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寧花
【摘要】中國典籍對外譯介工程承載著接續(xù)對外傳播中國文化的使命?;仡欀袊g研究史,國內(nèi)翻譯理論尚不能較好地指導中國典籍翻譯實踐,助力中國古典詩詞典籍翻譯發(fā)展。研究主要從古典詩詞為主的文學翻譯出發(fā),分析探討許淵沖先生如何圍繞“翻譯中的矛盾”建構(gòu)翻譯哲學觀而劃分的“譯詩八論”,方法論大道至簡,認識論悟在天成,目的論不忘譯心,進而實現(xiàn)文字翻譯到文學翻譯的轉(zhuǎn)變與跨越,肯定其對中國古典詩詞文化傳播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許淵沖;文學翻譯;哲學觀;譯詩八論
【中圖分類號】H31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4)24-011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24.36
近年來,我國致力于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因此,典籍對外譯介工程備受重視,但不免遇到瓶頸期。其一,以詩詞典籍為主翻譯數(shù)量激增,出版書籍出現(xiàn)同質(zhì)化,跨文化傳播效果不佳。其二,中西有別,國外翻譯理論基于西方翻譯實踐而生,故不足以較好地指導中國典籍翻譯實踐。著名翻譯家許淵沖“書銷中外百余本,詩譯英法唯一人”,將中國文化的美傳遞給世界。從譯詩立論著書中不難看出,許淵沖的理論建構(gòu)更新與翻譯實踐是成正比的,故研究價值頗豐。他大膽實踐創(chuàng)新,推陳出新,提出了發(fā)揮譯語優(yōu)勢論、競賽論、克隆論、超導論等翻譯理論。本著熱忱之心,他頻頻探索中西語言細微之別,建立中國學派的翻譯理論體系。其中,許淵沖開拓性地以翻譯“哲學觀”立論著書,始終以哲學視角看待翻譯事業(yè)的變化與發(fā)展,而翻譯界能夠如此明確建構(gòu)的卻寥寥幾人?!白g詩八論”依中國典籍《易經(jīng)》而創(chuàng),本文試從方法論、認識論和目的論三個層面分析許淵沖經(jīng)典古詩詞文學翻譯效果,凝練為譯詩哲學觀“譯詩八論”。
一、譯詩矛盾論述
哲學,是社會意識形態(tài)之一,是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nèi)容的社會科學,以理性論證為基礎。其中,矛盾是辯證法的核心概念,貫穿于事物發(fā)展的始終,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許淵沖深刻認識到翻譯中存在的矛盾。一是,理解與表達的矛盾。許淵沖談到翻譯的定義為用一種語言形式表達另一種語言已經(jīng)表達的內(nèi)容的藝術,主要是解決原文的內(nèi)容和譯文形式之間的矛盾。翻譯時既反對硬譯,也反對濫譯。二是忠實與通順的矛盾,闡釋為忠實于原文為首,通順的譯文形式為次,忠實于原文的形式為末。三是直譯和意譯的矛盾,視原文與譯文形式是否一致而定??梢?,許淵沖先生始終以哲學視角看待翻譯事業(yè)的變化與發(fā)展,融通古今,理明中國翻譯界現(xiàn)存問題,大量實踐與創(chuàng)新,從而建立惠及中國文學翻譯界的“譯詩哲學觀”。
二、譯詩哲學觀
中國傳統(tǒng)譯論的方法論研究就作者和原作、譯者和譯文以及讀者關系在本體論、認識論、主體性、可譯性幾個方面展開,進而體悟翻譯效果,發(fā)現(xiàn)翻譯問題,解讀翻譯問題。譯詩,許淵沖首要考慮譯者、作者還有讀者三者關系,其次力爭優(yōu)譯與創(chuàng)譯,將中國詩詞的深層文化譯出,達到“一、依、異、易、意、藝、益、怡”的藝術翻譯?!白g詩八論”為許淵沖經(jīng)過大量翻譯實踐,推敲、感悟翻譯效果,進而對翻譯問題在認識論、方法論和目的論等的進一步闡釋。
(一)譯詩方法論“大道至簡”
“一、依、異” ——中國古典詩詞翻譯時,以忠實于原文的內(nèi)容與形式為出發(fā)點,追求譯文在字里行間、段落篇章以及文化底蘊上和原語一致。在難“一”順“依”時,可將文學翻譯與創(chuàng)作掛鉤,創(chuàng)譯是最好的選擇。經(jīng)典翻譯例句:“不愛紅裝愛武裝”譯為“To be battle-dressed and not rosy-gowned”?!皉osy”與“red”兩詞尤為醒目。隨著對翻譯體系的認知加深,他的翻譯更加形象美,超越了自己,也勝于原文,潤筆為“To face the powder and not power the face”。許淵沖親身印證了翻譯是再創(chuàng)作,而好的翻譯等于甚至超過原作,翻譯效果顯著,也印證了許淵沖所說的“我沒有用西方的翻譯,字對字翻譯”的理念。在此,“一、依、異”是許淵沖先生基于本體論“三美”對方法論“三化”的提煉與升華,是翻譯后期“大道至簡”的譯詩方法論。古典詩詞亦完成了簡單的文字翻譯向體現(xiàn)質(zhì)與美的文學藝術翻譯的一次轉(zhuǎn)變。
(二)譯詩認識論“悟在天成”
“易、意、藝” ——中國古典詩詞翻譯時,移易經(jīng)文句,力爭挖掘深層文化底蘊,傳言內(nèi)之情,達言外之意,達到譯詩藝術之美,而非科學之美,這與林語堂的典籍翻譯理念不謀而合。林語堂通過典籍外譯重塑中國以及中國人形象,忠實于原文之字神句氣與言外之意,求典籍翻譯之精之美,以傳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因此,許淵沖先生的翻譯理念是繼往,亦是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學翻譯的開來。古人有言:“積字成句,積句成章,積章成篇,合而讀之,音節(jié)見矣;歌而詠之,神氣出矣?!焙玫脑娫~外譯從詩名到末句,字字珠璣,令人嘖嘖稱贊。好的詩名翻譯開篇點題,具有傳情達意之味,可謂旗開得勝。正如王宏印所說的,文章如若是大廈,那么文章的標題則是門楣上金碧輝煌的匾額;文章如若是一件嶄新上衣,那么標題則是剪裁新穎的衣領和袖口。因此,標題好壞關系到能否有效地反映文章的風度神韻。標題譯得貼切而藝術,要仰仗基于原文標題之上譯者的概括功底與寫意手法獨具匠心的運用。比如中國大型美食類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英譯名“A Bite of China”,追求動態(tài)美,平添風韻,修辭上乘,有種才下舌尖,又上心間的滋味。許淵沖(X.Y.Z)在譯詩名時,如《中詩英韻探勝》中帶有時代色彩或者文化符號的詩名,力求內(nèi)涵文化底蘊,不失意,不失美。示例如下:
