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紅
【摘要】本文著重論述了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欣賞能力。通過多種方法,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美感,讓他們體驗和感受音樂美,從整體上提高學校音樂教學的效果。在傳統(tǒng)的欣賞教學中,對情感體驗與表現(xiàn)缺乏系統(tǒng)的研究,音樂老師對于這一內容的教學往往費力不討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從音樂欣賞教學方式方法上,從教學手段的更新上進行研究,使音樂欣賞教學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達到豐富學生情感、增強音樂表現(xiàn)力的目的。
【關鍵詞】教育;音樂;欣賞;培養(yǎng)
欣賞教學,是整個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新的音樂課程標準把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放在總目標的首位,把感受與鑒賞、表現(xiàn)放在學段內容目標的前面,強調感受、鑒賞、表現(xiàn)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由此可見,如何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與表現(xiàn)能力,是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的重點。
音樂欣賞涉及政治、歷史、地理、自然知識、風土人情等方面,既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也可陶冶道德情操,擴大學生音樂視野,積累音樂詞匯,培養(yǎng)學生熱愛民族音樂文化及世界音樂文化的情感。但由于受客觀條件的限制以及傳統(tǒng)音樂教學理念的影響,音樂教學中往往忽視了音樂欣賞教學,致使學生對音樂的感悟能力普遍較低。
一、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意義
1.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
魯迅先生說:“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語言,他想飛上天空,他想潛入蟻穴……”可見,幻想是孩子們在生活中的奇思妙想,是他們純真心靈的一種大膽的無拘無束的表露,而音樂是童心幻想的大世界。音樂的旋律,是幻想世界的載體。它充滿著芳醇濃郁絢爛多彩的詩情畫意,但只有通過幻想和想象,才能親臨其境,有所觀賞和領悟?;孟胧呛⒆拥奶煨?,而音樂增進幻想,音樂的幻想一直伴隨著音樂的出現(xiàn),并在音樂教育中以其獨特的奇異功能,發(fā)展著兒童的心智力。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要精心選取能夠引起兒童幻想的音樂教材,用最巧妙,最有趣味,最能夸張典型事物的話語,把 孩子帶入童話般夢幻天地.當孩子進入幻想中,就會提出一連串的“為什么 ”,我們千萬不要指責這是“想入非非”,更不要厭煩訓斥,而要因勢利導幫他們把熾熱的幻想之火燃燒起來。只要我們對孩子用特有的好奇心倍加愛護,就能培養(yǎng)孩子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幻想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精神
在欣賞教學中,通過古今的優(yōu)秀名曲如《懷古》、《流水》、《蘇武牧羊》、《二泉映月》等名曲的欣賞,通過介紹音樂家的生平事跡以及音樂創(chuàng)作背景,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又能增強民族自豪感。例如:在欣賞《春江花月夜》這首民樂曲時,啟發(fā)學生從優(yōu)美的音樂中去想象春風和煦,明月當空,山水相連,花月相映的動人畫面,從內心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從而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
