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
摘要:數(shù)學課堂新授內容與學生已有認知水平之間存在的落差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說的教學重難點,也就是數(shù)學課堂的“根”?!斗痔枪肥潜睅煷蟀嫘W數(shù)學第三冊第四單元《分一分與除法》的第三課,是大數(shù)目的平均分,使學生感受分步進行平均分的過程與分法的多樣性。本課是在學生掌握乘法口訣,已經知道平均分的兩種不同的情況,學會平均分一些小數(shù)目的物體,對除法也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夠很熟練的平均分物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是學生第三次經歷“分一分”。而且它還將是后續(xù)認識除法的意義、學習除法的重要基礎和前提。怎樣和前兩次的“分一分”有所區(qū)分,又能讓學生在前兩課的基礎上有所提升,這就需要通過“前測”幫我找準新內容與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之間存在的落差,從而準確定位課堂教學的重難點。
關鍵詞:課堂前測 準確定位 教學重難點
一、何為“前測”
前測:是指在學校教學過程中,教師在上課前的一段時間內,通過不同的調查方式對學生進行相關知識預備和相關方法的預先測試,然后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教學活動,并提出相應的課堂教學策略。
二、實施“前測”的必要性
現(xiàn)在的學生大多數(shù)都在課外上過各種各樣的數(shù)學思維班,家長也對孩子進行過早期教育,很多知識老師還沒有講,學生就已經會了。那么,在數(shù)學課堂上,學生哪些知識是已經掌握的?他們在本課學習中真正的困難又在哪兒呢?這些都是我經常思考的問題。課堂教學要做到心中有學生,教學設計要有依據(jù),這就需要我們走到學生中去,了解學生的真實認知狀況,知道學生已會、已掌握了哪些知識,找到學生對這節(jié)課學習的真正困難所在,從而加強教學活動設計的實效性。基于此,開展課堂前測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夠很好地了解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和已有經驗,也就是了解學生的前概念,這樣才能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讓學生開展饒有興致的學習。從而切實可行地思考更符合學生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學策略,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只有在上課前期做到了這些,才能準確定位課堂教學的難點,從而有效突破,從根本上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
三、有效“前測”準確定位教學重難點
數(shù)學課堂新授內容與學生已有認知水平之間存在的落差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說的教學重難點,也就是數(shù)學課堂的“根”。課堂教學要講究分散重點,突破難點。教學重點要分散,既讓學生易于接受,又減輕學生負擔;教學難點要分析落差的距離,搭建合適的臺階。這正是教學設計的藝術性之所在。
《分糖果》是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分一分與除法》的第三課,前面兩課“分桃子”和“分蘋果”都是小數(shù)目的平均分,通過“分桃子”的過程使學生感受隨意分與平均分的區(qū)別,體驗平均分的意義;“分蘋果”則進一步使學生體驗“平均分成幾份”或“每份分得幾個”都是平均分,以及平均分有分得“一個不?!焙汀斑€有剩余”兩種不同的結果。而本課《分糖果》是大數(shù)目的平均分,使學生感受分步進行平均分的過程與分法的多樣性。教材通過上述系列的“分一分”活動,為進一步數(shù)學化,為學生認識除法的意義打下認知基礎。
我的思考:本課是學生第三次“分一分”的活動,怎樣和前兩次的“分一分”有所區(qū)分,又能讓學生在前兩課的基礎上有所提升,是我思考的問題。為此設計了以下3道前測題目,目的:1、2題主要測試學生對乘法口訣的掌握熟練程度,還特意加上了后面沒學過的6—9的乘法口訣。3題是課本中同樣的數(shù)據(jù),主要是想看學生對本課學習是否還存在困難,如果已經沒有困難了,就要思考如何在學生已有的基礎上與前兩次的“分一分”有所區(qū)別,同時又能讓學生在前兩課的基礎上有所提升。
綜上,為了了解學生的真正起點,為找準學生的困難所在,對學生進行了一下“前測”。
1、調研對象:海淀區(qū)東北旺中心小學二年級2班學生。
2、調研題目:
(1)( )×4=20 9×( )=36 ( )×7=63 6×( )=48
(2)積是24的乘法算式有: 積是18的乘法算式有:
(3)有20個桃子,平均分給5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多少個桃子?你是怎樣分的?
3、調研結果:
第一題 第二題 第三題
全對比率 29人全對,占76﹪ 34人全對,占89﹪ 36人全對,占94﹪(其中24人直接列出除法算式)
出錯比率 9人出錯,占24﹪
主要出錯的地方為:
6×( )=48
( )×9=72
這兩道題,因學生還沒有學到6—9的乘法口訣。 4人出錯,占11﹪
出錯原因:是只想到了一句口訣。 2人出錯,占6﹪
出錯原因:空著沒做
通過“前測”,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乘法口訣已經掌握非常熟練,大部分學生對“把20塊糖果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這道題已經完全可以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解答,甚至還用了除法。而本課是體驗大數(shù)目的平均分過程與策略的多樣性,所以考慮把課本教材書上所給的20換成了一個較大的數(shù)35。35是個奇數(shù),在平時教學中發(fā)現(xiàn),當學生把一個奇數(shù)的總數(shù)再分給奇數(shù)份時,容易出現(xiàn)錯誤,于是大膽換數(shù)把35平均分5份,求每份多少個,進行課堂教學。本課是學生第三次經歷“分一分”,通過“分桃子”和“分蘋果”這兩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平均分的兩種不同的情況,學會平均分一些小數(shù)目的物體,對除法也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夠很熟練的平均分物品。所以在設計這節(jié)課時,借鑒了蘇教版教材,給學生一張白紙,讓他們借助小棒等學具實際分一分,并且邊分邊把分的過程記錄下來,拋棄了書中“表格記錄”的限制,給予了學生更加開放的思考空間,力爭通過本課的學習既向學生滲透除法與其他各種算法(加法、減法、乘法)之間的聯(lián)系,又感受分法的多樣性。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它倡導一切以學生的發(fā)展為目標,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在這種新理念的指導下,我們的教學思想就必須要發(fā)生一種根本性的轉化,由“教師主體,以教定學”向“以生為本,以學定教”轉變。只有通過“前測”,找到數(shù)學課堂新授內容與學生已有認知水平之間存在的落差,準確定位教學重難點,尋到數(shù)學課堂的“根”,才能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真正讓學生在新型的課堂里成為創(chuàng)造性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