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勝軍
摘 要: 為了適應培養(yǎng)高素質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需要,基礎教育對生物課的實驗教學相當重視,但是農(nóng)村中學的實驗課教學存在相當大的后患,實驗裝置不足,師資配備不平衡,領導、教師、學生都不重視等。然而,農(nóng)村教學又有農(nóng)村的優(yōu)勢,接近自然,教學資源豐富,所以農(nóng)村教師可以大力開發(fā)校本資源,開展好第二課堂,找到適合自己學生的實驗教學方法,提高實驗教學質量。
關鍵詞: 農(nóng)村中學 生物實驗課 教學方法
根據(jù)大多數(shù)農(nóng)村生物教師的反映,生物實驗課雖然可收到很好的教學成效,但在組織方面仍具有較大的難度。在生物實驗課中,由于缺乏必要的組織紀律約束,“嘈雜”、“混亂”等情況司空見慣,歸根到底,主要是因為學生在生物實驗課中,不具備明確的學習目標,只是覺得實驗課“新鮮”,而不能夠按照課程的要求嚴謹操作,并細致觀察和縝密思考。筆者認為,實驗課開辦的主旨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能力,屬于生物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門課程。生物教師在實驗課程中,當竭盡所能開足開全,同時保證實驗課程的井然有序和活而不亂。
1.萬事開頭難,實驗課的準備工作很重要,也很關鍵。
從七年級的第一節(jié)實驗課開始,教師就要給予足夠重視,學生的全方位教育就不能落下,主要是因為第一節(jié)實驗課將直接給學生留下課程的直觀形象。如果第一節(jié)實驗課程紀律渙散,那么將無法為今后實驗課程奠定堅實的紀律基礎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是引導學生了解生物學與實驗科學之間的關系,讓其體會生物實驗課能獲得感性的知識和科學的技能,從而將實驗課作為探索生物奧秘的敲門磚。在明確實驗課目的后,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課程探究精神。
其次是帶領學生到實驗室進行現(xiàn)場觀摩,了解實驗室所有儀器設備的投入情況,從側面向學生提出愛護實驗教材,遵守實驗室制度的要求。
最后是要求學生以“科學家”的身份進入實驗室,明確科學家如何進行實驗?如何井然有序地進行實驗?如何表現(xiàn)出文明的舉止?如何在實驗過程中做到實事求是?如何根據(jù)自己的觀察和實驗,進行必要的分析、討論和得出結論?這樣一來,學生就不至于將自身定位在一個不切實際的高度上,也可以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和研究能力,為日后實驗活動規(guī)范化開展與管理,奠定堅實的基礎。
2.良好的實驗室環(huán)境,創(chuàng)造出奇的實驗效果。
生物實驗室的布置,是創(chuàng)造實驗效果的前提條件之一。一般情況下,實驗室的布置方法為:①實驗室墻面布置:實驗室左右墻面懸掛著名科學家的畫像及科學家的名言警句,作為學生學習的楷模和榜樣;實驗室后墻黑板寫上一個“靜”字,作為約束學生學習行為的提醒;黑板兩側分別懸掛《實驗室規(guī)章制度》和《中學生守則》,在第一節(jié)課上就要予以明確告示。②實驗室窗臺布置:擺放綠色的盆栽、金魚缸。③實驗室后:擺放一個標準柜,其上放置動物標本、植物標本和學生的優(yōu)秀實驗作品。筆者認為,學習環(huán)境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的秩序和注意力,只有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和環(huán)境,才能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學習狀態(tài)。除了創(chuàng)造良好的實驗室環(huán)境外,教師還應該以紀律的形式,讓每次參加實驗課的學生打掃實驗室衛(wèi)生,保持實驗室的干凈整潔,學生也能夠因此多一份探索生物奧秘的興趣,而不至于是僅有幾分鐘熱度的淺嘗輒止。
3.發(fā)揮教師作用,把握好度,該放手就放手,還試驗本色。
實驗課程開始后,教師要以參與者和交流者的身份,在巡視各組實驗情況的同時,與學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討,給予在實驗室遇到困難學生一定的指導和幫助,確保每組實驗都能夠按部就班地開展。
在實驗期間,可能要有一定的時間才能夠完成整個實驗,此時教師應該兼顧學生的情緒,防止學生借實驗時間等待的間隙做與實驗無關的事情,譬如唾液淀粉酶實驗、光合作用綠葉脫色實驗等。教師的主導作用務必充分發(fā)揮,安排學生討論觀察的情況,并將實驗變化情況一字不漏地記錄下來,作為實驗總結的依據(jù)。
除此之外,表揚與批評也是發(fā)揮教師作用的重要舉措。具體的做法是對于實驗操作準確,并且能夠遵守課堂紀律和認真觀察記錄的學生,給予適當表揚,而對于紀律欠佳的學生,則要給予必要的提醒,并幫他們及時糾正實驗過程的錯誤。筆者建議教師根據(jù)學生在課程中的具體表現(xiàn),給予客觀公正的評價,并以成長記錄袋的方式記錄下來,作為期末考核的參考標準之一。這樣一來,學生既能夠在實驗過程中得到鼓勵和支持,收獲實驗的快樂,又能夠激勵學生全心全意置身于實驗中,強化實驗效果。
4.調動小組優(yōu)勢,形成一條龍合作與管理。
實驗小組是實驗開展的常見模式,期間要求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自愿情況、性格特點、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等,進行靜心編排。譬如自律性較強和自律性較差的學生互相搭配,學習能力較強和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互相搭配等。在實驗小組設置好之后,選出小組負責人,由組織自行管理小組紀律。通過小組模式的實驗,讓實驗分工明確,學生通過合作,養(yǎng)成自主學習和互助學習的習慣,這是培養(yǎng)學生自我約束的有效方式,可保證課堂紀律的井然有序。
5.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自我發(fā)展空間。
實驗課程應該以探究實驗方式為主,因為這種方式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找出實驗課程的實驗問題,并通過創(chuàng)新設計和開放實驗,進行問題的驗證和提出問題探究結論。對于已經(jīng)知道結果的實驗,可能激發(fā)學生的實驗興趣,學生可能因此無法集中注意力,實驗效果事倍功半。
通過探究式實驗,效果可能更佳,因為這種實驗方式能夠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并且最大限度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對于好奇心和創(chuàng)新心理較強的學生,可以提供更大的自由發(fā)揮空間,使他們能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實驗中。這種模式的實驗課程組織相對簡單,并且鮮有學生故意擾亂課題秩序的情況。
6.把握好評價的度,對學生和課堂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在實驗教學時,同步兼顧學生的知識積累、技能掌握、內心體驗、情感體會等,將學生視為平等的學習主體看待,并給予必要的尊重。因此在評價實驗課堂質量時,應該重點考慮學生的學習體驗和感受,而不能僅以課堂紀律的遵守情況,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
總之,怎樣科學地組織實驗課教學,方法很多,只要給學生一個自由,一個自主,一個自創(chuàng),相信一定會精彩。
參考文獻:
[1]教育發(fā)展研究.安徽師大教育科學學院,2001(11).
[2]中小學教學研究,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