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淑紅
關鍵詞:和諧 和諧課堂 新型師生關系 因材施教 教學實踐
和諧社會要求構建和諧校園,新課程呼喚和諧課堂。美國教育家羅杰斯分析說:“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他們在一天的學習時間里,課堂占主要部分。學生在每一天的學習中成長,他們的成長需求是多方面的,作為育人的主渠道,課堂教學責無旁貸。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的狀態(tài),情緒是高漲的,思維是活躍的,學生在和諧的課堂中,和諧的教育下,才能獲得全面的發(fā)展。那么,在教學中,應該如何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呢?
一、融洽的新型師生關系是構建和諧課堂的根基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說得好:“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里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為池塘,沒有感情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痹诮逃龑嵺`中我們也有同樣的體會:情感是教學的催化劑??梢姵錆M師愛的課堂才是和諧的課堂,師生互動的課堂才是和諧的課堂。生生和諧,主要是通過課堂上的合作學習機制來實現的,學生的合作學習是通過建立學習小組,共同討論、辯論、合作收集資料等方式進行的,并在此基礎上達到對知識點的理解和共識。融洽的新型師生關系的本質是民主和創(chuàng)造,它是充滿生命活力的現代教育的生動體現。由此看出,在和諧的課堂中,師生們共同面對的就不僅僅是知識和教材,而是更為廣泛、更為精彩的社會生活,老師的一張真誠的笑臉,一個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都會從心靈深處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和學習的興趣,從而使教與學在相互交融中最大程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因材施教是構建和諧課堂的關鍵
承認差別,因材施教,促進個別學生與全體學生的和諧發(fā)展。和諧的課堂應該是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教學,與教師互動,與同學互動,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收獲。但事實上,學生中有特別拔尖的“精英學生”,也有跟不上教學的“弱勢群體”,多數是居于中游的學生,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要求實施分層教學和因材施教,否則在課堂上有的學生“吃得飽”,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不會吃”,如此一來課堂上得到教師關注的只有一部分,個別學生肯定會失去聽課的興趣,這顯然不是和諧的課堂,不是有效的教學。因此,教師既要關注全體學生,又要“將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學生”,從實際出發(fā),有的放矢地組織教學,處理好個別學生與全體學生在教學收益上的關系,不能顧此失彼,應該力求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三、創(chuàng)設活動氛圍,重視教學實踐
在研究學生的學習成效時發(fā)現:閱讀的內容能掌握10%。聽到的內容能掌握15%,但親身經歷的內容我們至少能掌握80%。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的活動為主線,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思考,主動探索。創(chuàng)設和諧活動氛圍,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去體驗、歸納、提升,內化為學生的認知結構和能力結構,并能應用。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獲取知識、培養(yǎng)能力。因而,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己去獲取知識和能力,給學生適當的時間和空間,教師不宜包辦。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參與教學要努力做到:第一要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不應極限于獨立思考和練習階段,而應體現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上;第二要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參與教學的機會,體驗到參與成功帶來的滿足,特別是要從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基礎出發(fā)組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使他們在原來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參與教學都有所發(fā)展。在培養(yǎng)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時,要使學生做到三會:一是學會傾聽,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fā)言,努力掌握別人發(fā)言的要點,對別人的發(fā)言作出評價。二是學會質疑,聽不懂時,請求對方作進一步的解釋,三是學會組織,主持小組學習,能根據他人的觀點,做總結性發(fā)言。小組合作學習及組際的交流,使得師生之間的信息聯(lián)系與信息反饋能夠在多層面、多方向上展開。
愿和諧之聲響徹校園上空,愿和諧課堂造福每一位師生!
(作者單位:河北冀州市文教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