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霖
摘 要:“沉默”似乎已成為高中英語課堂的特色。課堂上,學生埋頭于書本,教師自問自答,氣氛沉悶。沉默的英語課堂是困擾高中英語教師的問題之一。主要討論如何充分利用課堂資源,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高中英語;課堂資源利用;課堂效率
英語學科教學旨在通過對學生“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英語交流和思維的能力。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與教師的互動以及在課堂中的表現(xiàn)對學習英語的效率是至關重要的。然而,目前高中英語課堂的普遍情況是教師在講臺唱獨角戲,學生在臺下聽戲。欠缺交流與表達的課堂似乎只有通過考試才能測試出其有效性。首先,筆者試分析了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
一、問題的癥結
1.教學觀念陳舊
高中學生的心理比初中生來得細膩、敏感,回答問題的欲望和表現(xiàn)欲不如初中生,而且自尊心也更加強烈,試錯的勇氣更小。然而許多教師不是緩解而是強化學生的這種心理障礙。教師在對待學生的錯誤,比如發(fā)音錯誤時,經常直截了當地說:“讀錯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是充當傳遞信息的使者,忘記了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上課就是講解教科書,將一篇文章的語言點分析完,授課就算結束;覺得學生會考試就行了,聽說讀寫四種能力,只注重與高考最相關的讀寫能力的訓練,而把聽說拋在一邊。
2.提問、討論設計的“無營養(yǎng)化”
課堂提問是學習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并鍛煉英語思維能力??墒?,有時教師在設計問題與討論時,往往采用的是以“yes或no”作為答案的問題,沒有挑戰(zhàn)性,學生容易失去興致,或者討論的內容與課堂毫無聯(lián)系,對學生也不加引導,只求“熱鬧”,結果學生一無所獲。久而久之,這些低水平、“無營養(yǎng)”的問題就會妨礙師生間的交流,使學生陷入被動狀態(tài)。
3.多媒體課件使用誤區(qū)
教師在教學中使用的課件往往是直接從網絡上下載稍加修改就進入課堂,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結果只能順著課件的思路走;或者將本該運用到口語和聽力訓練的簡單信息也直接以課件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這樣學生就會把注意力放在課件的總結和答案中,不再愿意參與到課堂的思考和討論中;或者將講解的內容全部放在課件中,預設非常詳細,在課堂上依靠鼠標來控制教學速度,一節(jié)課下來就變成了教師放課件,學生記筆記的模式。
4.教師個人影響力的差異
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其實在課堂上,我們也可以說教師的性格決定課堂的氣氛。一個樂觀開朗,性格外向的教師對課堂及學生的調動必定會更積極;反之,一個沉穩(wěn)內斂,性格內向的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也更傾向于潛移默化。課堂是一個雙向交流的過程,教師傳遞給學生的信息流需要得到學生的回應,那么,傳遞的方式當然也是影響學生參與課堂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解決的路徑
1.樹立新的教學觀念,充分利用課堂資源
教學的基本要素一是學生,二是教師,三是課程資源。以前人們往往重視教師的講授,或者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其實無論教師的講授,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其最終的效果取決于課程資源。課程資源既指“課程物質資源”(或稱之為“條件性課程資源”),也包括“課程人力資源”(或稱之為“素材性課程資源”)。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都能夠接觸且利用的課程物質資源就是教材。因此,教師的首要責任是通過對教材的“再度開發(fā)”來保證課堂的效率。在許多時候教師要針對教材和教輔資料進行分析,同時應該為學生留出一定的空間,讓學生在資源背景中尋找感興趣的主題。在為學生提供教材和教輔資料時,應選擇能夠對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和理解水平構成一定挑戰(zhàn)的教輔資料,即教材和教輔資料理想的難度保持在“最近發(fā)展區(qū)”的范圍。讓學生大體能夠通過有指導的自主學習而理解和掌握課程標準要求的知識技能。
2.提高學科水平,加強設問能力
“課程人力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的途徑之一是“教師學習”?!敖處熓侵匾恼n程資源”,這種資源需要通過教師“主動學習”來得以豐富和擴展?!敖處熤鲃訉W習”的狀態(tài)將決定教師參與課程資源開發(fā)的能力和程度。只有提高專業(yè)水平,才有可能實現(xiàn)課堂教學設計的多樣化;盡量使用精確、有趣、清晰的語言表達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掌握設問一定的技巧,例如:設問一定要根據情景明確表達立意和意圖,體現(xiàn)其內在含義;設問要涵蓋重點內容,提問針對性強,形式避免呆板;設問方式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踐和對問題的認識,對學生的智力具有適度的挑戰(zhàn)性;在問題設計上要注意銜接自然,難度上體現(xiàn)梯度;問題和討論的量要適度,這樣才能真正鍛煉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
3.合理使用多媒體,教學相長
在多媒體輔助英語課堂教學中,需要體現(xiàn)出教師和學生的雙主體作用。只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即兩個方面的積極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的引導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合理地設計課堂,編制符合教學實際的課件——確定符合學生接受能力的教學信息量,選擇適當的多媒體材料。在多媒體輔助英語課堂教學中既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事物的具體圖像,又要善于運用語言作恰如其分的講解,使多媒體演播和教師的講解密切配合。做到演播適時、講解恰當。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就課件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發(fā)現(xiàn)其中設置的問題與學習內容的聯(lián)系,并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從而將視聽得到的知覺形象和表象轉化為概念。
4.工夫做在課下,事半功倍
俗語云,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若教師的性格決定其在課堂上無法“鬧騰”起來,那么就只有從課堂外下工夫。多與學生交流溝通,了解所任教班級的學生特點,關心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興趣愛好,做學生的朋友,從心理上消除學生對教師天生的畏懼感與距離感。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才敢于并樂于與教師交流。
英語教學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溝通”和“合作”的活動,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交往的過程。教師只有帶著個性、情感、思想、經驗,知識教學,才會使“溝通”和“合作”的過程富有創(chuàng)造性、復雜性、開放性和多樣性。正是在這一過程中,師生互相合作,互相促進,使得課程內容不斷產生新的意義,也同時產生新的課程資源。因此,在今后的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充分利用好課堂資源,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使英語課堂不再“沉默”。
參考書目:
[1]鄧小斐.多媒體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信息技術2006(8).
[2]羅勃特·W·布萊爾.外語教學新方法[M].北京語言學出版社,1987.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