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雯
摘 要:為了更有效地實現(xiàn)小學與幼兒園教學的銜接,幫助學生盡速適應小學的教學方式、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環(huán)境,語文教師要深入研究《語文課程標準》,更新教學觀念,采用靈活多變的“教”法、生動有趣的“學”法、扎實有效的“練”法和明確合理的“管”法,促進學生養(yǎng)成課堂學習的良好習慣。
關鍵詞:幼小銜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3)07-0033-03
小學一年級的教學目標、教學環(huán)境、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與幼兒園有著極大的差異,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必然會有一個較長的適應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若太過嚴厲就會損害和影響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情緒,若稍加放松又擔憂造成課堂混亂。如何有效地開展好“幼小銜接”時段的語文課堂教學,讓孩子們能順利適應、積極投入每節(jié)課40分鐘的學習,并能學好?
一、靈活多變的“教”法,優(yōu)化漢語拼音教學
朗讀和背誦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手段,也是語文教學的主要策略。由于每個孩子在入學前各方面的發(fā)展和所受教育是不同的,所以學生與學生之間有很大的差異,學習方式、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水平也良莠不齊。很多孩子因剛入學還未適應,齊讀時總是跟不上其他同學,甚至不愛開口或者干脆不動口。還有些孩子在假期里參加了社會上的家教提前班,預習了大半本語文書,剛開始教的內(nèi)容早就不新鮮了,也不愿開口讀。有的是外地生或者從未參加過任何培訓,學習基礎較差,往往聽不懂老師所講的內(nèi)容,朗讀或指讀時更是困難重重。而“讀”對漢語拼音教學卻是不可或缺的。
針對以上問題,調(diào)動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積極性迫在眉睫,必須采用靈活多樣的朗讀形式和方法,例如,范讀、領讀、倒著讀、同桌互讀、男女生賽讀、趣味拼讀等形式,積極為漢語拼音教學提供幫助。
(一)多練“熟讀”
如香港電影《歲月神偷》里的小男孩,能將26個英文字母倒背如流一樣,也可以引導學生將23個聲母倒著熟讀出來甚至背誦下來。順著背誦聲母表對每個孩子都不是大問題,一年級的孩子們記憶力很好,老師領讀幾次就能背下來。只要是按順序填空或者檢查拼音、生字讀音等,學生的表現(xiàn)不會差。一旦打亂順序,換一種檢查方式就不容樂觀了。因為兒童的記憶不是記單獨的字或者字母,而是記憶整個線索,是整個知識點的大概形象,對單獨對象的記憶卻是模糊的。如果倒著讀和背誦,從W開始到b,先教師領讀或者齊讀、輪讀,再4個或3個一組連讀,如f m p b或 h k g ,學習效果一定讓人驚喜。這樣的腦力激蕩,定能讓學生充分掌握每個聲母的讀音。
(二)巧用賽讀
在學習韻母時,除了按教材分類(單、復韻母,鼻韻母)學習之外,還可以在課件上加上四聲調(diào)組成詞語讀。如:āi 挨著;ái 挨打 ǎi 高矮等等,都能加強記憶和理解。學完漢語拼音后,可以用分組賽讀、開火車讀、變調(diào)讀的方式激發(fā)孩子的朗讀積極性,以鞏固和提升漢語拼音教學的效果。如:一排幾個孩子合作讀整體認讀音節(jié)表,前面一人讀第一個,后面一人馬上接上去,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專注度和參與度。
靈活多變的讀能積極、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拼音或者音節(jié)的學習,但以下幾個方面值得關注:
1.讀的方法雖然不拘,但要注意教學時機。不要一上課就開展游戲式的朗讀,如開火車輪讀、同桌對讀等,應該在半節(jié)課后或者學生精神疲憊、渙散時使用,還要做好示范引導工作,請班內(nèi)最靈活的孩子和自己合作示范讀的某種形式,同時提醒學生要人人都開口,不可濫竽充數(shù),這樣才能保證課堂效果。而齊讀、齊拼可以放在前20分鐘,此時學生的注意力較為集中和振奮,朗讀的效果也能保證。
2.讀的內(nèi)容要合理安排。剛學漢語拼音時的朗讀內(nèi)容要少一些,音節(jié)或者復雜的韻母每次只出示6~8個,讓學生不至于產(chǎn)生畏難心理和抵觸情緒。
3.讀的方法應呈多樣性。不能總是老師說了算,否則學生的求新心理得不到滿足而產(chǎn)生厭煩,這時可“以生為主”,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剛剛聽得專注的孩子做代表,選擇某種朗讀方式,同桌互讀或男女生賽讀,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朗讀積極性。
