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述
-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中的重復供述排除問題研究
021)一、重復供述的基礎理論解析(一)重復供述的含義重復供述又被稱為“反復自白”“重復自白”,相當于產(chǎn)生了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下的“第二進化階層”。其意義表現(xiàn)為偵查人員在采取刑訊逼供手段獲取了第一手證據(jù)材料,但依據(jù)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第一手證據(jù)首先被排除。對證據(jù)被排除后的司法考量發(fā)現(xiàn),在這之后依據(jù)合法程序采集的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內容與先前非法手段獲取的供述內容存在相同或相近情形。由此可以看出,這種重復性供述受到先前刑訊逼供行為的直接影響。我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
浙江警察學院學報 2022年1期2023-01-08
- 比較法視域下被告人庭前供述證據(jù)能力的三種模式
——以被告人翻供為主要研究視角
在庭前所作的有罪供述是否具有證據(jù)能力,有無進一步研究的價值和必要,關鍵在于被告人是否當庭認罪、是否對庭前的供述提出了異議。在被告人認罪的案件中,由于被告人當庭認罪,無論被告人之前是否作出過有罪供述以及作出了什么樣的有罪供述,其當庭有罪供述即已對庭前供述作出了追認,法官可以據(jù)此認定當庭供述具有證據(jù)能力,而無需對庭前供述的證據(jù)能力做過多討論。對此,世界各國的規(guī)定和普遍做法也并無二致。然而,被告人一旦當庭翻供,作出與庭前不一致或是相互矛盾的供述,有一個問題即亟待
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22年1期2022-12-06
- 重復性供述排除規(guī)則的現(xiàn)實圖景與完善路徑
——基于118份裁判文書的實證考察
問題的提出重復性供述,又被稱為重復性自白或反復自白,是指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受先前違法取證行為的影響,進而作出的與先前供述具有相同內容的供述。排除重復性供述,即通過否定重復性供述的證據(jù)能力,阻斷先前非法取供行為與在后供述之間的因果性,避免先前非法取供行為對后續(xù)合法供述的持續(xù)影響。將重復性供述予以排除不僅有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的自愿性與真實性,[1]也有利于加強對偵查機關依法訊問的監(jiān)督,防止其刑訊逼供,保證刑事訴訟程序的正當性。[2]可以說,作為非法證
太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6期2022-11-18
- 規(guī)范羈絆與司法困境:重復性供述排除規(guī)則
——對2013—2019年110份刑事裁判文書的實證考察
》)確立了重復性供述排除規(guī)則,使得受到刑訊逼供影響的重復供述得以被排除,以更加徹底地打擊非法取供行為。但由于重復性供述排除規(guī)則的規(guī)定本身存在排除范圍過窄、認定標準不具體等問題,給司法實踐造成了一定的隱患。為此,筆者以2013 年至2019 年的110 份刑事判決文書為考察對象,通過實證分析重復性供述排除規(guī)則的適用情況,以發(fā)現(xiàn)使其陷入適用率低的司法困境的原因,進而找到消解之道。一、現(xiàn)狀:重復性供述的司法認定標準《嚴格排除非法證據(jù)規(guī)定》中對重復性供述排除規(guī)則的
鐵道警察學院學報 2022年2期2022-02-04
- 重復性供述排除規(guī)則實證研究——以132份裁判文書為分析對象
加例外”的重復性供述排除規(guī)定。當下《排非規(guī)定》已實施三年有余,重復性供述排除規(guī)則在司法適用中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筆者以“重復性供述”為關鍵詞在中國裁判文書網(wǎng)進行檢索,篩去內容重復的部分,檢索到2017年7月1日起至2020年9月1日止共132份裁判文書。本文通過對裁判文書的整合分析,試圖發(fā)現(xiàn)并解決重復性供述排除規(guī)則在司法適用中存在的問題,希望能夠對該規(guī)則在司法適用上的改進有所幫助。一、重復性供述排除規(guī)則概述重復性供述,又稱為“反復自白”“重復自白”,是指
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21年4期2021-09-03
- 脆弱性視角下未成年人虛假供述的生成機制與阻斷路徑
言、被告人的虛假供述、錯誤的鑒定意見、檢控方的不當行為或失誤均是形成錯案的主要原因[1]。從邏輯上看,虛假供述增加了無辜者被錯誤指控的機會,但不一定導致刑事錯案。受制于司法迷信(1)冤假錯案的八大司法迷信,其中警察不審問無辜的人、無辜者不會承認未犯之罪屬于審訊階段的司法迷信。人們無法理解無辜者會在沒有精神缺陷或刑訊逼供的情況下錯誤認罪。依常識判斷,人們認為與自身利益相悖的行為尤其具有診斷價值。有罪供述被認為是強烈罪責感的指示器,是最具說服力和歸罪性的指控證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年2期2021-05-27
-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如實供述”內容探究
——兼與自首制度的比較
余金平“未能如實供述主要犯罪事實”為由,否定自首的成立并加重處罰。從現(xiàn)有研究來看,諸多專家學者就本案能否成立自首及其與認罪認罰之間關系問題進行了討論。其中,以顧永忠教授為代表的學者對二審判決的合法性表示肯定。[2]但以龍宗智教授為代表的學者認為,本案二審判決否定自首在實體法與證據(jù)法上根據(jù)不足,且與肯定被告人認罪認罰的有效性之間存在矛盾。[3]為解決這一問題,車浩教授提出“基本犯自首”的概念,主張余金平成立“基本犯自首”,并認為“如實供述”在自首與認罪認罰制
