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
【關鍵詞】語文教學 本質(zhì) 簡約
高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6A-
0086-01
語文課堂教學要避免出現(xiàn)表面熱鬧而收獲不大的現(xiàn)象,教師要抓住語言文字訓練這個根本,突出語文學習的本質(zhì),采用簡潔的教學手段,真正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的簡約、高效。
一、學生的閱讀感悟不能偏離文本內(nèi)涵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語文教學中,有的教師提倡張揚學生的個性,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內(nèi)容來學習,自主交流學習感受,以為這樣做便是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但是,教師在面對學生的個性感悟時,更應該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有一次,筆者正在教學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文中有一句話是“她曾經(jīng)多么幸福,跟著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當時筆者請學生說一說對這句話的理解。一個學生說:“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能永遠和奶奶在一起了。”聽了學生的發(fā)言,筆者順勢說:“是的,對于小女孩來說,死了還好,死是一件好事?!贝搜砸怀?,學生疑惑地看著筆者。于是筆者接著說:“文中提到小女孩說‘奶奶,請把我?guī)ё甙?。那么,是什么讓一個鮮活的生命渴望死亡呢?”另一個學生回答:“因為小女孩活著太痛苦了。”“難道小女孩死了就真的幸福了嗎?”筆者繼續(xù)提問。有的學生馬上回答:“死了還怎么體會幸福呢,小女孩實在是太可憐了?!贝藭r,筆者的教學達到了預設的教育目標,即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于是筆者趁機引導學生討論:這看似“幸?!钡谋澈螅憧吹搅耸裁??這樣的正話反說,看似順水推舟,其實也是模擬課文中的表達,對于學生理解“幸?!北澈蟮纳顚雍x有著重要的意義。假如學生也像安徒生筆下的路人那樣冷漠、無情,這些偏離了文本價值取向的個性感悟,就會被教師所忽略,語文教學也就沒有真正觸及文本的內(nèi)涵。
二、語言文字訓練要體現(xiàn)語文的工具性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認為,在閱讀教學中,讀與寫宜并重,教師應引導學生“讀中悟?qū)?,以讀促寫”,寫不僅僅是為了寫,而是要學習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以教學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課文《威尼斯的小艇》為例,文中第5自然段寫了商人、婦女、孩子、老人乘坐小艇的場景,寥寥數(shù)語,但是人物的神態(tài)描寫和動作描寫很到位、很有趣。筆者讓學生以“我看到了乘小艇”的句式,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說一說,并在說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關注作者如何描寫人物的動作和神態(tài),讓學生進行口語表達訓練。在口語表達訓練結(jié)束后,筆者要求學生仿照作者使用的寫作方法,抓住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展開想象,寫一寫不同職業(yè)的人的個性特點,同時要求學生使用“我還看到了乘小艇,他們”的句式寫一些。這是學生語言內(nèi)化后的應用,是領會情意后的表達。有的學生寫道:“我還看到了老奶奶乘小艇去賣菜,她滿臉笑容地招呼客人。”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關注課文寫了什么,還要引導學生思考課文是怎樣寫的,如何運用語言和技巧來表情達意,只有做到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才能真正地體現(xiàn)語文教學的本質(zhì)。
三、語文教學流程要簡約
我國古代哲學家老子說:“萬物莫與樸素爭美。”有的教師在教學語文時,喜歡使用多媒體設備播放音樂、插入圖片、呈現(xiàn)學習資料,但是有時“非語文”“泛語文”的東西太多,占據(jù)了有限的語文教學時間,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其實,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力求簡約、樸素、有效。
筆者在教學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課文《桃花心木》時,對教學設計進行了2次修改,筆者從中也獲得了啟示和收獲。在學習課文第14自然段時,為了讓學生的感受更深刻,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從網(wǎng)上下載了2幅人物圖像,一幅是與癌癥作斗爭的少年詩人子尤,一幅是帶著妹妹上大學的洪戰(zhàn)輝,在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時配上背景音樂。一位教研室的教師在聽了筆者的這節(jié)課后,建議筆者刪除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他說:“這個設計對教學的意義不大,反而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多媒體課件上。你只需要帶著學生好好地朗讀課文,認真學好語言就夠了。”于是筆者刪除了繁瑣的教學設計,帶領學生一遍又一遍地朗讀課文,抓住作者情感的變化和種樹人的話語來感悟人生哲理,由樹及人,扎實地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簡約的內(nèi)容要用簡單有效的教學方式呈現(xiàn),這樣的語文教學才是真實有效的。
語文教學要做到本色、真實、靈動而有活力,需要教師摒棄多余的教學設計,圍繞課文的某一個方面展開教學,這樣的教學才會觸及語文教學的本質(zhì)。
(責編 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