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仕明 邸春姝
摘 要:生命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內容,高校生命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急盼生命教育型教師。建構高校教師生命教育素養(yǎng),首先要正視當前生命教育素養(yǎng)培育方面的問題并深入分析產生問題的歸因。
關鍵詞:生命教育; 高校教師; 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6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4)04-0117-03
生命教育思想最早由美國學者杰·唐納·華特士于1968年在加州創(chuàng)建的“阿南達村”學校里倡導和踐行的。20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諸多學者也開始了以人文教育為導向的生命教育探索,對生命教育概念做了詮釋。綜合較權威的觀點,我們認為:生命教育是在學生物質性生命的前提下,在個體生命的基礎上,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對個體生命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進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識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追求生命價值。生命教育是一種全人教育,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均衡發(fā)展。
近年來,生命教育受到關注的程度越來越高。但高校的生命教育仍存在著開展不普遍、不系統(tǒng)、不規(guī)范、效果不好等問題。大學生漠視生命,諸如自殺、殺人等現象屢見報端,2014年6月14日濟南一大學生因掛科多門而跳樓自殺再次引起了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反思。大學生生命教育是綜合性的教育,涉及學校、社會、家庭等多個方面。除了歸結為社會、家庭的影響和大學生自身的原因之外,作為生命教育實施者的教師素養(yǎng)問題也開始引起重視。一定意義上講,教師素養(yǎng)問題是關乎教育成敗的關鍵問題。審視當今高校教育現狀,提升教師生命素養(yǎng)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高校教師生命教育素養(yǎng)缺失的具體表現
1.缺乏生命教育的理念、知識和能力
教師的生命教育素養(yǎng)構成包括健康的人生觀、正確的生命教育理念、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和相關的技能和技巧。內容涉及生物學、醫(yī)學、心理學、社會學、哲學等方面的常識,且不僅僅是這些內容的簡單相加,它需要將各科知識內化為人文素養(yǎng),體現出鮮明的個性特質。其中教育理念是指導或左右行為的意識形態(tài),有什么樣的理念就有什么樣的行為或方式方法,就會產生什么樣的結果。當前一些高校教師生命教育理念淡薄,在學生時代缺乏生命教育的氛圍,缺乏系統(tǒng)的生命教育內容。原有知識結構和儲備具有局限性,其所掌握的所教學科的知識遠沒有生命教育所需知識那樣寬廣,加之不掌握有效的生命教育原則、途徑、措施、方法。體現在教育活動中,很少將生命教育滲透到專業(yè)教學活動中,局限于專業(yè)知識的傳授,依試卷上的分數判斷學生的發(fā)展?;蚝鲆晫W生的生命成長,或對大學生的“生命學”指導明顯力不從心。
2.生命教育效果不容樂觀
課堂是當前高校實施生命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教師對生命教育的理解、課程的組織實施等都直接影響著生命教育的質量和效果。一些專業(yè)課教師忽視對象是一個個具體的生命存在,把教育對象當做培訓工具,沒有更多地關心學生知識的學習和智力的發(fā)展。忽視對學生的生命關懷和學生生命價值的熏陶和引導,更缺乏與大學生個體的溝通和對話。于是,課堂成了師生生命情感培育的真空地帶,一門專業(yè)課教學歷時一到兩個學期,甚至更長時間,有些學生竟然叫不出任課老師的名字。這種師生關系把一些學生帶入與教師疏離的困境與焦慮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就無法形成“對話”和“交流”,學生就不可能對老師敞開心扉。這種師生關系便任課教師無法走近學生,無法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況,對學生中存在的價值觀不正確、學業(yè)不順、發(fā)展受阻、戀愛受挫、人際沖突等問題不能及時發(fā)現并進行有效的引導和幫助,校園中踐踏生命的事件時有發(fā)生,生命教育效果不容樂觀。
二、高校教師生命教育素養(yǎng)缺失歸因
