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旭
【摘 要】地理教學是高中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提出了“培養(yǎng)現(xiàn)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yǎng)”的課程理念,強調“學習對生活有用,對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基本思想。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教學的方法,將地理與生活問題相聯(lián)系,從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過程與方法”相結合的目標教學,讓學生能掌握學習地理的能力。那么,要如何實現(xiàn)高中地理“過程與方法”的目標教學?
【關鍵詞】高中地理 教學過程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4.121
新課標提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要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自我教育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要重視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個性化教學和個性化教育來進行教學活動。隨著教育的改革,高中地理課程教學也提出了“培養(yǎng)現(xiàn)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yǎng)”的課程理念,指出學生能將學到的地理知識運用于生活問題中,解決生活中出現(xiàn)的一些地理現(xiàn)象,并從中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和思考。
地理是一門理科性比較強的科目,與數(shù)字、邏輯思維等聯(lián)系密切,其中穿插著數(shù)學和語文的知識,涉及的內容較為廣泛。學校在進行地理教學時,要注重知識的聯(lián)系性、實際性、生活性,而教師在進行地理教學時,要把地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在解決生活問題中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素養(yǎng)。如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的第一章《行星地球》,在講這章內容時,教師要根據學生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來進行這章教學的設計,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這章知識,發(fā)現(xiàn)地理知識的奧妙,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那么,“過程與方法”這一目標怎樣貫徹落實到地理教學中呢?什么樣的“過程”才是新課改所要求的,什么樣的“方法”才能適應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呢?在教學界曾提出過“悟”,“悟”即是一個學習和內化的過程,建構的過程,倡導學生要對同一個問題,自己提出要以什么樣的過程來學習,從而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對于“方法”,就要從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兩方面入手,教師要重視自己的教學方法,但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將教學方法激起學生學習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能在和諧的氛圍中學習地理知識。下面,就如何實現(xiàn)地理課程目標“過程與方法”的目標教學,從生活實際問題中來進行目標教學:
一、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自學的潛能
興趣是思維和智力開發(fā)的源動力,是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最好老師,教師在進行地理教學時,要注重語言的運用、有趣的實例、多樣的形式,引導學生進入地理學習的大門,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情感。但是,在學生中存在著個體差異,學校進行教學時要注重教學的過程和方法。因此,教師要先了解學生的情況,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指導學生探究出適合自己學習的過程,積極主動地學習地理知識。比如在《地理(必修1)》第一章的知識,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展示一些關于行星的照片,學生自主學習,相互之間探討研究“行星地球”的運動方向、軌道平面和運動軌跡等,并分析描述九大行星是如何圍繞地球運轉。其次,教師可提出“人能生活于什么樣的星球,星球需具備哪些條件生命才能生存”這一話題,再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攝取更多關于行星的知識。
二、開展專題研究,提高實踐運用能力
高中地理的教學不僅要完成知識傳授的目標,還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對地理知識進行內化,歸納總結知識章節(jié),理清知識脈絡,形成學生自己的整體知識體系。那么,教師需要怎樣來指導學生將地理知識系統(tǒng)化呢?新課標指出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要求,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將課堂時間供給學生自主學習,提出地理專題的研究討論,組織學生探討研究,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比如:在高中地理(必修1)一節(jié)“太陽對地球的影響”中,可以提出“太陽怎樣為地球提供能量?”的專題討論,從太陽輻射、太陽黑子這些方面來探討太陽與地球之間的關系。還有“地球的運動”的這節(jié)知識,也可以從不同的方面進行專題研究,讓學生自主地去學習地球的特點,了解地球的自轉和時差等知識。
三、著眼高考,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地理問題的能力
新課標下,提出了地理課程的新目標,關于地理高考也越來越脫離教材本身,以教材為載體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問題進行地理考試。這是對學生關于地理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地理基本知識能力的訓練和考核,學生不能僅僅掌握地理基礎知識,還要能運用知識基礎來思考分析地理問題。因此,在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著眼對學生思維力、分析力、觀察力等的培養(yǎng),在已有的知識上運用能力來解決地理問題。比如在學習了“太陽的公轉和自轉”這些知識后,可以講生活中的季節(jié)變化、時間差異與知識相聯(lián)系,來探討“二十四節(jié)氣和四季”這些問題,從而發(fā)現(xiàn)其中的變化規(guī)律??傊?,在面對一道地理問題時,能從“分析——綜合——再分析——再綜合”的方法中解決問題,提高自主學習、探究思維的能力。
四、可以用“任務式”的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知識需要反復的記憶和運用,地理知識也不例外,地理中的一些基礎知識需要記牢,如國家在地球上的具體位置、所屬的區(qū)時和時區(qū)、國家的地形和所屬什么地帶等。這些是需要反復記憶的,學生在遇到地理題時能及時寫出來然后思考分析。教學不是只是學生的學,教師也要能教,傳授學生更多的地理知識,能及時布置一些能反復復習的地理問題,讓學生在課后探討分析。教師在講解地球的圈層結構這一節(jié)中,可以布置能反復練習學生記憶地球的內部和外部圈層的題型,讓學生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自行解決。這種有“任務式”的教學,能從不同的程度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是讓學生反復記憶所學的知識理論,遇到相關的題型能迎刃而解。
五、指導學生自行評價,使學生真正成為地理學習的主人
在新課改下,要使得“評價性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的運用,教師要用自覺的評價意識,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和過程是否適應學生,學生能在教學中獲得怎樣的知識和技能?除了教師對教學過程的自我評價以外,也要引導學生能進行自我評價的習慣和能力,讓學生能反思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過程是否得當,能讓自己學到相關的知識嗎?通過這樣的反思,學生能從中修正和提高學習的方法技能和技巧,能在學習中吸收和消化更多的地理知識。
總之,新課標下,地理教學中的“過程和方法”的教學目標成為了教學的亮點,要求教師在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下,遵循新課標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融入多方面的學科知識,進行地理知識的創(chuàng)新學習,提高學生地理知識的能力和學習的技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