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創(chuàng)新防震減災宣傳形式的探索和思考

2014-10-22 17:44:09黃志東郭媛
科技資訊 2014年19期
關鍵詞:宣傳探索思考

黃志東 郭媛

摘 要:防震減災宣傳是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防震減災科學素養(yǎng),是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和推動防震減災事業(yè)發(fā)展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手段。本文結合筆者的工作實踐,介紹廣東省地震局近年來在創(chuàng)新防震減災宣傳形式和方法上的積極探索和實踐,并對如何做好防震減災宣傳工作提出了一些認識。

關鍵詞:防震減災 宣傳 探索 思考

中圖分類號:P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7(a)-0189-02

我國是一個地震多發(fā)、災害嚴重的國家。作為國家防震減災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是促進防震減災整體能力和國民素質提高的重要戰(zhàn)略措施,是最有效的減災途徑之一。而公眾的防震減災意識薄弱,避震逃生應急能力不強,防御地震災害的能力嚴重不足是我們國情的現狀。汶川特大地震造成慘重的人員傷亡,教訓是那么的深刻,呼喚我們要不斷加強地震科普工作。

1 創(chuàng)新防震減災宣傳形式的探索和實踐

1.1 發(fā)揮媒體優(yōu)勢,擴大宣傳效應

媒體在防震減災宣傳中的地位不容忽視。電視、報紙、網站等媒體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社會影響大。發(fā)揮媒體的優(yōu)勢,防震減災宣傳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1年4月28日上午,省地震局舉行以“減災、安全,建幸福家園”為主題的首次媒體開放日活動,為即將來臨的防震減災宣傳周造勢?;顒觾热菔钦匍_新聞通報會、參觀地震監(jiān)測及應急救援裝備展、省數字地震臺網中心及地震科普館。新華社廣東分社、廣東電視臺、南方日報、廣州日報等15家媒體參加了活動。在通報會上,省地震局梁干副局長介紹了我省防震減災“十一五”期間的進展、“十二五”發(fā)展目標以及重點項目。詳細解答了媒體記者提出的“地震預警、特大橋梁強震動監(jiān)控、震害預測、避難場所建設、地震應急包”等問題,互動現場氣氛熱烈。

1.2 抓住社會熱點,把握最佳時機

大震巨災的發(fā)生,使社會公眾對地震尤為關注,對防震減災知識的需求尤為迫切。省地震局抓住每一次大震巨災中的社會熱點問題,把握最佳的宣傳時機,舉辦專題宣傳活動,及時答疑解惑,大大增強了防震減災宣傳的時效性。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海發(fā)生9.0級特大地震,造成了日本福島核電站嚴重核泄漏,對我國的核電發(fā)展產生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廣東,有6座建成或在建的核電站,人們對核電安全高度關注。為貫徹落實時任廣東省委汪洋書記關于堅定不移推進我省核電建設、堅定不移推進我省核電產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批示精神,以及向廣大社會公眾宣傳普及地震與核安全科普知識,在日本福島核事故發(fā)生一年后,廣東省地震局聯合深圳、江門、陽江、汕尾等市政府,中廣核集團有限公司舉辦“地震與核安全科普宣傳活動”,數千市民積極參與活動?;顒觾热莅▽<易鞣勒饻p災與核安全知識講座、現場答疑、地震與核安全知識展覽等,宣傳活動持續(xù)了一周。此外,省地震局還聯合中廣核集團在廣東省地震局門戶網站上開展“地震與核安全知識網絡競賽活動”。

活動及時解答了社會公眾對于核電地震安全的疑惑,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和社會效應。

1.3 聯合社會力量,共建宣傳陣地

防震減災工作是一項全社會的公益事業(yè),地震行業(yè)的自身力量和資源非常有限。所以,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聯合其他部門的力量,共建防震減災的宣傳陣地,是拓寬防震減災宣傳平臺的一個“捷徑之路”。

在省地震局、越秀區(qū)關工委、越秀區(qū)教育局領導的協調下,省地震局與越秀區(qū)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基地共建地震科普館,由學校出場地,省地震局負責場館建設,該館于2012年11月建成。該館每年接待中小學生近4萬人次,越秀區(qū)的每個學生都要到該基地接受教育至少一次。省地震局還就科普講解員的培養(yǎng)和設施的維護提供技術支撐。

1.4 公眾需求有熱點,科普基地有亮點

廣東省地震科普館作為“國家級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在防震減災宣傳方面承擔著重要的角色,是有效提升公眾防震減災科學素養(yǎng)的最佳場所??破震^自2006年建成以來,根據公眾需求不斷升級,做到每年有新亮點,始終保持最佳的服務狀態(tài)。

日本311大地震后,福島核電站發(fā)生核泄漏事故。廣東核電站安全嗎?這是所有廣東人都在關心的熱點問題。為此,科普館圍繞日本地震和廣東核電的地震安全等問題對展板進行全面改版,制作了以“日本3.11地震”為專題的展板。