1.中國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講究“師道尊嚴”,為教師設定了特定的形象:嚴格、嚴肅,處處以身示范,是社會規(guī)范的代言人。教師們擔負著“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重任。與這種無條件的“尊師”相伴的是對教師過高的期待和要求:甘做人梯,無私奉獻,不求回報。時下,人們仍然對教師的認識“神圣化”。一旦出現與人們理想不相符的言行,就會遭到包括學校、家庭、社會的指責。在“神圣化”的角色面前,教師們努力成為“先知者”,無端地凌駕于學生之上。無法建立具有生命教育意識的平等的師生交往關系,而造成師生交往中的孤立、分離。大學生的情感心靈和個性很容易受到忽視甚至被壓抑,學生無法在教師真實的情感下體驗、領悟人生的意義。他們知識的增長以情感的麻木為代價,最終導致了他們對生命價值與意義的懷疑。此外,這種“甘做人梯,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精神要求,給教師也造成巨大的職業(yè)壓力,忽視了教師作為生命存在的內在需求。
2.價值取向的偏離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fā)展,科學知識受到極度推崇,使得工具理性變成信仰,現實社會中物質與精神失衡,知識本位,技術至上的價值觀一度左右我們的教育取向,課堂教學強調盡可能多地傳授給大學生間接經驗和技術。以便于學生利用知識去通過考試,獲得文憑學歷,贏得好的工作,擁有理想的社會角色。教師們將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作為主要教學任務,往往忽略了學生德育和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鍛煉,造成學生智育與德育、心理發(fā)展的不平衡。老師則辛辛苦苦做個教書匠,關注不到教育環(huán)境中生命之間的交流、對話與互動。難以享受到工作的幸福,難以欣賞到生活的美好,更多表現為職業(yè)倦怠與疲憊。
3.高校評價體系的制約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整個社會在迅速轉型,轉型期所產生的急功近利,不可避免地同化了教育。各級評價制度使學校的行為日趨功利化,2000年高等教育大眾化以來,不少高校辦學方針為利益所驅使,一味擴充學校規(guī)模,寬進寬出,以培養(yǎng)“工具”型人才為出發(fā)點和歸宿。功利化管理迫使教師脫離育人為本,被束縛在評估體系的各種項目和規(guī)則之內,終日為應付考核、職稱評定而勞碌,難以體驗職業(yè)的內在幸福感。教師的職業(yè)情感淡化,大學課堂教學大多數學生處于“不在場”的狀態(tài),偏離教育本質,看不見人性的光輝、人文的色彩和人才的健康成長。較長時間以來,因高校本身忽視生命教育,回顧教師們成長的歷程,更多的人也曾經歷高校學習期間生命成長煩惱的困擾,有過緊張與焦慮,甚至受過不正當的教育懲罰。源自這樣的高校的教師,任職前,面對就業(yè)等壓力也曾深陷迷茫無法自拔。任職后,本身生命教育知識和生命感受能力相對貧乏的教師,根本無法實現有意識地針對大學生實施生命教育。
三、生命教育中高校教師素養(yǎng)建構
生命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是實施生命教育的關鍵,提升教師生命教育基本素養(yǎng),提高教師生命教育的意識和能力,是有效實施生命教育的前提。
1.更新生命教育理念
“所謂生命教育理念,是指關于生命教育未來發(fā)展的理想的觀念,它是未來生命教育發(fā)展的一種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和終極的范型?!彼鼘ι逃陌l(fā)展和未來走向起著指導、定向和動力的作用。學校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訓、講座等形式對高校教師進行先進的生命教育理念教育,使高校教師明確生命的不可盡述,樹立潛在性與差異性的生命教育對象觀。明確個體生命的超越性,樹立生命成長的必然性的生命教育觀,關注自我生命的成長,引領學生不斷超越,追尋“真善美”的世界;明確生命具有向死而生性,對生命和死亡進行深刻而理性的思考。
從新的生命教育理念出發(fā),我們應該認識到,教師的生命也是處于發(fā)展的過程。高校教師的生命健康發(fā)展與我們教育事業(yè)的成功密切相關。因此,無論是學校還是社會,都需要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提高高校教師的生命質量。把教師生命看作是知、情、意、行的協(xié)調成長過程。努力為教師提供寬松的輿論氛圍,使教師在與其他生命個體的相互溝通中得到接納和尊重,獲得各種生命經歷,各種友誼和愛,并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提高高校教師的政治待遇和經濟待遇。學校管理者需要摒棄功利主義的管理觀。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大力促進教師的自我管理,力爭做到管理的民主化、平等化、自覺化。關注教師基本生存需要和生命價值實現的需要,為教師生命發(fā)展搭建平臺。
2.掌握生命教育知識
生命教育需要教師兼具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扎實、廣博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是高校教師順利實施專業(yè)教育的基本保證。但是,生命教育是復雜化培養(yǎng)人的科學和藝術。要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達到良好的生命教育效果,更需要加強教師的人文精神教育。要使教師廣泛涉獵生物、歷史、政治、藝術、心理、倫理等學科知識,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愛好,提高生命境界,力求自我生命完善。喚起學生對生命價值的追求,陶冶學生的情操。其次,首先,要加強教育知能培養(yǎng),使教師懂得教育規(guī)律、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生命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明確如何了解和把握當代大學生的生理、心理發(fā)展特點,如何有效落實生命教育內容。
