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維倫
【摘 要】“體驗式教學”是一個有序、可探、開放的學習策略,它的特征鮮明、操作靈活,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學習,也要充分發(fā)揮教師參與、引導作用。
【關鍵詞】課堂教學模式 學法指導 體驗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1.069
目前,人們越來越注重對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或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那么,什么是課堂教學模式?什么是學法指導呢?
所謂課堂教學模式就是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使課堂教學程序的合理化和規(guī)范化的問題,是從教學目標出發(fā),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認知能力基礎,規(guī)范教學程序的問題。運用一定的教學模式是為了讓學生“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而學法指導就是配合教學模式進行的。學法指導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最優(yōu)化的途徑,使學生掌握一套理論,并獲得選擇和運用恰當的學習方法進行有效學習的能力的過程。在二者當中,它們都貫穿了現代教學原則,符合“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現代教學思想。
在眾多的教法、學法當中,我認為采用“體驗式教學”效果較好,尤其是中學語文?!绑w驗式教學”其宗旨就是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針對性的閱讀課文,有目的的組織教學活動,通過課堂討論來共同尋求答案,讓學生通過語文實踐(聽、說、讀、寫、做、等)活動,獲得語文學習能力的一種模式。它是由學生運用體驗的方法,去發(fā)現所學的語文知識,去獲得所學的語文能力,從而達到逐步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它是一種有指導的發(fā)現性學習,它重視語文教師的參與作用,其特征與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有異曲同工之處,也有其獨特的教學特點,它要求整個教學過程“先學后導、先練后講、先評后改”,簡而言之,也就是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實踐活動中感悟知識,提高能力?,F在的中學生基本上具備了一定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一般都能獨立思維,感情豐富而且細膩,所以,“體驗式教學”可算得上是中學語文一種基本的學習策略。有極強的教學試驗價值。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可以“從體驗入手,從學練開始”,采用多種體驗方式,讓學生主動進入學習情景。如果要讓學生明白語文的體驗式學習非常重要,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很有幫助的話,那么,我們語文教師就必須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采用“體驗式學習”進行教學,讓學生習慣成自然。
其具體策略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學會質疑是基礎
一篇課文學得好學不好,主要看教師對課文的教學安排,教師既要根據文本的實際內容,又要結合學生對文章的閱讀能力,準確而適當的提出問題。然而,老師所提的問題不可能完全涵蓋文章的方方面面,只是作為學習課文的一塊“敲門磚”,在更多方面只為學生理解課文,挖掘文章提供有利的支持。作為教師,還應該在課堂中設計學生質疑的程序,鼓勵學生質疑,并指導學生如何質疑。指出善于質疑是深入理解課文的途徑,適時加以點撥,就能達到“教師之教不在于全部講授,而在于相機誘導”的境界,有助于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體驗式教學模式。
二、自己閱讀是保證
自讀不是放任學生不加約束自己去讀,而是我們應把自讀的過程看成是質疑的過程,要學生在自讀的過程中按照教師設計的問題以自我探究的方式去讀書或讀的過程中引發(fā)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可以提出自己的問題,也可采用批注的方式,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勾勒出來,然后與老師課下進行交流。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情趣,而且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自學能力。既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效率,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解疑完善是宗旨
老師課前的提問不是提問之后就放之任之,甚至不了了之,而是在給出一定的時間自讀之后,按照學生不同的接受層次和從易到難的標準,給學生逐一加以解決。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認知結構對文章的知識點加以認識、接納。做到這一步還不算完,應把學生自己在閱讀中發(fā)現的疑難問題用小紙條或者按小組的形式提上來,針對學生的共性問題或他們不太理解的句子或語段,老師也應當加以分析和點撥,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留疑問,不留死角。即便有個別同學的疑難問題,我們也可以采取課下與他們進行討論的方式,盡量做到不占用上課時間。
四、歸納總結是歸宿
對于課文的歸納,不僅可以使學生明確文體,抓住文本靈魂,也可以提高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從根本上做到對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因此,教師必須重視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長期堅持,讓學生盡快養(yǎng)成理清課堂思路、歸納文本知識的良好習慣。
五、拓展訓練是能力
拓展訓練就是把當堂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練習中去,鞏固教學目標,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從而使學到的知識得到鞏固與運用。訓練的方式是靈活多樣的,既可以是口述的,也可以是試卷形式的;既可以是課內,也可以是課下;既可以是獨立思考,也可以是集體商議討論完成。如果練習是課堂討論形式,教師要做好必要的引導、點撥。這些我們都不能流于形式,一定要具體、落到實處,力爭做到在課堂或課后適時檢查,及時反饋信息,查漏補缺。除此之外,還可以針對課文的類型不同,寫讀后感、寫鑒賞性文字等,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體驗式教學”是一個有序、可探、開放的學習策略,它的特征鮮明、操作靈活,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學習,也要充分發(fā)揮教師參與、引導作用。學生在決定他的體驗策略時,學科教師要加以針對性的指導,隨時了解學生對文本的自學、體驗情況;當學生嘗試、體驗、解決問題以后,教師還要善于引導學生歸納、小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對還沒有實現的教學目標,還應隨時做好第二次體驗學習的準備,直到教學目標的實現。
歸根到底,語文“生活化”、生活“體驗化”,將是我們語文教學實踐活動行之有效的一種學習方式,不妨可以去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