綏化學院學報 2021年2期2021-03-09
- 重復性供述排除問題研究
)首次針對重復性供述的排除規(guī)則做出了明確規(guī)定。 其中, 第5條指出因偵查人員刑訊逼供的影響而獲取的重復性供述原則上應予排除, 但同時也存在兩種例外: 首先是直接在偵查階段更換訊問人員, 其次是進入后續(xù)刑事訴訟階段由相應機關的工作人員進行訊問, 這兩類重復性供述無需排除。 對此有幾點需明確: 第一, 犯罪嫌疑人做出的重復性供述要與重復性辯解相區(qū)分, 對于后者不能不加辨別全部排除。 二者區(qū)別在于重復性供述的內容是有罪供述, 而重復性辯解的內容是自身無罪或者罪輕
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2期2020-12-19
- 重復性供述排除規(guī)則理解與適用
——對《關于辦理刑事案件嚴格排除非法證據(jù)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五條的解讀與自我思考
除規(guī)則中“重復性供述”的排除規(guī)則,界定“重復性供述”的概念,并對“重復性“供述”的理解,以及重復性供述的誘因、表現(xiàn)形式都作出了限定性闡釋。第一,本規(guī)則對排除對象有明確限制,即針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區(qū)別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辯解?!?span id="syggg00" class="hl">供述”指有罪供述,是與指控方立場相一致的陳述;“辯解”指無罪、罪輕辯解,是與指控方立場不一致或相對立的辯駁,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意圖出罪、不承擔刑事責任、減輕刑事責任的表達??梢姡?span id="syggg00" class="hl">供述和辯解的意圖恰好相反,對其進行區(qū)別大有必要
法制博覽 2020年32期2020-12-01
- 案件審查結案后投案供述與之前同種罪行是否可以作為自首情節(jié)認定
采取強制措施期間供述,從而未認定為自首,后基于案件二的犯罪事實夏某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2018年4月夏某針對案件二的判決執(zhí)行期滿,夏某得以釋放。2020年1月,案件一案發(fā)。在公安機關實施抓捕前,夏某在家人的規(guī)勸主動投案并對實施的盜竊案件一如實供述。分歧:本案的爭議的焦點主要是夏某在經(jīng)家人的規(guī)勸,主動投案并對案件一如實供述的行為能否認定為自首。第一種意見認為,夏某的行為不構成自首。理由是:即使犯罪嫌疑人夏某在因案件二啟動的刑事訴訟程序中如實供述案件一的事實,
法制博覽 2020年21期2020-11-30
- 異種數(shù)罪中自首認定問題辨析
——以林某偽造公司印章、妨害作證案為例
某的指使,作虛假供述,稱涉案租賃合同上的假印章系其通過制作假印章的人員所蓋。次日,胡某乙被刑事拘留,林某則于傳喚結束后離開公安機關,未被采取強制措施。后公安機關電話通知林某就偽造印章一事到公安機關繼續(xù)接受調查,2019年7月12日上午,林某自行到公安機關接受調查,并如實供述了自己通過他人偽造A公司印章一枚及案發(fā)后通過陳某、胡某甲雇用胡某乙來頂罪的犯罪事實。被害單位A公司對林某偽造公司印章的行為表示諒解。二、分歧意見本案基本事實和定性不存在爭議,但就偽造公司
法制博覽 2020年34期2020-11-29
- 重復性供述排除規(guī)則研究
和實務界對重復性供述問題進行了熱烈的探討。司法實踐中,為了固定證據(jù)、實現(xiàn)指控,偵查人員一般會多次訊問犯罪嫌疑人,制作多份訊問筆錄,從而產(chǎn)生重復性供述問題。重復性供述,又稱“重復供述”“重復自白”“反復自白”“二次自白”等,它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前作出有罪供述后,后續(xù)又作出與先前有罪供述內容相同或相似的供述。重復性供述中的爭議性問題在于:如果先前有罪供述是采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取得,后續(xù)的重復性供述是否具有可采性,還是應視為非法證據(jù)予以排除?可以說,重復
犯罪研究 2020年5期2020-11-24
- 引誘、欺騙方法所獲供述排除標準研究
誘、欺騙方法所獲供述應否排除及如何排除未置可否。②參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zhí)行的司法解釋》第九十五條第一款。2013 年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關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錯案工作機制的意見》,明確規(guī)定要排除以“刑訊逼供或凍、餓、曬、烤、疲勞審訊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被告人供述”,但仍然回避了引誘、欺騙方法所獲供述應否排除及如何排除這個問題。 2017 年6 月“兩高三部”聯(lián)合制定的《關于辦理刑事案件嚴格排除非法證據(jù)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以下簡稱《嚴格排除非法證據(jù)規(guī)定》)雖對前
安徽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 2020年3期2020-09-18
- 甲的行為能否構成自首
