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傳益
摘 要:本文運用體裁分析法對10種CSSCI來源外語類核心期刊上檢索到的2004~2013年62篇大學英語閱讀能力實證性論文方法部分的宏觀體裁結構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這些語篇有著固定的體裁結構,包含5個常用語步,但也存在細微的差別,即包含4個可選性成分。希望本研究對大學英語學習者識別大學英語閱讀能力實證性論文方法部分的體裁結構和交際目的有所裨益,以便在此類體裁學術研究中能夠遵循學術規(guī)范并得體地運用英語。
關鍵詞:大學英語;閱讀能力;實證性文獻;研究方法;體裁分析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831(2014)05-0020-6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4.02.004
1 . 前言
體裁是一種具有可辨認步驟的交際過程。體裁結構是體裁目的定向性、步驟性和社會規(guī)約性的直接體現(xiàn),學術論文宏觀結構應充分體現(xiàn)學術論文體裁的目的性、步驟性和規(guī)約性:學術論文最重要的交際目的是其信息功能,即向同行展示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其體裁步驟性很強;同時它的規(guī)約性也比較強,一般從事學術論文創(chuàng)作的人都或多或少地遵守其學術規(guī)約性(鞠玉梅,2004)。實證性論文是學術論文的一種,其核心是方法部分。它是學者介紹科研方法、過程和成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學者對論文的學術價值和參考價值進行準確判斷和取舍的關鍵,更是讀者及時了解相關領域學術文獻所使用的方法、研究步驟或程序等的重要途徑,其目的是允許實驗的可重復性(Swales, 2001)。作為一種特殊體裁,它具有特定的交際目的和交際對象,在語篇結構、文體風格、社會功能等方面都具有特定的體裁特征。因而,體裁分析能了解實證性論文方法部分的體裁結構、社會功能、認知模式,創(chuàng)作符合該體裁慣例的語篇,為有效實現(xiàn)實證性論文方法部分的交際目的提供科學的方法。
閱讀是讀者解碼作者的文字符號和語法規(guī)則的一種復雜的心理和思維過程,在此過程中需要讀者的積極參與。一段時期以來,我國高校明確了英語讀寫的重要性,加強了大學生英語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不少學者,如蔡基剛(2011)認為重新強調大學英語讀寫的重要性在今天尤為迫切,并提出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長遠目標應該是在基本解決聽說的基礎上,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能力。但大多數(shù)英語學習者的讀寫能力并不高,他們的閱讀只聚焦在文字表面,只求對字詞的理解,很難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脈絡、主題思想和作者的意圖,語篇分析能力非常有限,成為影響英語閱讀的瓶頸。許多英語學習者即使到了大學高年級階段,仍然不能正確理解閱讀材料,難以從宏觀上把握和理解整個語篇的交際目的(Dreyer & Nel, 2003),他們的英文寫作問題更為嚴重。因此,在實證性研究比例不斷上升的背景下,加大對大學英語閱讀能力實證性文獻研究方法部分的語篇結構構建規(guī)律和特征等方面的實證分析和研究力度,并將體裁分析應用于大學英語閱讀教學勢在必行。因為同一體裁的語篇具有大體相同的圖式結構,這種圖式結構影響著語篇的內容和語言風格的選擇,這恰恰是可以學習的,也決定了體裁教學法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只要學生認識到大學英語閱讀能力語篇的體裁是一種有規(guī)律可循,具備操作性的創(chuàng)作過程,掌握了具有規(guī)約性的,可以借鑒和模仿的語篇框架和語言策略之后,才能培養(yǎng)和提高他們特定的英語閱讀體裁意識,理解特定英語語篇的建構過程,成功地創(chuàng)作出符合該體裁慣例的語篇,與國際慣例接軌。