2013年,科普館專門設置了“防震減災服務產品展示區(qū)”,公眾可對做過房屋抗震性能普查和震害預測的地方進行查詢。同時,還創(chuàng)作了《如何測定地震》Flash宣傳片。不僅為公眾解答了他們最關心的“房屋抗震”“地震是如何測定的”(“交切法”定震中)等問題,同時也把專業(yè)和深奧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群眾喜聞樂見的科普展品。2014年又推出“廣東省農村民居地震安全技術服務系統(tǒng)”,為農村蓋房抗震提供技術服務。

1.5 利用新興媒體,拓寬宣傳途徑

隨著網絡技術和新興媒體的快速發(fā)展,傳播方式和傳播手段的日新月異,防震減災宣傳必須轉變工作方式,適應現代媒體和傳播的特點和規(guī)律,滿足社會公眾心理的需求變化,擴大知情面和影響力。省地震局在借助科普場館、街頭宣傳等實體宣傳平臺的基礎上,還充分利用網絡、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進行宣傳,極大地拓寬了宣傳途徑。

2012年5月12日,省地震局在新浪網的官方微博正式開通,隨后相繼在騰訊網、人民網開通了官方微博。震時發(fā)布地震信息,平時進行科普宣傳。逐步設立了“地震快訊”“地震史上的今天”“話說減災”“我們在行動”等欄目。準確、及時地發(fā)布最新的地震信息、防震減災工作進展等內容,搭建了一個快速權威發(fā)布地震信息和與公眾溝通的平臺。

2014年5月12日省地震局官方微信“南粵防震減災”正式啟用,目前已開通科普館預約參觀、科普知識、地震訊息、你問我答等功能,未來還可進行震情訊息定制、避難場所查詢等。

1.6 部門聯動,形成合力

科協、宣傳、教育等部門是科普宣傳活動的重要組織單位和成員單位,省地震局重視與這些部門建立良好的聯動機制,形成合力。在全國科技周等重要的宣傳時段,多部門合作組織實施宣傳活動,增強防震減災宣傳的聲勢和效果。

2011年,在廣州市科技與信息化局的倡導下,廣州市科普基地聯盟正式成立。省地震科普館作為聯盟的成員單位,積極參與聯盟組織的“三下鄉(xiāng)”“廣州市科普講解員大賽”等活動。2012年,科普館被中國科協評為“全國優(yōu)秀科普基地”,并且是地震系統(tǒng)唯一獲此殊榮的科普基地,這對我們是極大的鼓舞。

1.7 “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變被動為主動

廣東省地震局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模式,開展防震減災宣傳,確保宣傳普及最大化。

防震減災宣傳“請進來”:2012年,省地震科普館成為“省直關心下一代工作活動基地”定點單位,與各單位關工委合作開展青少年科普宣傳活動;2013年,成為“黃花崗街道青少年暑假社區(qū)教育活動”定點單位,成為“印象黃花”參觀游覽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站;2014年,省地震科普館成為廣東省直機構首批(共9家)社會實踐教育基地的其中一員,作為全省208家省直、中央駐粵單位40萬干部的社會實踐教育基地。

防震減災宣傳“走出去”:2014年,省地震科普館開展科普知識“進學?!薄斑M社區(qū)”“進農村”三進活動,分別與十多個單位簽訂了科普三進活動合作協議,改被動為主動,將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帶進學校、社區(qū)和農村。

1.8 虛擬平臺與實體平臺相結合,推進數字地震科普館建設

實體科普館存在覆蓋人群有限,維護更新周期較長等局限性。因此,基于數字網絡宣教、建設數字地震科普館是網絡信息時代防震減災宣傳的必由之路。

自2004年始實施“廣東省數字地震科普館”建設項目。該館將利用數字技術模擬實體展館,實現虛擬漫游參觀。此外還包括電子圖書廳、動漫游戲廳、影視廳等豐富多彩的欄目。數字地震科普館的建成,將會是實體展館的重要補充和升華。屆時,廣大公眾可以足不出戶、身臨其境、隨時隨地參觀三維虛擬數字地震科普館。

2 做好防震減災宣傳工作的思考

經過多年的不斷努力,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進步,但與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公眾的需求還存在較大的差距。當今社會,數字技術,網絡技術,新興媒體快速發(fā)展,社會輿論傳播方式顯著變化,我們還須不斷的轉變傳統(tǒng)的宣傳方式和方法。