4.讀的引導不能生硬命令。在朗讀預定的內(nèi)容前可采用編短兒歌或編小故事的方式導入,如:教師說“一面紅旗”?學生接讀“PPP”;教師說“ 夜晚的月兒圓又圓”,學生接說“ye yue yuɑn”等等。同時也要表揚、鼓勵每個孩子大膽開口,甚至指名讓個別不認真參與朗讀的學生來讀,提高其課堂參與度。
總之,多讀多背是幼小銜接時段提高漢語拼音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且靈活多變的課堂朗讀方法,能夠有效促進剛入學孩子語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生動有趣的“學”法,落實課堂預設
“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來思維的。”(蘇霍姆林斯基語)幼小銜接時段的語文教學要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學內(nèi)容和生動有趣的教法,使學生充滿興趣地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
(一)畫面演繹,“學”得有據(jù)
在拼音或者識字教學中,可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讓孩子們學得快樂,學得輕松。一年級的孩子抽象思維比較薄弱,需要借助一些畫面降低記憶難度。教師可采用電子白板或其他多媒體,呈現(xiàn)動態(tài)畫面,或者利用教材中的插圖、教具,直觀形象的畫面能喚起孩子的觀察和聯(lián)想。如:教學聲母Y W可出示樹杈和屋檐形狀的圖片,對于它們的讀音則可出示樹杈上的烏鴉和屋子的畫面幫助記憶。識字時,可利用PPT播放甲骨文的演變過程,如:馬、鳥、手、家等字。學生就能學得快,記得牢。
(二)情景創(chuàng)建,“學”得有形
一年級的孩子動作模仿能力遠超語言能力,肢體動作的表達能有效輔助課堂教學的開展與實施。上課鈴響應先讓學生靜下心來,做好課前的準備。當學生們注意力渙散的時候、可以進行一分鐘“我是木頭人”的游戲,讓學生想象進入到玩具工廠,變成木頭人,身體坐正、不動、不說話,能有效地讓孩子們安靜下來,提高專注度。在課間也可以進行“瞄準訓練一分鐘”的游戲,任意選中身邊的一個點、一個物品,專心瞄準一分鐘,可讓孩子體會到“靜止”狀態(tài)的自律之趣。又如,分角色表演課文片段。一年級課文童話題材較多,在熟讀基礎上,可制作動物頭飾進行表演,不但可復現(xiàn)文本,更重要的是鍛煉了孩子互相合作的能力。而識字教學時,也可讓孩子們邊念生字邊表演記憶,如:拉、拍、打、捏、抱、推、扔等生字的記憶,雖然費時比較多,但收效顯著。
在漢語拼音教學中,學完四聲調(diào)和聲、韻母,整體認讀音節(jié)后,可用直觀形象的游戲來學習音節(jié)組成的詞語、句子,為下一階段的課文學習打好基礎。如猜詞語、拼同學的名字等活動。這些教學內(nèi)容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比如:吃面條,肉包子,肯德基,扔沙包等音節(jié),只有拼出來才能知道意思,這充滿求知樂趣的學習方式,最能提高學生的拼讀水平。但仍需注意幾點:其一,遇到難拼或者易錯的詞語音節(jié),要復習帶調(diào)聲母和韻母的認讀,反復強化。如:倒著念9個復韻母,隨機指讀其中一個韻母并且加四聲調(diào),或者隨機標調(diào)齊讀等。這樣的學習既充滿樂趣和挑戰(zhàn),又能有效地落實課堂預設。
(三)歌謠創(chuàng)編,“學”得有趣
學生是編兒歌、童謠的天才。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孩子們模仿老師編字謎,如:兩個月亮在一起——朋,這是學生自己想出來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能夠?qū)φn堂教學內(nèi)容感興趣,就能學得投入,學得有效。關注學生的學情,恰當運用各種充滿樂趣的“學”法,就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扎實有效的“練”法,落實課堂調(diào)控
我們都知道,課堂教學只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方式與過程,不是講過一次的內(nèi)容學生就能永遠不忘,其實,最有效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途徑是“面批面改”,因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當堂課上講解、示范、訓練好,然后面批面改,就是最好的教學方式之一。這樣,一些重難點知識就能在反復的強化中得到鞏固和內(nèi)化。在課內(nèi)可以設計一些小的練習,讓學生上講臺或在本子上聽寫等。教師可口述音節(jié)或者加上聲調(diào),學生當場默寫出來,量不在多,重在對知識點的把握。如,標調(diào)規(guī)則(如:iu在一起,誰在后面給誰戴),拼寫規(guī)則(特別是小ü的拼寫),兩拼或者三拼音節(jié)等??梢援攬霭l(fā)現(xiàn)本次課堂教學的不足與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調(diào)整教學節(jié)奏和教學策略,落實課堂調(diào)控,及時改善課堂狀態(tài)。
