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愉
【摘 要】長期以來受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存在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教師在課堂上的講授居多,學生的思考較少;師生之間一問一答居多,留給學生探討研究的時間較少;教師強求整體一致居多,發(fā)展學生的個性較少;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的內容多,而教師強調并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較少。教學有效性的提出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關鍵詞】高中英語 課堂 課程標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9.179
新的《英語課程標準》對英語課程教學內容和目標做了明確的規(guī)定,包括“知識、技能、情感、策略和文化”等五個方面。在重視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首次把“情感、策略和文化”引入教學目標,并實現(xiàn)目標分極使之更加層次化、具體化,這無疑給新時期英語教學指明了方向,對基礎英語教學實施素質教育帶來生機,在高中英語的教學中應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呢?
一、有效的課堂提問
問題設計是英語教學的重要手段,是幫助學生理解、鑒賞文章的切入點。教師設計問題,要遵循循序漸近的原則,要把問題建筑在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之上,服務于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水平的目標需要。
1.提問要富有啟發(fā)性。課堂提問的本質在于使學生在知識水平、認知水平和思維水平上得到提高,根據(jù)這些要求,教師的提問,應富有啟發(fā)性。因為課堂提問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啟發(fā)學生思維的手段。所提問題,應能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和求知欲,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引起學生的探索活動,并在探索活動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在問題的形式上、內容上、學生回答的伸縮性上、問題的難度上等方面要綜合考慮。教師必須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層次差異等各方面因素設計出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不能為提問而提問、教師必須明確,提問不等于啟發(fā)式,好的提問才是啟發(fā)式提問,啟發(fā)式提問重在所提問題有價值和有意義,能夠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發(fā)展其思維能力。
2.注意課堂提問的多樣性,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在課堂上,教師提問要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能使學生活躍在各種問題之中,促進課堂教學。比如提問和學生日常生活非常接近的一些話題,不僅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還有利于教師控制課堂。教師要活躍課堂氣氛,駕馭學生思維,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就必須靈活運用多種提問方式,如師生問答、生生互問、小組合作等,所以教師不必拘泥于某一種形式,可根據(jù)具體內容靈活運用。學無止境,教無定法,在課堂提問中教師還應該注意觀察學生,比如一些問題提出后大多數(shù)學生面有難色,教師就應該意識到問題可能太復雜了,這時教師就要放慢語速或將該問題適度分解,給與學生及時的幫助和引導,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使他們在課堂上能夠保持良好的學習情緒,讓學生能夠成功解決問題。
3.課堂提問要、因材施問,注意針對性。課堂教學是當前高中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要求教師對每位學生的聽說讀寫都要進行全面的培養(yǎng)。但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時常會出現(xiàn)“問而不答、啟而不發(fā)”的尷尬局面。從某種程度上講,這與教師提問的難易程度有直接關系。因此,針對班級大,學生程度不齊的實際,課前教師應認真研究教材內容和結構,把握好教學內容的連貫性,以及知識點和重、難點的比例,精心設計提問的難度。提問要因人而異,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出難度適當?shù)膯栴},使所有的學生都學有所獲。起到“優(yōu)生能吃飽,普通生能吃了”的良好作用,啟發(fā)出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不但能活躍課堂教學氣氛,而且還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
二、重視學習方法的傳授
要提高學生的素質,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因此英語閱讀教學中要突出“學”字,從讓學生“學會”轉到培養(yǎng)學生“會學”,授之以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1.指導學生認真預習。
高中閱讀課文長,難度大,抽象概念內容多,形象思維內容少,語法現(xiàn)象較復雜。因此,對學生來說,認真預習是及其重要的。如果學生沒任何準備走進課堂那么學習肯定是被動的,教師講解什么,學生就聽什么;教師演示什么,學生就看什么。這樣的學習有什么主動性呢?預習看起來是學生的事情,但教師精心指導是十分關鍵的。教師要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指導學生認真預習,并寫出自學筆記、提出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譬如安排學生針對有關問題做些準備,要求學生課前利用工具書預習生詞。
2.鼓勵學生踴躍參與。
學生踴躍參與,最關鍵的是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充分發(fā)揮教學民主,
為此,教師要妥善引導,要盡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參與到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去。為此,要做到:
(1)要營造良好的參與環(huán)境,寬松、和諧、融洽、平等的學習氛圍。
(2)要留下足夠的參與時間和空間。教學不要“滿堂灌”,也不能“滿堂問”,學生能講的,要盡量讓學生講;學生能動的,要盡量讓學生動。
(3)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參與條件,提供合適的參與機會,組織學生獨立思考與集體討論。在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互設情景,就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以小組為單位全班展開討論,以達到全員參與的目的。
3.培養(yǎng)學生歸納理解
閱讀的目的就是要獲取書面信息。因而閱讀時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語法,而是要快速完成樹材料的閱讀,抓住大意,再深層次地去理解內容。在閱讀時教師可指導學生根據(jù)不同題材、體裁的閱讀材料采取不同的歸納形式去歸納材料內容,快速、準確地獵取文章信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教師課堂多種角色的轉變
影響課堂組織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三個,即課堂活動的互動模式、指令和教師的角色、現(xiàn)代外語教學理論的發(fā)展使人們對語言學習和語言教學產生的新的認識。人本主義理論的運用,把學生放在了課堂的主體地位,這也使教師角色發(fā)生了變化,從傳統(tǒng)知識的課堂中心角色轉變?yōu)橐粋€組織者、控制者、檢測者、參與者、信息源。教師角色的多重性,要求教師在活動的不同階段起不同的角色作用,既是活動的組織者,同時又起著控制、引導、督促的作用。教師作為組織者其角色任務是最重要的,組織者的角色扮演應貫穿活動的始終,這要求教師對課堂活動的時間、內容、方式、目的、過程等有通盤考慮,做到心中有數(shù)。在活動開始前后,教師起著控制者、參與者、啟發(fā)者、信息源等的作用,什么時候結束活動、什么時候參與活動、怎樣啟發(fā)學生繼續(xù)活動等,應全在教師的“審時度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