)椤皶W設計制作”,真正意義上提升技術素養(yǎng)和勞動素養(yǎng)。
二、 探索實踐:項目實踐學習模式策略解析
(一)項目學習培養(yǎng)設計規(guī)范意識
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期,非常善于觀察并發(fā)現(xiàn)問題,能夠在生活中關注到一些設計現(xiàn)象,會用設計的視角觀察世界,能對設計作品發(fā)表自己簡單的觀點,初步理解設計在項目學習中的關鍵作用,通過設計方法和手段實現(xiàn)創(chuàng)新。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設置了一個驅動型問題“小屋模型是怎么做成的呢?”激發(fā)了學生探究的興趣,學生非常想了解材料、構造、制作方法等。
1. 觀察探索激興趣
在課前,筆者請學生幫助收集用硬紙板和KT板等材料制作完成的學生優(yōu)秀作品,在教室一角進行“小屋模型展覽”。
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需要帶著問題去解決問題,如:小屋模型的材質、不同屋頂?shù)淖饔谩γ骀溄拥募挤ǖ?。學生可以到網(wǎng)上查找相關資料,也可以訪問家長或身邊的熟人。然后進行實戰(zhàn)操練,在實踐操作中多聽取家長和身邊人的建議,經(jīng)歷不同的解惑體驗和步驟體驗,遇到問題及時解決,甚至還要打破常規(guī)進行創(chuàng)新。
2. 拆解體驗知結構
每個小組可以挑選幾個不相同的小屋模型,對小屋模型進行拆解,但盡量保證零件不破損。學生興高采烈、滿懷期待地動手了,激發(fā)整個小組探究小屋模型的濃厚興趣,學生把各個零件拆得滿桌子都是。在操作實踐中學生了解了房屋的基本結構,總結出房屋由屋頂、墻、門窗組成。動手實踐讓每個學生充分了解房屋結構,還激發(fā)了設計制作的興趣。
3. 組裝實踐促思維
根據(jù)小屋模型的特點,重新組裝小屋模型,可以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房屋模型的特點,同時也能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在拼裝的過程中有時不能一次成功,需要調整,在裝錯調整的過程中學生能深入了解小屋模型,在沉浸式體驗中產(chǎn)生思維碰撞,為接下來制作小屋模型奠定基礎。
(二)項目學習提高設計表達能力
設計表達包括學生的圖示化表達和語言溝通表達,其關注的是學生在設計過程中能夠很好地將設計思路與想法用可視化或語言的方式表達出來。通過圖樣表達的方式,能夠實現(xiàn)有形與無形、抽象與具體的思維轉換。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設置了驅動型問題“你能向大家介紹畫圖紙的方式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看見過圖紙,從未仔細深入地了解過,讓學生一起探索畫圖紙,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挑戰(zhàn)。
1. 探究圖紙學方法
對中段學生來說,畫設計圖是一項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畫圖需要充分理解一件模型的結構,把看到的樣子畫到平面上,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細致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而設計是制作的基礎,是對整個模型的整體思考,也可以為制作提供便利。在具體的設計制作過程中,學生要不斷思考,如屋頂?shù)臉邮健⑵露鹊拇笮?、前后墻的高度、墻與墻之間的連接等。
例如,在切割制作的小屋模型的教學中,如果是制作單坡的小屋模型,在切割山墻時,要根據(jù)前后墻的高度,一邊和前墻一樣高,一邊與后墻一樣高,插口的長度正好是高度的一半。插口切割的位置離邊線是幾厘米,每面墻的切割位置要相同,不然小屋模型就制作不成功。看似一個簡單的小屋模型,其中蘊含了大量的邏輯思維。
如今,學生已經(jīng)初步掌握了設計制作的方法:能看懂設計圖紙的重點數(shù)據(jù)信息,能運用已掌握的知識畫出簡單的設計圖,并根據(jù)自己的設計圖稿來完成小屋模型的制作。設計制作的基本方法是:“一想二畫三制作”,一想,即能想象出要制作模型的樣子和各部分的形狀;二畫,即在作業(yè)單上畫出小屋草圖模型和具體設計展開圖;三制作,即根據(jù)設計圖的各項數(shù)據(jù)完成小屋模型的制作。
2. 看懂數(shù)據(jù)巧設計
在小屋模型的制作中,學生看不懂設計圖,那要怎么進行小屋模型制作的教學呢?筆者從抓基礎做起,在勞動課教學中,引導學生認識一些簡單的模型設計圖,為加工制作提供必要條件,如總長度、高度、寬度、中點、間隔等。學生的頭腦中有了這些基本的數(shù)據(jù)概念,才能夠正確切割和制作,從而完成小屋模型的制作。