(1)《孔雀東南飛》
a.The Bride of Jiao Zhongqing (Eirc Edney)
b.A Pair of Peacocks Southeast Fly (X.Y.Z.)
(2)《歸園田居》
a.Once More Fields and Gardening (Amy Lowell)
b.Back to the Gardens and Fields (Roland C.Fang)
c.Return to Nature (X.Y.Z.)
(3)《滕王閣序》
a.ICHABOD (Herbert A.Giles)
b.The Pavilion of the King of Teng (Henry H.Hart)
c.Price Tengs Pavilion (X.Y.Z.)
例子分析:《孔雀東南飛》這種長篇敘事詩名較之于直接譯出主人公名字,許淵沖更忠實于原標題,保留原汁原味以求朦朧凄涼美,傳播了中國傳統(tǒng)中“Peacocks”愛情意象表達,富有藝術性,更勝一籌。例(2)《歸園田居》標題,相比于“Fields and Gardening”“the Gardens and Fields”來說,“Nature”這一上義詞更言簡意賅,傳詩內(nèi)之情,達詩外之意。例(3)《滕王閣序》標題,結(jié)合朝代與制度建構(gòu),“King”是唯一的,是萬人之上的,在漢語言體系中與“皇帝”相符。“Price”一詞,取義“王子”比“King”更準確恰當,精益求精。
(4)《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a.A Winter Scene (W.J.B.Fletcher),
b.Encountering A Snowstorm I Stay With the Recluse of Mount Hibiscus (Dell R.Hale)
c.Seeking Shelter in Lotus Hill on a Snowy Night (X.Y.Z)
(5)《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a.The White Snow Song;A Farewell to Wu Pan-Kuan on His Return Home (C.Gaunt)
b.Song of White Snow in Farewell to Secretary Wu, Going back to the capital (X.Y.Z)
(6)《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a.Demoted I Arrive at Lan-Tien Pass and Show This Poem to My Brothers Grandson Han Hsiang (Charles Hartman)
b.Written for My Grandnephew at the Blue Pass (X.Y.Z)
例子分析:例(4)中,W.J.B.Fletcher所譯《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標題表意不全,效果平平,沒有詩韻。Dell R.Hale所譯字對字悉數(shù)譯出,意全卻失美感。許淵沖借Robert Frost的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譯為Seeking Shelter in Lotus Hill on a Snowy Night,文句精煉,不失意,又尋得結(jié)構(gòu)上的吻合,外譯藝術效果更佳。例(5)《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判官”為中國獨有官僚體制中的官職,“京”朝廷所在的地方。許淵沖認識到譯者、作品與讀者之間譯介關系,表意需準,分別譯為“secretary”“capital”。例(6)《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譯時,許淵沖絲毫不費筆墨,語言簡明干練,用“written for”替代雙賓語結(jié)構(gòu),不失意,不失美。
由此觀之,文化術語翻譯需精準,文句形式翻譯要善于易,文化意蘊翻譯需兼言內(nèi)之情和言外之意,方才能呈現(xiàn)藝術之文?!耙?、意、藝”是許淵沖基于本體論“三美”對認識論“優(yōu)勢論”“競賽論”的凝練表達,是翻譯后期“悟在天成”的譯詩認識論。此理念使得古典詩詞翻譯完成了字對字的文字翻譯向深藏底蘊的文學翻譯的又一次轉(zhuǎn)變。
(三)譯詩目的論“不忘譯心”
“益、怡” ——中國古典詩詞翻譯時,力爭兼顧譯者、作者以及讀者的主體間關系;譯者與原作、譯文之間關系;兼容并蓄,再現(xiàn)美,創(chuàng)作美,展現(xiàn)美,進而讀者這一受眾群體要能知之所以然,開卷有益。上文中提到的有意義和品味的詩名,在一定程度上是考慮到譯文讀者接受習慣和心理效應的產(chǎn)物。好的文學翻譯從開篇到結(jié)尾要使人能傾心、精神愉悅,也就是說讀者能明原文,喜譯文,陶怡情。《中詩英韻探勝》中第二十六首《飲酒》(While Drinking)許淵沖譯文如下:
Among the haunts of men I build my cot,
Theres noise of wheels and hoofs,but I hear not.