另外,由于幼小銜接時期的拼音學習是最基礎的任務,也是最困難的環(huán)節(jié),為了充分掌握知識,筆頭練習需與口頭強化練習相結合。通過強調(diào)漢語拼音的作用和重要性,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和積極性。同時,要發(fā)動家長的力量,自制或購買拼音卡片反復在家練習,打亂順序進行記憶拼讀,達到強化知識的目的。也不要忘記教學生拼讀的規(guī)律和方法,兩拼音節(jié)如:“m-a,ma”,可多讀幾遍再拼成一個音,降低難度,提高孩子拼讀的信心。除在家強化拼讀以外,還要強化聽寫和朗讀課文,把好最基礎的一關。在學校也是一樣,要不斷進行字母和音節(jié)的強化訓練。家校結合,才能將課堂內(nèi)容扎實有效地吸收運用。
當然,強化練習要有的放矢,要不斷地調(diào)整。如家長周末可針對自家孩子的薄弱點再做針對性的練習,如前后鼻音或者整體認讀音節(jié)的訓練。同時,課堂上的強化訓練要避免疲勞作戰(zhàn),要具有趣味性,形式要多樣一些,如聽寫、同桌互讀互背、指名讀背等,也可以出示街上的廣告牌,孩子喜歡的卡通人物,喜歡吃的水果和零食,如旺旺牛奶,泡泡糖等,反復進行拼讀操練。也可以多形式相結合:讀寫結合,讀背結合等。若發(fā)現(xiàn)班中有掉隊的孩子,應利用課后時間及時補救,讓孩子明白這是當天必須要完成的學習任務。
四、明確合理的“管”法,促進習慣形成
“幼小銜接”時段的學生雖然是剛進入小學系統(tǒng)的學習生活中,但孩子們極具成長空間,有很好的可塑性,因此,怎樣訓練和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成了當務之急。要想讓學生真正投入到課堂教學中,要抓好課堂紀律,變被動為主動地學習,將良好的聽說讀寫習慣等保留下來,并內(nèi)化成自覺的行為。
在識字教學中,引導孩子主動識字更為重要。《課標》對第一學段識字與寫字是這樣強調(diào)的:“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由此可見,識字教學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孩子學習興趣、激發(fā)熱愛祖國文字這一美好情感的過程。如教學:請、情、清、睛、蜻這幾個字時,為了讓學生發(fā)現(xiàn)形聲字的特點,我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標出了每個字的偏旁,又引導學生組詞,大聲認讀,在讀中感悟到不僅每個字是一個偏旁加“青”字,而且同一個字加不同的偏旁意思不相同,偏旁表示意思,右邊的“青”字表示讀音;教學:梅、海、莓這三個形聲字時,也能用以上這個相同的方法,定然有效。
在寫話練習中,鼓勵孩子個性化表達。雖然低段的寫話練習要求很簡單,但仍需鼓勵孩子從小養(yǎng)成個性化表達的意識和習慣。如:“句子練習——你能學著第一句話說一說嗎?”例句是:“小燕子在天空中飛?!狈聦懙木渥邮牵?.“小魚兒在______?!?.“馬兒在______。”當然,寫小魚兒在水里游就已經(jīng)全對了。但對于有些表達能力好的孩子要求有點太低了。比如有個孩子就寫著:“小魚兒在水里游,一邊吐著一個個透明的泡泡?!睂Υ司实木渥樱瑒t要大加表揚,盡管對這樣的寫話訓練要求不能過高,但仍需鼓勵有個性化的表達。
在朗讀訓練中,養(yǎng)成專心拼讀的好習慣。用“考考你”、“請你做小老師”等方式來引導孩子專心拼讀。學生都能得到領讀、指讀的機會,就能調(diào)動起學習積極性,化被動為主動。時間一長,就會養(yǎng)成專心拼讀的好習慣了。在寫字教學中,要不斷糾正孩子的寫字坐姿、握筆姿勢等,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要利用各種小獎品、小紅花,小貼紙、爬格子等方式對孩子的日常表現(xiàn)進行積極引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需要不斷強化,還要賞罰分明,每周都進行總結和展示,并把學期末的三好學生等榮譽評選放在平時進行。對學生的壞行為、壞習慣起警示,督促作用。
總之,每個孩子的語文學習都是循序漸進,逐步提升的。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關鍵在于教師的引導和管理。總之,學生有所得的課才是有效的課。幼小銜接時段,只有關注孩子的年齡特點,尋找合適的學習方式,抓住教學時機并耐心教育,才能讓剛入學的孩子都愛上語文學習,體驗到成功學習的快樂。
參考文獻:
[1]張達紅.幼小銜接時段的語文課堂教學[J].福建教育,2011,(4).
[3]金曉芳.新課程小學語文幼小銜接教學游戲指導與設計[J].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