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有問題、有研究、有實踐、有創(chuàng)新,有創(chuàng)意的基礎能力訓練,可以讓學生了解設計圖示的基本數(shù)據(jù),感受設計圖示的精確度和其中邏輯,產(chǎn)生對小屋模型制作的興趣,為培養(yǎng)正確積極的勞動意識、勞動品質、勞動能力和勞動習慣等能力夯實基礎。
3. 搭建模式設梯度
在設計制作類的課堂,筆者強調小學中段孩子的設計能力和制作技能同步跟進,搭建梯度遞進模式,由易入難,由簡到繁,分層次培養(yǎng)孩子設計思維和實踐操作的動手能力,也為今后高段的教學和課堂實踐打好了基礎。
筆者從小屋模型制作入手,有選擇地加入中段年級要求掌握的制作技法,按照課程內容和難度層層遞進,具體如下:在小屋模型制作的內容上,畫設計草圖、設計展開圖、切割插口、安裝制作等是最基本的制作過程。設計草圖是確定制作一個怎樣的小屋模型(單坡、雙坡、平頂或曲面)的基礎,可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思維。根據(jù)草圖再設計展開圖,確定四面墻的高低和大小,通過畫圖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切割插口是一門技術活,不但要熟練使用工具,而且要知道插口長和寬的邏輯關系,否則小屋容易不平穩(wěn)。小屋模型初步完成后,再來設計門窗和屋頂,根據(jù)房子設計喜歡的門窗和屋頂,最后給裝飾完成的小屋模型布置周邊的環(huán)境,比如,雙坡屋頂?shù)姆孔舆m合江南地區(qū)和熱帶雨林雨水較多的地區(qū),曲面的屋頂適合在繁華的大城市。
看似簡單的小屋模型,卻蘊含了大量的設計思維,孩子們一步一步地攻克難關,讓小屋模型變得精致靈動,他們對設計制作的興趣也非常高。
(三)項目學習增強設計實踐態(tài)度
能使用合理的工具進行技術建模、制作原型,將創(chuàng)意進行物化,不僅包括對工具、設備及技術的認識,即知道什么情況下該用哪些工具、技術來支持設計過程,根據(jù)方案設計要求,進行材料、工具的選擇與使用,還包括工具和技術操作技能、應用方法策略。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驅動型問題——我們能制作一個小屋模型嗎?讓學生通過了解、探索、設計小屋模型,最后每個小組完成小屋模型制作。
1. 設計訓練形式廣
在課堂中,筆者加入了草圖設計、展開圖設計、外立面設計等設計環(huán)節(jié),根據(jù)生活中房屋進行設計能力訓練,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模型畫圖的基本能力,提升實物與圖畫互換能力,養(yǎng)成觀察分析的思維方法,有效地觀察實物并獲取信息的能力。
此外,筆者們遵從“尊重學生、依靠學生”這個基本原則,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的難易度交叉組合地進行設計制作訓練,讓學生從簡單基礎的設計制作中獲得成功的自信心,調動設計畫圖的積極性,不斷地提升設計制作的熱情。
此過程,充分凸顯了學生勞動的主體性,尊重了學生個性,提升了學生設計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既是項目計劃的設計者、創(chuàng)造者,又是項目實施的實踐者、獲益者,學生自主規(guī)劃設計問題解決方案,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親自動手完成任務,充分享受到了勞動帶來的快樂。
2. 探索技能運用活
看圖模仿的練習訓練,首先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筆者在《活動小屋模型的設計與制作》基礎知識的教學中,讓學生模仿課本中的設計圖來進行練習,根據(jù)自己想要制作的小屋模型進行重新設計。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從細微處去發(fā)現(xiàn),逐步對文字、圖示這些形式的內容進行總結歸納,讓學生把直接觀察到的信息通過各種方式升華為一定概念和基本原理,進而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勞動學科以學生的親手操作、親歷實踐、手腦并用為特征,教材穿插了一些設計圖為范例素材,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設計和創(chuàng)新?!痘顒有∥菽P偷脑O計與制作》這一課中,可以讓學生根據(jù)教材的范例進行模仿,學會初步設計畫圖,再根據(jù)自己想制作的小屋模型進行改變和創(chuàng)新。從設計圖中獲得信息,學生會更易掌握一些畫圖設計的技能,他們的理解能力也會有所提高。在現(xiàn)場的教學中,學生在觀察實踐后,才能真正畫出想要的設計圖,從而養(yǎng)成仔細觀察圖表信息,獨立思考,并進行科學處理相關信息的習慣。
三、 前路懷想:項目實踐模式的成效與思考
項目化學習模式具有針對性、系統(tǒng)性和實踐性,目標更明確,學習也更有效,它充分考慮到勞動個體的素養(yǎng)提升,同時也可滿足新時代勞動教育的需求。
(一)實踐成效
1. 教學的發(fā)展