自動投案后僅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直至庭審中才供出同案犯的真實姓名和住址,雖然公安機關據(jù)此上網(wǎng)追逃并抓獲同案犯,但依法不能構成自首。關鍵詞:自首一、基本案情甲受乙糾集參與生產(chǎn)假煙,案發(fā)后甲被公安機關上網(wǎng)追逃,后甲自動投案,供認自己參與生產(chǎn)假煙,但根據(jù)乙的要求未供出乙的真實身份信息。一審庭審中甲辯解自己并非主犯,供出乙的真實姓名和住址,公安機關據(jù)此掌握乙的真實身份信息,并對乙上網(wǎng)追逃,最終抓獲乙。問甲的行為能否成立自首。二、分歧意見本案中,甲自動投案后僅如實供
看世界·學術上半月 2020年11期2020-09-10
- 重復性供述排除規(guī)則探析
其中之一的重復性供述排除問題也缺乏一致的解決方案,沒有法律上的依據(jù)。直到2017年6月27日,《關于辦理刑事案件嚴格排除非法證據(jù)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以下簡稱《規(guī)定》)施行,才在第5條中確立了重復性供述排除規(guī)則。該條款以原則加例外的形式在重復性供述排除的適用范圍、排除標準上進行了規(guī)定,將非法訊問影響的重復供述排除在證據(jù)之外。至此,重復性供述的排除問題才算得窺門徑。但是該規(guī)則在細節(jié)上還存有不足,應當深入分析并提出解決對策。一、重復性供述排除規(guī)則概述(一)重復性供
法制與經(jīng)濟 2020年8期2020-02-25
- 被告人虛假供述責任追究的法理與現(xiàn)實依據(jù)簡析
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辯解”,第五十二條規(guī)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第一百二十條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對偵查人員的提問,應當如實回答”,第一百九十一條規(guī)定“公訴人宣讀起訴書后,被告人可以就起訴書指控的犯罪進行陳述,公訴人、審判人員可以訊問被告人”。以上規(guī)定可以看出:第一,被告人供述是案件的證據(jù);第二,法律同時賦予了被告人保持沉默的權利和陳述事實的權利。那么問題來了,如果被告人放棄沉默權,但卻對案件事實作虛假陳述(供述),
法制博覽 2019年33期2019-12-17
- 關聯(lián)案件中犯罪人應當供述自己罪行范圍的解釋
——數(shù)個犯罪構成事實之間的直接關聯(lián)性判斷標準
關聯(lián)案件中犯罪人供述自己罪行的內容涉及他人犯罪信息,是其應當供述的范圍,還是檢舉他人犯罪,實踐中這兩種觀點都存在,但未有共識。究其原因,在于犯罪人供述自己罪行范圍的判斷標準不明。實踐中主要參考了最高法院《關于處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體問題的意見》中有關法律或事實上密切關聯(lián)的規(guī)定:如果他人的犯罪事實與自己的犯罪事實在法律或事實上有關聯(lián)性,則相關供述系犯罪人應當交代的范圍;反之,則為檢舉揭發(fā)。但在具體理解和判斷關聯(lián)性上,爭議較大。一、關聯(lián)犯罪案件中犯罪人如實供述自
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2019年10期2019-11-14
- “投案”和“自首”的區(qū)別
自動投案,并如實供述自己所犯罪行的,是自首。自動投案以后,必須還要如實供述自己所犯罪行才能使自首成立。如果自動投案以后不如實供述自己所犯罪行,避重就輕,這種情況下自首就不能成立。如果是如實供述自己所犯罪行,但其到案方式并不是自動投案,而是被動到案,這種情況下法律稱其為“坦白”。同時,自首針對的是有犯罪行為的犯罪嫌疑人。如果行為人自認為有犯罪行為,自動到有關機關進行所謂的“投案自首”,并且如實交代了自己的違法違紀事實,但經(jīng)法律標準衡量后,發(fā)現(xiàn)其行為不構成犯罪
新傳奇 2019年22期2019-07-26
- 重復性供述排除規(guī)則適用的實證研究
——以54份裁判文書為分析樣本
釋均未明確重復性供述的證據(jù)能力問題,司法實務人員在面對重復性供述時通常采取不排除的做法,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在一定程度上被架空[1]。為了進一步完善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體系、加強人權司法保障,“兩高三部”于2017年6月頒布了《關于辦理刑事案件嚴格排除非法證據(jù)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以下簡稱《嚴格排非規(guī)定》),其中首次對重復性供述的證據(jù)能力問題做出了規(guī)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學者們主要從比較法與規(guī)范分析法的角度對重復性供述問題進行如火如荼的研究。然而在《嚴格排非規(guī)
四川警察學院學報 2019年3期2019-02-19
- 論直接言詞原則——以被告人供述為視角
點之一,而被告人供述與直接言詞原則密切相關。本文將以被告人供述為限,論述直接言詞原則的要求和意義,并探討在我國落實直接言詞原則可能面臨的困難和相應的解決方案。一、直接言詞原則之含義直接言詞原則是大陸法系國家為了克服過去糾問式訴訟和書面審理的弊端,保證法官成為實際裁判者而確立的一項重要訴訟原則,由直接審理原則和言詞原則構成。直接審理原則分為形式上和實質上的直接審理原則。形式上的直接審理原則又稱“在場原則”,它要求參與訴訟的各方,尤其是作出裁判的主體,在審理時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19年2期2019-02-19
- 如何認定如實供述主要犯罪事實
審判決前沒有如實供述主要犯罪事實,不能認定為自首。[速解]作者贊同第二種觀點。首先,從定罪事實即犯罪構成事實的角度來看,如果犯罪嫌疑人對定罪事實予以否認,或者歪曲罪質、掩飾隱瞞、避重就輕,不能認定為如實供述主要犯罪事實。由于定罪事實是對犯罪嫌疑人定罪的基礎,關系到犯罪嫌疑人是否構成犯罪、構成此罪還是彼罪,犯罪嫌疑人必須如實供述自己的犯罪行為、犯罪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等對定罪具有重要影響的事實和情節(jié)。例如,犯罪嫌疑人與另一同案犯共同對被害人實施傷害行