2 . 研究背景
2 . 1 體裁
體裁(genre)本是兩千多年前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提出的屬于文學和修辭學研究領域的概念。20世紀80年代John Swales提出體裁概念和體裁分析法,該概念被逐漸吸納進語言學的研究范疇(Bhatia, 1993)。隨著體裁理論的發(fā)展和應用,“體裁”已從古希臘時期的文學、修辭學概念發(fā)展為現(xiàn)代語言學中語篇分析與教學的研究框架和焦點,“對世界范圍的語言教學產生了深刻影響”(Hyland, 2003:17),成為一類具有識別度高又高度社會習慣化的交際事件,有其獨特的交際功能。同時,交際功能又影響著體裁的確立,使相同體裁的語篇具有固定的結構和特征,能分解出可識別的功能層次——語步(move),每一個語步又包括不同的步驟(step)。正是這些相對獨立的語步銜接在一起形成了潛在的、規(guī)約性的結構模式,具有普適性,服務于特定體裁語篇的交際目的,即信息傳遞功能——以最濃縮的語言,以最簡明的結構快速將研究成果公布于眾(Swales, 2001)。這是因為從共時角度來看,由于體裁是話語使用者共同遵守、習慣化的社會交往工具,它從交際語境、交際目的、交際過程等方面對交際信息載體——“語篇”的微觀詞匯語法特征與宏觀結構起規(guī)約作用,因而體裁具有程式化、常規(guī)化、相對穩(wěn)定性和可重復性的特點,也正是這種穩(wěn)定性和約定俗成性保證了各個話語共同體的成員能夠順利進行交際活動??梢哉f,體裁是反映、協(xié)調人類認識并參與世界活動的社會交往手段,關系到不同語篇在不同語境中如何發(fā)揮不同作用以及人們在各種語境中如何做出得體的反應(Bawarshi & Reiff, 2010)。20世紀90年代末,秦秀白(1997, 2000)、方琰(1998)等學者將這一概念引入我國后,該領域的研究已引起國內外語教學界的重視。
2 . 2 體裁分析
體裁分析是20世紀90年代由S w a l e s和 Bhatia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分析方法(鞠玉梅,2006)。它克服了早期傳統(tǒng)語域分析,語法修辭分析和語篇分析方法的不足,研究了特定語篇社團中共同的交際目的(Bhatia, 1993),著重區(qū)別各類語篇體裁的特殊性,通過對特定的體裁進行有效的分析,揭示了語篇的內部組織機制,說明了語篇的宏觀結構和交際功能而使體裁顯性化(Swales, 2001),它能幫助讀者認識不同體裁之間的差異,解析語篇的組織模式,挖掘特定語篇的宏觀結構(車君俠,2009),從而給讀者閱讀和學者創(chuàng)作某一體裁提供了便利(Swales, 2001)。體裁分析的根本宗旨是研究語篇的交際目的和語言使用策略(秦秀白,2000),其最重要的研究任務是尋找在特定語境中語篇運作的規(guī)約性,該方法真正使語篇分析從對語篇的語言平面的表層描述轉向對語篇的宏觀結構和交際功能的深層解釋(逄偉,2012)??梢哉f,體裁分析為研究學術論文的結構提供了科學的方法。
2 . 3 體裁教學
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體裁及體裁分析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體裁教學法產生于美國和澳大利亞。它是以體裁分析為基礎,綜合運用社會學和心理語言學等各科理論觀點把語篇分析和體裁分析理論應用于課堂,圍繞語篇的圖式結構而展開的一種教學活動。它打破了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只關注語法和句本位的做法,讓學生獲得更完整的語篇信息,從而提高閱讀能力。它已經(jīng)被國內外研究者證明是有效的教學法,尤其適用于第二語言課堂上的閱讀和寫作教學。體裁教學法現(xiàn)已形成了三大主要流派:(1)以Miller,F(xiàn)reedman & Medway以及Bazerman為代表的北美新修辭學派(NR)。