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莉
摘 要: 新課改理念下,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如何開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增強課堂教學效果,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身心得以愉悅發(fā)展,文章就此展開論述。
關鍵詞: 歷史教學 教學思想 教學內(nèi)容 教學研究 課堂練習
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模式是重講輕學,重記輕能,重接受輕合作,這種死板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厭學,讓老師的自尊受損,更跟不上目前新課改新形勢。如何讓歷史這門看起來很“死板”、教條的學科,更好地順應當前新考題的靈活性、思辨性、應用性,做到活學活用呢?
一、教學思想要開放
開放性教學的前提是教師的思想要開放,要跟緊時代前進的步伐,敢于掙脫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放下為人師的權威和架子,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要一切從學生實際發(fā)展的需要出發(fā),盡量營造民主、和諧、平等的教育氛圍,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勇于創(chuàng)新、勇于探究的欲望。要學會尊重學生,允許學生“節(jié)外生枝”、“個性張揚”、“突發(fā)奇想”,不能搞家長制,“一言堂”。一句話:老師要努力從一支粉筆、一張嘴巴、一本教科書的傳統(tǒng)教育觀念中走出來,樹立新的教育觀、師生觀,徹底改變漠視學生個性的做法,讓學生成為自己的主人,成為課堂的主人。
二、教學內(nèi)容要開放
知識的學習不是簡單的“搭積木”,而是情感不斷交流中升華的過程。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全面鉆研教材,靈活運用教材,及時了解學生的層次水平、學習能力甚至生活閱歷,善于賦予“死”的知識以生命,善于將文學作品引入課堂,注意教學的人文性,想盡辦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辛亥革命》中有新的紀年法,我就引導學生:
師:中國古代、近代、現(xiàn)代史中都涉及哪些紀年法?
生:年號紀念、公元紀年、干支紀年、黃帝紀年等。
師:近代史上用干支紀年的事件都有哪些?
生:甲午戰(zhàn)爭、戊戌變法、庚子賠款、辛亥革命等。
師:讓學生在黑板上寫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并告訴他們十二地支與我們十二屬相間的對應關系,六十甲子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組合為六十甲子。假設1898年是戊戌年,那么1901年是什么年?依次類推,假如你生活在1995年,按古代干支紀年法算,該是什么年?出生在那一年的人是什么屬相?
古希臘圣哲普魯塔克說:“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炮?!睂W生在下面展開了熱烈的爭論,尤其對自己的出生年非常感興趣,課堂氣氛熱烈、融合,很順利地達到教學目的。
三、教學環(huán)境要開放
高中生的思維特征表現(xiàn)為善于探索、善于發(fā)現(xiàn),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和評判能力。要留給學生思維空間,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在課堂上自我展現(xiàn)。教學時要注意提供新材料,創(chuàng)設新情境,提供歷史劇,力爭讓學生參與進來。設問要開放,有利于學生知識遷移,思維發(fā)散,活學活用。如學完明清活躍的儒家思想及啟蒙運動后,我讓學生根據(jù)時代背景,自己探究中西思想家的身份及他們的思想對當時社會產(chǎn)生的不同影響,并探討明清活躍儒家思想何以沒有產(chǎn)生類似歐洲啟蒙思想那樣深遠的影響。這樣層層設問,學生的思維在發(fā)散中創(chuàng)新,在碰撞中深刻,同時提高人文素養(yǎng),增強學生學好歷史的自信。
四、教學過程要開放
場景一:老師按部就班地講抗日戰(zhàn)爭中的兩個戰(zhàn)場、兩條路線及兩個戰(zhàn)場各自的作用,學生機械地聽,機械地記,全然沒有自己的思想,課堂死氣沉沉,學生昏昏欲睡。
場景二:老師要求學生事先自己分組,每個組員都要配合小組長圍繞主題收集資料,每個成員都有發(fā)言的機會,優(yōu)勝的小組有獎勵,優(yōu)秀的個人有獎勵。由于老師大膽地把一些思辨性較強或有爭論的話題拋給學生,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在討論中,鼓勵每一位學生各抒己見,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然后小組選出代表總結性發(fā)言,老師在這一過程中主動積極參與,做出點評,表明自己的意向,關鍵時刻駕馭課堂。這種做法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發(fā)言的機會,同時在熱烈的思維碰撞中擊出創(chuàng)新火花。
現(xiàn)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老師可以放開手腳,讓學生走出課本,走出教室,走進圖書室,走進網(wǎng)絡,走進社會,從中獲取自己需要的知識。這樣一方面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自覺閱讀課外資料的好習慣,另一方面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能力,體現(xiàn)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人翁地位,激發(fā)他們的積極參與意識。
五、課堂練習要開放
課堂練習是對課堂效果的檢測,靈活多樣的題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縝密的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教學中,我從不搞“一刀切”,針對不同的對象,知識掌握的不同層次,設計不同類型的習題,甚至讓他們根據(jù)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選擇適合自己的題,這種做法學生很容易接受,學生容易產(chǎn)生成就感,學生感覺被尊重,師生關系也因此更加融洽。
新高考形勢下,考題更重視的是對學生能力的考查,這些能力包括閱讀、理解、比較、獲取有效信息等,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開放的課堂。這就對老師提出更高要求,老師必須與時俱進、大膽創(chuàng)新,通過各種途徑不斷“充電”,這樣老師才能在上課時游刃有余,既放得開又收得攏,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到方法本事,展現(xiàn)自我,受益終生。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知識獲得的過程比獲得知識本身更重要,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課堂是學生的,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翁,在歷史教學中,應該想盡一切辦法優(yōu)化教學方法,組織引導學生,以不同的方式將歷史知識表達出來,徹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全身心地參與課堂學習,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歷史課堂真正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