中國檢察官·經(jīng)典案例 2019年11期2019-02-02
- 如何認定如實供述主要犯罪事實
審判決前沒有如實供述主要犯罪事實,不能認定為自首。[速解]作者贊同第二種觀點。首先,從定罪事實即犯罪構成事實的角度來看,如果犯罪嫌疑人對定罪事實予以否認,或者歪曲罪質、掩飾隱瞞、避重就輕,不能認定為如實供述主要犯罪事實。由于定罪事實是對犯罪嫌疑人定罪的基礎,關系到犯罪嫌疑人是否構成犯罪、構成此罪還是彼罪,犯罪嫌疑人必須如實供述自己的犯罪行為、犯罪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等對定罪具有重要影響的事實和情節(jié)。例如,犯罪嫌疑人與另一同案犯共同對被害人實施傷害行
中國檢察官 2019年22期2019-01-27
- 論被告人供述的自愿性
——以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為視角
,使得其認罪認罰供述之自愿性問題成為貫穿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始終的全局性問題:其供述自愿與否直接關涉到對其實體從寬、程序從簡的合法性與正當性,并將直接決定普通程序、簡易及刑事速裁程序間的轉化及銜接。因而明確認罪認罰從寬案件中對被告人供述自愿性的審查判斷標準,突出偵控審三機關全視角、全流程的審查義務,并以具體的程序性視角加以制度保障無疑就成為當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立法化、定型化過程中的另一重要改革議題。2 被告人供述的基本概念及其特點被告人供述系指犯罪嫌疑人、被告
中國刑警學院學報 2019年2期2019-01-26
- 自動投案但到一審開庭時才如實供述是否構成自首
程中,宋某某如實供述了自己在會所內組織賣淫的全部犯罪事實,并以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為由,要求認定為自首給予從輕處罰。針對宋某某是否成立自首,存在不同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宋某某成立自首。理由是宋某某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并在一審判決前如實供述其組織賣淫的犯罪事實,符合自首的成立要件,應當認定為自首。第二種意見認為,宋某某不成立自首。理由是宋某某雖然具有自動投案情節(jié),但在偵查、審查起訴階段拒不交待犯罪事實,不符合自首制度的要求。盡管其在一審開庭時如實供述
中國檢察官 2019年14期2019-01-26
- 司法實踐中的危險駕駛罪量刑情況分析
/100ml如實供述,認罪認罰危險駕駛,判處拘役一個月,緩刑三個月,并處罰金2000元2曲某某取保候審酒駕被查獲,含量120.2mg/100ml如實供述,認罪認罰危險駕駛,判處拘役一個月,緩刑二個月,并處罰金2000元3馬某某取保候審酒后駕車撞到路邊的車,酒精含量269.7mg/100ml,負全責如實供述,認罪認罰,前科劣跡從重危險駕駛,判處拘役二個月,緩刑四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4000元4賈某某取保候審酒后駕車撞到前車,對方不構成重傷,酒精含量89.7m
法制博覽 2018年35期2018-12-13
- 刑事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的最新發(fā)展和完善建議
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脅以及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相比以往,將采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方法收集的供述,證言和陳述列入非法證據(jù)排除范圍。(二)確立了重復性供述排除規(guī)則?!兑?guī)定》對爭論已久的是否排除重復性供述的問題確立了排除規(guī)則及其例外情形,明確規(guī)定采用刑訊逼供方法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出供述,之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受該刑訊逼供行為影響而作出的與該供述相同的重復性供述,應當一并排除。將排除重復性供述前提的
新生代 2018年21期2018-11-13
- 論非法拘禁供述排除規(guī)則的適用
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應當予以排除。2017年12月27日的《人民法院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jù)規(guī)程(試行)》(以下簡稱《規(guī)程》)對這一規(guī)定再次予以了確認?!兑?guī)定》公布之前,我國刑事訴訟法和相關司法解釋中,只規(guī)定了以刑訊逼供等方式獲取的供述應當依法予以排除,排除范圍較窄?!兑?guī)定》正式將非法拘禁獲得的供述納入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的適用對象,是對刑事訴訟法第54條第1款的擴大解釋。在《規(guī)定》實施的新聞發(fā)布會上,發(fā)言人指出,“完善對限制人身自由司法措施和偵查手段的司法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 2018年3期2018-04-01
- 重復性供述的排除問題研究