其研究重點不是體裁的結構形式,而是從體裁形成的社會、文化和歷史情景角度,分析體裁產生的情景語境,體裁所能實現(xiàn)的社會行為和目的,以及體裁隨著時間的推移自身發(fā)展、變化的動態(tài)特點,并借以指導大學生和職業(yè)新手的寫作實踐,提高他們對特定體裁的社會功能和社會情景的認識(Miller, 1994)。(2)以Swales和Bhatia為代表的專門用途英語學派(ESP)。該學派主要向學生講授專門用途英語語篇的體裁特征,如科研論文、實驗報告等的交際目的、結構框架、文體風格和社會功能等,幫助他們掌握科研論文的體裁規(guī)約。在分析語篇時,ESP/EAP學派主要運用“語步和步驟”分析模式來研究學術語篇的結構、詞法及句法特點(韓金龍、秦秀白,2000)。(3)以Matin為代表的澳大利亞學派(SFL)。其研究的初衷是將體裁理論應用于課堂語言教學實踐,以語篇范文為依據(jù),以分析語篇結構、步驟、詞匯、語法為手段,以探討語篇產生的社會、文化及情景語境為核心,集中研究中、小學生的語言課堂教學和成人移民的語言培訓,分析各類體裁的語境因素、交際目的、宏觀結構及語言特征(Hammond, 1987)。
2 . 4 文獻研究回顧
近年來,作為解釋語言交際目的的體裁分析已經(jīng)相當多地應用于學術論文的分析上。這些研究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4個方面:
(1)宏觀的體裁分析理論研究,比如,梁文花和秦洪武(2009)詳細研究了我國1997~2006年刊登在外語類14種主要學術期刊上有關“體裁理論”的文獻,回顧了“體裁理論”主要研究成果。董敏(2010)認為體裁理論主要有以下五種最具代表性的模式:Hasan的體裁結構潛勢理論;Martin的目標取向的階段化的社會過程體裁理論;專門用途英語領域的共同交際目的的交際事件體裁理論;新修辭學派的類型化社會行為體裁理論;Bakhtin的言語體裁理論。梁文花和康淑敏(2012)對“體裁理論”的三個主要學派的理論主張、研究重點與方法和實踐應用等進行了系統(tǒng)的比較研究,并從教學的角度,就其各自的理論優(yōu)勢和不足及其影響做了綜合評價,為我國體裁分析及語言教學實踐提供了參考。
(2)學術論文的整體或各個構成部分——引言、方法、結果、結論的體裁結構分析,如鞠玉梅(2004)回顧了學術語篇體裁的宏觀結構及其語步特征,并展示了Swales所確立的摘要的宏觀體裁結構為:導言、方法、結果和討論四語步模式。葛冬梅和楊瑞英(2005)提出學術語篇英文摘要通常具有五個語步,并對每個語步作了詳細的描述。黃萍和賀玲麗(2011)對比分析了中外核心期刊中醫(yī)學與應用語言學論文方法部分的體裁結構。韓萍和賀宏(2012)運用Bhatia(2008)的批評性體裁分析方法,分析了應用語言學學科的兩個分支學科——二語習得研究和二語寫作研究的學術論文摘要和引言的體裁關系,揭示了學術語篇中學科之間和體裁之間的復雜關系。
(3)學術論文的語言特征研究,像情態(tài)動詞、人稱代詞等,如,康勤和孫萍(2012)以體裁分析為基礎,收集了300篇語言學、醫(yī)學和計算機三門學科科研論文英文摘要,使用卡方檢驗及EXCEL軟件對其結構和語言特點進行對比分析,總結出這三種不同學科科研論文英文摘要書寫的共性和個性特點及其原因。
(4)體裁教學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國外一些研究者已經(jīng)證實了體裁教學法對閱讀教學有著積極的作用(Henry & Roseberry, 1998)。如Hyon(2001)對學習完基于體裁教學法的閱讀課程的學生進行訪談后發(fā)現(xiàn),他們比學習之前更注重文本的修辭特點,其閱讀自信心增強了的同時,閱讀速度也大大提高了(韓金龍、秦秀白,2000)。
體裁教學法在我國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首先是體現(xiàn)在寫作教學中,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如,鞠玉梅(2004)運用Swales的語篇體裁分析理論,對英漢學術論文摘要進行對比分析,總結出英漢學術論文摘要的宏觀語篇結構,并將這一對比分析的結果運用于高校英語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學術論文寫作教學中,以提高學生的學術論文寫作能力。