2.1 適度科學地宣傳

準確預報地震是世界性的科學難題,地震科普宣傳也是一個難題。進行適度的地震科普知識宣傳,把握好宣傳的尺度。平時應注重提高公眾的防震減災意識,由于地震災害的小概率性、突發(fā)性和嚴重性的特點,造成平常時期公眾“漠不關心”和“神經過敏”并舉的心理特征。因此,宣傳方式宜采用和風細雨、春雨潤物的方式進行。平時防震減災宣傳是面向全社會公眾的普及性宣傳教育,其主要任務是深入持久的防震減災知識宣傳,以增強人們的防震減災意識。既克服僥幸麻痹思想又要消除恐震心理,提高社會公眾的防震減災能力和識別、平息地震謠傳的能力。

2.2 正確的輿論導向,營造良好的減災文化

堅持正確的防震減災宣傳導向,通過網絡等大力營造防震減災網絡文化氛圍,將網絡服務建設成具有地震行業(yè)特色的服務,并與防震減災科普宣傳相融合,使其成為地震科普教育中重要手段。及時發(fā)布正確的地震信息,做好防震減災的輿情監(jiān)控,發(fā)現地震謠言等不利于社會穩(wěn)定的因素時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補救。

2.3 創(chuàng)作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產品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我國快步進入了信息化時代,社會公眾對科普宣傳產品的要求有了質的改變,簡陋的科普宣傳傳單已經與這個時代相距甚遠,人們更青睞于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與方法制作的科普宣傳產品。

建議加強與動漫公司、影視公司及各類專業(yè)機構的合作,發(fā)揮他們在策劃、創(chuàng)意、制作方面的優(yōu)勢,針對幼兒、中小學生、社區(qū)、城鄉(xiāng)居民以及機關事業(yè)單位等不同對象創(chuàng)作出版相應的科普宣傳產品,增強科普的科學性、趣味性、實用性。

2.4 加大培訓力度,培養(yǎng)科普宣教人才

地震宣傳具有很強的科學性、社會性和針對性,涉及諸多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所以地震宣傳員不僅要有廣博的科學知識,而且要適應當前改革開放中宣傳理論、內容、手段、媒介的變化,不斷更新思想、開拓創(chuàng)新。這對防震減災宣教人員的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建議地震系統(tǒng)和科協系統(tǒng)打造科普宣教培訓平臺,建立宣教人員崗位業(yè)務培訓的長效機制,加大對地震科普宣教人員的培訓力度,培養(yǎng)出具備專業(yè)地震科學知識,又深諳傳播技術的復合型人才。

2.5 加強農村地區(qū)的防震減災宣傳力度

長期以來,受到經濟落后、人員眾多且分散等客觀因素的影響,農村地區(qū)防震減災宣傳工作經費投入始終不足,嚴重制約了防震減災宣傳工作的深度和廣度。部分群眾因為缺少必要的防震減災知識,往往導致小震成災、中震大災、大震巨災。因此,加強農村地區(qū)的防震減災宣傳力度勢在必行。

3 結語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國民富裕程度不斷提高,人們對于生命和財產安全的追求更為迫切,對于減輕地震災害的期望越來越高,對防震減災宣傳的要求越來越高。人類無法阻止地震的發(fā)生,但是我們能通過各種措施或手段大大減輕因地震造成的損失。通過不斷創(chuàng)新防震減災宣傳形式或方法,吸引更多的公眾加入防震減災的隊伍,形成全民參與防震減災工作的良好氛圍,是最有效的減災途徑之一。防震減災宣傳工作責無旁貸、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 袁志祥,李娟,段鋒,等.新時期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工作的新思想[J].高原地震,2011(4):61-64.

[2] 盧婷.加強防震減災宣傳教育體系建設,構建全民防震減災新局面[J].國際地震動態(tài),2013(9):32-36.

猜你喜歡
宣傳探索思考
淺談行賄犯罪案件特點、原因及預防對策
法制博覽(2016年11期)2016-11-14 10:43:27
意識形態(tài)、文藝、宣傳與百姓生活
聲屏世界(2016年9期)2016-11-10 22:43:37
打造醫(yī)院里的“主流媒體”
高職學生志愿填報取向及滿意度調查研究
經營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9:49:14
少兒圖書館小志愿者工作的意義和思考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35:59
社會轉型期行政權控制的路徑探索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06:18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0:24
房地產項目策劃課程案例教學探索與實施
大學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00:23
“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的實驗教學改革探索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8:01
“語用”環(huán)境下對古詩詞教學再思考
班戈县| 皮山县| 江川县| 鄂伦春自治旗| 锦屏县| 商河县| 勃利县| 甘南县| 尉犁县| 泸溪县| 峨边| 郧西县| 佛坪县| 友谊县| 上栗县| 敦煌市| 长岛县| 比如县| 勃利县| 广丰县| 韶关市| 周口市| 淳安县| 禹州市| 竹山县| 铁力市| 馆陶县| 沁水县| 阿合奇县| 班戈县| 许昌市| 石楼县| 广元市| 临江市| 邛崃市| 赣州市| 广宗县| 婺源县| 阳信县| 贺州市| 汝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