毒數(shù)之果的重復性供述毒樹之果,簡單說,是指執(zhí)法人員通過不合法程序取得的材料。毒樹之果是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我國修改后的新《刑事訴訟法》卻并未對其做出明確規(guī)定,使得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在施行中必然會受到阻礙或在司法實踐中會被架空或規(guī)避。在司法實踐中規(guī)避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的方式有兩種:一是以口供為線索獲得實物證據(jù)的過程中發(fā)生規(guī)避,也就是說嫌犯所交代的口供是偵查部門借助非法手段得到的,進而以該口供為線索發(fā)現(xiàn)與案件相關的實物證據(jù)。由于新《刑事訴訟法》對
山西警察學院學報 2018年3期2018-03-31
- 偵查訊問中犯罪嫌疑人虛假供述問題探析
,犯罪嫌疑人虛假供述是指在偵查訊問中犯罪嫌疑人由于內在、外在等因素的影響,對偵查訊問人員作出的與自己所知所為的案件真實情況不相符的陳述,包括真實犯罪者的虛假供述和無辜者的虛假有罪供述,也有學者將二者分別稱為謊供和錯供。[1]在公安工作中,存在大量犯罪嫌疑人作虛假供述的情況,犯罪嫌疑人虛假供述是造成冤假錯案的重要原因之一。何家弘教授等曾對我國1980年以后的50起刑事錯案的致錯原因進行分析,因“被告人虛假口供”而導致錯案的有47起,占94%。另有研究表明,7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018年3期2018-03-30
- 我國法院排除非法供述的實踐立場研究
據(jù)主要是嫌疑人的供述。在這一現(xiàn)象的背后,有以下相關問題值得進一步追問:一是法院基于何種理由排除供述?盡管《刑事訴訟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以下簡稱《司法解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錯案工作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兩高三部”《關于辦理刑事案件嚴格排除非法證據(jù)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以下簡稱《規(guī)定》)等規(guī)范性文件對此有規(guī)定,但司法實踐中,法院是如何把握和適用的,有必要進行梳理和分析。二是排除供述
西部法學評論 2018年6期2018-02-22
- 論重復性供述排除規(guī)則
南京)一、重復性供述概述司法實踐中,為了固定被告人的供述,偵查人員往往會在偵查階段進行多次訊問,導致了多分供述具有一定的重復性。若偵查人員采用刑訊逼供手段是的犯罪嫌疑人做出供述,之后因受到刑訊逼供影響而作出與之前相同的供述,則為重復性供述,也成“重復性自白”。重復性供述與刑訊直接逼取的供述內容上有一定的重合,但并非完全相同,主要是指關鍵的事實內容相當,重復性供述的內容可以對第一次刑訊逼供的供述進行細節(jié)補充、核實固定。二、重復性供述是否應當排除對于“重復性供
職工法律天地 2018年12期2018-01-22
- 強奸案犯罪嫌疑人供述真實性存在的問題及處理模式
類案件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真實性,并以此為突破口論述增強該類案件定罪量刑的可能性。關鍵詞:強奸 犯罪嫌疑人 供述 真實性一、強奸類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供述易出現(xiàn)的問題(一)客觀證據(jù)不完備時犯罪嫌疑人容易翻供司法實踐中,如果能證實犯罪嫌疑人與被害人發(fā)生了性關系,或者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犯罪嫌疑人的精斑等痕跡,被害人有反抗情節(jié),且事后及時報警,便能夠認定犯罪嫌疑人實施了強奸行為。但當客觀證據(jù)不完備時,強奸類案件的認定便需要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被害人的陳述來佐證,例如強奸未遂案件,現(xiàn)
中國檢察官·經(jīng)典案例 2017年3期2017-04-18
- 推定的非自愿性供述排除初探
)推定的非自愿性供述排除初探張新新1,張 劍2(1.浙江省人民檢察院 浙江杭州 310012;2.杭州市公安局 浙江杭州 310012)有的取證手段本身不能被確認存在強迫取證情形,但有強迫取證的高度危險,由此取得的供述根據(jù)某規(guī)定也應予排除。將這類推定的非自愿性供述納入非法證據(jù)排除范圍有助于完善現(xiàn)有的非法證據(jù)排除制度,充分保障人權。應將可能嚴重侵犯人權的非法取證情形納入推定的非自愿性供述范疇。推定;非自愿性供述;排除一、問題的提出《刑事訴訟法》第54條規(guī)定:
四川警察學院學報 2017年2期2017-04-11
- 在次數(shù)型盜竊罪中,主動如實供述其中部分盜竊事實是否構成自首
竊罪中,主動如實供述其中部分盜竊事實是否構成自首李海蛟重慶市璧山區(qū)人民檢察院,重慶 400715刑法第264條規(guī)定,盜竊公私財物,數(shù)額較大的,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兇器盜竊、扒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刑法規(guī)定多次盜竊,主要原因在于多次盜竊體現(xiàn)出行為人具有盜竊習性,主觀惡性較深,人身危險性大,雖然每次盜竊金額和多次盜竊金額均沒有達到數(shù)額較大的標準,但其多次實施盜竊行為也造成較大的社會危害性,把其作為犯罪處理,擴大處罰范
法制博覽 2017年35期2017-01-28
- 犯罪嫌疑人供述動機的形成研究
38)犯罪嫌疑人供述動機的形成研究劉征宇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公安管理學院,北京100038)所謂供述動機,即促使犯罪嫌疑人供述自己罪行的內心起因。供述動機不是憑空產(chǎn)生的,既要考慮供述人自身性格特點的影響因素,又要考慮到審訊中的態(tài)勢技巧以及相關政策和法律的作用。在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之下,供述動機經(jīng)歷了從萌芽、動搖、初步形成、強化以及最后確定并實現(xiàn)的過程。通過不同階段上犯罪嫌疑人激烈的心理斗爭并逐步放棄對抗審訊,最終向審訊人做出敘述性的報告或者以“提問和回答”
