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果
【摘 ? ?要】新課程改革引發(fā)了各個學校和教師的思考,在這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應該做的是摒棄原有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針對學科特點對教育過程有個全新的認識和改變。語文學科亦是如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把目光轉移到提高課堂效率和效果上來。
【關鍵詞】高中語文 ?教學觀念 ?課堂效率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0.142
高中語文是高中教育體系中的基礎科目之一,在高考中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要學習一門課程,首先要認識這門課程的性質。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有這么一句話:“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不難看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語文課程突出的兩個特點。這也決定了在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更加具有人文精神,除了重視語文的基礎知識的掌握,更加強調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學生情操的熏陶。除此之外,在課堂教學中也應該以此為基點,利用各種策略和方法提高課堂效率。那么,教師應該從哪幾個方面入手,打造語文高效課堂呢?筆者給出了幾條建議。
一、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習行為的內在動機,在教育教學中是個經(jīng)久不衰的話題。高中生所處的年齡階段使得他們有著獨特的心理特點,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考慮這些因素。高中生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對待他們不能像對待小學生那樣“牽著走”,甚至“逼著學”,這樣會讓學生產(chǎn)生抵觸心理。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內心需求入手,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1.做好課前“熱身活動”。課前熱身活動實際上指的就是課堂導課,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導入部分做得好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聽課的熱情和興趣,讓他們迫不及待地想要學習接下來的內容,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重視這個部分,并且好好利用這個部分,認真做好備課工作,把導語部分做得盡量精彩。例如,教師可以用優(yōu)美的語言,豐富的肢體動作,或者以小故事、情景劇的形式,把導語部分做得既貼合教學內容,又豐富生動。
2.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梢钥吹?,新課程改革并不僅僅是對教育教學思想和方式的改革,還包括對教材內容的改革。悠久的歷史留下了許多優(yōu)秀的篇章和詩歌,語文教材中選入的更是這些優(yōu)秀作品中的精華,是最適合學生學習,也是對學生幫助最大的。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如果學生接觸的教學是枯燥乏味的說教,或者是學習單純的生字和句子,背誦幾篇古詩,那么語文中的美將蕩然無存,也就更談不上在語文學習中受知識的熏陶了。因此語文教師要進行美感教學,根據(jù)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一個合適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進入到這個情境中來,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3.營造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興趣。課堂氛圍在教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一堂課的氣氛緊張,學生會處于一種非常壓抑的狀態(tài),從而學習也會處于被動狀態(tài)。而教師營造課堂氛圍的目的就是消除學生的緊張感,讓學生在一種自由輕松的狀態(tài)中接受知識、主動學習,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改變教師高高在上、不可接近的狀態(tài),與學生多多交流,并且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其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語言、肢體動作等讓整個教學過程變得生動活潑,例如與學生一起討論交流,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思考問題,適當插入幽默性語言等等,通過這些方式拉近學生與教師、與語文的距離,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熱情。
二、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作用
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和學生也都習慣了“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中,教師要轉變這種教學觀念,讓學生成為學生的主體。
1.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因此要想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要提高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過于突出,教師掌控者整個教學全局,教師內容、教學順序等都由教師安排。學生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只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這樣不利于學生的長期發(fā)展。因此,教師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導語,每節(jié)課的前五分鐘由學生進行課堂內容的導入。高中生都有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有了這樣的機會可以展示自己,肯定會認真學習理解課文內容,認真準備精彩的導語。這種形式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也能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與教案的編寫中來,更多地考慮學生的需求和意見。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能力等編寫教案,明確我要學些什么,以及該怎樣學等。這樣可以有效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讓學生由“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這也能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樂于根據(jù)自己制定的教學程序進行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后,教師還可以把講課的權利放給學生,讓學生就課文的章節(jié)內容向全體學生講解,鍛煉學生的各方面的綜合能力。
2.優(yōu)化教學過程。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思想,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注重教學的藝術性,優(yōu)化教學過程。具體來說,就是教師要從宏觀角度出發(fā),合理安排整個教學活動的順序和布局,合理掌控教學節(jié)奏,并且能夠根據(jù)教學具體情況作出及時的調整。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只是注重自己的講解,而是要進行豐富的教學活動,為學生進行教學活動創(chuàng)造機會。例如在課堂上把全體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組織小組就某個問題進行討論和交流,這樣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
3.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習慣。因為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因此主體的學習行為對課堂教學有著關鍵性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并且一旦養(yǎng)成便能長期堅持下來,對課堂學習起著積極性的作用。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預習的習慣,預習是主動進行學習的習慣,預習過程對語文學習是必不可少的,語文課程中有大量的基礎知識需要掌握,而這些是不可能在課堂上短時間里完成的。通過預習,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夠與教師更好地進行互動,減輕雙方的壓力。其次,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在長期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教師有著明顯的依賴性,遇到問題不愿意獨立思考。教師要改變學生的依賴的學習習慣,鼓勵學生積極、獨立地進行思考,盡量根據(jù)自己的知識水平解決問題,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最后,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學習貴在質疑,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勇于提出疑惑、意見和看法。
總之,為了更加適應新課改的進程,每個語文教師都應該積極探索,轉變教學思想,改進教學形式,并且結合語文課程的學科特點,努力用各種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取得更好的教學效益。