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略論孟子的德育方法思想

2014-11-24 02:51:49張平
黑龍江史志 2014年7期
關鍵詞:德育方法當代啟示孟子

張平

[摘 要]德育方法是施教者為達成德育目標而展開的方式和手段,好的德育方法對德育目標的實現(xiàn),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儒家“亞圣”孟子注重教化,基于人性善提出了一套特殊的德育方法體系,影響了2000多年的中國傳統(tǒng)社會。今天,挖掘孟子德育方法思想中的合理成分對于當代德育方法論建設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關鍵詞]孟子;德育方法;人性善;當代啟示

所謂德育是指生活于現(xiàn)實各種社會關系中的道德先知先覺者,依據(jù)一定的道德準則和要求,對其他人有組織地施加系統(tǒng)影響的一種活動。好的德育方法對德育目標的實現(xiàn),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道德教育的方法,一直為我國歷史上的倫理學家們所重視。早在2000多年前,儒家“亞圣”孟子就已經(jīng)明確提出了德教的概念,“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孟子·滕文公上》),將是否受過道德教育提升到人禽之別的高度。孟子認為道德教化是施行“仁政”、“王道”的核心所在,人心本有其善端,只要啟迪人們固有的善心,擦拭遮蔽良心的灰塵就能達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諧社會。這種德育方法,后世概之為“尊德性”,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有著深遠的影響,對我們今天德育方法的研究也仍有借鑒意義。因此,理清孟子德育方法的具體內(nèi)容和其對現(xiàn)代德育方法的范導價值成為本文所關注的重點。

蔡元培先生說:“性善之說,為孟子倫理思想之精髓?!保?)縱觀孟子思想的各種維度,其出發(fā)點均離不開人性善的理論預設。孟子認為人人皆有不忍之心,在這里他設定了一個場景:一個小孩子快要掉到井里,人見了內(nèi)心都會有一種特殊的情感,非常難受,出去這種情感的驅(qū)使下而先去搶救。這種特殊的情感,就是不忍之心,在那種特定的情況下,只要是人就會有這種感情。因此,孟子斷定“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以此類推,“羞惡”、“辭讓”、“是非”也是人生而就有的良知良能?!胺灿兴亩擞谖艺撸詳U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公孫丑上》)人本來就有良知良能,只要將人性的良知良能擴而充之,即可達到仁義。

孟子的性善論是其德育、德育方法思想的根基,它回答了一個關鍵問題就是道德、道德教育如何可能?是因為人的本性是善的,所謂的仁義禮智天生內(nèi)在于人性,只要客觀上接受先知先覺者的啟迪教育,主觀上培育自己的良心本心,把外在的道德教育轉(zhuǎn)化為自覺的道德踐履,那么人人皆可成堯舜。至于有些人沒有達成仁義,只是因為他不去做,不接受道德教育,“非才之罪也”(《萬章下》)。孟子以牛山為喻說山的本性是生長花草樹木的,說山的本性是生長花草樹木的,為什么不生長而成了禿山。只因受到斧頭、刀、牛、羊等外力的破壞,不是山失去其本性,而是人為使之不能發(fā)揮本性的功能而已。以孟子曰:“仁義之心哉?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猶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為美乎?”(《告子上》)有人由善變惡了,不是他本來就沒有好的材質(zhì)。孟子曰:“得其養(yǎng),無物不長;失其養(yǎng),無物不消。”(《告子上》)善性是與生俱來的,但如果不好好保護擴充,善心就得不到發(fā)揮,以致行為不善,這是不能盡其才,而不能歸罪于原來無才,是不善于保養(yǎng)的結(jié)果。孟子此言既堵住了那些“不用力”、“不受教”之輩的悠悠之口,又從正面開啟了人人皆可達成仁義、成為圣賢的坦途。

既然人性是善的,人生而具有善的萌芽,那么如何從外在幫助受教育者保養(yǎng)、擴充善端呢?首先施教者要做到以身作則,身正為范。孟子十分重視道德施教者的道德素質(zhì)和修養(yǎng),“教者必以正”(《離婁上》)?!吧聿恍械溃恍杏谄拮印保ā侗M心下》),行為不正,自家妻子兒女都不會信服。而作為道德理想人格的君子,則“其身正天下歸之”(《離婁上》)。只有施教者自身行為正直,符合仁義,給教育者作出示范,道德教育才具有說服力。國君是一國最大的施教者,因此“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正,一正君而國定矣?!敝灰獓龓ь^做好典范,對百姓的道德教化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通過施教者的正己身教,用自身的道德踐履來吸引和感召受教育者,使其潛移默化收到熏陶,以此來達到隱形德育的效果。

其次,環(huán)境影響的方法。雖然人性先天本善,但是孟子認為后天的環(huán)境對先天的性善有著很大的影響。孟子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說明環(huán)境對人性的影響,他對宋國的大臣戴不勝說,你想使你的君王學好嗎?我明白告訴你:這里有一個楚國的大夫,希望他的兒子會說齊語,是找齊國人來教呢?還是楚國人來教呢?回答是找齊國人來教。于是孟子說:“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莊岳之間數(shù)年,雖日撻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彪m是請齊國人來教齊語,但是如果只有一位齊國人來教,周圍都是楚國人喧嘩干擾,即便是天天鞭打他,教他說齊語,也是做不到的;如果帶他到齊國的鬧市里住上幾年,即便是天天鞭打他,使他說楚國話,也是做不到的?!案粴q,子弟多賴;兇歲,子弟多暴”(《告子上》),好的環(huán)境會促進善性的實現(xiàn),相反惡劣的環(huán)境則會戕害,摧殘人性從而致人作惡。因此,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以促進人性善的健康發(fā)展,創(chuàng)造“人人親其親”的良好社會風氣,以促使人們自覺去惡從善。