安徽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 2016年4期2016-03-19
- 檢察機關對非法供述排除范圍之認知
?檢察機關對非法供述排除范圍之認知●楊永華*王秋杰**/文內容摘要:隨著2012年修改的《刑事訴訟法》的正式實施,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的適用已有三年多的時間。為了解和掌握檢察機關對于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的認識,本文選取了北京市3個檢察院,對200名檢察官進行了調查問卷,問卷內容主要包括通過刑訊逼供、威脅、引誘等方法取得犯罪嫌疑人供述是否需要排除,調查結論為針對不同的方式獲取的供述給予不同的處理,并給出明確的態(tài)度。關鍵詞:非法供述檢察機關問卷調查認知*北京市大興區(qū)人
中國檢察官 2016年1期2016-02-13
- 口供補強與排除合理懷疑
有的、完整的有罪供述,既包括審判內供述也包括審判外供述。補強的范圍是犯罪事實或者主要部分事實。補強證據(jù)本身應該具有證據(jù)資格,有獨立、合法的來源。補強證據(jù)只要大體上能獨立證明犯罪事實的存在即可,無需補強口供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诠┭a強合理懷疑犯罪構成[基本案情]2014年7月24日23時許,被告人梁某閑逛至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qū)永盛南街10號“楠麗灣”小區(qū)2單元12樓,通過窗戶及室外貓眼觀察,發(fā)現(xiàn)1217號房間內僅有被害人胡某某(女,歿年24歲)一人,即意圖不軌。次
中國檢察官 2016年20期2016-02-11
- 對強奸類案件犯罪嫌疑人供述的思考
類案件犯罪嫌疑人供述的思考王名琛天津市北辰區(qū)人民檢察院,天津 300499近些年來,由于冤假錯案的不斷出現(xiàn),司法機關對案件的定罪標準不斷嚴格,審判機關對案件的審查更加謹慎,加之強奸類案件的特殊性,導致該類案件的犯罪嫌疑人難以被定罪懲罰,案件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情形呈上升趨勢。本文作者將重點表述強奸類案件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真實性,并以此為突破口增強該類案件定罪量刑的可能性。強奸;犯罪嫌疑人;供述;真實一、收集犯罪嫌疑人有罪供述的方式強奸類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在到案初
法制博覽 2016年33期2016-02-01
- 犯罪嫌疑人供述后心理感受實證研究
54)犯罪嫌疑人供述后心理感受實證研究劉啟剛(中國刑警學院刑偵系,遼寧 沈陽 110854)犯罪嫌疑人供述犯罪后的心理感受是犯罪嫌疑人訊問心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犯罪嫌疑人供述犯罪后的心理感受既有助于進一步固定犯罪嫌疑人的口供,防止翻供,又有助于確保犯罪嫌疑人真正認罪悔罪,坦然接受法律的懲罰和改造。對430名在押犯罪嫌疑人供述犯罪后心理感受的調查結果表明,犯罪嫌疑人供述犯罪后主要有20方面的心理感受,它們大部分屬于“感到獲得了精神解脫”、“對自己犯罪行為造
鐵道警察學院學報 2015年5期2015-12-08
- 自動到案后僅在庭審時如實供述能否認定自首
文某,并根據(jù)文某供述得知黎某也參與了該起盜竊犯罪,遂以協(xié)助調查為由,電話通知黎某到案。但黎某到案后,拒不供認其參與盜竊一事,直至一審庭審時才如實供述該犯罪事實。本案中,對于被告人黎某構成盜竊罪不存在分岐,但對于黎某經(jīng)偵查機關電話傳喚到案后,不供述其犯罪事實,直至庭審時才如實供述的情形,是否認定具有自首情節(jié)存在爭議。[速解]筆者認為,被告人黎某不應認定為自首,理由如下:(一)黎某到案具有主動性和自愿性,系自動投案所謂自動投案,是指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
中國檢察官·經(jīng)典案例 2015年10期2015-11-09
- 強迫——屈從型虛假供述的形成機制及其識別控制
辜者做出虛假有罪供述的潛在危險,甚至還可能誘發(fā)新型的虛假有罪供述類型。①虛假供述,廣義上是指事實上有罪的犯罪嫌疑人作無罪或罪輕的虛假陳述及事實上無罪的犯罪嫌疑人作有罪的虛假陳述;狹義上僅指事實上無罪的犯罪嫌疑人作有罪的虛假陳述。所謂強迫——屈從型虛假供述,是指無辜者在警察審訊過程中受到某種外力的強迫而作出的有罪供述,它是虛假供述三種類型之一。②本文對強迫——屈從型虛假供述的研究范圍僅限于心理強迫,不包括身體強迫。一、強迫——屈從型虛假供述的形成機制(一)行
新疆警察學院學報 2015年2期2015-03-23
- 利益平衡視角上的供述自愿性保障機制
疑人、被告人享有供述自由是其作為訴訟主體的表現(xiàn)之一。而在刑事訴訟中,被追訴者往往同時具有當事人和言詞證據(jù)的提供者的訴訟角色。①當其處于后者的位置,無論其選擇做有罪供述或無罪辯解,經(jīng)常是處于一種“強迫性”的狀態(tài),被追訴人的供述自愿性難以得到普遍保障。特別是在偵查訊問過程中,使用刑訊逼供、威脅、引誘以及其他非法手段獲取被追訴人的供述,這些嚴重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權的現(xiàn)象,近幾年在我國被頻頻曝光。而且從證據(jù)能力的角度來看,被追訴人的供述如果缺乏自愿性、任意
法制博覽 2015年21期2015-02-06
- 重復自白的證據(jù)能力判定