3.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什么是音樂審美趣味?審美趣味是指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音樂欣賞教學其本質是審美訓練,對主體的審美觀,審美能力,審美人格的訓練,其本質上既是一種價值取向,同時又是審美想象,審美理解和審美情感等審美心理活動。這里所提到的審美的價值取向和審美心理都和個體的人格修養(yǎng),文化修養(yǎng)有密切的聯(lián)系。學生通過大量的不同內容,不同形式,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的欣賞和對比,領略各種不同的美:華麗的美,淡雅的美,熱烈的美,幽靜的美,雄壯的美,隱秀的美,古典音樂的美,現(xiàn)代音樂的美;通過多聽,多練,對比,達到審美能力的提高。音樂欣賞必須從直覺感受出發(fā),通過節(jié)奏、力度、音色、旋律、節(jié)拍、速度和聲等激起想象、聯(lián)想,從而進入形象思維過程,對于低齡兒童尤其如此,因此欣賞課中,要努力創(chuàng)造各種意境,讓孩子們運用形象思維去想象。
4.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
學校要重視音樂欣賞課的教學,要把民族音樂放在重要的地位,但也不能排斥外來的健康的音樂。要使學生既欣賞到典雅的民族音樂之美,也能欣賞到外國許多音樂藝術的珍品,因為許許多多的音樂作品是經(jīng)過錘煉,考驗的藝術生命力較強的精品,學生通過欣賞,可以開擴學生的音樂視野,提高他們的音樂鑒賞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學生音樂欣賞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
1.通過多種途徑不斷培養(yǎng)學生對聲樂的敏感程度
音樂本身是一種聲音和時間的藝術,一切音樂活動都是從聽開始的。培養(yǎng)學習興趣的最好手段莫過于欣賞?,F(xiàn)在的小學音樂教材中音樂欣賞所占的比重越來越重要,從一年級開始就已融入了簡單的音樂欣賞。筆者在大量的課堂實踐中發(fā)現(xiàn),教材這樣科學合理地安排,目的是使我們學生慢慢地學會注意、關注,從而喜歡上欣賞,進而欣賞周圍世界的美,也就在音樂欣賞中形成“自覺”的樂感。這也應了那句話:“音樂素質的培養(yǎng)恰恰必須以音樂欣賞為基礎”?;叵胍酝?,每每播放音樂欣賞曲,大多數(shù)學生呈現(xiàn)的是神情茫然、毫無興趣的狀態(tài),要想讓我們的學生愛上欣賞,還先得從以下入手。
(1)學生音樂作品的欣賞。學生呈現(xiàn)出的年齡特點要求必須尋找適合他們的作品,來吸引孩子們的眼球。在欣賞這類樂曲時,我引導學生不僅使用聽覺,而且通過積極的聯(lián)想,運用視覺、觸覺的活動,采用故事的創(chuàng)造、律動的創(chuàng)造、旋律線的創(chuàng)造去感受,去把握,去聯(lián)想、去創(chuàng)造,以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
故事的創(chuàng)造:故事是學生所喜愛的,他們喜歡聽故事,也喜歡自己講故事。講故事的過程是發(fā)展他們語言的過程,也是創(chuàng)作的過程。由故事表現(xiàn)的內容,可以看出學生對作品理解后的豐富想象。案例:在欣賞五年級上冊的《森林狂想曲》時,我無需用太多的語言提示,學生便對這首有名的樂曲所吸引了。夜幕低垂,在神秘的熱帶雨林中,蟋蟀、樹蛙、貓頭鷹與飛鼠一起奏響了優(yōu)美奇特的森林狂想曲,ABC三段旋律輪番演奏出現(xiàn),學生們一會兒便能跟隨旋律和速度變化輕松哼唱。學生們第一次接觸“音效”,新鮮感很濃,曲子有電聲樂器、豎笛演奏,更有森林中蛙聲、鳥聲、風聲、流水聲……使人聽來猶如身臨其境,非常形象、逼真,直到以后的復聽,學生仍對此樂曲樂此不疲,十分樂意參與哼唱,這足以體現(xiàn)欣賞樂曲的魅力。
律動的創(chuàng)造:動,是學生表達自己對音樂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愛的方式。在欣賞樂曲后,給學生創(chuàng)造“動”的機會,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動作來表達自己對樂曲的理解,充分利用他們好動的特點;通過“動”,激發(fā)他們欣賞的興趣,加深他們對音樂形象的聯(lián)想和理解,在參與中得到愉悅和美。案例:三年級教材歌曲《快樂寶貝》,樂曲非常歡快而朗朗上口,當激昂的前奏和歌詞“想要開心跟著我叫(跟著我叫),想要快樂跟著我鬧(跟著我鬧)……快樂寶貝,就是我(就是我)”一出現(xiàn),學生們立即振奮起來。正如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L·穆塞爾和梅貝爾·格連所說的那樣:“唱歌必須由音樂欣賞來激發(fā),這是加深音樂欣賞的主要手段?!备柙~唱出了學生的心聲,他們像遇到知音一樣高興,隨即手舞足蹈起來。可想而知,歌曲的教學任務完成得非常好,這也可以看到律動的魅力所在。