韓萍和侯麗娟(2012)基于Feez的體裁教學循環(huán)模式,以計算機學科的學術論文摘要為例,展示在研究生學術英語寫作教學中如何實施體裁教學法,以期有效提高研究生的學術寫作能力。近十幾年來,我國不少學者都意識到了英語閱讀教學的缺陷,強調了解英語閱讀體裁的社會功能、交際目的及認知模式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語閱讀關鍵。他們基于體裁分析理論創(chuàng)建了本土化的英語閱讀體裁教學法并在教學中進行實踐嘗試。如,秦秀白(2000)在充分討論了體裁概念和體裁分析模式的同時,重點介紹并評述了體裁教學法的兩個教學模式。李紅梅(2005)和劉麗娟(2009)認為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體裁教學法能幫助學生熟悉同一體裁下不同語篇的交際目的和語言特征,有助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在特定場合的英語閱讀能力。
從上述文獻回顧可以看出,學者對學術論文的體裁分析主要聚焦在學術論文的總體結構、摘要和引言部分,對實證性論文方法部分的體裁結構給予的關注度不夠。從筆者掌握的資料來看,國外學者,如Brett(1994),Nwogu(1997)和Lim(2006)等研究了學術論文方法部分的語步和實現(xiàn)各語步的語言結構;國內僅有黃萍和賀玲麗(2011)對英漢學術實驗性論文研究方法部分的體裁結構進行過對比研究,還未見大學英語閱讀能力實證性論文方法部分的體裁分析文獻,因此,該類論文方法部分的體裁結構特征值得探究?;诖耍疚脑趹皿w裁分析理論的基礎上,側重探討大學英語閱讀能力實證性論文方法部分的體裁結構,以幫助大學英語學習者識別大學英語閱讀能力實證性論文方法部分的交際目的及實現(xiàn)這種交際目的所使用的語言形式,深刻理解語言形式是如何有效組織起來實現(xiàn)交際功能的,以便在學術研究中能夠遵循學術規(guī)范且更得體地運用英語。
3 . 研究設計
3 . 1 語料收集
研究語料應遵循代表性、權威性、易獲得性和時效性原則(Nwogu, 1997)。本研究選擇以我國《外語教學與研究》1為代表的10種CSSCI來源外語類核心期刊上檢索到的2004~2013年62篇大學英語閱讀能力實證性論文作為本研究語料以保證本研究的相關分析具有信度和效度。
3 . 2 研究問題
由于文化因素和語篇變量的不同,同一體裁的語篇之間仍然存在某些差異,人們可以在不破壞體裁基本結構的原則下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鞠玉梅,2004)。根據(jù)本研究對象“大學英語閱讀能力實證性論文方法部分體裁結構分析”的研究需要,我們主要考查以下2個問題。
(1)大學英語閱讀能力實證性論文方法部分是否有固定的語步?如果有固定的語步,表現(xiàn)形式是什么?
(2)大學英語閱讀能力實證性論文方法部分的宏觀結構是否存在差異?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3 . 3 研究方法
學術論文體裁結構研究在本質上以應用為導向,可以從論文的總體宏觀結構或論文各部分,如摘要、引言等結構入手;也可以結合論文語言特征層面,如論文使用語言的情態(tài)、時態(tài)和措辭等進行研究。本文主要基于體裁分析法,對大學英語閱讀能力實證性論文方法部分進行宏觀結構研究。
3 . 4 研究步驟
體裁分析可以遵循以下步驟:(1)識別某一體裁的交際目的;(2)通過辨別語步和寫作步驟來分析語篇的組成結構,并弄清語步是如何被組織起來實現(xiàn)交際目的的;(3)通過某一語言特點的數(shù)據(jù)來分析語篇模式和篇章構成;(4)通過分析詞匯語法特征來識別某一體裁為實現(xiàn)其交際目的而選擇的語言修辭特征(Henry& Roseberry, 1998)。
在語步分析和確定過程中,本研究按照(Nwogu, 1997)提出的步驟和原則進行:(1)通過語篇的上下文尋找相關信息,并參考對應的話語信息特征;(2)如果上下文缺乏相關語篇特征標記,則以話語主題為主要參考依據(jù);(3)如果一個句子同時具有雙重功能,則按顯著性原則確定該句的語步;(4)相關的詞匯標識也可作為確定語步的參考。
4 . 研究結果及其分析
