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忱 戴蒙利
摘要:本文通過對歌曲《關雎》旋律、配器、和聲、曲式結構等方面的研究與分析,探究出作曲家如何通過自己的創(chuàng)作,力圖表現出《關雎》這首藝術歌曲的意境美,以及作曲家的音樂創(chuàng)作風格。
關鍵詞:關雎 意境 和聲 旋律
一、 作曲家簡介
沈忱,16歲進入軍營成為部隊文工團的一名少年演員。在7年的軍旅生涯中,創(chuàng)作了許多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轉業(yè)之后,沈忱繼續(xù)自己的音樂創(chuàng)作之路,《村里來了大學生》、《關雎》、《上邪》、《福到了》、《月兒圓了》等音樂作品先后榮獲了全國“最佳歌曲一等獎”、“全國大學生藝術節(jié)一等獎”、優(yōu)秀節(jié)目創(chuàng)作獎、優(yōu)秀藝術指導教師獎等多項獎項。
二、 作品分析
歌曲《關雎》以我國詩歌集《詩經》中的《關雎》這首詩歌作為創(chuàng)作原形?!蛾P雎》作為詩經的開篇之作,格調純凈清新,高雅熱烈。作曲家通過自己對詩歌《關雎》的理解,用現代人的理念演繹一段具有淡青色彩的愛情故事,旋律順暢優(yōu)美,此起彼伏、氣勢龐大,融昆曲的韻味、蒙古長調以及宗教音樂的感覺為一體,用通俗民歌的唱法來體現,別具風格、耐人尋味。
1.獨唱部分:
古琴在弦樂、隕合奏的音樂背景中緩緩奏出、隨后蕭作為主要旋律開始進入,漸漸引出歌曲主題的音樂。前奏旋律起于角音、止于徵音,在五聲音階中迂回進行,全曲的民族風格鋪墊地極為精致。作者在這里描寫一個書生在清晨看到了一幅美好的景象:關關鳴叫的水鳥,棲居在河中的沙洲之上。于是情不自禁地低吟:“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同時他也在尋求自己心目中的美好愛情:水鳥和鳴,在清風中細吟一種永恒不變的約定。第一樂句結束處,加入4小節(jié)間奏,間奏由3小節(jié)組成,第一小節(jié)為動機,第二、三小節(jié)采用倒影模進的手法完成。
間奏之后的第一個樂句表達一個書生對于美好愛情的憧憬,書生一直在找尋這種自由、美好的愛情,結果卻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第二樂句完全重復第一樂句,節(jié)奏上變?yōu)椤吧钥臁?,最后的結束音將長音改成休止,運用休止符停頓的感覺,巧妙地給人以表面平靜,內心深處心思并不平靜的情思。朦朧的意境中仿佛看到水鳥和鳴、悠閑玩耍的美好景象,突然旋律的速度變快,水鳥似乎受到了驚嚇,突然飛走了。書生急忙找尋、看,卻再也找不到美麗的姑娘和美好的愛情,輕紗的畫面中,回到現實中,看著河面呆呆地自言自語:悠哉、悠哉。。。。。隨后思緒回到薄霧中。伴奏音樂中的木魚聲:以靜趁燥,內心的焦慮感,輾轉反側。
2.合唱部分:
合唱部分從各個聲部輪唱同一旋律“輾轉反側”開始,在三個主要聲部中共輪唱9遍。采用歌詞“重復”、旋律“模進”進行創(chuàng)作手法可以讓旋律印象深刻,同時也強調了前面樂句中“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愁緒,于是出現了“輾轉反側”不成眠的情思。隨之音樂進入了帶有男聲領唱的混聲四部合唱,歌詞僅由“啊”和“嗯”兩個感嘆詞組成。沒有了歌詞所指定的情緒,男聲獨唱所代表的書生形象的情思被觸動,憧憬著將美麗的姑娘迎娶為自己的妻子,思緒越來越濃,一種甜蜜幸福的焦慮感充斥著書生內心的情感?!鞍 弊植糠钟秒娮右魳纺7滤暤囊羯橐怨狞c,讓旋律流動起來,聽眾似乎來到了河邊,看到了“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情景。“嗯”字部分加入弦樂組,使音樂變得更為寬廣,書生憧憬的美好愛情就在眼前,心生得意之情,與前面的“悠哉、悠哉”遙相呼應。旋律創(chuàng)作手法上作曲家采用男生領唱,伴以男女合唱“啊”字,男聲領唱的“啊”字,采用了一字多音的創(chuàng)作手法,融入昆曲的韻味,是作者創(chuàng)作詞曲的獨特之處。
3.男聲領唱與女聲合唱部分:
男聲領唱擔當主要旋律的演唱任務,女聲合唱聲部演唱“哈哈哈哈”附和主要旋律的伴唱。男聲領唱表達出親近和取悅美麗善良姑娘的心聲,女聲合唱“哈哈哈哈”的伴唱表達洋洋得意的被追求的幸福感,兩種情緒由不同的音樂素材輪流演唱。男聲領唱部分的音樂動機由四個八分音符組成的兩個節(jié)拍,旋律圍繞角、徵、羽三個音進行發(fā)展。女聲合唱部分的音樂材料由十六分音符和休止符組成,休止符特有的停頓、跳躍的音樂形象,給人一種歡快高興的情緒?!榜厚皇缗?,君子好逑”,君子對于窈窕淑女的追求充滿喜樂與幸福,回應君子彈琴鼓瑟親近、敲鐘擊鼓取悅姑娘美好而又浪漫的愛情,整首作品的意境充滿著浪漫的色彩。
4.結束句:
“鐘鼓樂之”分別在“徵音”、“變宮”、“商音”、“角音”上重復四次,借此來設想用鐘鼓設想娶親的情景,君子通過自己的追求終于迎來大娶的日子,進入婚姻的殿堂。通過一系列情緒變化,君子迎娶了美麗善良的好姑娘,美好的愛情得以實現,在作品的最后作者用一個結束句,向天下宣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千古真理。
三、和聲特點
此首作品和聲基本上采用的仍然是我國傳統(tǒng)和聲的特點:以大、小調為基礎的功能和聲體系。和弦結構:多采用三度疊置的形式。其次,在某些合唱部分作者運用了大二度音程,這個音程被稱為“溫和的不協(xié)和”音程。在我國民族民間音樂作品中,大二度和小七度包含在五聲調式和音列中,因此運用的比較多。此曲由于恰當地運用了大二度音程,突顯出鮮明的民族風格,與作品所要表達古人追求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千古真理相得益彰。
總結
通過對作曲家沈忱的這首藝術歌曲《關雎》旋律、和聲、配器音樂素材等方面的分析,不僅有古代文人的清新婉麗的風格特征,同時也能感受到濃郁的中國現代風格。在繼承傳統(tǒng)基礎之上,用通俗民歌的唱法藝術形式表現出來,這種表現形式是現代音樂發(fā)展的主流風格,作曲家能夠準確把握音樂發(fā)展的變遷,同時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古典與現代、激情與婉麗相融合的創(chuàng)作風格。
參考文獻:
[1]孫良申.詩經解讀[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9.
[2]王安國.現代和聲與中國作品研究[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