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應予排除的同時,對存在廣泛爭議的重復自白只字未提。鑒于此,有必要以司法實務為基點,對重復自白審查中的相關問題進行研討,以期對司法實踐有所裨益。一、問題的引出:一起案例引發(fā)的思考[基本案情]2014年5月7日,某縣公安局將涉嫌販賣毒品的任某抓獲。任某到案后,在偵查環(huán)節(jié),先后五次供述向林某四次販賣甲基苯丙胺共計500克。其中,第一次在辦案中心進行訊問,其余四次訊問地點在看守所,前后有六名偵查人員參與訊問。同年7月12日,任某販賣毒品案
中國檢察官 2015年10期2015-01-30
- 審前重復供述的可采性判斷
德馬進超審前重復供述的可采性判斷文◎王立德*馬進超**在刑事訴訟活動中,若首次供述確系通過非法方法獲得,那么對于后續(xù)階段合法狀態(tài)下取得的內容基本一致的重復供述是否具有可采性?這一問題在理論和實務中長期存在爭論,《刑事訴訟法》中沒有明確規(guī)定。對此應采用裁量排除的原則,以前次非法訊問與后續(xù)重復供述的密切程度為標準,根據(jù)個案具體情況考量訊問時間間隔、訊問人員、地點的變動、前次訊問的違法程度等因素,作出妥當?shù)呐袛?。一、案例引發(fā)的問題[基本案情]2012年10月3日
中國檢察官 2014年12期2014-12-29
- 虛假供述的第二道防線:口供實質補強規(guī)則
內容摘要:虛假供述一旦被采信,極有可能導致錯案。近年來,我國先后通過出臺專門的司法解釋和修改刑訴法,確立了一系列有關口供的證據(jù)規(guī)則。由于虛假供述形成原因的復雜性和虛假供述的多樣性,它們在整體上防范能力有限。以非法口供排除規(guī)則防止虛假供述在我國存在著現(xiàn)實困難和內在困境。同非法口供排除規(guī)則相比,以口供補強規(guī)則實質化作為突破口不僅具有理論根據(jù)、比較優(yōu)勢,也具有現(xiàn)實根據(jù)。為切實防止虛假供述,必須要結合虛假供述的形成機制和真假供述的識別原理,參考其他國家的口供補強規(guī)
東方法學 2014年4期2014-09-21
- 如實供述犯罪構成要件與如實供述犯罪事實的區(qū)別
文◎袁 博*如實供述犯罪構成要件與如實供述犯罪事實的區(qū)別文◎袁 博*本文案例啟示:認定自首時有必要區(qū)分“如實供述主要犯罪事實”與“如實供述犯罪構成要件”,且“如實供述”的對象是“主要犯罪事實”而不是“犯罪構成要件”。同時,成立“如實供述”不能虛構、隱瞞對犯罪構成要件判斷有重大影響的犯罪事實,否則不能認定為自首。*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0070][基本案情]被告人李某與被害人張某系大學同學,李某與張某談過戀愛但發(fā)生糾紛而分手。李某認為張某欺騙其感情,因
中國檢察官 2014年4期2014-05-08
- 論被告人供述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的轉化
601)論被告人供述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的轉化王曉天(安徽大學,安徽合肥230601)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是我國特有的訴訟制度,它橫跨了刑事訴訟和民事訴訟兩個階段,力求在一次庭審中解決相關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的問題,以節(jié)約司法資源,提高訴訟效率。但在司法實踐中,刑事附帶民訴難以使當事人心服口服,案結事了,在審判程序中處境尷尬,并未實現(xiàn)程序設計者的初衷。在當前我國兩大訴訟法進行大修的背景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如何發(fā)展完善,應當受到重視。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審理中,刑
湖北警官學院學報 2014年11期2014-04-07
- 虛假供述的原因及對策
00038)虛假供述的原因及對策張嘉月(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100038)當前,犯罪嫌疑人在訊問階段的人權保障問題引起了公眾廣泛的關注與深入的討論,犯罪嫌疑人的虛假供述在訊問活動中卻是一個十分普遍的現(xiàn)象。造成虛假供述的原因是有罪推定、心理強制、訊問時空和刑事政策。防范虛假供述的措施是:嚴格控制訊問的時間;徹底貫徹律師的在場辯護權;恰當使用訊問策略,科學引導犯罪嫌疑人認知結構的改變。社會管理;虛假供述;訊問;原因;對策隨著我國法治化進程的不斷深入,社會公眾
云南警官學院學報 2014年4期2014-03-11
- 逮捕階段犯罪嫌疑人有罪供述的真實性審查
段犯罪嫌疑人有罪供述的真實性審查文◎時金陽*郝鳳冕**在司法實踐中,案件承辦人接觸的最直接的證據(jù)就是犯罪嫌疑人的口供?,F(xiàn)實中對于犯罪嫌疑人的辯解的重視程度比較高,但對于犯罪嫌疑人的有罪供述往往不經(jīng)太多考慮,直接推定該犯罪嫌疑人就是案件的“實施”者。那么,犯罪嫌疑人有罪供述的真實性到底有多高,是否值得全部信賴?我國《刑事訴訟法》明確規(guī)定,僅有犯罪嫌疑人供述的,不能認定為有罪,然而在有其他一些證據(jù)印證的情況下,如何把握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真實性?一、司法實踐中犯罪
中國檢察官 2014年18期2014-02-05
- 強迫
——屈從型虛假供述的檢察監(jiān)督防范
——屈從型虛假供述的檢察監(jiān)督防范陳歡(長江大學,湖北荊州 434023)強迫——屈從型虛假供述是警察審訊室中出現(xiàn)得較多的虛假供述類型,也是造成冤假錯案的罪魁禍首。其產(chǎn)生與犯罪嫌疑人的服從、受暗示性和本能的生存需求緊密相關,但更多的是警察的強迫審訊策略所致。通過檢察環(huán)節(jié)的收緊批準、決定逮捕防線、加強訊問監(jiān)督和提高證據(jù)通過審查后的質量,可以有效防止審訊過程中的非法取證行為,減少審訊室中強迫——屈從型虛假供述。強迫——屈從型;虛假供述;成因;檢察監(jiān)督一、引言冤