通過對62篇大學英語閱讀能力實證性論文方法部分的語步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語篇的宏觀結構具有常規(guī)性和選擇性,即語篇發(fā)展過程中包含著必要和可選性語步。
4 . 1 必要語步
盡管這62篇文獻的具體語言環(huán)境差異使他們的寫作結構存在差異,但它們都包含某些相同的語步,這些語步及其具體實現(xiàn)步驟統(tǒng)計見表1。
表1告訴我們,62篇大學英語閱讀能力實證性論文方法部分有其固定的體裁結構,其常用的語步有5個:(1)研究問題或研究假設;(2)研究對象;(3)研究方法;(4)研究步驟或實驗過程;(5)數(shù)據(jù)分析與討論。
4 . 2 可選性語步
雖然相同的體裁有其相對穩(wěn)固的宏觀結構和語言特點,在建構語篇時,必須遵循某種特定體裁所要求的范例,其基本原則不能被隨意更改,但人們依然可以在不破壞體裁基本結構的原則下表現(xiàn)出體裁規(guī)約遵守程度的差異,這種差異具體體現(xiàn)在可選性語步上。62篇大學英語閱讀能力實證性論文方法部分可選性語步統(tǒng)計及其具體實現(xiàn)步驟統(tǒng)計結果見表2。
表2說明,雖然62篇大學英語閱讀能力實證性論文方法部分的總體結構一致,但仍然存在細微的差別,主要表現(xiàn)在“研究目的”“數(shù)據(jù)收集”“研究步驟或實驗過程”中的“實驗教學”以及“數(shù)據(jù)分析與討論”中的“研究啟示或建議”這些可選性成分上,學者對這些可選性成分的選擇比例從高到低的排列順序為“數(shù)據(jù)收集(63%)”“研究啟示或建議(33%)”“研究目的(31%)”“教學實驗過程(14%)”。這些數(shù)據(jù)向我們傳達了以下幾個方面的信息:(1)在實證性論文方法部分,“數(shù)據(jù)收集(63%)”雖然不是必選語步,但在實現(xiàn)實證性論文方法部分的交際目的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針對不同的研究問題,作者可以選擇不同的語步來實現(xiàn)交際目的?;蛘哒f,由于研究問題異同,語步或步驟在62篇大學英語閱讀能力實證性論文方法部分出現(xiàn)的頻率不同。比如,在介紹“研究步驟或實驗過程”時,只有14%的作者使用了“教學實驗過程”這一步驟,這說明,該步驟存在的意義并不大,或者說,在實證性論文的方法部分,作者不采用這一步驟對讀者理解文獻的研究步驟或實驗過程并無大礙。(3)語步是語篇的組成單位,它為實現(xiàn)語篇的整體交際目的服務。由于研究問題不同,影響研究的變量必然有所差異,這些差異也反映在語步及其步驟上。
5 . 結論
本文運用體裁分析法對10種CSSCI來源外語類核心期刊上檢索到的2004~2013年62篇大學英語閱讀能力實證性論文方法部分的宏觀體裁結構進行了分析,主要考查了2個問題,結果表明,這些語篇的體裁具有常規(guī)性和選擇性。常規(guī)性表現(xiàn)在這些語篇有著固定的體裁結構,“研究問題或研究假設”“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步驟或實驗過程”以及“數(shù)據(jù)分析與討論”是5個常用語步,它們是所選語料的必要成分。選擇性是指雖然62篇大學英語閱讀能力實證性論文方法部分的總體結構一致,但仍然存在細微的差別,主要表現(xiàn)在“研究目的”“數(shù)據(jù)收集”“研究步驟或實驗過程”中的“實驗教學過程”以及“數(shù)據(jù)分析與討論”中的“研究啟示或建議”為可選性成分,它們在62篇大學英語閱讀能力實證性論文方法部分的語步或步驟出現(xiàn)的頻率不同。
受研究語料的限制,本研究結果難免會有其局限性。但我們仍然希望在實證性研究比例不斷上升的背景下,本研究能幫助大學英語學習者掌握大學英語閱讀能力實證性論文方法部分的體裁的社會功能、交際目的,了解其體裁結構和認知模式,從而能使他們更好地理解和遵守學術規(guī)范,創(chuàng)作符合該類體裁慣例的語篇。
參考文獻
Bawarshi, A. S. & M. J. Reiff. Genre: An Introduction to History, Theory, Research and Pedagogy[M]. West Lafayette, Indiana: Parlor Press and the WAC Clearinghouse, 2010.