第三,循循善誘、因材施教的方法。孟子重視道德教育對受教者的啟發(fā)作用,“君子引而不發(fā),躍如也。中道而立,能者從之”(《盡心上》),目的就是啟發(fā)誘導可塑之才。而這種“引而不發(fā)”的德育方法既要耕耘,又不能操之過急,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八稳擞虚h其苗而不長而揠之者,茫茫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公孫丑上》)這里孟子告誡人們道德教育者進行德育的時候切勿操之過急,揠苗助長,否則會“非徒無益,而又害之”。(《公孫丑上》)對于受教者道德素質(zhì)、個人情況的不同,孟子主張因材施教、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盡心上》),孟子根據(jù)學生情況的不同,提出了五種不同的道德教育方式,有針對性的選擇德育方法從而真正的做到了有的放矢,對癥下藥。

第四,自我教育的自反方法。自覺是道德的本質(zhì)特征,任何外在的道德教育如果無法轉(zhuǎn)化為受教者內(nèi)心自覺的道德信念和有意的道德行為的話,那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而這種轉(zhuǎn)化就是通過受教者的自我教育實現(xiàn)的,在孟子那里這種自我教育的具體實現(xiàn)就是自反。“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盡心上》),按孟子所言人天生的良知良能是道德的根據(jù),要成就道德就要發(fā)明自己的良心本心,而發(fā)明的途徑就是要切己自反。孟子講到當出現(xiàn)“愛人不親”、“治人不治”、“禮人不答”的情況時,首先不是埋怨責怪別人,而是要反問自己的良心是否做到了“仁”、“智”、“禮”。他形象地說:“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發(fā);發(fā)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保ā豆珜O丑上》)射箭之人只有自身正才能中的,行仁之人只有自身正才能為善,如果事情達不到預期目的,必須首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孟子認為人都會有過失錯誤,關鍵在于“人恒過,然后能改”(《告子下》)。是否能經(jīng)常反省自身的過錯并改正,孟子認為這是君子和小人的分水嶺,“古之君子,過則改之”(《公孫丑下》)。良知良能本就在體內(nèi),只要善于自反,勤于自省,堅定善性,人人皆可成堯舜。

孟子基于性善論的德育思想對于中國傳統(tǒng)道德教育有著深遠影響,并對中華民族文化心理的形成,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即使到了現(xiàn)在,科學飛速發(fā)展,經(jīng)濟日漸繁榮,人們相互爭訟,窮迫之極,總要來一句:“做事要講良心!”這正說明其影響之深,而這樣廣泛的影響是和孟子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息息相關的。其德育方法思想給當代德育方法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第一,孟子的德育方法從形式上看多以隱性教育為主。當前,我們德育方法主要以強制性灌輸?shù)娘@性教育為主,雖然下了很大的力氣,但是往往收效甚微。而孟子的“身正為范”、“循循善誘”等德育方法能較少地減少受教者抵觸情緒,變強制式灌輸為對話、啟發(fā)式影響,使德育內(nèi)容真正深入到受教者的心靈深處從而成為其道德行為的指南和信條。

第二,孟子的德育方法更多的注重受教者積極的自覺修養(yǎng)。孟子注重對良心

的培養(yǎng),強調(diào)存心養(yǎng)性。對于當前片面強調(diào)施教者的主導性,忽視受教者主體性的德育方法具有范導性的矯正作用。

用傳統(tǒng)孟子的德育方法思想中的合理部分對當代德育方法論進行范導和適當構建,對于整個當代德育方法論不陷入現(xiàn)代性的泥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應當挖掘中國傳統(tǒng)德育方法思想中符合時代要求的部分,為當代德育方法問題研究提供更多有益、有用的借鑒和范導。

參考文獻

[1]楊伯峻.孟子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2.

[2]蒙培元.蒙培元講孟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3]楊澤波.孟子性善論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4]蔡元培.中國倫理學史[M].長沙:岳麓書社,2010.

注釋:

(1)蔡元培.中國倫理學史[M].長沙:岳麓書社,2010:78.

猜你喜歡
德育方法當代啟示孟子
磨刀不誤砍柴工
淺論艾思奇《大眾哲學》的歷史貢獻及當代啟示
提升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的策略
宋代分路取士與憑才取士的論爭及其啟示
考試周刊(2016年98期)2016-12-26 15:48:07
世界歷史理論與全球化理論的異同及其當代啟示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高中德育方法的變革
論《論語》的中庸思想及當代啟示
淺談高校德育工作的改進方法
大學教育(2016年4期)2016-04-07 00:11:00
城市高中生思想行為特點與德育方法創(chuàng)新研究
城步| 武汉市| 田东县| 郁南县| 济阳县| 岳普湖县| 沙田区| 开平市| 罗城| 政和县| 金昌市| 定州市| 马鞍山市| 象州县| 绥德县| 阿图什市| 广宗县| 阿拉善右旗| 德阳市| 达州市| 防城港市| 新安县| 东源县| 高安市| 辽源市| 宜兰市| 崇州市| 长兴县| 探索| 聂荣县| 黑山县| 浪卡子县| 丹阳市| 北海市| 长治市| 方正县| 柳州市| 丰都县| 蕲春县| 江孜县| 大渡口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