在小學階段,教師立足教材根本,成功地把握浙教版勞動教材的指導思想和目標,抓準教學的重難點,夯實了設計制作能力的訓練。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循序漸進,逐漸掌握了設計制作能力,并逐步學會畫設計草圖和設計展開圖,熟練切割制作,準確標出數(shù)據(jù),技術嫻熟,技法到位,真正把勞動技術課學習的過程變成了“處處是探究,處處是設計”的高效課堂。
2. 學生的獲得
勞動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直接體驗和親身參與,注重動手實踐、手腦并用,知行合一、學創(chuàng)融通,倡導做中學、學中做,激發(fā)學生參與勞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注重引導學生通過設計、制作、試驗、淬煉、探究等方式獲得豐富的勞動體驗,習得勞動知識與技能,感悟和體認勞動價值,培育勞動精神”。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通過展覽學生的作業(yè)作品,組織引導學生進行設計學習活動,讓學生主動地發(fā)現(xiàn)模型設計制作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設計畫圖的技巧,真正做到了“做中學、學中做”,從而使學生從“學會技術”到“會學技術”,真正發(fā)展了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實踐以后,學生的設計意識較以往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設計制作的作品無論是造型、色彩還是功能的使用方面都有了重大的突破。
(二)思考展望
在設計制作類的教學實施中,我們看到了項目實施的前景,但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我們所開展的設計制作教學只是對教本教材的一種拓展延伸,其系統(tǒng)性的框架結構并不完善。例如,教學的內容還需要拓展;學生的年齡分段有局限性等。我們將繼續(xù)加以改進,讓設計制作教學變得更完善,更有操作性,更具可持續(xù)發(fā)展性。
總的來說,在項目化學習的引領下,學生進行設計的過程就是一個實現(xiàn)自我、大膽創(chuàng)新的過程。從畫圖設計的訓練入手,注重以觀察式、體驗式、沉浸式等開放有效的學習方式開展項目學習,能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造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科學認知精神和勞動觀念等綜合能力得以提升。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每一個孩子也可在設計制作中不斷求新、不斷求異、不斷求變,最終收獲快樂,收獲成長!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鐘啟泉,崔允漷.核心素養(yǎng)與教學改革[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3]管光海.浙江省中小學學科教學建議案例解讀(勞動與技術)[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4]沈森晨.項目化學習理念下勞動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策略[J].遼寧教育,2022(14):78-81.
[5]顧建軍,畢文健.芻議新時代勞動教育課程的一體化設計[J].人民教育,2019(10):11-17.
[6]顧建軍,管光海.系統(tǒng)建設勞動課程 落實勞動教育——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J].基礎教育課程,2022(9):65-71.
[7]張安娜.統(tǒng)編本七到九年級語文教科書注釋研究[D].安慶:安慶師范大學,2022.
[8]潘良.項目教學模式支持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的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20.
[9]范牡丹,陳學東.教師教育與體育教育研究[M].西安: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
[10]徐紅.新政策背景下專家型教師素質與行為標準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2.
作者簡介:陳淼強(1980~),男,漢族,浙江杭州人,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qū)太湖源鎮(zhèn)青云小學,研究方向:小學勞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