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軍
摘 要:情境教學法是以案例或情景為載體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的一種教學模式;通過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真實、全面地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和認識,實現(xiàn)從傳統(tǒng)的“靜態(tài)學習到動態(tài)學習”的飛躍。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景、情、境”;理念
一、語文教學現(xiàn)狀
語文學科在整個學校教學體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承擔著進一步提高學生母語運用能力和人文素質(zhì)培養(yǎng)的重任。但目前的語文教學現(xiàn)狀卻令人擔憂,主要表現(xiàn)在: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相對陳舊,教師缺少對語文學科教學的深刻認識和研究,缺乏對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特點的準確把握,以致課堂上的“一言堂”“滿堂灌”現(xiàn)象比較普遍和突出,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不但損害了語文學科的基礎教育、教學功用,更是與學校“培養(yǎng)高素質(zhì)、高技能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相違背。
二、“情境教學法”的教學理念
“情境教學”是指教師根據(jù)課文所描繪的情景,創(chuàng)設出具體、可感的情境,輔以圖片、音樂、表演,生動再現(xiàn)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師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進行著的一種情景交融的教學活動。
“情境教學”強調(diào)教師按照“景—情—境”的創(chuàng)設思路引導學生對作品內(nèi)容、思想進行感知和理解。“景”,分為“實景”和“虛景”?!皩嵕啊?,即作品中出現(xiàn)的具體意象,如,“白雪”“落紅”等;“虛景”,即抽象概念、人物的精神或心理活動。將“實景”具體化的辦法有實物展示、圖片展示等;將“虛景”具體化的辦法有“比喻法”“詞語描述法”“角色演繹法”等?!扒椤?,分為“作品之情”和“讀者之情”。教師首先通過“景”的再現(xiàn),讓學生結(jié)合作品創(chuàng)作的具體時代背景資料了解作者在作品中傳達出的思想情感。
三、“情境教學法”的教學階段
“情境教學法”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主要教學階段分為“感知—理解—深化”。
作為“情境教學法”教學的第一個階段,“感知”階段主要是創(chuàng)設畫面,引入情景,形成表象。《古詩二首》的“絕句”描寫了詩人杜甫的住處——成都外浣花溪草堂的明媚秀麗景色。教學時,教師根據(jù)這首詩的每一行寫一個景色的特點,創(chuàng)設出形象鮮明、色彩鮮艷、富于美感的實景投影片。
作為“情境教學法”教學的第二個階段,“理解”指的是深入情景,理解課文,領會感情。在講讀《古詩二首》的“絕句”時,教師抓住圖文相通之處,從圖導文,把課文與圖意融為一體,加深對草堂四周景色的印象,讓學生產(chǎn)生真情實感。講演“兩個黃鸝鳴翠柳”時,教師借助生動的文學語言描述:兩只羽毛鮮艷,小巧玲瓏的黃鸝,它們在柳樹枝頭,時而輕快地跳躍,像在歡樂舞蹈,逗人有趣;時而縱情地歌唱,以彈琴奏樂,悅耳動聽。這樣,從圖導文,啟發(fā)學生想象,逐步加深學生對詩句的領會、理解。
作為“情境教學法”教學的第三個階段,“深化”指的是再現(xiàn)情境,豐富想象,深化感情。在完成了前面“景”的再現(xiàn)和“情”的體會后,教師要綜合“景”和“情”的分析成果,讓學生對作品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和認識。
四、“情境教學法”的特點
1.形象逼真
情境并不是簡單的實體的復現(xiàn),而是將“實景、虛景”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最終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獲得真實感。
2.情深意長
情境教學是以生動、形象的場景,激起學生學習和練習的情緒和感情的體驗,通過教師的語言,把情感寓于教材內(nèi)容之中,在課堂上形成一個廣闊的“心理場”。
3.知、情、意、行融成一體
情境教學為了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就要運用生活顯示情境,實物演示情境,音樂渲染情境,直觀再現(xiàn)情境,角色扮演情境,語言描繪情境等方法。這樣,就能把知、情、意、行融成一個整體。
“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與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不同的教學模式,它不但實現(xiàn)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目標,而且提升了它的“人文性”地位,從而使學生能真正走進作品,與作者、人物對話。然而,作為語文學科中的一種教學嘗試,“情境教學法”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理論系統(tǒng)還不夠系統(tǒng),教師實踐經(jīng)驗還不夠豐富,須待進一步補充和完善。
參考文獻:
劉良華.有效教學論.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05.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實驗初級中學)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