旋律線的創(chuàng)造:學生在日漸提高欣賞水平后,又可以要求把感受到的、理解的音樂表達出來,與聽力緊密聯(lián)系起來發(fā)展。在欣賞練習中,可以用圖畫法表達感受到、理解到的音樂。案例:在欣賞著名管弦樂曲《卡門序曲》時,我曾引導學生邊聽邊畫出某一樂句的旋律線。在優(yōu)美動人的旋律中邊聽邊記音樂,結果發(fā)現(xiàn)很容易啟迪學生靈感,提高學生聽力水平,在這段熱烈歡快、高低起伏的旋律聲中,學生們發(fā)現(xiàn)自己畫出的旋律線條有時還是很有規(guī)律和層次感的,旋律線的創(chuàng)造竟是如此奇妙而生動有趣。
endprint
(2)對民族民間音樂作品的欣賞。民族民間音樂是世界音樂之林中的一棵古老而長青的參天大樹,它以豐富璀璨的繁華碩果,深廣久遠的歷史傳統(tǒng),成為當今珍貴的世界民族音樂文化遺產,往往成為人們認識世界、認識各民族的窗口。就拿中國有56個民族來說,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內容、歷史語言等,其音樂也各具異彩。案例:欣賞《瑤族舞曲》時,全曲描寫在節(jié)日之夜,瑤族人民載歌載舞盡情狂歡的情景。我首先讓學生完整地聆聽一遍音樂,初步感受少數(shù)民族音樂特有的韻味;復聽樂曲并分段欣賞時,我引導學生用搖手、跺腳、捻指、拍手模仿長鼓的鼓點節(jié)奏,讓學生真切體會到瑤族人民載歌載舞的各個熱鬧場面。學生們在演奏樂曲的過程中,享受到了與同學間協(xié)作的無限快樂,總能陶醉在自己演奏的音樂聲中。
(3)中國戲曲音樂作品的欣賞。眾所周知,中國戲曲是我們國家的文化瑰寶。社會經(jīng)濟和文化發(fā)展到今天,戲曲文化顯得尤為稀奇,特別是京劇這一國粹,它集視覺藝術與聽覺藝術為一身,集百家之長、納百家之川,以唱腔和表現(xiàn)風格的特有韻味吸引著人們,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象征。四年級的孩子們初次接觸京劇,覺得非常好奇。在他們平日的電視節(jié)目選擇中,戲曲頻道總會一跳而過,成年人亦是如此。因此,音樂課堂上,要想讓孩子們對此感興趣,必須動一番腦筋。案例:在給四年級學生教授戲曲單元時,我首先擺放出各式臉譜。臉譜是中華民族戲劇特有的面部化妝造型藝術,它是圖案化的、也是性格化的,它以夸張的色彩無窮的線條為人物增添了強烈的審美效果。最吸引學生的是不同顏色的京劇臉譜,代表著不同的象征意義,如:黑色——正直,代表人物包青天;紅色——忠勇,代表人物關羽;白色——奸詐,代表人物曹操;綠色——魔鬼形象;銀色——妖怪形象等等。孩子們立刻對京劇敏感起來,眼神里傳遞著想了解更多的信息。接著重點介紹京劇人物的行當劃分——生、旦、凈、丑四大行當,并告訴孩子們這得從人物的性格、年齡、身份、扮相及表演特點來觀察、分析京劇的行當。緊接著馬上觀賞《沙家浜》選段《智斗》和《紅燈記》,為所學知識進行及時梳理,分辨出忠奸善惡,學生們一下子思維活躍,聯(lián)想豐富,興趣濃厚。
2.聽覺能力與發(fā)聲技巧的初步結合
從聽中欣賞美,從唱中表現(xiàn)美,這是音樂教育的基本要求。通過聽、唱逐步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在音樂方面的修養(yǎng)。所以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把演唱能力的培養(yǎng)貫穿到整個教學當中,教唱新歌時特別要注意指導學生唱好曲譜。在學生初步認識并理解音符的時值、高低后,可從曲譜中選出一些有特色的樂句或樂段,重點指導,難點突破,使學生的聽覺能力與發(fā)聲技巧得到很好的結合,讓學生反復練習,使學生在訓練中有所收獲,從而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音樂教學效果。
農村學校周圍有著廣闊的活動環(huán)境,是一個天然的“聽覺訓練場”,具有城鎮(zhèn)學校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在教學實踐中,常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在田間聽各種鳥叫,聽風吹禾苗的聲音,聽各種農機具的聲音,聽各種勞動的聲音;布置一些課外作業(yè),如下雨時紅薯地和玉米地雨打葉子的聲音有什么不同,記憶并模仿家禽、家畜以及自然中的不同聲音等,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音樂,引導學生感受、討論,培養(yǎng)他們的聽覺技能和聽覺記憶。
3.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不斷拓展想象空間
音樂和文字不同,文字表達明確的概念和具體的思想,而音樂則是通過人們的感知,使人們對作品所塑造的形象產生聯(lián)想、想象,引起共鳴來達到目的的。在音樂欣賞中凝神閉目能消除視覺上的干擾,集中注意力,使學生全神貫注地傾聽音樂,用心去感受音樂。這種方法比較適合旋律優(yōu)美的歌曲欣賞課。如在教《春天》這首歌曲時,為了讓學生體會春天的美景,讓學生閉上眼睛,回憶自己在春天看到的桃花、麥苗、天空的景象。我把這種方法叫做“過電影”。學生閉上眼睛后,頭腦里展開了豐富的聯(lián)想,睜開眼睛后,就會產生深刻的體驗,再唱感情就不同了。