湖南警察學院學報 2014年3期2014-02-03
- 被告人虛假供述后的舉證責任承擔
劍馮莎被告人虛假供述后的舉證責任承擔文◎張劍*馮莎*舉證責任,簡單說就是提出證據(jù)以證明自己觀點的責任以及不能提出證據(jù)時承擔失敗結果的責任。根據(jù)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第49條的規(guī)定,公訴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人民檢察院承擔,自訴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自訴人承擔。這是《刑事訴訟法》首次對舉證責任作出的明確規(guī)定,標志著無罪推定原則精神在法律中的進一步貫徹。實踐中,當被告人明顯做虛假陳述后,檢察機關如何承擔舉證責任,值得研究。司法人員往往認為被告人供述
中國檢察官 2014年22期2014-02-03
- 論自首中的“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
論自首中的“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文◎豆忠娟*我國刑法第67條規(guī)定:“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論”。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或本人其他罪行,是自首的必備條件,對司法實踐中正確認定自首具有關鍵影響,有進一步研究的必要。一、如何理解“罪行”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 《關于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第2項的規(guī)定,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
中國檢察官 2012年7期2012-01-28
- 共犯投案僅供述客觀行為的自首認定
翁凱一共犯投案僅供述客觀行為的自首認定文◎翁凱一[案情]2006年11月25日凌晨2時許,李某伙同張某、楊某,攜帶刀、手銬、電棍、手套、口罩等工具,由李某爬窗潛入4樓被害人家中,打開房門后電話通知張某、楊某,三人共同進入被害人臥室,通過按、壓、刀砍等方式,對被害人實施暴力搶劫,致被害人輕傷。后被害人呼救,同屋隔壁房間的鄭某撞開被害人房門,遭到張某、楊某迎擊,鄭某跑出拽住屋門并大聲呼救,致使三人跳窗逃走。后李某、楊某被抓獲,以搶劫罪追究刑事責任。楊某逃跑,于
中國檢察官 2012年6期2012-01-28
- “坦白從寬”入律之法理研究與實踐操作
首情節(jié),但是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從輕處罰;因其如實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別嚴重后果發(fā)生的,可以減輕處罰。”自《刑法修正案(八)》實施以來,有關坦白的實踐操作分歧較大,難以統(tǒng)一。筆者擬在實踐的基礎上,結合刑法基礎理論及立法原意對入律后的“坦白”進行探索與思考。坦白情節(jié)的法定化是貫徹和落實我國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需要,體現(xiàn)寬的一面。坦白從寬是自首從寬的邏輯延伸,坦白情節(jié)的法定化有利于實現(xiàn)刑法的公平,保障量刑的公正;有利于鼓勵犯罪嫌疑人盡早交代犯罪事實,協(xié)助偵破
政治與法律 2012年2期2012-01-28
- 以口供認定犯罪事實的五種情形及其適用方法
——以任某販毒案為例
被告人任某、張某供述,另案被告人販毒人員鄔某在另案審理中的供述,以及與任某共同犯盜竊罪而與任某同案審理的李某的供述。也就是說,一審法院在審理過程中主要根據(jù)了被告人之間供述的相互印證,認定了與被告人任某相關的犯罪事實。法院經(jīng)過審理認為,第一,因為共同被告人任某與張某的供述一致,所以可以認定被告人任某曾和張某一同向穆某和者某販賣2克毒品。第二,因共同被告人張某與李某對任某單獨向穆某等販賣毒品的事實的供述可以相互印證,所以該犯罪事實也應認定。第三,根據(jù)鄔某和任某
濰坊學院學報 2011年1期2011-08-15
- 對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辯解的審查判斷
劍萍對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辯解的審查判斷文◎馬劍萍*案名:甲某搶奪案[基本案情]甲長期以非法運營三輪車載客胡同游為生。2009年的一天,甲拉載某外籍游客乙進行胡同游,雙方談好價格為30元。下車時乙欲給甲30元,甲稱不夠,向乙索要300元,乙同意支付300元。甲趁乙從錢包取錢之際,從乙的錢包內搶走1000元。甲不供認從乙的錢包內搶走1000元,稱乙僅給了其25元。一、本案的主要證據(jù)和核心問題(一)主要證據(jù)1.犯罪嫌疑人甲的供述和辯解:稱其拉載乙后,乙只給了其25
中國檢察官 2010年14期2010-08-15
- 關于受賄罪自首認定中隱瞞“行賄事實”問題的思考
要求受賄罪自首時供述行賄事實。因此,應當通過合理的刑法解釋,打破行賄人與受賄人之間“相互信任”的關系〔1〕,并給予受賄人一定的司法獎勵,使受賄人能主動交代行賄犯罪事實,從而尋找到案件的突破口。受賄;行賄;自首;對向犯;共犯自首制度是我國刑法中重要的刑罰裁量制度,也是我國“懲辦與寬大相結合”的刑事政策的重要法律體現(xiàn)。正確適用自首制度,有助于鼓勵犯罪人自動投案,及時偵破和審理案件,節(jié)省國家司法資源和辦案成本。然而由于立法及司法解釋關于自首制度的概括性、模糊性規(guī)
河南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 2010年4期201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