2000年以來,以非官方機構和官方機構組織的以高校生命教育為主題的骨干教師培訓班,培訓了部分高校教師,在他們的努力下使一些高校生命教育的狀況有所改觀。但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實施大學生生命教育是一項需要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系統(tǒng)工程。因此,加快高校生命教師隊伍的培訓步伐,使其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當成為今天高校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
3.鍛煉生命教育技能
教育是直面生命、提升生命的事業(yè),教師是生命教育的實施者,是推動生命教育良性循環(huán)的靈魂人物。這就要求教師在豐富生命教育知識的同時,在教學和活動中不斷鍛煉,逐漸培養(yǎng)生命教育技能。需要經過演習,強化全體教師的自救及應急處置本領。需要教師掌握組織輔導學生進行有效生命活動的基本技能,諸如培養(yǎng)學生如何保護個體生命不受傷害、如何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如何學會感恩、如何體會幸福、如何坦然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zhàn),如何自我解壓……培養(yǎng)教師學習有意識地營造一種平等真實的教育文化氛圍,凸顯“生命元素”于教學過程之中,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人類精神的千姿百態(tài),讓個體的尊嚴與個性的表露不再畏縮。教育過程中,結合專業(yè)特點,強調情感效應和對學生思維的啟發(fā),努力建立一種師生平等交流、相互尊重的關系,師生在和諧共處中完成心靈的溝通,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全面發(fā)展。充分利用教育機智,善于把握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從實踐上給學生以指導和訓練。
4.培育生命教育情懷
課堂教學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主陣地之一,每一位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影響,不管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都是他生命的全部——才學、智慧、人品、個性和心靈所致,決不是由專業(yè)知識和教學技巧帶來的。一旦形成活躍、向上、和諧、民主、平等、歡快的氛圍,課堂教學的多種教育功能就會被開發(fā)出來,它是學生潛能、創(chuàng)造性、積極健康的人生態(tài)度生長發(fā)展的空氣、陽光與雨露。因此,要想在學科教學中成功地滲透和體現生命教育的內容,必須培育教師生命教育的情懷。通過開展專題講座和有針對性的討論與活動,激發(fā)教師富有愛心的生命情懷和高尚的心靈,使教師用一種愛的胸懷去關照生命,以一種負責任的態(tài)度對自身生命充滿珍愛,主動摒棄功利誘惑,追求精神價值,以樂觀向上的態(tài)度促進身心的健康發(fā)展。以一種恬淡的心態(tài)應對和化解教學工作中的壓力,實現自身生命的解脫。如此情懷一定能夠更好地實現對學生生命的潤澤、點化、關懷和提升作用。
印度詩哲泰戈爾說過:“教育的目的是應當向人類傳送生命的氣息。”我國著名教育家葉瀾也說過:“教育具有鮮活的生命性,在一定意義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過人的生命、為了人的生命質量的提高而進行的社會活動,是以人為本的社會中最體現生命關懷的一種事業(yè)。”由此看來,讓高校師生同時感受生命活力的涌動,構建一個充滿激情的人性化的教育世界。因此,加快教師素養(yǎng)的研究步伐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 劉濟良等.生命的沉思:生命教育理念解讀[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12
[2] 劉志軍等.生命的律動:生命教育實踐探索[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12
[3] 趙愛榮,張有龍.關注教師——生命教育的深層視角[J].教育科學論壇,2006(12):56-57.
[4] 席梅紅.論教師生命的意蘊[J].現代教育論叢,2007(11):19-23.
[5] 李道友.論高校教師生命教育意識的培養(yǎng)[J].出國與就業(yè),2010(3):114-115.
[責任編輯:成方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