How can it leave upon my mind no trace?
Secluded heart creates secluded place.
I pick fence-side chrysanthemums at will
And leisurely I see the southern hill,
Where mountain air is fresh both day and night
And where I find home-going birds in flight.
What is the revelation at this view?
Words fail me een if I try to tell you.
此詩借飲酒抒情言志,歸隱田園,超脫世俗的生活態(tài)度。原詩有韻,譯文相隨,韻腳得當,所以讀起來朗朗上口,較好地傳達了原詩的“音美”,因此也就隨之傳達了原詩的“意美”,如“心遠地自偏”相比于“distant”,取詞“seclude”更為符合陶淵明當時的避世心境。在此,許譯為“Secluded heart creates secluded place”。同時,他保留形式,基本傳達了原詩“形美”,這既使人知之,也容易使人好之。此詩語言樸素自然,許淵沖先生也譯得自然,不是為了創(chuàng)而譯,而是為了傳而譯,能“益”讀者。與此同時,讀者能夠在譯文中體會到原作的思想感情以及譯者的推敲樂趣,水到渠成般達到了“怡”的境地。
“益、怡”是許淵沖先生基于本體論“三美”對目的論“三之”的精煉解讀,是翻譯后期“不忘譯心”的譯詩目的論。許淵沖的理念使得古典詩詞翻譯完成了文字翻譯向文學翻譯的跨越。然而他本人卻不止于此,仍作為“從心所欲,不逾矩”的進階者,筆耕不輟著。譯文的打磨仍隨著翻譯認識的加深而不斷地漲工、精進。
三、結(jié)語
我國典籍文化譯出進程加快,重視程度增大,其翻譯作品質(zhì)量也應精進。理論發(fā)展也足以較好地指導中國典籍翻譯實踐。許淵沖先生一生在翻譯領域融貫古今,堅持文化自信,發(fā)揚與創(chuàng)新理論學說,筆耕不輟,外譯中國古典詩詞等典籍,使得中國文化瑰寶熠熠生輝。局限性固然存在,但不破不立。他勇于探索,視野前瞻,依翻譯中的“矛盾”進一步建構(gòu)了獨屬于自己的翻譯哲學觀,尤其是運用于中國古典詩詞翻譯的譯詩八論——一、依、異、易、意、藝、益、怡,展現(xiàn)了獨具特色的、充滿哲學色彩的翻譯理念,實現(xiàn)著由文字翻譯向著文學翻譯的轉(zhuǎn)變與跨越,成為許淵沖先生繼“三美”“三似”“三之”以及“優(yōu)勢論”“競賽論”等翻譯理論的又一集大成之作,豐盈了自己的“譯詩哲學觀”,由此助力著中國古典詩詞典籍翻譯發(fā)展,推動著中國學派的文學翻譯理論發(fā)展,接續(xù)著對外傳播中國文化的使命。
參考文獻:
[1]陳???中國譯學理論史稿[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2]羅新璋.翻譯論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3]金濤.把中國智慧翻譯到西方——訪著名翻譯家許淵沖[N].中國藝術報,2011-9-21.
[4]王宏印.中國傳統(tǒng)譯論經(jīng)典詮釋——從道安到傅雷[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5]許淵沖.翻譯的藝術[M].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
2006.
[6]許淵沖.《中詩英韻探勝》——從《詩經(jīng)》到《西廂記》[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7]許淵沖,趙鳳蘭.人生處處皆翻譯——許淵沖訪談[J].名作欣賞,2021,(7):25-37.
[8]許淵沖.文學翻譯與中國文化夢[J].中國外語,2014,
(5):1+12-18.
[9]許淵沖.毛主席詩詞譯文研究[J].上海:上海外國語學院學報,1979,(01):9.
[10]張智中.談許淵沖翻譯實踐與理論:貢獻與局限[J].中國翻譯,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