Bhatia, V. K. Analyzing Genre: 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M]. London: Longman, 1993.
Brett, P. A genr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sections of sociology articles[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994(13): 47-59.
Dreyer, C. & C. Nel. Teaching reading strategies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within a 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 environment[J]. System, 2003(31) .
Hammond, J. An overview of the genre-based approach to the teaching of writing in Australia[J]. Australian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987(10):163-181.
Henry A,. R. L. Roseberry. An evaluation of a genre-based approach to the teaching of EAP/ESP writing[J]. TESOL, 1998(1): 147-156.
Hyland, K. Genre-based pedagogies: a social response to process[J].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03(12): 17-29.
Lim, J. M. H. Method sections of management research articles: a pedagogically motivated qualitative study[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6(25): 282-309.
Miller, C. Rhetorical community: the cultural basis of genre[C]. A. Freedman & P. Medway. Genre and the New Rhetoric. London: Taylor & Francis, 1994: 67-78.
Nwogu, K. N. The medical research paper: Structure and function[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997(16): 119-138.
Swales, J. M. 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蔡基剛. 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目標設定研究——再論聽說與讀寫的關系[ J ] . 外語界,2 0 1 1 ( 1 ):2 1 - 2 9 .
車君俠. Science科研論文摘要的體裁分析和語言特點[ J ] . 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 0 0 9 ( 2 ):1 6 6 - 1 6 8 .
董敏. 從實踐型社會符號觀述評語類研究模式[ J ] . 外語教學,2 0 1 0 ( 1 ):1 7 - 2 0 .
方琰. 淺談語類[ J ] . 外國語,1 9 9 8 ( 1 ):1 7 - 2 2 .
葛冬梅、楊瑞英. 學術論文摘要的體裁分析[ J ] . 現(xiàn)代外語,2 0 0 5 ( 5 ):1 3 8 - 1 4 6 .
韓金龍、秦秀白. 體裁分析與體裁教學法[ J ] . 外語界,2 0 0 0 ( 1 ):1 1 - 1 7 .
韓萍、賀宏. 從批評性體裁分析的角度看學術論文摘要和引言的體裁關系[ J ] . 外語與外語教學,2 0 1 2 ( 1 ):5 3 - 5 7 .
韓萍、侯麗娟. 從體裁分析角度探索研究生學術英語寫作能力培養(yǎng)[ J ] . 外語界,2 0 1 2 ( 6 ):7 4 - 8 0 .
黃萍、賀玲麗. 英漢學術期刊中實驗性論文研究方法部分的體裁結構對比研究[ J ] . 中國ESP研究,2 0 1 1 ( 1 ):2 2 - 2 7 .
鞠玉梅. 體裁分析與英漢學術論文摘要語篇[ J ] . 外語教學,2 0 0 4 ( 3 ) .
鞠玉梅. 國外EAP教學與研究概覽[ J ] . 外語教學,2 0 0 6 ( 2 ):1 - 6 .
康勤、孫萍. 基于語料庫的科研論文英文摘要的體裁分析[ J ] . 外語教學,2 0 1 2 ( 5 ):2 8 - 3 1 .
李紅梅. 體裁教學法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J ] . 山東外語教學,2 0 0 5 ( 1 0 4 ):6 0 - 6 3 .
梁文花、康淑敏.“體裁理論”三個主要學派的比較研究[ J ] . 外語研究,2 0 1 2 ( 1 ):5 4 - 6 0 .
梁文花、秦洪武. 我國近十年“體裁理論”研究概觀[ J ] . 外語教學,2 0 0 9 ( 1 ):4 4 - 4 7 .
劉麗娟. 體裁教學法與大學英語專業(yè)精讀課教學[ J ] . 山東外語教學,2 0 0 9 ( 2 ):7 8 - 8 1 .
逄偉. 當代青年知識分子的構成和群體特征簡析[ J ] . 中國青年研究,2 0 1 2 ( 9 ):7 .
秦秀白.“體裁分析”概說[ J ] . 外國語,1 9 9 7 ( 6 ):9 - 1 6 .
秦秀白. 體裁教學法評述[ J ] . 外語教學與研究,2 0 0 0 ( 1 ):4 2 -4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