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龍啟
摘要:情境教學法經過近二十年的實踐和完善,優(yōu)勢越來越突出,也被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學生所喜愛,但是小學生的語文教學有著不同于其他學科和其他年齡段學生的獨特的教學特點。本文著重從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優(yōu)勢和怎樣創(chuàng)設情境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語文;小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4-0084-02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fā)展的教學方法。
一、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優(yōu)勢
情境教學法將教學情境和學習情境相融合,將人、事、物、語言、表情、肢體動作等結合為一體,能有效促進小學生對語文課本的理解和掌握,更能促進小學生在團隊合作、語言表達、組織協(xié)調、融入社會等方面能力的提高。
1.情境教學法更符合小學生的心理和教學特點。小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直接感知的特性,被動感知占主導、主動感知為輔助;在理解過程中由直接理解向間接理解過度、由形象理解向抽象理解過渡;在鞏固學習活動中方法和應用比較簡單,很難舉一反三,形成集中、復雜的應用鞏固方法。情境教學法恰好能很好地順應小學生的心理和教學特點,彌補小學生在學習方法上的不足,而被學生們所接受和喜愛。
2.情境教學法能加快加深學生對課本教學內容的掌握。情境教學法用音樂、課堂活動、角色扮演等教學的方式方法帶領學生們在游戲、競賽等活動中學習了課本教學內容和知識點,避免了死記硬背和填鴨式教學法的枯燥和呆板,學生們對這種教學法提高了參與度和關注度,自然能更快更加深入地掌握課本教學內容。
3.情鏡教學法能促進學生人體的全面發(fā)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往往會伴隨著繪畫、唱歌、朗誦、舞蹈、辯論、劇本設計等相關活動,使學生的語言、表情、肢體動作等能有效結合為一體,進而促進表達能力、思維能力、領導能力和團隊意識等全面發(fā)展。
二、怎樣創(chuàng)設情境
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而小學生存在著向往和需要群體生活、情感波動性較大、對周圍的反應很敏感、求知欲和表現(xiàn)欲很強等心理特點,所以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時候要對癥下藥,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圖畫法。圖畫法是指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應掌握的知識點,指導學生把教學內容通過自己的觀察、聯(lián)想、創(chuàng)作通過圖畫表現(xiàn)出來。這種教學方法的優(yōu)點在于能鍛煉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觀察力和想象力,能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能把抽象的教學內容變?yōu)榫唧w生動的畫面,也符合小學生的教學特點。例如,《四季》這篇課文,教學任務是要引導學生初步了解一年分為四個季節(jié)、每個季節(jié)的特點和代表性,能夠區(qū)別春夏秋冬。在講授這篇課文的時候如果單單把課本的文字內容讀給學生聽,學生就可能理解不了四季變化的特點。那么,在講授這篇課文之前就給學生布置這樣一項家庭作業(yè):通過觀察和想象用彩筆把春夏秋冬的景色分別畫成一幅圖畫,或者把四季有代表性的動物、植物等畫出來,學生就能通過自身的觀察、經驗,更加直接、更加具體、更加全面、更加形象地理解掌握四季變化的特點。
2.實驗法。實驗法是教師在講授的課文涉及到實驗活動或者要通過實驗活動讓學生掌握某種知識、明白某些道理時采用的教學方法。實驗法是指教師按照課文里涉及的實驗,安排學生在課堂上或者課堂外自己動手參與實驗活動。實驗法的優(yōu)點在于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理性思維能力,增強學生之間、學生和家長之間的配合力。例如,《一次成功的實驗》這篇課文的教學任務是通過閱讀課文,學習小女孩先人后己的高貴品質和三人之間的團結合作精神。如果老師在講授這篇課文的時候采用實驗法,即按照課文內容準備多套相應的實驗設備,在講解課文之前讓學生們以四人為一個小組模仿課本進行實際的操作,有的小組不能順利把小球抽出來,這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按照順序依次把球抽出,也就完成了課本的整個實驗過程。通過學習,有的學生能在實際操作中自己摸索出相關的道理,有的學生雖然是在老師的指導下才領會,但是通過自己的動手和參與,求知探索的思想會在學生心里生根發(fā)芽。
3.社會實踐法。社會實踐法是指教師根據(jù)課本的教學內容和教育任務安排學生走向社會,在社會環(huán)境中體驗或者完成相應的任務,這種實踐可以在教師的帶領下以班級或小組為單位開展,也可以在家長的帶領下以家庭為單位開展。它的優(yōu)點在于能滿足學生集體生活的需要,能讓學生更多地接觸社會,在社會環(huán)境中體會課文的道理。例如,《失物招領》這篇課文的教學任務是要讓學生學會愛護環(huán)境,知道環(huán)衛(wèi)工人的辛苦,不在公園等公眾場所亂扔垃圾,能主動撿拾公共場所的垃圾并勸阻想要亂扔垃圾的人。在講授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布置一項家庭作業(yè),讓家長和孩子在去公園玩時,按課文內容進行實踐,并把經歷寫成一篇日記。教師在課堂上帶領學生交流各自實踐的心得體會。通過這種方式的學習,學生們既擺脫了溫室接觸了社會,還通過親身感受知道了環(huán)衛(wèi)工人的辛苦,從而記住了不能亂扔垃圾的道理,同時鍛煉了與人交際的能力。
4.情景模擬法。情景模擬法是指教師以教學內容為根本,延伸或豐富教學內容,把教學內容改編成現(xiàn)實場景,讓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從而讓情景再現(xiàn)。這種教學法的優(yōu)點在于能讓學生設身處地把自己沉浸在現(xiàn)實的場景中,學生在按照課文大框演繹中,把自己的想法具體實施加入劇情的細節(jié),既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表達力,又能增強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意識。例如,《這樣做不好》這篇課文的教學任務是讓學生學習勸說別人不要做有損于公共利益的事情,說話有禮貌,培養(yǎng)學生關心身邊的事情,勇于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在教授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除了課文本身包含的兩個場景還可以多設定幾個類似的場景,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抽簽的方式決定本小組需要演出的場景,然后請學生一組一組地依次上臺來表演。這樣學生就會在親身體驗中掌握了教學任務,寓教于樂,符合小學生樂于表現(xiàn)、行動力強的特點。
小學語文的教學除了漢字、遣詞造句的學習,人生道理的學習領悟、良好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也是尤為重要的,情境教學法對于學生的全面素質的培養(yǎng)起到重要的作用,是在今后的教學中值得教師用心研究的教學方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