4.積極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理解能力
在進行音樂教學時,根據(jù)作品的內容,引導學生從旋律、節(jié)奏、風格等方面入手,在牢固掌握音樂基本知識的同時,利用舊知識對作品進行分析,如樂句樂段、調式調性、曲式、作品風格等。音樂是一種神奇而美妙的藝術,帶給我們無限美好的聽覺享受。更為奇妙的是,這些音符的組合竟能時時撥動著人的心弦,或徐緩優(yōu)美,或激情神往,把你帶進崇高的美的境界。在那優(yōu)美的音樂之中,少了幾分煩躁不安,多了幾分祥和安寧,直到一個理性的、至善至美的境界。如在教音樂欣賞課《江雪》時,我出示雪景圖,在悲涼的歌聲中把學生引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空曠世界,讓學生細細體會作者孤寂的心情,激起學生無限的遐想,讓學生情不自禁地唱起這首歌。學生通過反復的“聽”,培養(yǎng)了對音樂的理解力,提高了自己的音樂素養(yǎng),同時使自己的人格情操得以陶冶。這種體會音樂作品的本領就是理解能力。
5.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促進他們之間的交流
新課程標準提倡教與學過程中師生間民主平等的參與性,合作性和藝術性;在欣賞課上,經(jīng)常跟學生一起欣賞、一起唱、一起跳,師生合作完成欣賞教學;在教學語言上,用“讓我們一起來”、“請”、“你真棒”、“你的想象真豐富”等語言,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在教學形式上,提倡課堂討論,提倡七嘴八舌,提倡標新立異。在課堂組織形式上運用合作、小組學習等方法,在培養(yǎng)學生合作與交流能力的同時,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
音樂欣賞是一種多層面的心理體驗過程,各種欣賞方式之間是共存與互補的關系,倘若沒有音樂欣賞的多層性,也就沒有藝術特色的豐富多彩。音樂欣賞方式的多元性特征,正是人類意識多樣性的直接體現(xiàn)。新課標明確指出:“音樂欣賞教學應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鼓勵學生對所聽音樂有獨立的感受和見解?!?教師根據(jù)音樂內容及形式特點,簡短形象地介紹作品的內容及總的情緒特征,使學生對作品有一個正確全面的印象,并產生相關的聯(lián)想和想象。
音樂欣賞是音樂教學中一個永恒的課題,通過營造良好的欣賞氛圍、豐富的情感體驗等教學方法和措施,使學生的情感得到了豐富,音樂表現(xiàn)力得到了提高。同樣,在音樂欣賞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上,可以再進一步的設計巧妙、新穎,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并與他人溝通,融洽情感,使學生享受到美的愉悅與陶冶,使學生受益終身。
總而言之,音樂欣賞教學的地位日漸突出,對我們的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它是集歌唱、律動、創(chuàng)造、想象等元素為一體的扎實有效的教學課型,它的魅力是學生們喜愛和投身音樂課堂最有意義的理由,我將有信心堅定不移地讓學生們愛上音樂欣賞。對小學生而言,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應該是聽覺敏感度的培養(yǎng)。通過音調、音色、力度、時值等讓學生去感知去認識,進而熟悉各種不同聲音基本特征,通過聽旋律、聽和聲、聽辨各種人聲和各種樂器的聲音,提高學生聽覺的選擇性和敏感性。例如鳥叫蟲鳴、水流草動、雨落風起,等等,這些都是音樂語言的重要來源。要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和感受理解能力,就要從感悟自然聲音做起。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組織學生反復的聽,反復的鑒別,反復的訓練,不斷提高學生對聲音和音樂的欣賞能力和敏感程度。
參考文獻:
[1]吳文漪.《小學音樂欣賞教學》[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2
[2]王偉仁,王順通.《音樂欣賞教程》[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5
[3]吳文漪.《音樂教學新視角》[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周世斌.《音樂欣賞》[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